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粘连性肠梗阻谭××,男,51岁,1983年9月3日诊。三年前因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常感脘腹隐痛。前日午后脘腹胀痛较甚,并持续加剧难忍,不思饮食,食则呕吐,大便干结,五日未更衣,又无矢气。西医诊为粘连性肠梗阻,建议手术治疗。患者畏惧手术而要求中医诊治。诊见痛苦病容,呻吟不绝。查脘腹膨  相似文献   

2.
贾文华 《新中医》2001,33(11):60-61
1理气化浊,和解表里董某,男,50岁,2000年4月29日急诊入院。患者因情志不遂,突发腹痛,呕吐。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慢性阑尾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代谢性酸中毒。急行肠梗阻解除术、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9天未排便、排气,曾灌服大承气汤,胃肠减压,肌注胃复安,均无效。因梗阻未解除,5月8日行剖腹探查、肠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肌注胃复安10mg,经胃管灌注大承气汤煎液、番泻叶浸泡液,术后第2天仍未排气、排便。5月10日急邀余会诊。诊见:T39℃,P116次/分,呼吸急促,痛苦病容,呻吟不止,寒热…  相似文献   

3.
刘西强  徐苏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2057-2057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引起梗阻肠段解剖和功能性改变,进而出现体液和电解质丢失、肠壁坏死和继发感染,甚或致毒血症、休克、死亡。笔者提供两则治疗肠梗阻的验案,以飨读者。病例1:王某,男性,50岁,常州人。  相似文献   

4.
治验两则     
<正> 一、口疮时某,女,35岁。口腔溃烂,反复发作,已3年余。近日来溃疡波及唇、鼻腔。兼见胃脘不适,大便秘结,3~4日一行。素有失眠多梦,纳少腹胀,大便不周,乏力等心脾两虚之证。舌质红,苔黄稍厚,少津,脉沉细滑。此为本虚标实之证。系心脾素虚,湿热内蕴,火热上蒸所致。现口腔溃烂,波及唇、鼻腔,热可谓盛矣。“急则治其标”,当以清热利湿解  相似文献   

5.
治验两则     
一、左睾肿痛案:张××,男,50岁,1985年10月15日初诊。1980年因砍柴撞伤左睾,随即肿痛。当时肿块软,以后慢慢变硬。5年来经治不消,时作胀痛,时作隐痛,牵及左下肢麻痹疼痛。慢性胃痛有20余年,多餐前痛,进食可缓解,反酸,纳差,喜热饮。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检查:左侧睾丸明显肿大,约有两个正常睾丸大小,质硬、光滑、压痛,精索静脉不曲张,透光反射阴性。印象:左鞘膜血肿。证属左睾外伤性气滞血瘀,伴有肝郁脾虚。治宜行气活血,疏肝建中。拟天台乌药散合小建中汤加减:台乌药10克,小苘6克,  相似文献   

6.
治验两则     
<正> 1 风湿热在阳明证 王某,男,60岁。1971年2月因外感发热身痛、口干咳嗽,自服安乃近等药治疗5~6天,无效,上述症状加重,大便10余天未解,渐至饮食不进,继而昏迷不醒。去医院输液并用抗生素治疗数日,罔效。家人皆以为不治,抬回家中以备后事,偶然的机会延余诊治。诊见患者昏迷不醒,面色黄中带红,皮肤微皱炙手,口唇干燥起皮,下唇有轻度糜烂,舌红苔黄,六脉浮弦而数。查体温38.7℃,呼吸尚匀。证属风湿,邪在阳明,热迫心君。拟用白虎汤合银翘散加减治之。处方:金银花15g,薄荷10g,荆芥10g,菊花10g,连翘10g,生石膏15g(先煎),知母10g,犀角  相似文献   

7.
治验两则     
例一:谢××,女,29岁。1983年7月初诊。自诉口腔溃疡月余,经治乏效,且日渐加重,口痛不堪,说话进食困难。观患者极痛苦面容,下唇、口腔两侧及舌边各有三个似黄豆或豌豆大小之溃疡点,呈椭圆形,边缘微突,周围粘膜充血,牙龈及咽部红肿。舌苔黄而干,脉滑数。诊为口疮。病属心胃积热,火热上熏口舌。治宜清泻实热,导火下行。拟太承气汤加  相似文献   

8.
治验两则     
例1:黎某某,男,7岁.1985年8月31日入院.住院号44657,家长代诉病史.主诉:肢体活动障碍、失语、不能吞咽约一个月.现病史:患儿于七月下旬因突然高热(T40℃左右)、神志昏迷、抽搐,在当地地区医院诊断为:"乙型脑炎".经治疗,数天后热退、  相似文献   

9.
急性肠梗阻治验1则兰京华湖北省国营五三农场蔡土当医院431821患者,男,15岁,学生。1996年12月2日就诊。主诉持续腹痛10h,自感坐位稍轻,吸气和睡下痛盛,欲吐未出。检查:体温38.2℃,痛苦呻吟急性病容,脐上左侧腹肌紧,坚硬拒按,麦氏点无压...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梗阻属常见急腹症之一,在严格明确诊断前提下,对有条件进行非手术疗法的患者,应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法指导临床,确能收到满意效果。兹介绍病例二则如下。例1 林某,女,63岁。因腹胀腹痛1天伴发热呕吐十余次于1991年7月8日入院。初时疼痛局限于右上腹,入院后呈全腹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左侧腰部放射,拒按,不能平卧,频繁呕吐胃内容物及黄绿色胆汁,无排便排气,舌红苔黄燥,脉弦细数。既往有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高血压及冠心病史。入院后经查体、X线腹平片、腹部超声检查确诊为急性单纯性机械性  相似文献   

11.
脑肿瘤治验两则耿刚,孙凤英例1(小脑胶质瘤)云某某、女,73岁。退休工人,1988年9月15日初诊。患者头痛、头晕半年余,于9月6日在内蒙医学院做颅CT诊断为“右小脑半球胶质瘤”对症治疗无效求助我科。现伴耳鸣,恶心,口干不欲饮、纳差、便秘。检查,精神...  相似文献   

12.
案一:詹某女27岁农民于84年11月21日入院住院号:938。患者素本健康,但婚后因妊娠高血压及早产、子宫全切等,调养不及而身体日羸,常发头晕、头痛等,九天前清晨,因空腹劳累,复受寒邪,始觉畏寒、头晕痛,后突然跌仆,当即右侧肢体不能动弹,但神志尚清,语言尚利,继之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大便失禁、渐渐昏迷、不省人事。在当地医院急诊为“脑溢血”,进行对症、支持  相似文献   

13.
1 癃闭案 患者,男,72岁。因下痢赤白黏冻样大便,自购泻利停片口服,欲求速效,每次服2片,2h口服一次;服完10片后,至次日凌晨3时左右,出现小便欲解不能,从3时坐于便桶至天明,小便仍点滴未出而邀余往诊。刻见患者精神萎靡,面色。白,体质瘦弱,四肢冰冷,畏寒,语言低微,小腹坠胀、膨隆,压之胀痛,小便点滴不下,伴肛门下坠,双膝关节以下浮肿、按之凹陷,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弱。遂令患者仰卧于床,取长50mm、25mm毫针各2枚分别直刺双侧三阴交、照海穴,每5min行针1次,留针20min后起针,小便仍点滴未出。揆度脉症,此乃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膀胱气化失职所致.溥“陷下者灸之”之旨.急当回阳固脱,温补命门之火。  相似文献   

14.
一、胁痛(慢性活动性肝炎)孙××,男,46岁,汽车司机,1980年7月20日初诊。该患于1976年患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经休息治疗半年多,已趋全愈。1980年5月又复发,除两胁闷痛,食少纳呆,脘腹(月真)胀,倦怠无力之外,肝功能变化异常:谷丙转氨酶:275单位,麝浊:14单位,肝脏肿大在右肋下达3厘米,剑突下3.5厘米,质呈中等硬度,脾末触及。曾服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方达60余剂,证情不减,转而形体消瘦,口苦咽干,眩晕失眠,胁痛尤甚,大便秘结。脉象两关沉弦,两尺脉弱、舌质红、无苔,中有裂纹。此乃肝气横逆、阴虚血燥之胁痛,当滋肾养肝,佐以泄热润燥。  相似文献   

15.
(一)痉挛性胃扭转高××、男、50岁。患胃脘痛10余载,伴发嗳气,呃逆,时痛时止,近来有所加重,曾到县人民医院X光钡餐透视未见器质性病变。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二日饮酒后,突然胃脘胀痛难忍,呕吐咖啡色食物伴瘀血近一大碗,随即抬送医院住院治疗。经西药对症处理二日后,仍不能进食,疼痛呈持续状态,不能向右侧及俯卧。钡餐检查:胃呈扭曲状,小弯向下方与大弯恰好交换位置,幽门隆起,胃内可见“胃泡”及“液平面”,球部与十二指肠位于幽门下方呈侧垂状,诊为:“痉挛性胃扭转”。遂邀中医诊治,舌苔薄黄而腻,脉象左弦右紧,根据辨证,选用:芍药甘草汤与丹参饮合用,白芍40克甘草20克丹参15克砂仁10克(后下) 檀香3克(后  相似文献   

16.
1病例 王某,女性,43岁,2003年7月16日初诊。于数日前因感冒继而高热,T39.5,40℃,无明显恶寒.即至我院就诊。予青霉索、氨苄青霉素、白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V等多种抗生素配合激素静点,以及冰敷、酒精擦浴等对症治疗无效。辅助检查无异常发现。当时西医诊断:高热原因待查。刻诊:症见高热,T40℃,面色稍潮红,口唇干燥,烦躁不安,口干引饮,夜不能寐,腹胀满纳呆,汗出而热不解,大便7日未解,小便短黄,舌质边黄稍红.苔黄而灰黑少津液.脉数。  相似文献   

17.
一、面神经麻痹李××,男,26岁,1983年10月5日诊。证见:口角向右偏斜4小时,前额痛,患侧口角流涎,鼻唇沟消失,伴发热(体温38.2℃),舌略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发汗散邪,养筋舒脉。予葛根汤加味:葛根15克,麻黄、防风各6克,桂枝9克,甘草3克,白芍、桑枝各12克,生姜3片,大枣12枚,当归10克。三剂,煎服。二诊:药后自觉患侧出汗,口唇歪斜已不明显,但有麻木,流涎亦止,照方加僵蚕12克再进。三诊:药后症情消失,口歪及鼻唇沟均复常丽愈。按: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为“吊斜风”,多由营卫不和,不能抵御外邪,使风邪乘虚而入,耗伤气血,致血不养筋,筋脉拘急而致病。病位则在太阳阳明,太阳主卫,卫虚不能护表则凤邪袭之,阳明多血多气,风淫耗血则  相似文献   

18.
<正> 心律失常,属祖国医学“心悸”范畴。《伤寒论》中“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即指此而言。临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颇为棘手。笔者本着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精神,治疗本病两例收到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病例一王某,男,46岁,1981年11月17日初诊,病历号19663。胃脘疼痛已2年余。近2日胃痛发作,伴有腹胀、纳呆,矢气频作,便干。舌苔白质偏红,脉弦细结。心电图提示: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部分呈三联律或四联律,低电  相似文献   

19.
例1.重型乙型脑炎黄某某,男,7岁,1986年8月5日因发热、头痛1天,加重且昏迷、抽搐、呕吐半天而入院,经西药治疗2天无效。刻诊:患儿昏迷不醒,呼吸急促而浅快,抽搐不止,身热无汗,瞳仁无神,四肢厥冷,舌红少津,苔黄糙,脉洪数。体检:T41℃,R30次/分,昏迷,瞳孔对光反射迟纯,颈项抵抗阳性,呼吸运动加快,呼吸音粗糙,心率160次/分,律齐无杂音,肝脾不肿大,生理性神经反射消失,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西医诊断为乙型脑炎重型并“呼衰”、“心衰”、休克。中医诊断:暑温。辨证:热毒内陷,气营两燔。治法:醒神开窍,清营解毒。方药:(1)紫雪丹1/2支,鼻饲,1日2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