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文题释义: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是由于股骨近端和髋臼盂缘间解剖的异常,或解剖正常但长期不正常外力作用于髋关节,导致两者长期不正常接触、碰撞,产生反复的微型创伤致使关节盂缘和关节软骨退变,从而引起慢性髋关节疼痛及髋关节屈曲和内收受限的疾病。盂唇损伤:盂唇作为髋臼缘的软骨样结构,对于维持髋关节的稳定具有良好的作用,且具有润滑、营养关节的作用,能够使关节软骨的磨损减小。患有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患者通常会合并盂唇损伤,具有症状不明显、病程进展慢等特点,有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背景:由于金属锚钉作为永久性异物不易被患者接受,近年来生物型可吸收锚钉在骨科应用增多。目的:观察带缝线可吸收锚钉修复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患者80例,均在关节镜下采用带缝线可吸收锚钉修复。术后1,3年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并与术前对比,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记录并发症和材料宿主反应,并进行患者治疗满意度评价。试验方案获得北京世纪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①80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患者术后1,3年时的Harris评分高于术前,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患者术后1,3年时的治疗优良率达90.0%,95.0%;治疗满意度分别为87.4%,93.8%,随着时间的延长,治疗优良率和患者满意度有增高的趋势,但统计学分析差异均不显著(P > 0.05);③未出现锚钉脱落、软骨损伤等并发症,也未发生材料宿主反应。提示:在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关节镜下手术中应用带缝线可吸收锚钉,具有微创、固定可靠、无金属植入物、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ORCID: 0000-0001-7182-4128(艾笛)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坐骨股骨间隙作为影像学诊断指标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准确性。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NKI、维普期刊及万方资源等数据库,获得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MRI影像学研究的中文文献,对国内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采用逐一剔除相关研究的方法,降低纳入研究的异质性,分析最终保留的相关研究中坐骨股骨间隙值大小。 结果 共纳入16篇研究,包括1027例健康髋,828例IFIS患髋,所纳入研究存在较大异质性(I2=88.5%,P<0.001),进行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后,保留9篇研究,共352例健康髋,323例患髋,异质性检验I2=44.5%,P=0.072。9篇研究统计分析得到,IFIS患者的IFS均值为11.355 mm,标准误为0.503,95%可信区间为10.194~12.517 mm,健康志愿者的IFS均值为23.373 mm,标准误为0.362,95%可信区间为22.539~24.207 mm。 结论 MRI影像学中IFS作为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指标,因研究方法不同,其值的大小存在差异,更加标准化的测试和诊断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总结关节镜下治疗股髋撞击综合征(FAI)合并Ⅰ度盂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将2011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32例股髋撞击综合征合并Ⅰ度盂唇损伤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8例,女14例,左髋12例,右髋20例,平均年龄37.5岁(25~58岁),均行关节镜清理和盂唇修整术,术中对增生的骨赘进行磨削、清理,损伤的盂唇进行修整,术后进行髋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末次随访记录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比较术前术后HHS评分(Harris)及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12~24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7.03±2.56)分,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93.75±3.75)分(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髋关节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从术前的(6.59±0.91)分,下降到术后12个月的(1.78±0.55)分(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股髋撞击综合征合并Ⅰ度盂唇损伤能够有效缓解髋关节疼痛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延缓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展,术后短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坐骨股骨间隙作为影像学诊断指标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准确性。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NKI、维普期刊及万方资源等数据库,获得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MRI影像学研究的中文文献,对国内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采用逐一剔除相关研究的方法,降低纳入研究的异质性,分析最终保留的相关研究中坐骨股骨间隙值大小。 结果 共纳入16篇研究,包括1027例健康髋,828例IFIS患髋,所纳入研究存在较大异质性(I2=88.5%,P<0.001),进行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后,保留9篇研究,共352例健康髋,323例患髋,异质性检验I2=44.5%,P=0.072。9篇研究统计分析得到,IFIS患者的IFS均值为11.355 mm,标准误为0.503,95%可信区间为10.194~12.517 mm,健康志愿者的IFS均值为23.373 mm,标准误为0.362,95%可信区间为22.539~24.207 mm。 结论 MRI影像学中IFS作为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指标,因研究方法不同,其值的大小存在差异,更加标准化的测试和诊断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背景: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是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国对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康复领域的研究较为缺乏。目的:采用Web of Science和Citespace软件以科学数据结合图谱的形式呈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康复领域内的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并进行分析以展望研究和提出未来可研究方向。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集中检索2012-2021年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康复领域的相关关键词,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而后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关键词及文献共被引可视化分析,总结近10年的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结果与结论:(1)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康复领域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发文量和被引量逐年增加,其中美国处于领先地位;(2)中国学者发文量较少,仅与澳大利亚和美国学者有合作关系,在此领域内的影响力有待提升;(3)通过关键词和文献共被引突现分析可知:研究趋势为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患者的步态功能、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物理治疗的临床疗效、髋关节镜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4)结合关键词和文献共被引高频次、高中心性和聚类分析可知此领域研究热点包括:探究股骨髋...  相似文献   

6.
目前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被迫接受关节置换的患者中,约有20%~30%是由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引起,而上述疾病完全可以通过早诊早治,延缓、甚至避免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在近日结束的髋关节发育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PAO)手术同期进行关节镜下盂唇修补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因确诊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行髋关节镜下盂唇修补和PAO术的患者。共纳入157例,男17例,女140例;左髋60例,右髋97例;平均年龄(26.86±7.25)岁。术前及末次复查骨盆平片测量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er-edge angle, LCEA),髋臼指数(acetabulum index, AI),前壁指数(anterior wall index, AWI),后壁指数(posterior wall index, PWI),挤出指数(extrusion index, EI)。术前评估及术后末次复查分别进行i-HOT33评分,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 mHHS)记录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16.99±3.41)个月。盂唇损伤于9:00,10:00,11:00,12:00,1:00,2:00,3:00分别为2例(1.27%),12例(9.45%),80例(51%),135例(86%),152例(96.82%),145例(92.36%)和1例(0.63%)。2例伤口愈合不良,3例会阴部水肿,27例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麻痹,无其他严重并发症。LCEA、AI、AWI、PWI、EI、i-HOT33、mHH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PAO手术同期进行关节镜下盂唇修补可以改善短期内关节功能,并未额外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8.
背景:高位脱位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骨性和软组织畸形严重,常规的全髋关节置换风险高,并发症多,而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可以简化置换方法。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高位脱位髋臼发育不良患者17例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2006年1月到2011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获得至少2年以上随访,共21髋关节,对置换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改善以及髋关节部位影像学改变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随访(48.0±20.5)个月。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高于置换前(P < 0.05)。患者主要症状为双下肢不等长,下蹲后站起困难、下肢力量不足及下肢软组织紧张。1髋发生大转子骨折以钢爪固定;4髋在置换中股骨距裂纹骨折以钢丝捆绑。1例患者置换后出现股神经损伤表现,获得部分恢复。所有患者无感染、脱位和假体松动出现。结果说明,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短缩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但仍需要一定的置换技术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其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导致的全层髋臼软骨损伤会影响髋关节镜手术疗效,因此应在处理原发髋关节病理改变的基础上,根据损伤的深度和面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非全层软骨缺损采用软骨成形术;全层缺损面积小于400 mm2 ,可行微骨折术;超过400 mm2 的全层缺损,应在微骨折后加用自体基质诱导软骨生成技术、自体软骨细胞或干细胞移植以促进软骨再生。自体基质诱导软骨生成技术主要包括胶原支架和壳聚糖支架,通过稳定血凝块及骨髓干细胞,促进纤维软骨再生, 其中,远期影像学及临床疗效优于微骨折术。自体软骨细胞及干细胞移植有望在缺损区域形成透明软骨,理论上可避免远期再生纤维软骨退化,但在髋关节软骨缺损中的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还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临界型髋关节发育不良(borderline hip dysplasia, BHD)是从定义到治疗均具争议的概念。传统上将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er-edge angle, LCEA)20° ~ 25°作为BHD的影像学诊断标准。由于BHD患者髋关节畸形的多态性,可能存在髋关节不稳定和/或髋股撞击。但迄今缺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金标准”。因此,术前需从症状、体征和影像学三方面全面评估BHD患髋,以明确是否存在髋关节不稳定和/或髋股撞击,以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有限元方法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Cam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关节软骨接触力学的变化。方法 建立正常髋关节及不同α角的 Cam型FAI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行走、坐下、起立等日常活动下的关节软骨接触压力和应力。结果 完整步态周期加载过程中,不同α角的Cam型FAI软骨接触压力分布与正常髋关节接近,无高接触压力和Von Mises应力集中区域;坐下、起立加载过程中,Cam型FAI软骨接触压力均大于正常髋关节,且随α角的增加而增大,其接触区域主要位于髋臼缘前上方,局部出现过高压力和Von Mises应力集中。结论 Cam型FAI软骨接触力学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是运动方式,关节软骨过高的接触压力和Von Mises应力,可能是其引起软骨退变并最终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xistence of ra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ose with and without hip pain.

METHODS:

A total 222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etween March 2007 and April 2009; 122 complained of groin pain, and 100 had no symptoms. The individuals in both groups underwent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s of the hip using the following views: anteroposterior, Lequesne false profile, Dunn, Dunn 45°, and Ducroquet.

RESULTS:

A total of 1110 radiographs were evaluated. Female patients were prevalent in both groups (52% symptomatic, 58% asymptomatic).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in age (p<0.0001), weight (p = 0.002) and BMI (p = 0.006). The positive findings in the group with groin pain consisted of the presence of a bump on the femoral head in the anteroposterior view (p<0.0001) or in the Dunn 45° view (p = 0.008). The difference in the α angle in the anteroposterior, Dunn, Dunn 45°, and Ducroquet views for all of the cases studied was p<0.0001. The joint space measurement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groups in the Lequesne view (p = 0.007). The Lequesne anteversion angle (ρ) and the femoral offset measurement also differed significantly (p = 0.005 and p = 0.000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best views for diagnosing a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are the anteroposterior pelvic orthostatic, the Dunn 45°, and the Ducroquet views. The following findings correlated with hip pain: a decrease in the femoral offset, an increase in the α angle, an increase in the Lequesne ρ angle, a decrease in the CE angle of Wiberg, a thinner articular space and the presence of a bump on the femoral head-neck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距下关节镜下切除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距下关节镜下治疗的12例13足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3~51(38±11)岁,左侧6足、右侧7足,5例伴有腓骨肌痉挛。12例患者均在距下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13足镜下均可见较大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其中8足有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软骨损伤,12足有距跟前韧带损伤,5足有距跟骨间韧带损伤,4足有明显的关节滑膜炎表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1(17.46±6.28)个月。5例腓骨肌痉挛患者术后情况:3例腓骨肌痉挛消失;1例明显缓解,但长距离行走时仍可诱发,休息即可缓解,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后解除痉挛;1例未缓解,患者拒绝行肌腱延长术,针刺加药物治疗后疼痛较前减轻。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解除。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77±4.99)分和(1.62±1.33)分,与术前AOFAS评分(47.69±13.42)分、VAS评分(7.62±1.0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80、14.162, P值均<0.01)。结论 距下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是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目前多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但其固定方法目前尚有争议。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应用空心螺钉与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6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及医师建议分为空心螺钉组(n=25)和缝线组(n=21),分别在关节镜下行空心螺钉与缝线内固定。 结果与结论:空心螺钉组与缝线组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固定后Ikeuchi膝关节评分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但空心螺钉组患者固定后功能训练时间明显比缝线组短(P < 0.05)。提示关节镜下空心螺钉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比缝线有利于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的恢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背景:双动半髋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靠方法,但具体哪种方式疗效更好临床上仍有争议。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的不同方案用于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实际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54例65岁以上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采用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Harris得分以评估疗效,随访复发率、不良事件及材料宿主反应。 结果与结论:应用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的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相似(89%,81%,P > 0.05),但2年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0%,P < 0.05),且均未发生脱位、髋臼磨损、假体松动等严重并发症。结果提示,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用于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中期效果与全髋关节置换相似,但显著降低了复发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数字化技术为Salter截骨术设计一种导航模板,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自2012年4月~2015年6月,收集21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Salter截骨术患儿的术前骨盆CT原始数据,应用数字化技术,模拟Salter截骨术,设计并生产辅助截取三角形髂骨植骨块的导航模板,辅助术中截骨。分析双侧髋关节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髋臼指数(AI),采用Mckay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和Severin X线评定标准评定手术疗效。 结果 双侧髋关节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髋臼指数进行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不同测量时间之间(F= 357.72,P=0.00)、部位之间(F= 221.05,P=0.00)存在显著的主效应。时间与部位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F= 1984.82,P=0.00)。所有时间水平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患侧髋臼指数术后改善的角度与导航模板的角度或三角形髂骨植骨块顶角的角度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1,P=0.00)及(r=0.96,P=0.00)。改良Severin 影像学分类为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48%。改良Mckay功能评价为优1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24%。 结论 数字化导航模板可辅助Salter截骨术快速、精确截取三角形髂骨植骨块,提高手术精确度和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 内固定结合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移植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采用PCCP内固定结合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移植术治疗8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19~42岁,平均26.5岁。Garden分型:Ⅱ型1例,Ⅲ型4例,Ⅳ型3例。两次手术时间间隔7~15个月,平均9.2个月。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2.3个月,术后8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6个月,未发生骨不连或股骨头坏死。末次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Harris评分达91.7分,Matta髋关节功能评价:优7例,良1例,优良率达100%。 结论 对于青壮年不宜行髋关节置换的股骨颈骨折骨不连患者,PCCP结合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移植手术方式早期疗效满意,具有安全性高,固定牢固,愈合快,可早期负重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