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张仲景用黄连汤方共计14方。计量最大剂量为十六两,如乌梅丸:乌梅三百枚,细辛、炮附子、桂枝(去皮)、人参、黄柏各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川椒各四两。功能:温脏,补虚,安蛔。治疗蛔厥,烦闷呕吐,久痢不止等。最小剂量为一两。如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治疗邪热壅滞,心下痞,以及心火亢盛,吐血,衄血等症。  相似文献   

2.
吴农荣 《中医研究》1994,7(4):15-17
本文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为依据。结合现代实验资料。对张仲景运用甘草的经验加以探讨。认为仲景不仅用甘草调和药性解诸毒,而且用以健脾温胃、缓急除挛、补肾益气、温阳治厥。特别是甘草的温阳补肾治厥逆的经验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运用甘草经验探析吴农荣民勤县中医院(733300)主题词张仲景,甘草/治疗应用甘草入药,历史悠久。运用之广,首推张仲景。笔者统计《伤寒论》113方,用甘草者69方;《金匮要略》143方,用甘草者85方。在使用形式上,有单用、复方、生用、炙用,有...  相似文献   

4.
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心肺经,具有缓急止痛、健脾益气、化痰止咳、泻火解毒及调和诸药等功效,为张仲景方剂中使用次数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药物,也是临床最常用药物之一。今结合经方对其用法、用量、配伍及禁忌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配有石膏的 17个方剂分为四类 ,从四个方面作了简要的归纳分析 ,以求对仲景应用石膏配方治病的规律有所了解 ,从中既知配伍的常法 ,更晓配伍之变法 ,以便指导遣方用药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针灸运用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仲景是汉代著名医家,他不仅晓医明药,被后世尊为医圣,而且对针灸的运用亦别具匠心,具有独到之处.仲景运用针灸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伤寒论》中,全书397条,113方,其中涉及针灸的条文有24条。  相似文献   

7.
白术,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现代中医临床公认其具有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之功效。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多首方剂中使用了白术,其特色是运用了白术的相反性能。即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予以相应的不同配伍,发挥白术升与降、浮与沉、补与消等相反属性的治疗功效。本文拟就有关内容整理论述如下。1仲景运用白术的五大相反性能中药的性能主要包含性味、归经、作用趋向(升降浮沉)、补泻等内容。大多数中药仅有性能的同一性而不具备相反性。仲景对白术的运用体现出五大相反性能。1.1升散发表与渗下利尿:白术苦温,具有发汗…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同时也为后世血瘀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文中从仲景所论血瘀病的形成原因、发病机理、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正> 一部《伤寒杂病论》不仅开辨证施治之先河,且其立方遗药亦示人以规矩.本文拟对仲景运用芍药的规律作一探究,以为临证用药之启迪.归纳《伤寒论》方中用芍药者计30方,分布于59条原文;《金匮要略》方中计33方用芍药,分布于38条原文.兹从其功用、配伍、适应证、禁忌、运用剂量等方面分析如次.一、解肌和营芍药与桂枝并投芍药苦酸微寒,入肺、肝、脾三经,有解肌和营之功,仲景常用芍药与桂枝相配伍,有调和营卫、解肌发汗的作用.《医宗金鉴》  相似文献   

10.
刘应柯 《国医论坛》1998,13(5):9-10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加工品,性味辛热,归心肾脾经,《神农本草经》谓其“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瘘,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集秦汉医学之大成,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临证应用附子,得心应手。其典籍《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用附子组方者计33方,方后加用附子者4方,共计37方。笔者通过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研读学习,将仲景运用附子的经验归纳为8法,探析如下。1扶阳达邪法凡表证未解,又伤阳气,或素体阳虚,又复感外邪者,则宜用扶阳达邪法。…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运用桂枝对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张仲景运用桂枝对药分析,探讨其诸多巧妙之处:与寒药配伍,清上温下;与热药配伍,温通经脉;与辛味药配伍,能散能行;与甘味药配伍,缓急止痛;与酸味药配伍,调营卫,和阴阳;与苦味药配伍,兼具温清;与咸味药配伍,涩精止遗;与解表药配伍,发散表邪;与治里药配伍,用治脏腑诸证;与和解药配伍,太少双解;与补益药配伍,补气温阳;与祛邪药配伍,助阳祛邪;与升津药配伍,解肌舒经;与镇降药配伍,交通阴阳;与通络药配伍,外达四肢;与活血药配伍,温阳通经散瘀。  相似文献   

12.
该文整理、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针灸条文,提出张仲景针法、灸法的应用规律与特色。针法多用于疏理经气,清热泻实;灸法多用于温阳补虚,或宣通阳气;由于操作简捷,针灸疗法常用于危急重症的治疗;针灸常与方药等其他治疗方法协同使用,可增强疗效,尤其对于疑难病证。张仲景针灸治疗的指导思想首先是提倡治病求本,同时注重标本兼治。其二,强调辨证论治用针灸,尤其重视脉象、经络及穴位,在异病同治方面内容丰富,且较多选用特定穴。其三,主张治未病,无论是未病先防,还是既病防变,在针灸治疗上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3.
痹证是以肢体关节肌肉酸胀、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仲景擅用桂枝组方治疗痹证,其中桂枝加葛根汤疏风解肌、散寒宣痹,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通阳行痹,白虎加桂枝汤清热通络、宣痹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和血通痹。可见,仲景认为痹证和太阳病关系密切,湿邪为本病重要病理因素,亦多责之营卫不和。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运用形象比喻写作手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发现张仲景运用形象比喻的范围十分广泛,但主要体现在描述临床表现和用药经验两个方面。并认为在描述临床特征方面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值得今人借鉴;而在描述用药剂量上则缺乏精确性,是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朱文清  吴中平 《中医杂志》2014,55(20):1729-1731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擅长用含有桂枝(包括肉桂,下同)的方剂治疗情志疾患,并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即抑郁性情志病桂枝用量较大,狂躁性情志病桂枝用量较小。以这类用药规律来解释相关条文和方证,不仅能丰富中医辨证论治对情志类疾患的认识,而且能更真实地反映张仲景用药的内在规律,有利于寻找和使用疗效确切的特异性药物。  相似文献   

16.
角药是由具有相互作用的3味中药配伍而成的蕴含于中药复方中或直接独立成方的药物组合。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首创角药的雏形,为后世医家运用和发展角药奠定了坚实基础。今笔者对《伤寒杂病论》中涉及芍药角药的条文进行整理,得到54首含芍药角药的方剂,然后从独立成方的芍药角药、作为方剂主要部分的芍药角药以及多组角药联合应用3个方面对芍药角药的配伍特点和应用指征加以详细论述,以期为经方的临床应用以及新角药的发明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用杏仁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捷 《江西中医药》2009,40(4):13-13
杏仁首载《本经》,谓其“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气奔豚。”人肺与大肠二经,可起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效。张仲景用杏仁,可谓组方精妙,变化多样,令人叹为观止。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共34处用到杏仁,用其组成的方剂达23首,广泛用于内科及妇科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18.
19.
张仲景的针灸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仲景不仅是一位擅长外感杂病的内科医生,还是位具有相当造指的针灸专家,整部<伤寒杂病论>涉及到针灸的条文共有69条.张仲景针灸法直接继承了<内经>的思想方法,并开创了后代针灸学的广阔道路.他的针灸法和他的整部著作一样,实用性强,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张仲景的针灸特色,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运用附子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对附子的运用,总结出附子的主要功效为补阳气、祛寒湿、止痹痛。主要治疗亡阳证、里虚寒证及寒湿痹证,并探讨了附子的用量及煎服法,为临床更准确地运用经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