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介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手术和西药(甘露醇、胞二磷胆碱、头孢他啶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48小时~1周、病情稳定以后,在痰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穴位针刺治疗,主穴取内关、曲池、外关、合谷、臂臑、肩髃、风市、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等。采用简式Fugl-Meyer(FMA)积分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同组治疗前后比较,FMA评分均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FMA评分提高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0.01)。结论:早期针灸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早期被动肢体锻炼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当今中国颅脑外伤已超过100万人口,其中重型颅脑损伤占18%~21%[1].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有所下降.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己成为神经外科所面临重要问题.本文为探讨采用早期被动活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将患者分为早期锻炼组(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功能训练配合高压氧治疗对肢体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功能训练配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状态及日常生活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24例,无效5例,其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例、18例、16例及60.0%,观察组疗效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早期功能训练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关节功能活动,提高预后生存质量,有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修复及神经内分泌调节的影响。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抗感染、脱水、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生化指标[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MB同功酶活性(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葡萄糖(Glucose,GLU)]及激素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催乳素(Prolactin,PRL)]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 d后CK、CK-MB、AST、LDH、GLU指标均增长,治疗7 d、14 d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均明显降低,但对照组改善程度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3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后ACTH、TSH、PRL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水平,但对照组激素水平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可维护神经功能,促进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昏迷程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9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电针刺激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GCS评分、卡氏评分、昏迷时间、药醒率及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苏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3 d时2组患者GCS评分和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 d、2周以及4周时随着患者恢复GCS评分和卡氏评分也较治疗前逐步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时间段评分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CBF、CB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昏迷程度,缩短昏迷时间,有效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及CBF、CBV,对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双足与保健》2017,(23)
目的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39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ADL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患者的ADL评分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可以在今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闫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2):2425-2426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因外伤所致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持续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IgG、Ig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81%),病死率(9%)明显低于对照组(18%),预后优良率(52%)明显高于对照组(39%);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危重病患者抗感染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全面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肢体功能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医护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分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表量(ADL)评分、WHOQOL-BREF评分2组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障碍,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后,由于挫伤、血肿、手术、脑水肿等打击,使脑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多数病人肢体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病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增加。为尽早恢复病人的肢体功能,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有的在发病48h后介入。康复训练的早期介入,为颅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供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是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好坏的关键。现将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早期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免疫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3.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8)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症的干预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脑疝、应激性溃疡、继发性感染、中枢性高热、电解质紊乱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选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9年8月~2020年8月到本院治疗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等情况.结果 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于发生创伤后第2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于发生创伤后第2天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于出现肠鸣音后逐渐转为肠内营养。2组患者均经接受2周的治疗,于入院时及治疗结束时对2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及GCS评分、平均颅内压、随机血糖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并观察2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GC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平均颅内压和随机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对照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和GC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平均颅内压和随机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发生腹泻、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高血糖等并发症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2组患者发生反流、肝肾功能损害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纠正负氮平衡,降低颅内压并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姜素霞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21,(5):94-96
目的 对本次纳入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济宁市中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选为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法,组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的病患以早期康复护理为主,而对照组的患者以常规的措施进行干预,对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醒脑通络汤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85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均由该院近3年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予以对照组患者(42例)西医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43例)西医治疗+醒脑通络汤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变化及中医症状(意识障碍、谵妄乱语、低热或无发热、气息粗短、舌黯红或瘀点等)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脑灌注指标变化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意识障碍、谵妄乱语、低热或无发热、气息粗短、舌黯红或瘀点等中医症状积分、GCS评分、NIHSS及ADL评分、脑血流量(CBF)及脑血容量(CBV)等脑灌注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意识障碍、谵妄乱语、低热或无发热、气息粗短、舌黯红或瘀点等等中医症状积分、GCS评分、NIHSS... 相似文献
18.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
目的:探讨采用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2例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吞咽功能、血清IL-6、hs-CRP水平变化、表面肌电图(sEMG)、神经功能评分、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WST(1.49±0.23)分、VFSS(5.69±0.47)分、NIHSS(2.43±0.71)分、SWAL-QOL(199.56±20.05)分、IL-6(8.24±2.15)ng/L、hs-CRP(5.24±1.23)mg/L、sEMG最大波幅值(752.31±40.11)μV、吞咽过程(1.05±0.16)s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78%)、WST(2.24±0.26)分、VFSS(5.34±0.26)分、NIHSS(5.89±1.26)分、SWAL-QOL(135.91±20.09)分、IL-6(11.45±2.27)ng/L、hs-CRP(7.62±2.04)mg/L、sEMG最大波幅值(571.95±40.39)μV、吞咽过程(1.38±0.2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吞咽功能,促进患者疾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恢复,使得表面肌电图波幅升高,能够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同时安全性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按本科协定的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和护理,维持生命功能、防止继发性脑损害及防治并发症、促醒药和神经营养药及高压氧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功能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认知功能评定采用Rancho Los Amigos Hospital的RLA标准,临床疗效按GCS结局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认知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康复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林虔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3):57-58
目的 探讨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时使用早期机械通气的疗效.方法 将 4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2组上呼吸机后2h内呼吸系统症状消退病例数、24h内消退病例数、治疗1周后GCS评分,症状缓解后撤呼吸机的时间以及半年后GOS预后评分进行分析比较.探讨选择机械通气的时机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上呼吸机后2h内呼吸系统症状消退病例数、24h内消退病例数、治疗1周后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后撤呼吸机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半年后治疗组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治疗具有临床实际应用意义,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