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温针灸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SD大鼠100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90只造成ST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温针组.分别测定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SP、VIP阳性表达面积.结果 针刺组、温针组可明显缩短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P<0.01),且温针灸效果优于针刺组(P<0.05).STC大鼠结肠SP、VIP阳性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针刺和温针灸均能明显提高结肠SP、VIP阳性表达面积(P<0.01);且温针灸在提高结肠SP阳性表达面积上效果优于单纯针刺(P<0.01).结论 针灸治疗STC有效,其机制与提高结肠SP、VIP阳性表达有关;温针灸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五磨饮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结肠传输功能、肠神经递质一氧化氮(NO)、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STC患者(气秘型)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加味五磨饮子;对照组30例,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结肠传输试验钡剂排空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NO、NPY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便秘症状均有所改善,以治疗组的改善尤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以治疗组的下降程度较为突出(P0.05);两组结肠传输试验钡剂排空率均较治疗前增加,以治疗组提升幅度更为突出(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O、NPY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两组血清NO、NPY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下降尤为显著(P0.05)。结论加味五磨饮子治疗STC(气秘型)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改善结肠传输功能、降低血清NO、NPY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C模型组与STC模型加GDNF组(2.21)相比(P=0.017),GDNF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STC模型加GDNF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C大鼠结肠GDNF的表达下调,在STC发病中起一定作用;STC模型组肠道传输明显减慢,外源性GDNF对肠道传输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一种以结肠动力障碍为主要特点的顽固性便秘,与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目的:探讨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STC大鼠结肠组织中的GDNF表达及其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大黄灌胃建立ST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GDNF对照组、STC模型组和模型GDNF组。GDNF对照组和模型GDNF组经尾静脉注射重组人GDNF,正常对照组和STC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周后,以墨汁推进实验测定肠道传输功能,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GDNF表达。结果:STC模型组肠道推进率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叭);模型GDNF组肠道推进率与STC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C模型组结肠组织GDNF阳性面积和积分光密度(IOD)值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模型GDNF组GDNF阳性面积和IOD值与STC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大黄会导致大鼠肠壁组织中的GDNF表达减少,而给予外源性GDNF可提高其表达,从而改善肠道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内吗啡肽(EM)对泻剂结肠大鼠结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探讨慢传输性便秘(STC)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型,采用活性炭悬液推进法测定肠道传输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泻剂结肠组的传输功能明显减慢,内吗啡肽1(EM1)对泻剂结肠传输功能产生浓度相关的抑制作用,纳洛酮能减弱EM1的抑制作用。结论 EM1参与了泻剂结肠动力的调控,是STC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常规治疗对DP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DPN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2.9%,观察组总有效率91.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感觉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常规治疗对DPN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具有"疗效显著、预后理想"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肽(VIP)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化瘀通便汤低、中、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大黄粉灌胃制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RT-PCR法检测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SP和VIP mRNA表达情况。[结果]STC大鼠结肠SP表达显著增高、VIP表达显著降低(P0.01),化瘀通便汤高、中、低剂量组不同程度下调SP表达、上调VIP表达(P0.01)。[结论]STC大鼠便秘的发生可能与结肠组织中SP表达增高、VIP表达降低有关,化瘀通便汤治疗STC的机制可能与下调结肠组织中SP,上调结肠组织中VI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结肠水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变化及空腹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并探讨其与结肠运动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STC的患者36例(STC组)给予针刺联合结肠水疗,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STC组治疗前、后空腹血浆VIP的含量,比色法测量计算空腹血清NOS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STC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8.9%.治疗前血VIP、NOS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血VIP、NOS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 表明,针刺联合结肠水疗治疗STC可降低血VIP、NOS水平.结论 针刺联合结肠水疔能明显改善STC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肠蠕动,并能调节血VIP、NOS水平.  相似文献   

9.
运脾润肠法对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结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医运脾润肠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P物质(SP)水平、结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STC患者90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秘通治疗)60例,对照组(莫沙必利治疗)30例,并设正常对照(正常)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清NO和血浆SP水平,并与正常组测得值对比.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结肠通过时间(GITT).[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P<0.05).治疗前,2组血浆SP水平比正常组显著降低,血清NO水平比正常组显著增高;治疗后2组NO及SP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NO及SP与正常组比较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NO及SP与正常组比较P<0.05.结果表明秘通、莫沙必利均可明显降低血清NO及升高血浆SP水平,而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GITT示48 h后停留在右半结肠或横结肠的标志物超过80%,用药后标志物显著减少并接近正常,但治疗组减少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运脾润肠法治疗STC患者疗效显著,能缩短GITT、调节血清NO和血浆SP水平,推动肠道蠕动,促进肠道排空,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大肠俞募穴对功能性便秘小鼠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56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肠神经胶质细胞(enteric glial cell,EGC)对照组、EGC针刺组、对照针刺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造模,电针刺激"天枢"、"大肠俞"、药物组采用西沙比利灌胃,1次/d,5 d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胃排空、小肠推进率、肠道通透性及结肠平滑肌收缩张力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减慢(P0.01,P0.01),肠道通透性增加(P0.01),结肠平滑肌收缩张力呈下降趋势;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和药物组小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增强(P0.01,P0.01),肠道通透性降低(P0.05),针刺组结肠平滑肌收缩张力增强(P0.05);与针刺组比较,EGC对照组、EGC针刺组小鼠胃排空率减慢(P0.05,P0.05),小肠推进率降低(P0.01,P0.01),而药物组各指标变化不明显;与EGC对照组比较,EGC针刺组各指标变化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对照针刺组小鼠针刺后各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在健康状态下,电针俞募穴对胃肠传输功能的作用不明显;在疾病状态下,电针俞募穴可能通过调节EGC的功能进而改善功能性便秘小鼠的胃肠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氧合酶2(HO-2)的变化.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STC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采用复方苯乙哌啶灌胃法制备STC大鼠模型,饲养100 d后,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测定肠道传输速度确定模型建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iNOS和HO-2在大鼠结肠的表达情况.结果 STC组大鼠日均粪便粒数、日均粪便干重、日均粪便质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检测大鼠肠道传输速度,STC组较对照组明显减慢,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iNOS和HO-2在STC大鼠结肠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iNOS和HO-2在STC大鼠结肠的表达异常,表明iNOS和HO-2在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天突芒针弯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厱方法选取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6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天突芒针弯刺,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入组前及治疗后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定。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WST分级、SSA积分、MMA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WST分级、SSA积分、MMS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天突芒针弯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运脾润肠法对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运脾润肠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P物质(S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STC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秘通治疗60例,莫沙必利治疗30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前、后空腹状态血清NO和血浆SP水平.结果:中药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3.3%,西药对照组为73.3%,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前者临床痊愈率为20%,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0%(P<0.05).治疗前,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血浆SP水平低于正常组,血清NO水平高于正常组.治疗后,西药对照组NO及SP与正常组对比仍有显著性差异(NO:70.53±9.48 μmol/L vs 62.56±10.01 μmol/L,P<0.05;SP:30.15±5.25 umol/L vs 34.55±4.39 μmol/L,P<0.05),而中药组(NO:66.24±14.09μmol/L;SP:34.36±6.35 μmol/L)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运脾润肠法治疗STC患者疗效显著,能调节血清NO和血浆SP浓度,推动肠道蠕动,促进肠道排空,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背景: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分型FC患者结肠传输功能、胃肠激素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方法:56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C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法行结肠传输试验.放射免疫法测定降结肠、直肠黏膜促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和NOS水平。结果:56例FC患者中,传输时间正常者19例,传输时间延长者37例,其中结肠慢传输型(STC)21例,出口梗阻型(OOC)9例,混合型(MC)7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传输时间正常组降结肠、直肠黏膜MTL、SP、SS、VIP和NOS水平无明显差异;STC组降结肠、直肠黏膜MTL水平显著降低(P〈0.05):STC、MC组降结肠、直肠黏膜SP水平显著降低而NOS水平显著升高(P〈0.05);STC、MC组降结肠黏膜SS水平显著升高(P〈0.05);STC、OOC组降结肠、直肠黏膜VI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各型FC降结肠、直肠黏膜胃肠激素和NOS水平改变不同.其异常导致胃肠平滑肌功能紊乱.可能与FC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电针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传输功能、症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和天枢穴,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前后分别行结肠传输试验,记录排便困难症状评分表、抑郁焦虑评分表和生活质量评分表。结果 (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排便困难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2)通过治疗前后结肠传输试验的比较,治疗组72 h钡条残留总量明显减少(P<0.05),其中位于结肠区的钡条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有同样变化(P<0.05);(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SDS和SAS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4)经电针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8个维度均明显改善(P均<0.05),其中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3个维度的改善较药物治疗组明显(P均<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和天枢穴不仅可以改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排便困难情况,加快结肠的传输,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用温针灸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针刺电针、药物、康复训练及声光电磁等物理治疗,对照组把温针灸改为普通针刺,其他疗法同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2组的疗效比较两组基本功能、神经电生理、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并于3个月以后随访,以了解愈后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基本功能疗效的比较:试验组优良率(80.0%)、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60.0%、90.0%,P0.05);神经电生理评定疗效的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80%,P0.05);肌电图的变化:试验组治愈20例(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1例,36.7%,P0.05);与对照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改善:两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CV、SCV提高明显(P0.05);随访结果:试验组30例无复发,对照组3例有复发。结论温针灸治疗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基本功能优于普通针灸治疗,能加快神经生长速度,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且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神经病理改变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慢传输型便秘结肠肌间神经丛的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病理改变,探索结肠动力减弱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33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STC组)和25例非便秘性结肠(对照组)的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肌间神经丛内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作定量分析,并与病程及年龄作直线相关性分析.所得数据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结肠肌间神经丛内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含量在各段之间无显著性差别(0.09±0.03vs0.10±0.02,P>0.05),STC组结肠各段与对照组比较,神经丝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12±0.03vs0.09±0.02,P<0.01);S-100蛋白的含量及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10±0.04vs0.08±0.03,P<0.01).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改变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二者呈直线相关(r=0.7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结肠肌间神经丛存在着全结肠性退行性病理改变,表现为神经丝蛋白的堆积聚集和神经间质的增生,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重,这是造成结肠动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提示,手术切除结肠的范围应是全结肠或次全结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Bobath康复疗法对脑卒中病人步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67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4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施以Bobath康复疗法,治疗组予温针灸结合Bobath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周结束后评价病人踝关节内翻角度、Holden步行功能分级、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足内翻角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Holden步行功能分级、Berg平衡量表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足内翻角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Holden步行功能分级、Berg平衡量表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温针灸结合Bobath康复技术能更好地改善病人步行稳定性,较单纯Bobath康复技术疗效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温针灸配合补肾通淋汤治疗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一组作为治疗组,给予穴位温针灸法,并配合补肾通淋汤水煎剂,200 ml,日2次口服;另两组分别作对照组1和对照组2;对照组1给予补肾通淋汤水煎剂,200 ml,日2次口服;对照组2,给予舍尼亭(酒石酸托特罗定),2mg日2次口服.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w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1总有效率80%,对照组2总有效率7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1(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2(P<0.01).结论 温针灸法配合补肾通淋汤治疗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结肠肌电及结肠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便秘组和大黄酸组。用复方地芬诺脂片复制小鼠便秘模型后,大黄酸组用大黄酸灌胃治疗。测量3组首便时间,6 h排便数量,大便性状,小肠推进率,结肠肌电信号和结肠黏膜AQP3的表达。结果便秘组首粒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6 h内排便粒数显著减少(P<0.01),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大黄酸组首次排便时间较便秘组显著缩短(P<0.01),6 h内排便粒数显著增加(P<0.01),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提高(P<0.01)。3组结肠慢波近似于正弦波样曲线,便秘组结肠慢波较不规则。与对照组相比,便秘组结肠慢波频率显著减慢(P<0.05)。与便秘组相比,大黄酸组结肠慢波频率显著增快(P<0.05)。与对照组相比,便秘组结肠慢波频率变异系数显著增大(P<0.05);与便秘组相比,大黄酸组结肠慢波频率变异系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便秘组结肠慢波振幅显著降低(P<0.05);与便秘组相比,大黄酸组结肠慢波振幅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便秘组结肠慢波振幅变异系数显著增大(P<0.05);与便秘组相比,大黄酸组结肠慢波振幅变异系数显著减小(P<0.05)。便秘组结肠AQP3平均光密度值及阳性面积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黄酸组结肠AQP3平均光密度值及阳性面积表达率明显低于便秘组(均P<0.05)。结论大黄酸能够有效地提高便秘小鼠的肠道传输功能,减少便秘小鼠结肠黏膜AQP3的表达,对缓解便秘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