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孕产妇来说,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艾滋病抗体(抗-HIV)都经过胎盘垂直传播,因此对围产期孕产妇进行产前血清标志物检测,能够预防和控制母婴垂直传播,防止交叉感染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状况及探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拟输血的896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抗HIV抗体(抗HIV1+2)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10.60%,抗-HCV阳性率0.67%,抗HIV1+2阳性率0.0%,抗-TP阳性率0.22%。结论: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病检测,对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避免和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止出现输血医疗纠纷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HBsAg/TP)联合检测试剂(胶体金法)用于献血者血液初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东莞市中心血站献血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共146953人次,其中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献血的为对照组(72164人次),初筛血液使用乙型肝炎试纸条,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献血的为观察组(74789人次),初筛血液使用HBsAg/TP联合检测试剂,比较两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复检阳性率。结果:使用HBsAg/TP联合检测试剂初筛血液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复检阳性率从0.67%下降至0.53%;血液因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而报废的从0.66%下降至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HBsAg/TP进行血液初筛,操作简单、可靠,能大大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孕妇进行乙肝、丙肝、艾滋和梅毒四项传染病的检测,了解本地区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在孕妇中的发病率。方法:用快速金标法对围产期保健科建卡的孕妇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HCVAb)、艾滋病抗体(HIVAb1+2型)和梅毒抗体(TPAb)检测,并对金标法阳性及弱阳性标本使用ELISA方法复检进行确证。结果:3280例孕产妇HBsAg阳性183例,感染率为5.58%;丙肝阳性16例,感染率为0.49%;梅毒阳性30例,感染率为0.91%;艾滋病阳性1例,感染率为0.03%。结论: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在孕妇中均有一定的患病率,积极对孕妇进行传染病检测和相关传染病知识的宣教,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将母婴垂直传播切断,使新生儿的感染率尽可能地降低,进而减少医患纠纷和节约有限的卫生资源,对提高全民人口素质和优生优育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大学新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阴性者乙肝疫苗接种率,降低乙肝的发病率,为乙肝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大学新生的HBsAg及抗-HBs,对HBsAg和抗-HBs均为阴性的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结果]2007级新生HBsAg和抗-HBs阴性1 423人,接种乙肝疫苗第1针1 410人,接种率为99.1%,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1 267人,接种率为89.0%,接种第3针1 082人,接种率为76.0%。2008级新生HBsAg和抗-HBs阴性1 327人,接种乙肝疫苗第1针1 325人,接种率为99.8%,第1针1 305人,接种率为98.3%,第3针1 289人,接种率为97.1%。2008级第2针和第3针的接种率明显高于2007级。[结论]大学新生对乙肝的预防意识仍须加强,校医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大学新生乙肝防治的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6.
患者输血前相关血液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状况及探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拟输血的896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抗HIV抗体(抗HIV1+2)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10.60%,抗-HCV阳性率0.67%,抗HIV1+2阳性率0.0%,抗-TP阳性率0.22%。结论: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病检测,对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避免和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止出现输血医疗纠纷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为计划免疫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1005名4岁~7岁深圳地区儿童HBsAg,阳性者再进一步检测HBV-M及HBV-DNA。结果HBsAg阳性146人、阳性率1.33%远低于成人(约15%),HBsAg阳性者中HBV-DNA阳性106例,检出1例“乙肝两对半”少见模式(1.2.4.5)。结论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能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是全球性传染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地区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2007年本中心对牡丹江铁路站车1358名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进行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筛查,对HBsAg阳性者作两对半检测,并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4年1-12月笔者对在我院妇产科产检的妊娠中期妇女抽取血样进行检测,以了解孕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调查表明,妊娠中期有必要进行这3种病原的检测,这对优生优育和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研究表明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它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严重威胁我国出生人口质量,而且也导致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在围生期因母婴垂直传播感染乙肝者中,今后约70%发生慢性乙肝,其中约25%可能死于肝硬化和肝癌[1]。因此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技术意义重大,我科根据乙肝母婴传播途径实施产前、产时及产后三阶段的预防,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  相似文献   

11.
广东某学院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状况,为在校学生制定乙肝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东某学院2004-2008年入学的13419名新生采血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HBsAg总体阳性率14.93%;男生HBsAg阳性率为17.09%,女生HBsAg阳性率为12.57%;城市学生HBsAg阳性率为12.89%,乡镇学生HBsAg阳性率为18.22%。结论:大学生HBsAg总体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大预防控制力度,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做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防止乙肝在校园传播。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携带者,其发病率高,又不易发现治疗,故而成为乙肝重要的传染源。到目前为止,对于HBsAg 阳性携带者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我们自拟乙肝丸治疗HBsAg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高发区之一,传染源众多,存在多种传播途径,除爆发性肝炎以外主要危害在于感染后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为了解本地区现时期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阻断乙肝传播途径,我们于2005年4月~2005年12月对17109名2~19岁的儿童、青少年进行了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测,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晓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0):102-103
我国是乙肝流行地区,病毒携带者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而乙肝的预防,诊断与疗效等方面很大程度都依赖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可在患者的血液、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和乳汁中检测出来,所以认为密切生活接触和母婴传播都有可能是乙肝病毒重要的传播途径。目前检测的乙肝两对半血清标志物主要有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e、抗HB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96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及谷丙转氨酶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3.13%、抗-HCV阳性率1.23%、抗-HIV阳性率0.00%、梅毒抗体阳性率0.00%、ALT〉40u/L者5.25%。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医院感染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贺玉梅  王雁 《西部中医药》2012,25(10):71-72
目的:调查甘肃裕固族人群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感染现状。方法:随机抽查1 526例甘肃裕固族人群,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艾滋病抗体(抗-HIV/1+2),同时进行相关感染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1 526例甘肃裕固族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感染率分别是9.03%、2.11%、1.15%、0.00%;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7.35%、30.35%、29.13%、14.92%。结论:甘肃裕固族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率均低于其他地区的报道,但是相关知识知晓率太低,积极地进行检测和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1],梅毒主要通过接触交叉感染配偶和血液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及输血传播,本病危害性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早产、死产和胎传梅毒[2]。所以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梅毒检测手段显得及其重要。1梅毒的分期梅毒可分为3期:Ⅰ期梅毒:梅毒螺旋体在入侵部位繁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孕妇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的感染情况,对阳性孕妇采取必要的优生指导,以降低母婴垂直传播疾病的感染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咐(ELISA)法,检测孕妇乙型肝炎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TP-Ab、抗-HCV和抗-HIV,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HBsAg、TP-Ab、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6.43%(225/3 500)、0.89%(37/4 116)、0.21%(8/3 818);抗-HIV未检出。②不同年龄的三组孕妇,>35岁组乙肝和梅毒的感染率均高于~35岁和~25岁组。结论该地区孕妇中肝炎病毒及梅毒均有一定的感染率,乙型肝炎和梅毒的感染率随年龄减小而降低;对孕妇进行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采取预防保健措施可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手术和输血前病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四项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感染情况,做好手术过程中的防护,避免因输血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ELISA)检测4922份病人标本的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结果:4922份标本中HBsAg阳性198份,占4.2%;抗-HCV阳性93份,占1.9%;抗-HIV阳性2份,占0.04%;梅毒抗体阳性38份,占0.8%,总阳性率为6.94%。结论:手术和输血前进行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对防止交叉感染、术中医务人员防护以及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每天在来院就诊的患者和体检人群中,均有较高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阳性率,乙肝两对半[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5)、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