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平刺和传统针刺两种方法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粗针平刺组和传统针刺组,在口服西药治疗基础上,分别予粗针神道穴平刺及传统针刺,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粗针平刺组总痊愈率及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面神经炎的痊愈率均优于传统针刺组,尤其对第2节段(鼓索和膝状神经节)以下面神经损伤和M波波幅比在50%-30%的面神经炎的疗效优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较传统针刺有一定优势,且该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客观评价粗针神道穴平刺和传统针灸两种方法对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共240例患者随机分成粗针平刺组和传统针刺组,以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法及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并将两组样本总体和各中心的痊愈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同时进行安全性、依从性评价。结果:实际完成病例230例,其中粗针平刺组116例,传统针灸组114例。粗针平刺组在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House-Brackmann分级及总体治愈率上均优于传统针灸组。该方法安全,依从性好。结论: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方法,且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平刺对面神经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把确诊患者随机分成粗针平刺组和常规针刺组进行对照观察。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瞬目反射的检出情况和R1、R2波潜伏期变化来评价粗针神道穴平刺对面神经炎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瞬目反射R1、R2波检出情况和R1、R2波潜伏期差异、改善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粗针平刺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神道穴粗针平刺能明显改善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瞬目反射R1、R2波检出和潜伏期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平刺及传统针刺对不同病程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成粗针组和传统组,分别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观察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及面部症状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法(RPA)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疗效比较研究。结果粗针组的疗效、治疗后H-B分级及RPA积分变化等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的不同病程影响疗效并且在粗针组内发病前期患者的疗效优于发病中后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粗针组发病前中期患者痊愈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肯定,安全易施,且较传统针刺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粗针神道穴平刺促进面神经炎面肌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将12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成粗针平刺组42例,传统针灸组42例,西药对照组42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面部症状、面神经电图的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神道穴粗针平刺能明显改善面神经功能分级和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法(RPA)积分,并能改善面神经电图潜伏期比例和波幅比例。统计结果表明神道穴粗针平刺与传统针灸组、西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安全性评价无异常、无差异。结论:神道穴粗针平刺能促进面神经炎患者面肌功能迅速恢复、病程缩短。该方法安全、快速、有效、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上海针灸杂志》2015,(3)
目的观察粗针督脉平刺对缺血性面瘫大鼠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产生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 0只W i s t a r大鼠随机分为A组(粗针平刺组)、B组(基础西药组)、C组(空白对照组)和D组(假手术组),每组1 5只。所有大鼠均采用改良血管栓塞法建立缺血性面瘫模型。在治疗期间对各组大鼠进行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组于造模后1 d选取神道穴平刺,留针4 h,每日1次,共治疗1 4 d;B组于造模后1 d予强的松灌胃、维生素B1 2腹腔注射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1 4 d;C组与D组不进行治疗。分别在造模后第3、7、1 4天随机选取4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面神经伴行固有血管组织H I F-1α蛋白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N O,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 T含量。结果治疗7 d后,A组和B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升高,与同组造模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A组和B组治疗7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C组治疗7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和B组治疗1 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B组和C组治疗1 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治疗1 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同组治疗7 d后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B组和C组治疗3、7、1 4 d后H I F-1αM O D值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A组和B组治疗3、7 d后H I F-1αM O D值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和B组治疗3、1 4 d后H I F-1αM O D值与同组治疗7 d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和B组治疗3、7 d后血清N O含量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A组和B组治疗7 d后血清N O含量与同组治疗3 d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B组和C组治疗3、7 d后血清E T含量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和B组治疗7 d后血清E T含量与同组治疗3 d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粗针督脉平刺能够有效促进缺血性面瘫大鼠的恢复,其产生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组织H I F-1α的表达及血清N O、E T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粗针平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按照4:1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采用粗针平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8%和94.2%,对照组分别为23.3%和7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率为75.4%,对照组为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粗针平刺是一种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平刺对不同损伤节段面神经炎患者瞬目反射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的方法,将面神经损伤在3个不同节段的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粗针平刺组、传统针刺组及单纯西药组,各组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GS)及瞬目反射(BR)的引出率。结果各节段3组治疗后HBGS及瞬目反射引出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在节段2中粗针平刺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粗针疗法可有效改善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瞬目反射R波引出情况,通过不同节段治疗分析,在节段2损伤患者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粗针皮下透刺神道穴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粗针组及西药组,各30例。粗针组采用粗针皮下透刺神道穴,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2周为一疗程。西药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次,6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6周、12周的血清IgE水平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6周血清Ig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粗针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仍下降(P<0.01),西药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2周、6周两组患者间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粗针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呈正相关。结论:粗针皮下透刺神道穴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gE水平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14.
朱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8)
目的观察粗针多向刺治疗髌下脂肪垫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髌下脂肪垫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粗针多向刺组30例,隔2 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普通针刺组30例,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粗针多向刺组痊愈率63%,普通针刺组痊愈率2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8.15,P<0.01)。结论粗针多向刺治疗髌下脂肪垫炎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粗针平刺身柱穴配合体针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影响,为寻找有效的抗痉挛针刺方法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将90例住院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粗针体针组、体针组及西药组各30例,以修改的Ashworth量表为疗效评定指标,并同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3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测评。结果:粗针体针组有效率为86.67%,体针组有效率为66.67%,西药组有效率为56.67%。粗针体针组疗效明显优于体针组(P<0.05)及西药组(P<0.01)。3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在治疗后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粗针体针组优于另两组(P<0.05,P<0.01)。结论:粗针平刺身柱穴配合体针可明显改善中风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是一种有效的抗痉挛针刺法。 相似文献
17.
18.
面神经炎为临床常见病,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患侧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扩大,眼闭不全,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口轮匝肌瘫痪时使鼓腮吹口哨漏气等。笔者近年来应用电针透刺治疗面神经炎取得很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来自我院门诊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发病最短3天,最长15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见表1、2。表1两组患者性别比较(例)组别例数男女治疗组30 18 12对照组30 16 14表2两组患者年龄比较(例)组别例数25~30岁31~40岁41~50岁51~55岁治疗组30 3 5 15 7对照组30 4 4 13 9经2χ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和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局部取患侧四白、阳白、丝竹空、地仓、颊车、颧髎、下关、翳风,循经取手阳明经的原穴双侧合谷;随证配穴:人中沟歪斜取水沟,颏唇沟歪斜取承浆,鼻唇沟浅者取迎香。操作方法:用1.5寸30号华佗牌毫针,阳白透刺丝竹空、颊车透刺地仓、四白透刺迎香,人中及承浆斜刺向患侧,翳风、合谷直刺。捻转得气后,按阳白与丝竹空、... 相似文献
19.
鼻出血是五官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不难治疗,少数确实顽固,屡治不效。根据古书记载,我选用少商穴以平刺法治疗,收到了确切的效果。12例中,男性9例。年龄为7~32岁。病程不等,长者5年之多。治疗,独取少商1穴(单侧);先嘱病者端坐平视,用同一频率反复行“吸气-屏气-咳嗽”运动,在患者将要咳嗽的瞬间,持针与指甲边缘平行且与甲面成30°角突然刺进0.1~0.15寸,不留针。治疗结果,1次针刺9例全愈,2例有效。如林某,男,25岁,鼻出血已5年,多在吃煎炒食物或发烧时犯 相似文献
20.
<正> 笔者从1970年元月至1980年12月,运用针刺透穴治疗面神经麻痹28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于下: 一、病例分析280例均属门诊病例,未加用其它辅助治疗。除中风后遗症及因颅面部手术所致口眼斜后遗症。本组均具有口眼斜,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不能闭眼、皱额、鼓腮、吮气以及露齿等临床特征。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116例,3个月~44例;6个月~27例;1年~23例;2年~20例;3年~19例;4年~15例,5年~13例。280例中,有发病因素可查者56例,其中感冒发烧头痛者47例,龋齿痛者8例,下颌关节炎者1例。既往曾电疗、超短波、磁疗等治疗无效者9例;针灸治疗10—50次以上未效者27例;治疗好转复发者9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