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浩  吴伟  王庆凯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44-1046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的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液体潴留。本病属中医"心水""喘证""心悸""痰饮"等范畴,病机涉及脏腑亏虚、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司,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以痰饮、水湿、瘀血、气滞为主。三焦气化失司是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的主要机制,也是病情危重多变的根源所在。以期将三焦气机与心衰论治相结合,明确病位主次,权衡病势轻重,以指导治法方宜、缓急主次、补虚泻实,以益气温阳、通调三焦总原则贯穿疾病治疗全过程,对于临床上综合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本病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或闭经、多毛、肥胖,是不孕症患者的常见病因,严重影响生育年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可归于中医"月经稀发""闭经""肥胖""不孕"等范畴。中医认为痰湿是本病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根据历代医家的论述以及现代中医理论研究辨证论治,本病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前葡萄膜炎又称虹膜睫状体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眼病,本病属中医"瞳神紧小""瞳神焦小""瞳神缩小""瞳神细小"等范畴。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临床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sion,RRTI)是临床常见的儿科呼吸道疾病,中医典籍中"体虚感冒""虚人感冒""虚人咳嗽""虚哮""虚喘"等叙述与本病较为接近。RRTI的病因有禀赋不足,体质虚弱、喂养不当,调护失宜、少见风日,不耐风寒等,历代医家对该病的治法有调和营卫、补益肺脾、补气固表、补益肺肾等。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55-257
膜性肾病是难治性肾小球疾病,属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本病西医多采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或者激素等治疗,但仍有很多患者疗效不显。陈以平教授致力于探索中医治疗肾病,厚积薄发,取得了一系列临床突破。在大量的临床病例基础上,摸索总结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规律,得出"虚","湿""瘀""热"四大病机,主张用益气活血化湿法治疗本病,并创制专方。笔者导师,王琳主任,师从陈以平教授,深得心法和真传,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治疗本病亦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以直肠黏膜和黏膜下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病情复杂,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属于中医"肠风"、"滞下"、"泄泻"、"休息痢"等范畴,对于该病的中医临床报道很多.我们收集本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月接诊的91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患者,对其内镜分型与中医辨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优势病种。由于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本病的明确记载,一般认为其属于"痹证""骨痹""痿证""骨痿"范畴,我们认为本病与"痹证""痿证"有明显的区别,以"痹证""痿证"命名,有可能使名害于实,建议以《素问·骨空论》的"蹇膝"作为膝骨关节炎的中医命名。  相似文献   

8.
<正>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因长期反复不当的外用激素引起的皮炎。近年来,本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顽固难治愈。其常见症状有表皮与真皮变薄,色素减退、沉着,酒渣样,痤疮样皮炎,毛囊炎,激素依赖,反跳等现象。在临床上,西医一般采用抗过敏、止痒的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又常常需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控制症状,并导致更加严重。中医临床上称之为"药物热""药毒"等。常用清热立法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临床常见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虚证"范畴,由于禀赋不足,肺脾两虚,肺气虚弱则表卫不固,脾胃虚弱则化源不足,五脏皆虚,故易受外邪侵袭。十多年来,笔者根据中医学治未病"缓则治其本""冬病夏治"的方法,自制冬病夏治咳喘贴进行穴位敷贴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通过本研究观察本疗法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价冬病夏治防治本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收集分析中医古典医籍中关于心力衰竭的症状、病因、病位、治疗原则的记载,对"心痹""心胀""心咳""心水""心衰""喘证""水肿""心悸"等疾病的实质内涵进行研究,认为"心痹""心胀""心咳"反映的是心力衰竭的一个侧面,"心悸"不能体现中医学对心力衰竭认识的特异性,其治疗侧重点与心力衰竭也并不相符。"喘证"反映的是肺心同病,其病位在肺,治疗重点与心力衰竭并不相符。"水肿"的疾病范围较心力衰竭更为广泛。中医的"心衰"反映的是病机而非疾病。心水病与西医学的心力衰竭更为贴近,因此临证时心力衰竭可参考心水病进行诊疗。  相似文献   

11.
胸闷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可归于中医学"肺痹""胸痹""郁证"等范畴,多以气滞痰壅、痹阻不通为其基本病机,而针对此病机,以宣、降为基本准则的辛开苦降法在本病的临床治疗中往往获效颇佳.本文欲从胸闷变异性哮喘的中医病名、病机及临床运用等方面来阐述辛开苦降法在本病中的应用,以期为诊治本病及延缓病情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肠梗阻是外科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排气、排便障碍等,情况严重者可出现肠壁供血不足,甚至肠道坏死,威胁生命安全。本病反复发作,变化快,并发症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因此对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称肠梗阻为"肠结",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纳为"腹痛""积滞""腹胀""便闭"等范畴,结合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以长期无排卵及高雄激素为特征的内分泌综合征。本病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痤疮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史籍对本病无专门记载,但根据其症状可归于"月经后期""闭经""无子"等范畴。导师刘金星教授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加上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肾虚血瘀,以补肾活血周期治疗立法,提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剂(补肾养精汤与活血汤)。患者周期服用,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功能受损,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导致各个器官系统灌注不足,以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利尿剂被认为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体液潴留的首选治疗方式,而利尿剂抵抗为患者长期使用利尿剂后体液潴留未减少而利尿剂效应减轻或消失的状态,其严重影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因此,临床干预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势在必行,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中医药立足经典医籍,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疗效确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本文对近几年来关于本病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中医治疗做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心肾相关理论探析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归属于"心悸""喘证""水肿""胸痹"等范畴。基于心肾相关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认为心力衰竭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血瘀水停,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温阳益气治其本,活血利水治其标,从肾论治心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的一种病症。本病又称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深度不足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中医亦称之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本病以成年人和老年人多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社会问题的增多,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睡眠障碍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失眠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  相似文献   

17.
<正>老年妇女尿道综合症是指老年妇女绝经期后反复出现的非尿路感染为主的一系列下尿路刺激症状。临床表现为小腹胀痛、尿急、小便次数增多,尤以夜间为甚,尿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阴性,严重影响患者的体息和身心健康。从本病临床症状分析,当属中医"淋证"范畴,其经久难愈,遇劳即发等特点更与"劳淋""虚淋""气淋"相关,其病机根本在于肾气不足,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及药物。现对孟祥震老师运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本病35例做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为终末期心脏病,反复住院,病死率高。周宜轩教授参照传统中医思辨特点,以"虚""瘀""水"统领心衰中医病机,病证结合。心衰病位在心,后期及肾。初期以心气虚为主,逐步发展成气阴两虚,进而导致阴阳两虚,最终出现亡阴亡阳,阴阳离决。并以传统古方为基础,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高发于已婚育龄妇女,趋于年轻化,属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中医古籍无此病名记载,可归属于"妇人腹痛""痛经""不孕症""带下病"等病证范畴。另外SPID缠绵难愈,病情反复,可导致异位妊娠、不孕等,对于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的质量造成了很大危害。近年来,多数中医医家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经行或产后失于调养、气血耗伤,正气未复之时,外邪乘机内侵于冲任胞宫而致病。对于SPID西医的常规治疗药物是抗菌药物。但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很容易增加耐药等不良反应,而且由于药物难以直达病灶产生充分疗效,极易导致该病复发。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对SPID的治疗有广泛且深入的研究,主要有中药内服、外敷、保留灌肠、离子导入、针灸、理疗、穴位注射、静脉注射等方法[1],都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方法简便易行、不会产生耐药性、而且可以提高SPID患者的自身免疫力,通过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软化盆腔粘连组织,降低SPID的复发率,且目前中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故现对SPID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心力衰竭在中医属"胸痹""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近年研究发现,中医药在防治心力衰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西医治疗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减轻心室重构.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年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的研究,分析中医药干预心力衰竭的机制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为深入研究中医药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