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320排CT低电压结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1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1~26 kg/m2,男56例,女45例,随机分成两组使用东芝320排CT进行冠脉CTA检查。A组(52例)管电压为100 k Vp,对比剂为碘克沙醇(270 mg I/ml);B组(49例)管电压为120 k Vp,对比剂为碘帕醇(370 mg I/ml)。两组扫描图像由两名副高以上的影像医师采用双盲阅片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对照其评分结果;另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起始部血管强化CT值、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结果两组间ED及碘摄入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均小于B组。两组血管强化CT值、噪声、SNR、CNR差异显著(P0.05),除噪声A组B组外,其他各项A组均B组。两组间图像质量节段评分无差异(P0.05),A组符合诊断需求的节段数占98.9%(646/653),B组符合诊断需求的节段数占99.3%(594/598)。结论应用320排CT低电压结合低浓度对比剂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hilips Brilliance i CT 256层CT机低剂量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A扫描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0例心律不齐患者,随机分为3组进行CTA扫描,A组36例选择前瞻性心电门控80 k Vp扫描模式,B组30例常规120 k Vp扫描,C组34例选择100 k Vp。通过记录主动脉根部CT值、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组间对比分析,并比较组间辐射剂量。选择两位经验丰富医师对3组图像进行主观等级分析。结果组间CT值、SD值、CNR值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有效剂量A组(0.78±0.04)m Sv,B组(8.68±3.01)m Sv,C组(1.65±0.15)m 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CT低剂量扫描模式在心律不齐患者的冠脉CTA检查中,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前提下,能够显著降低辐射剂量,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低剂量技术用于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方法 将90例拟行CT冠状动脉造影(CTA)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其中A组采用常规曝光条件(120kV,180mAs),B组将管电压降至100kV,C组根据BMI设定管电流。观察三组图像信噪比、图像质量评分及有效剂量(ED)。结果 三组图像信噪比、图像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但ED在B组〈C组〈A组,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适当降低管电压并根据BMI设定管电流,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其中降低管电压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低管电压及低剂量对比剂行糖尿病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将54例疑有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管电压120 k V、对比剂100 m L)、B组(管电压120 k V、对比剂1 m L/kg)、C组(管电压100 k V、对比剂1 m L/kg)各18例,采用不同管电压和对比剂行CTA检查,对比分析三组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三组病例下肢各主要动脉节段均显示良好,主观质量评价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B组观测动脉CT值低于A、C组(P均<0.05)。噪声C组>B组>A组,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C组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低管电压迭代重建(IR)冠状动脉CT成像(CCTA)的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择接受低管电压CCTA检查患者50例,其中体质量指数<25kg/m2 25例(A组)和体质量指数≥25kg/m2 25例(C组),分别采用80kV和100kV管电压进行IR。另选与A组和C组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B组25例和D组25例患者接受标准管电压CCTA检查,分别采用100kV和120kV管电压,进行IR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分别比较A组IR与C组FBP重建以及B组IR与D组FBP重建的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率(SNR)、对比-噪声比率(CNR)、图像质量评分以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与B组FBP重建比较,A组IR的CT值、图像噪声明显升高(P<0.05,P<0.01),有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1),2组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FBP重建比较,C组IR的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明显升高(P<0.05,P<0.01),有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1),2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管电压FBP重建CCTA比较,低管电压IR CCTA不仅能提供质量相接近的CCTA,而且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5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均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将体重指数正常的120例患者按照参数不同分为A组(120k V、362m As)、B组(100k V、362m As)、C组(80k V、362m As)。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结果三组的图像质量、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相互比较差异较小(P0.05);三组间对比图像噪声、平均CT值、辐射剂量差距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可获取到较好的图像质量,而80k V、100k V能够使辐射剂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结合迭代重建(i Dose4)技术对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60例行CTP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0k Vp、i Dose4重建、对比剂碘浓度270 mg I/m L)及对照组(120k Vp、FPB重建、对比剂碘浓度350 mg I/m L)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用量。结果实验组图像主观评分较对照组略高,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肺动脉各段CT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CTDIvol、DLP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使用对比剂碘总量较对照组减少约22.9%。结论使用低浓度碘对比剂、低管电压结合i Dose4技术行CTPA检查,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个体化头颈部CT血管成像扫描方案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可疑头颈动脉粥样硬化行头颈CT血管成像扫描患者,随机抽取20例采用常规剂量扫描(A组),体质量指数(BMI)不限,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 As(机器设定值);另60例患者按BMI〉24.9 kg/m^2、18.5~24.9 kg/m^2、﹤18.5kg/m^2分别入3个低剂量组(B、C、D组,每组20例);B、C、D组管电压均为100 kV,管电流分别为250、200、150m As;余扫描条件各组相同。分析比较各组图像的辐射剂量、CT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图像质量。结果 B、C、D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A组均明显降低;血管内CT值均明显上升(P均〈0.05);低剂量各组图像噪声有所增加,但四组间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低剂量组动脉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及对图像的诊断信心评价整体满意,与常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头颈部动脉成像时采用低剂量个体化扫描方案可使扫描方案的设计更加趋于合理化和个性化,在保证不影响图像诊断质量的同时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640层容积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冠脉CT动脉造影(CTA)检查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A组41例、B组45例。A组注射碘克沙醇(320 mg I/m L)0.6m L/kg、CT扫描采用管电压100 k V,B组注射碘克沙醇(320 mg I/m L)0.7 m L/kg、CT扫描采用管电压120 k V。对两组冠脉15个血管节段的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记录并比较两组辐射剂量。结果 A、B组CTA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6±0.5)、(4.6±0.5)分,两组相比,P>0.05。A组主动脉(AA)、左主干(LM)、第一对角支(LADD1)、第二对角支(LAD-D2)、左回旋支近段(LCXP)、左回旋支远段(LCXd)节段CT值高于B组(P均<0.05),且A组所有血管节段CT值均大于250 HU,满足诊断要求。A组后降支(PDA)、LAD-D1、LAD-D2节段信噪比高于B组,A组LAD-D1节段噪声比高于B组(P均<0.05)。A组容积CT剂量指数为(29.6±17.1)m Gy、剂量长度乘积为(472.8±274.8)m Gy·cm、有效剂量为6.6±3.8,B组分别为(46.8±25.7)m Gy、(676.8±374.1)m Gy·cm、9.4±5.2,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采用640层容积CT进行冠脉CTA检查时,给予碘克沙醇(320 mg I/m L)0.6m L/kg、采用管电压100 k V能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同时可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及低造影剂流速条件下行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全段及分支一站式CT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有效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不同浓度造影剂下完成一站式血管扫描的60例患者,按不同的扫描条件和造影剂浓度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管电压80 kV,管电流250 mA,碘浓度300 mg/mL,流速3.5 mL/s; B组: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0 mA,碘浓度320 mg/mL,流速5 mL/s。将两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比较两组图像的血管(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全段主干分支)CT值、对比度噪声比(CNR)、图像噪声(PN)和辐射有效剂量。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A组与B组冠状动脉各主干CT值及其PN(PN1),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CT值及其PN(PN2),主动脉各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CNR(CNR1)、肺动脉CNR(CNR2)、主动脉PN(PN3)和主动脉CNR(CNR3)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血管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辐射有效剂量分别为(3.7±0.7)mSv和(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心脑一体化血管成像中使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优化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1月首都医学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一体化CT扫描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自动管电压组50例,固定管电压组50例。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自动管电压组实际管电流明显高于固定管电压组(P0.01)。自动管电压组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较固定管电压组明显减低[(121.84±37.17)mGy·cm vs(175.93±18.26)mGy·cm,P0.01;(1.29±0.85)mSv vs(1.89±0.58)mSv,P0.01]。2组冠状动脉主观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动管电压组头颈动脉主观评分明显高于固定管电压组[(3.45±0.66)分vs(3.05±0.72)分,P0.05]。2组各部位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管电压组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主干、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动脉CT值明显高于固定管电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心脑一体化血管成像中使用自动管电压技术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并能提供良好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实验猪10只,每只猪均进行以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为基础的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的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CT扫描,所有数据均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和iDose4重建,计算猪接受的辐射剂量,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腔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分别对总体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5分法评分),3分及以上为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并对两种重建方法处理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B、C、D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3.13±0.63) mSv、(2.26±0.51) mSv、(1.61±0.36) mSv、(1.01±0.23)mSv.随着X线剂量降低,图像噪声增加,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降低,图像质量下降.各组内比较,iDose4重建的图像噪声均较FBP重建者明显降低,而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B、C、D各组内经FBP/iDose4重建后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0±0.42)分/(4.60±0.52)分、(3.60±0.52)分/(4.40±0.52)分、(3.00±0.67)分/(3.80±0.42)分、(2.00±0.67)分/(3.40±0.52)分,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FBP重建,A、B、C、D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分别为100%、95%、70%、20%和92%、72%、36%、0;经iDose4重建后,A、B、C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均大于经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或与其相当(P>0.05),而D组的可诊断率明显低于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前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CT成像中,应用iDose4较FBP可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提高图像质量;用iDose4重建可以在现有辐射剂量基础上降低50%的剂量进行扫描而图像质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3.
赵国华  徐冰  唐萍萍 《心脏杂志》2015,27(2):198-201
目的:探讨双源CT应用100 k V管电压扫描方案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管电压100 k V组(低剂量组,35例)与120 k V组(常规组,35例)。其他条件一致,分别对两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评价。入组条件:体质量指数(BMI)为20~24,窦性心率。结果:两组冠脉成像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别,而100 k V辐射剂量较120 k V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应用双源CT做冠脉CT血管造影,给予100 k V管电压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应用低管电压结合低流速造影剂注射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有症状疑诊冠心病患者446例,根据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患者4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10例(管电压100kVp,流速4ml/s),对照组210例(管电压120kVp,流速6ml/s)。比较2组患血管强化的CT值、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造影剂外渗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0±0.9)分及(4.1±0.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升主动脉、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对比度噪声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0.5±8.4)mGy vs (31.4±10.1)mGy,251.7±21.5 vs 324.5±20.7,(3.5±1.1)mGy vs (4.5±1.6)mGy,P0.01]。试验组造影剂外渗1例(0.5%),对照组造影剂外渗10例(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低管电压联合低流速造影剂与高管电压联合高流速造影剂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无差异,但低流速降低造影剂外渗的风险,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的最优剂量。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于2013年6月~8月间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疑似冠状动脉病变住院患者9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28~87(58.7±6.2)岁。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7 ml/kg)、B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6 ml/kg)和C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5 ml/kg),推注浓度为350 mg I/ml,注射速率均为5.0 ml/s,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评价CT图像质量。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C组右冠状动脉远段和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左前降支近段、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平均CT值均比A组和B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Ⅳ级图像957个(92.7%)、Ⅲ级图像54个(5.2%)、Ⅱ级图像21个(2.1%),图像质量较高。B组中3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成像显示≥50%狭窄共219段,左冠状动脉主干2段,右冠状动脉71段,左回旋支57段,左前降支89段,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96.1%、98.0%、86.3%。结论 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的最优剂量为0.6 mg/kg,推注浓度为350mg I/ml,此剂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双低技术——低千伏(100 kV)技术联合低对比剂浓度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80例患者(体重指数≤26.0 kg/m2),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40)采用100kV,270 mg/ml威视派克对比剂及自适应迭代算法重建(ASiR),B组(n=40)采用120 kV,350 mg/ml欧乃派克对比剂及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FBP)。测量主动脉、皮下脂肪和竖脊肌的CT值和SD值,平均SD值计算为图像噪声。测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的CT值和SD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采用5分法对所有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分。记录CT剂量指数,并进行有效辐射剂量计算。结果A组患者平均碘用量比B组患者下降22.8%。两组患者LAD、LCX和RCA血管CT值、CNR值、图像噪声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体重指数≤26的患者,低对比剂浓度和低千伏(100 kV)相对于常规扫面能够提供相似的图像质量,并减少对比剂的碘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Flash模式)在冠状动脉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120例,其中采用Double Flash扫描方式组60例(A组),常规螺旋扫描方式组60例(B组).入选患者在CT检查过程中心率均<70次/min,窦性心律且节律整齐,且体质量<100 kg.采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1分为图像质量极好,2分为图像质量好,3分为图像质量一般,4分为图像质量差),并记录两组患者整个扫描过程中的总有效剂量值及总剂量长度乘积.结果 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整个扫描过程中的总有效剂量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8) mSv vs.(8.6±1.3) mSv,P<0.05];总剂量长度乘积也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8±13.5) mGy·cm vs.(621.4±129.8)mGy.cm,P<0.05].结论 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应用于心率<70次/min的患者时与常规螺旋扫描模式比较,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还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联合低剂量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应用。方法:60例临床疑似肺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为试验组,扫描管电压为80kVp,对比剂采用碘海醇(300mg/mL)35mL及30mL0.9%氯化钠溶液。B组为对照组,扫描管电压为120kVp,对比剂采用碘海醇(300mg/mL)70mL及0.9%氯化钠溶液30mL。测量肺动脉主干至双侧亚段肺动脉的CT值,计算平均CT值。以肺动脉主干CT值的标准差代表图像噪声,记录CT实际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对图像质量进行五级评分。结果:A组CDTIvol、DLP、ED分别为(6.21±0.89)mGy,(239.28±1.78)mGy·cm,(3.46±0.87)mSV。B组CDTIvol、DLP、ED分别为(12.07±1.38)mGy,(451.42±2.98)mGy·cm,(6.31±1.06)mSV。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降低46%。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造影剂在CTPA中是完全可行的,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明显降低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宽体探测器CT应用双低扫描模式行一站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和头颈部CTA扫描对患者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行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一站式扫描患者60例,根据扫描条件及碘造影剂浓度分为常规组30例和双低组30例。常规组冠状动脉管电压为120 kVp,头颈部为100 kVp,碘造影剂浓度为370 mgI/ml;双低组冠状动脉管电压为100 kVp,头颈部为100 kVp,碘造影剂浓度为320 mgI/ml。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诊断医师对患者心脑血管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2组目标血管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记录患者剂量报告生成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值,计算并比较2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双低组主动脉根部对比噪声比明显低于常规组,左前降支信噪比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双低组冠状动脉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组[(16.5±3.2)mGy v...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CT后门控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心率的关系。方法将372例分三组,A组心率70次/min,B组心率70次/min80次/min,C组心率80次/min(心率大于90次/min药物控制),部分数据通过冠脉多期相重组来改善图像质量,最后只对运动幅度相对较大的、较难成像的RCA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图像质量评价标准改良分为3个等级(Ⅰ级管腔光整,边缘锐利;Ⅱ级局部少许管腔不光整,不影响诊断;Ⅲ级多处管腔边缘不光整,但可以做出诊断)。结果 64排CT冠脉图像质量随着心率的升高而降低;对于部分高心率(大于80±2次/min),经双扇区的选择及多期相重建,图像质量C组与B组接近,双扇区、时相重建选择虽延长了后处理的时间,但对图像质量明显改善,仍能满足诊断及临床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