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脾肾,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血为标。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水湿、湿热、湿浊、血瘀等既是因虚致实的病理产物,又是慢性肾衰竭进展加重的病理因素。孔薇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认为慢性肾衰竭多为正虚邪实,虚实错杂,临证应分清邪毒的轻重浅深、标本缓急,重视标本同治,治则虽离不开扶正祛邪,但亦需根据正虚邪实的轻重不同各有侧重。以健脾益肾、化湿泄浊为治疗大法,多用"平补"之品以防滋腻碍胃,疾病中后期强调清热利湿。脏腑病变日久,各种病理因素均可导致瘀血阻络,临证中适当配伍活血和络药物以提高疗效,活血通络之法当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竭为临床常见疾病,治疗上颇为棘手,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有一定的优势。李伟教授从事肾脏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近30年,认为慢性肾衰竭乃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随着病情进展,水湿、浊毒、瘀血等多种病邪产物丛生,形成慢性肾衰竭"虚、毒、瘀"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以益肾活血清泄为大法,采用保肾健脾以固本求源、泄浊解毒以疏导三焦、化瘀通络以通为要及复感外邪当祛邪等治疗方法,辨证施治,并常使用药对,处方精妙,临床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傅晓骏认为慢性肾脏病多是积病日久,脾累及肾,脾肾两虚,由虚致损,气阳虚衰则气化运行均失衡,其后果一方面导致湿浊内停,另一方面也可因气衰血行不利而致瘀血内蕴,这样由虚致实,互为因果,形成脾肾正虚为本,湿瘀内阻之实为标的本虚标实的病机。治疗上强调通过补肾益气、健脾和胃、清金保肺等法扶助正气,并根据湿热、瘀血、浊毒的不同,分型论治。临床观察尤以阳虚血瘀型为多见,创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肾毒宁方化裁治疗相关慢性肾脏病。  相似文献   

4.
从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证着手,分析其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用“五脏相关”理论,以“脾肾虚损”为中心,拟定以“肾康汤”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一步探讨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主要为脾肾两虚、湿浊内蕴。"湿浊"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贯穿疾病的始终。从其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的思路方面论述慢性肾脏病与湿浊的关系,并从湿论治。  相似文献   

6.
关建国主任医师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慢性肾衰竭病机复杂,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关建国名老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归属中医"关格""癃闭""腰痛""水肿""虚劳"等范畴,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肾气不足、脾失健运、阴阳失衡、气血亏虚。标实主要有外感、痰湿、水饮、瘀血、湿浊、浊毒等。治疗以调整肾阴阳平衡为中心,具体治疗大法以补益肾气、顾护脾胃、化湿泄浊、祛风除湿、和解少阳、调畅气机等为特点。  相似文献   

7.
介绍邵朝弟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邵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以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毒为标,治疗上强调在健脾益肾的基础上祛湿泄浊,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肾衰1号汤",用于慢性肾衰竭中后期气血亏虚、湿浊内阻之证。并附验案1则说明。  相似文献   

8.
<正>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我们试从脾肾论治肾性贫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肾性贫血的病因病机以脾肾两虚为本,虚、湿、浊、瘀为标。作为先天之本,肾精不足,髓海失养,髓枯精亏,血无以生,则见血虚。肾虚及脾,脾失健运,  相似文献   

9.
根据病位病性辨证方法,刘宝厚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属虚中夹毒。以补肾排毒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检验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肾脏替代治疗时间,值得进一步学习。  相似文献   

10.
扶正固本软坚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进  李宁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9):544-544
中医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肾气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标实为瘀血、湿浊、水湿、风热等.治疗以补益脾肾、培补肝肾、补益阴阳,配以泻浊解毒、活血化瘀、祛风利水为主.笔者认为,慢性肾衰之邪实,主要为血瘀,而瘀久必成积,其贯穿于病程的始终.因此,在该病治疗中应以扶正固本、软坚化瘀为主,配以泄浊解毒.笔者应用此法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取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主要为脾肾两虚、湿浊内蕴。“湿浊”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贯穿疾病的始终。从其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的思路方面论述慢性肾脏病与湿浊的关系,并从湿论治。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衰竭皮肤瘙痒症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机制复杂,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张法荣教授结合本病病因及临床症状,认为可将其中医病名命名为"肾风痒",并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于脾肾亏虚合并血虚,标为风、湿、毒、瘀多种病因合而发病.临证运用黑地黄丸化裁治疗本病,标本兼治,固护脾肾养血,同时祛风活血、...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衰竭中医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济生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2):709-711
慢性肾衰竭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本虚主要为脾肾亏虚 ,标实为湿浊、水毒、瘀血。从微观辨证学角度认为 ,肾小球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加、球囊粘连、纤维化等都可视为“瘀血”。采用健脾补肾、清利活血泄浊的肾康灵片治疗慢性肾衰竭 ,疗效显著。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重视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是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衡以及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本病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中医学中"水肿""腰痛""癃闭""关格"范畴,以本虚为主,可兼有湿浊、痰瘀等标实表现,病位主要在脾肾,以脾肾衰败、浊毒阻滞为病机。本病迁延日久不愈,后期常  相似文献   

15.
自拟调肾方在治疗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竭早期病机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脾肾气虚为主,邪实以瘀血、浊毒、水气为主,有时兼有外邪等。自拟调肾方,以益气为主,佐以调血通经。有益气调血利湿之效。  相似文献   

16.
张佩青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鹏 《陕西中医》2010,31(8):1040-1042,1098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果,临床表现多样,病因病机复杂,张佩青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的疾病,其病机的核心是脾肾亏虚,湿浊(热)瘀血毒邪内停,根据慢性肾衰竭病情标本缓急的不同制定了急则治其标以化湿清热活血解毒为主及缓则治其本以补脾益肾为主不忘化湿活血的具体治法,并形成了独特的用药特点,为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周静媛教授在慢性肾衰竭诊治过程中标本兼顾,认为"虚、瘀、毒"胶结难愈,即脾胃气虚、血瘀水停与湿毒胶结是慢性肾衰竭病情从轻到重的根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主张"培补后天而滋养先天,用药轻灵而缓缓图治";治法治则以"补益脾肾之气为本,活血泄浊解毒为标,顾护胃气贯穿始终",临床可有效延缓肾衰竭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衰竭乃各种肾脏病后期 ,其病理变化颇为复杂。我们在近几年观察到 ,肾衰竭患者其病邪离不开湿和热 ,病位离不开脾和肾。一方面是湿多化热 ,湿热内阻 ,脾肾气阴亏虚 ,致气血生化不足、肾阳蒸化无权。另一方面是脾肾衰弱 ,湿热之邪得不到排泄 ,困聚中焦 ,清浊相干 ,上关下格。诸多因素形成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病理状态。在治疗上 ,多以清化湿热、补益脾肾、标本同治为治则。但在补益脾肾时凡用温补脾肾特别是温燥之品者 ,患者肾功能指标肌苷、尿素氮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病情进一步恶化。男 ,42岁 ,因高血压 1 2年伴肾衰竭 2年于 1 996…  相似文献   

19.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病机,与脾肾不足关系最为密切,临证多侧重于脾、肾、尤其重于治肾,脾肾双补为当今治疗再障的主要治疗大法。再障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重视"痰湿",提出治疗慢性再障之一思路。  相似文献   

20.
邓伟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5):314-314
慢性肾衰竭一旦进入终末尿毒症 ,临床仅能依靠透析和肾移植 ,别无良策。因此 ,对于其早、中期的治疗 ,则更显重要。我们从事中医肾病临床数十年 ,积累了一些经验 ,介绍浅见如下。1 抓住病机 ,正中肯綮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的综合证候群 ,早、中期亦属难证 ,病机扑朔迷离 ,证候错综复杂。我们在长期的临床中总结出了慢性肾衰竭“虚、湿热、瘀、毒”的四大病理机制 ,其中虚是主要病机 ,且以肾为重心 ,而兼及肝脾肺 ,随病情进展 ,且由于阴损及阳 ,或阳损及阴 ,以致出现肾、脾、肺、肝气阴两虚及脾肾阳气虚衰等。在正虚的同时多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