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血液透析患者107例,分为CI组70例与认知功能正常组(NC组)37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模型分析CI与预后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 CI组年龄、透析龄、糖尿病、脑卒中史及心脏病史比例明显高于NC组,男性、受教育程度及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I组MoCA评分明显低于NC组[(21.47±3.38)分vs (27.26±1.18)分,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I组病死率、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NC组(Plog rank0.05,Plog rank0.01);未校正Cox回归分析显示,CI是全因死亡(HR=4.445,95%CI:1.016~19.442,P=0.048)、脑卒中(HR=4.441,95%CI:1.015~19.425,P=0.048)及心血管疾病(HR=3.367,95%CI:1.292~8.775,P=0.013)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混杂因素后,CI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I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脂指标,包括TC、TG、LDL、HDL及载脂蛋白B(ApoB)。将观察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分为两个亚组,即发生心脑血管事件24例(阳性组)和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21例(阴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TC、TG、LDL及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患者TC、TG、LDL及清蛋白(Alb)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联系,临床治疗时应对脂代谢紊乱进行干预,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1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136例MHD患者(MHD组)血清hs-CRP、cTnT水平,随访3 a记录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两指标水平升高者的死亡危险度。结果 MHD组hs-CRP和cTnT阳性率分别为54%、30%,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3%;MHD组血清hs-CRP和cTn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hs-CRP和cTnT升高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血管事件病死率、总病死率均显著高于两指标正常者(P均〈0.05),hs-CRP和cTnT均为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s-CRP和cTnT均为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两指标有助于此类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钙蛋白T(cTnT)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肾脏病老年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3例34期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双抗光电化学法测定受检者血清cTnI、cTn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cTnI、cTnT及NT-proBNP水平与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93例患者平均随访(49.7±5.9)个月,47例(24.4%)出现ESRD,23例(11.9%)死亡。慢性肾脏病组血清cTnT、cTnI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cTnI阳性组平均年龄大于阴性组(P<0.05),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阴性组(P<0.05);cTnT阳性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GFR及白蛋白水平低于阴性组(P<0.05),蛋白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ESRD患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NT-proBNP高浓度组年龄大于低浓度组(P<0.05),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高于低浓度组(P<0.05),GFR及白蛋白水平低于低浓度组(P<0.05),蛋白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ESRD患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低浓度组(P<0.05)。cTnT及NT-proBNP是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ESRD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HR=2.41、2.87,P<0.05;HR=2.15、2.94,P<0.05)。结论老年34期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双抗光电化学法测定受检者血清cTnI、cTn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cTnI、cTnT及NT-proBNP水平与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93例患者平均随访(49.7±5.9)个月,47例(24.4%)出现ESRD,23例(11.9%)死亡。慢性肾脏病组血清cTnT、cTnI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cTnI阳性组平均年龄大于阴性组(P<0.05),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阴性组(P<0.05);cTnT阳性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GFR及白蛋白水平低于阴性组(P<0.05),蛋白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ESRD患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NT-proBNP高浓度组年龄大于低浓度组(P<0.05),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高于低浓度组(P<0.05),GFR及白蛋白水平低于低浓度组(P<0.05),蛋白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ESRD患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低浓度组(P<0.05)。cTnT及NT-proBNP是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ESRD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HR=2.41、2.87,P<0.05;HR=2.15、2.94,P<0.05)。结论老年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cTnT、cTnI和NTproBNP水平均升高,其中cTnT及NT-proBNP可以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电生理指标:QT离散度(QTd)、心率震荡(HRT)和心室晚电位(VLP)变化特点,探讨其评估MHD心脏损害及预后的作用。方法老年MHD患者(A组) 32例,同期住院临床确诊为慢性肾脏疾病2~4期老年患者(B组) 3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接诊3 d内行QTd、HRT和VLP检测,并于观察期当月、第3个月、第6个月用同样方法重复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随访追踪1年内主要心血管疾病(CVD)不良事件。结果 A组QTd明显长于B组(P<0. 01); HRT:相较B组,A组震荡初始(TO)值显著升高,震荡斜率(TS)值显著降低(P<0. 05); VLP阳性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 01)。A组1年累计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多(P<0. 01),其次猝死发生率也显著高于B组(P<0. 05),而A组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病率较B组无差异性变化(P>0. 05)。将变量性别、年龄、QTd、HRT和VLP纳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d、HRT和VLP是发生CV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MHD患者QTd、HRT和VLP变化明显,容易引起各类CVD。QTd、HRT和VLP作为一种无创、简易的电生理指标应常规应用于MHD患者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与原发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事件的关系。 方法 对 5 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干化学方法测定血清cTnT水平 ,随访 1年。 结果  5 7例患者中cTnT升高者 12例 ,死亡 7例 ,4例 (33 3% )死于急性左心衰 ,12例中有 8例原发病为糖尿病 ;cTnT正常者 4 5例 ,死亡 3例 ,1例 (2 2 % )死于心血管事件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2 4例患者测定了透析前后cTnT浓度 ,其中 6例透析前cTnT升高者 ,透析后有 5例cTnT仍进一步升高 ,1例下降但高于 0 1μg/L。  结论 部分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TnT水平升高 ,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其发生率高 ,cTnT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无明确关系 ,但与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及伴发心血管疾病有密切正相关关系 ,血液透析本身对cTnT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onocyte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6月在我院肾内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00例慢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组时均进行血常规、血脂检测,计算MHR水平,根据MHR结果分为高MHR组、中MHR组与低MHR组。随访调查患者1年内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各组患者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以及分析MHR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MHR组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中MHR组、低MHR组(P<0.05)。经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MHR、C反应蛋白升高是血透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当MHR的诊断临界值为0.395时,其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效能最高,敏感性68.00%、特异性52.30%。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与高MHR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动态监测MHR水平变化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分割线,及早...  相似文献   

8.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血尿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探讨血尿酸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机制。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160例,以血尿酸正常参考值440μmmol/L为分界点分为血尿酸升高组(74例)和血尿酸正常组(86例)。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纤维蛋白原(Fbg)采用ELISA方法测定,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胆固醇(HDL)。心绞痛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及疾病发作时的心电图。结果尿酸升高组心绞痛的发生率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尿酸升高组的TG、LDL、CRP、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而HDL低于尿酸正常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UA与TG、LDL、CRP、TNF-α、Fbg、Scr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血尿酸升高加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并诱发炎症因子的产生,与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透析患者动脉僵硬度,并探讨其对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影响。方法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4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CKD3~5期非透析住院患者141例,所有患者住院后检测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根据CFPWV水平,将患者分为CFPWV升高组(CFPWV≥12m/s)和CFPWV正常组(CFPWV12m/s),随访入选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评价,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93.72±47.93)个月。CFPWV升高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脑血管死亡率及全因病死率均明显高于CFPWV正常组(62.2%vs.21.6%,56.7%vs.15.7%,64.4%vs.19.6%,P0.05)。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组、心脑血管死亡组及全因病死组CFPWV值显著高于未发生组[(15.31±3.41)m/s vs.(12.08±2.94)m/s,(15.66±3.40)m/s vs.(12.14±2.88)m/s,(15.38±3.38)m/s vs.(11.97±2.87)m/s,P0.01]。Kaplan-Meier曲线显示CFPWV升高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脑血管病死率及全因病死率均明显高于CFPWV正常组(P=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脉搏波速度(PWV)水平升高及进入透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WV水平和C反应蛋白升高、血白蛋白降低及进入透析是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KD3~5期非透析患者CFPWV明显升高,高CFPWV的CK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脑血管病死率及全因病死率均明显高于CFPWV正常的CKD患者,且CFPWV升高是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测定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容积(Hc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SF),测定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等值,观察治疗前后效果。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均C反应蛋白为(8.82±4.21)mg/L(正常值06 mg/L),其中>6 mg/L 68例;<6 mg/L 2例;高通量患者AC、AMC、BMI、SF、PA、25-(OH)Vit D等指标与低通量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患者TSF、Hb、Scr、BUN、Alb、TC、TG、CRP、ALB、Β2-MG、AGEs、IL-6等指标与低通量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患者Hb,Hct,Alb,BUN,Scr,TC,TG均显著高于低通量组患者,而CRP水平显著低于年轻组患者,SF二者没有区别。CRP与Hb、Hct、Alb、TSF、AC、AMC、BMI呈显著负相关(r=-0.414,P<0,01;r=-0.367,P<0.01;r=-0.154,P<0.05),与TC、TG不相关。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可反映患者营养不良及感染的状态,CRP与营养不良和贫血指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对2010年6月在我科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有完整基本资料登记、年龄≥60岁老年患者10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至2013年6月30日. 结果 105例患者中位年龄69岁,中位透析龄27个月.截止2013年6月30日死亡33例,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11例(33.3%)、肺部感染7例(21.2%)及脑血管疾病5例(15.2%).死亡组患者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比例及外周血管钙化评分明显高于非死亡组,死亡组合并高血压比例、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死亡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体质指数、尿素清除指数及钙化评分等因素后,合并心血管疾病(HR=2.143,95%CI:1.010~4.613,P=0.049)、不合并高血压(HR=0.293,95%CI:0.097~0.889,P=0.03)及低血浆白蛋白(HR=0.838,95%CI:0.748~0.904,P=0.002)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及肺部感染是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C反应蛋白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MHD患者45例,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估营养状况,并检测透析前血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I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及血红蛋白(Hb)。根据CRP水平分为正常组(CRP≤8mg/L)18例和升高组(CRP〉8mg/L)27例。结果CRP升高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70.4%)显著高于CRP正常组(38.9%)(P〈0.05),CRP升高组血Alb、PA、TF和Hb水平均较CRP正常组明显降低妒〈0.05)。血CRP水平与Alb、PA、TF和Hb均呈显著负相关伊〈0.05)。结论老年MH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及炎症状态,炎症反应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探讨其与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的关系。方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1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随访16个月,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估计累积生存率,生存率的比较采用Breslow检验。结果 153例受试者中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56.86%;随访16个月间,各种原因死亡24人,其中心脑血管死亡1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62.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血磷、认知功能障碍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认知功能障碍、透析累积时间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正常者相比,认知功能障碍者累积生存率及心脑血管疾病累积生存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将可能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老年营养危险指数(GNRI)与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4月至6月北京市11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年龄≥60岁的MHD患者337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根据GNRI分为3组,无营养不良组226例(GNRI≥98)、轻度营养不良组81例(92≤GNRI<98)和重度营养不良组30例(GNRI<92)。随访至2018年6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3组累积生存率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GNRI与全因病死率和心血管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轻度营养不良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体质量指数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及GNRI明显低于无营养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位随访时间52周(4.4~52.0周),期间共有56例(16.6%)死亡,心血管死亡25例(44.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3组患者的全因病死率(χ2=30.484,P<0.01)和心血管病死率(χ2=22.398,P<0.01)均有显著差异。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利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静息状态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的比值(E/Em)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CVD)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对9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每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24~30个月,根据是否发生CVD事件分为CVD组(35例)和对照组(61例).记录观察开始时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记录患者因CVD事件住院和死亡的原因和时间. 结果 CVD组CRP、BNP水平[分别为(3.1±6.7)mg/L、(1345.2±1427.8)pmol/L]较对照组[分别为(1.8±1.2)mg/L、(719.8±1073.8)pmol/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4、-2.82,P<0.05和P<0.01);E/Em升高(t=5.229,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BNP≥500 pmol/L、CRP≥1.5 mg/L、E/Em≥17时,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CVD发生率升高(P<0.05或P<0.01).Cox回归模型提示,CRP≥1.5 mg/L,BNP≥500 pmol/L和E/Em≥17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CVD独立危险因素.Bivariate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ogBNP水平与E/Em值呈线性相关(r=0.23,P<0.05). 结论 BNP、CRP 、及E/Em升高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CVD发生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线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老年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209例,根据CRP水平分为低CRP组(CRP≤5 mg/L)113例,高CRP组(CRP>5 mg/L)96例。比较不同基线CRP水平患者长期随访的临床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51 d。结果与低CRP组比较,高CRP组患者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相对危险度为3.208(95%CI:1.415~7.274,P=0.003)。高CRP组发生再次血管重建的危险为低CRP组的3.841倍(95%CI:1.299~11.357,P=0.008)。Cox回归分析显示,CRP对随访MACCE有显著的独立预测意义,高CRP组无MACCE发生率明显低于低CRP组。结论基线CRP水平仍是老年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心脑血管预后的影响。方法:198例有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测将有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120例)和对照组(78例),随访、比较2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应用Cox回归分析与心脑血管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基线时,AS组平均年龄大(P<0.001)、慢性肾病患者多(P<0.05)、冠心病患者多(P<0.001)、血清肌酐(Scr)水平高(P<0.05)、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平均值大(P<0.001)、颈总动脉内径(C-Di)较高(P<0.05)、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较多(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 (CP)感染与老年人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的相关性。方法 将 10 0例UAP患者及 6 0例体检健康的老年人分为UAP组和对照组 ,分别进行CP抗体 (IgG)和C 反应蛋白 (CRP)检测 ,比较UAP组和对照组的CP抗体阳性率 ,CRP阳性率及UAP中CP抗体阳性与CP抗体阴性患者的CRP阳性率。并将CP抗体 (IgG)检测阳性的 80例UAP患者 ,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和常规治疗组。 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阿奇霉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 0 .5g ,每日 1次 ,连用 10~ 15d。观察UAP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血清学检查显示CP抗体阳性率在UAP组为 80 .0 % ,对照组仅为 2 3.3% ;CRP阳性率在UAP组最高 (37.0 % )。 (2 )在UAP患者中CP抗体阳性组CRP阳性率高于CP抗体阴性组 ,分别为 4 0 .0 %和 2 5 .0 %。 (3)在CP抗体阳性的老年UAP患者中 ,阿奇霉素组在 1年内因UAP再次入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CP感染与老年UAP的关系密切 ,对UAP患者给予抗生素干预治疗 ,可防止UAP的恶化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钙化发生率,分析影响老年MHD患者心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四川省15家血液透析中心透析的老年MHD患者。收集患者相关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腹部侧位X线片,骨盆X线片及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心血管钙化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腹主动脉、髂股动脉或心脏瓣膜钙化分为钙化与非钙化组,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MHD患者心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9例老年MHD患者,男性41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8.61±6.72)岁,透析龄平均(61.95±44.83)个月,糖尿病肾病占老年MHD患者原发病因首位(25.3%);②老年MHD患者心血管钙化发生率高达81.0%;钙化组(n=64)年龄、脉压差、矫正钙高于无钙化组(n=15)(P0.05), HGB、TC水平低于无钙化组(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HGB和TC是老年MHD患者心血管钙化危险因素(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磷是老年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MHD患者的心血管钙化发生率高达81.0%;高钙、高磷、低HGB和低TC是老年MHD患者心血管钙化危险因素,改善上述指标,可能会降低老年MHD患者心血管钙化发生率,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左旋肉碱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血液透析患者1015例,其中老年(年龄≥60岁)患者537例,分为老年常规透析组(老年常规组)277例,老年常规透析+左旋肉碱组(老年治疗组)260例;中青年患者478例,分为中青年常规透析组(中青年常规组)232例,中青年常规透析+左旋肉碱组(中青年治疗组)246例。分析主要终点为随访期内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卒中及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患者营养状况(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透析相关低血压。结果老年常规组较老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高(RR=1.76,95%CI:1.0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P<0.05)。中青年常规组与中青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率的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补充左旋肉碱,能降低随访期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对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无明显影响。各组患者透析后补充左旋肉碱均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