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药学是中华悠久文明、灿烂文化的结晶,在漫长的实践进程中,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脏腑经络系统为核心,以整体观念为特点,以养生延寿为目的,以辨证论治为特征的、科学的、博大精深的、完整的理论体现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延寿说在中医药学这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药学的出发点,又是中医药学的归宿。  相似文献   

2.
刘卫华 《中医正骨》2002,14(9):55-56
中医药学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她博大精深、内容浩瀚,但又较为抽象、难懂.对于当今已受过系统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于认识物质存在的具体形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往往在心理上对现代科技已形成"定格".相比之下,中医学有它自身的许多特点,它需要较深厚的古文学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形象思维以及辨证思维帮助理解.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中医学的古朴术语和抽象的概念使他们感到困惑、难于理解.那么如何教好中医药学,使学生尽早从"心理定格"中跳出来,激发学习中医的热情,使学生从对中医的无知→不信任→感兴趣→热爱→掌握→运用,是我们每个中医工作者的职责.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将一些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论《黄帝内经》生态医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将人的生命活动放在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来考察,集生态医学与心身医学为一体,建立了以五脏为核心,外以适应自然、社会,内以调节心身机能的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并贯穿于基本概念、理论和临床方法之中,这不仅在学术上有其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研究价值,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淡医德医风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涵概了古代哲学思想,在漫长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科学的、完整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医德医风即是这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人员必备的首要条件,具有任何医技医术理论和实践所不能取代的重要地位。1医德医风的主要内涵中医药学中有关医德...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学概要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包涵整个中医药学理论、实践和应用体系,学生学习难度很大。课程编排中各大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条块分割,互不关联,理法方药割据。文章基于理法方药体系构建中医药学概要课程的教学模式,将中药和方剂穿插在中医理论和辨证中,完成病因—疾病变化的机制—治疗的方法—药物和方剂的选择模式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6.
《师说》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医伤科学是中医药学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经过系统现代文化教育的青年学生,已习惯于认知物质存在的客观性、具体形式和逻辑思维方式,在心理上对现代科学已形成了“思维定式”,比较中医伤科学所具有的自身特点,还需要形象思维、整体观念以及辨证思维模式。因此,对于青年学生来讲,中医伤科学朴素的哲学思想、抽象的概  相似文献   

7.
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学,历经浩瀚长河,形成了自己博大精深,宏观整体、辨证论治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在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一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临床理论独特的医学明珠。 继承宏扬祖国传统医药学理论,不仅是继承传播民族文化遗产的大事,而且也是利用祖国医学宝库为当代人类造福的大事,通过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发展和完善中医药学,进而使中医药能够在21世纪的进程中,得到发扬光大,成为一门能够被世界广为接  相似文献   

8.
中医心身观念的理论基础是"天地人三才一体"医学模式.心身理论的本质是"形神合一"论,中医心身理论的特点是由"心"统率形神功能.中医认为健康的本质是和谐,即人与自然和谐、心与身和谐、气与血和谐.因此,中医学养生要求:协调阴阳,和谐天人关系;形神兼养,调节心身关系;仁者寿,以德怡养心身;动而中节,养生责在适度;道法自然,健康离于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膳食养生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珍熙 《天津中医药》2008,25(5):425-427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理论,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其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四气五味学说等中医理论基础之上,并强调食物的禁忌原则;其食物搭配与烹调以气味和合为核心,并且注重饮食活动的科学规律性,强调因异制宜、辨证施膳.传统食养学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上理论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彭支莲  黄剑 《河南中医》2003,23(12):12-12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历史源远流长,理论博大精深.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所作的两大贡献之一就是中医药文化.中医学为世界医学作出了伟大贡献不必多叙.笔者谨就中医现代化与突出中医的特色的关系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探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中医经典知识薄弱、理论联系实践不够、创新性不强、对中医文化缺乏信仰是当前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培养中应注重经典及名家著作的学习,注重实践,加强师承,培养学生多维辨证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进一步改进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方法,有利于提高中医人才水平,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验动物学与中医药学关系密切,实验动物学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中医药学反过来亦可丰富实验动物学内容.事实证明,现代中医药学与实验动物学相结合有利于科学化、客观化、定量化地阐明中医药理论,从而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药学的历史看中医药研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文贤 《山西中医》2003,19(6):41-43
分析了中医药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各个时期共存的发展模式: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临床实践中研究、深化、发展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以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临床,从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创新思路、建立新学说;引进其他国家、民族医药学治疗方法,补充归化为中医药学理论内涵;引进各种有疗效的药物,补充、增加为中药的新品种。论述了现代中医药学研究和发展应遵循的方向: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中医药学现代研究的误区在于脱离中医药学理论指导,脱离临床实际;中医药现代研究必须引进现代一切有关生命科学的新进展、新认识、新方法、新技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符合中医临床实际的科研设计和科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理论形成时期,汲取了中华民族的“天地人一体观”、“推天道以明人事”和“形名应因理论”等思想精华,作为理论的“初始观念”和“初始命题”,整理医学经验事实形成理论。后世医家在满足理论整体内部的自给性和命题之间的逻辑一致性的前提下,不断地充实内涵、验证假说、实践理论,使中医药理论具有了“环境-形神”医学模式、“辩证-类推”逻辑体系和“现象-状态医学”学科性质的科学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中医心身观念的理论基础是“天地人三才一体”医学模式,心身理论的本质是“形神合一”论,中医心身理论的特点是由“心”统率形神功能。中医认为健康的本质是和谐,即人与自然和谐、心与身和谐、气与血和谐。因此,中医学养生要求:协调阴阳,和谐天人关系;形神兼养,调节心身关系;仁者寿,以德怡养心身;动而中节,养生贵在适度;道法自然,健康寓于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转化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中医药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并将转化医学的理念引入到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中,改变传统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模式,在树立转化医学的理念和思维,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转化医学导师队伍和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有利于中医药学研究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浅谈对中医传承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参军 《西部中医药》2008,21(Z1):49-50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历来以师承或家传的方式为主,习医者大多从小即接触临床,耳濡目染,反复经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最终才独立行医.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诊疗方法,中医药学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几千年抵御疾病、维护健康靠的就是中医药;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靠的也是中医药.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医药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进步,其进步的标志不在于一方一药的发现,而在于历代医家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发前人之未发而总结起来的各家学说及某些新理论。迄今为止,公认的中医学各家学说有七大派。认为人体体质学是自明清以来形成的一个学派。能否被公认,还要等待历史的审定,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此外,扼要地介绍了提出来的新理论,主要有:"人体新系"猜想,"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天人同构"论,"整体制约"论,调控情绪的"三棱镜理论","心肾为先天之本,肺脾为后天之本"等。其他新概念,新名词难计其数了。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以现代生命科学为主导学科的时代,建设和发展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中医药学, 必须注意既适应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又坚持和发展中医药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中医药学的合理内核集中反映为:以“阴阳”、“五行”等概念为核心构筑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学理论的“理想模型”及其数理逻辑;以“黑箱”方法建立的“藏象”理论;“四诊合参”全面诊断的诊法体系与理论;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理、法、方、药一致的逻辑要求;临床各科的综合治疗体系。本文提出,以现代生命科学作为参照系,对中医药学体系的合理内核进行再认识,是在现代生命科学时代发展中医药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