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和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极为常见,根据临床,心电图,血清生化,左心功能状态和冠状动态(冠脉)病变作危险分层对治疗策略的制定尤为重要。尽管内科保守治疗已普遍采用,但对心绞痛反复发作,ST段压低,TnT或TnI增高,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心肌梗死后早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等高危患者,应尽早行冠脉造影,并根据冠脉病变情况决定行介入治疗(最好联合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以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一种,隶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NSTEACS主要由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两部分构成,后者80%~90%演变为非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NQWMI),10%~20%演变为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QWMI)。NSTEACS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在一系列炎症因子刺激下发生溃疡、破裂,以激活局部血小板,使其发生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不完全闭塞,可进一步发展为完全闭塞[1]。临床可有多种表现,包括劳力后胸前区疼痛(可由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引起),持续性胸前区疼痛等,其流行病学特征与冠心病一致,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在临床特征方面,NSTEACS的患者相对于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较少发生梗死相关血管完全闭塞(20%~30%),但多支血管病变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ST段抬高者多见,且更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外周血管疾病,故其病死率与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相似,约为12%[2]。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尽管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但不同ACS患者缺血和出血风险不同,其死亡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存在明显差异.及时准确地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策略,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的危险分层及处理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近期,循环杂志(Circulation)发表了《美国心脏病学会/老年心脏病学会联合科学声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治疗》。声明对老年ACS的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证据进行了概述,现简要介绍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NSTE)ACS的特点及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5.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率高、生存率低,合理的治疗策略选择非常重要,早期的危险分层则是治疗策略选择的关键环节。现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的现状进行回顾,并就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7月,在我院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616例患者。人院后采集病史、查体,并在10min内完成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人院时心电图的改变分为ST段压低组(包括伴有T波倒置者)、单纯T波倒置组、尚不能诊断的心电图组及正常心电图组;又将ST段压低组分为: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合并负向T波、胸前导联ST段压低合并正向T波、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正向T波、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负向T波4组。观察各组住院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并随访1-12(7.2±3.8)个月,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变化。结果与正常心电图组比较;ST段压低组的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胸前导联ST段压低合并T波倒置组的患者较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或不合并T波倒置组的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结论.心电图的ST段变化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及心血管事件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D-dimer)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危险分层的应用.方法 共收集146例患者(NSTE-ACS组111例,对照组35例).根据TIMI-11B危险积分[1]将NSTE-ACS患者分为低分组34例,中分组38例,高分组39例.测定所有患者D-dimer、肌钙蛋白I(TNI)、C-反应蛋白(CRP).结果 血浆D-dimer在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组明显高于不稳定心绞痛(UA)组 .P<0.01.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根据TIMI危险积分,高分组血浆D-dimer浓度显著高于中分组和低分组(P<0.01),中分组较低分组升高(P<0.05).当D-dimer取值>575 μg/mL时,诊断NSTE-ACS高分组的敏感性是87.18%,特异性是77.57%.D-dimer与CRP、TNI呈正相关性(r=0.830,P<0.01;r=0.559,P<0.01).结论 血浆D-dimer水平在NSTE-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在TIMI不同危险积分组中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随访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住院期间和1年的终点事件,探讨影响NSTE-ACS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别分析和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方法预测预后的价值。在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NSTE-ACS患者占较大的比例。由于NSTE-ACS患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差异很大,因此对诊断为NSTE-ACS的患者应进行早期危险分层,便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一线迫切需要一种简易且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危险分层方法用于患者严重性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1)选取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NSTE-ACS患者197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134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63例。随访患者住院期间及1年的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根据随访情况进行分组,分别分为住院期间事件组(n=15)、住院期间无事件组(n=182)和1年事件组(n=33)、1年无事件组(n=164),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子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筛查影响患者住院期间及1年预后的危险因素。(3)根据入院时的各项临床指标分别计算每例患者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评分、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依替巴肽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PURSUIT)评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和进行传统200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指南临床分层,分别描绘四种危险分层方法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别分析和比较四种分层方法预测终点事件的准确度。结果 (1)随访住院期间,死亡5例(2.5%),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0例(5.1%);随访1年时总死亡14例(7.1%),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9例(9.6%),共发生终点事件33例(16.8%)。(2)预测住院期间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血肌酐(OR=1.015;P=0.005)、左心室射血分数P=0.006),预测1年?  相似文献   

9.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包括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ET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有学者建议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对有早期介入(72 h内)策略指征的中、高危患者进行干预[1]。如何合理地选择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人口的第一死亡原因.至2020年,心血管疾病也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首位死因.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其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更为常见.NSTE-ACS的年发病率约为3/1000,院内死亡率约3%~5%.2007年,美国ACCF/AHA和欧洲ESC以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相继公布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治指南[1-3].最近5年来,国际上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领域已开展了众多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层出不穷的循证医学证据是促成该指南更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计算机中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3年3月1日的有关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相关文献,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评价。最后对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数据录入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分析共纳入5项对照实验,Meta分析显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MACE)情况为[OR=0.23,95%CI(0.14,0.36),P<0.00001];NSTE-ACS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肌钙蛋白(Tn)阴性亚组情况为[OR=0.86,95%CI(0.70,1.07),P=0.18];NSTE-ACS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肌钙蛋白(Tn)阳性亚组情况为[OR=0.57,95%CI(0.48,0.66),P<0.00001];NSTE-ACS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后发生心肌梗塞情况为[OR=2.16,95%CI(1.62,2.89),P<0.00001];NSTE-ACS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后6个月病死情况为[OR=0.76,95%CI(0.61,0.95),P=0.02]。结论 NSTE-ACS介入治疗比保守治疗6个月MACE显著减低,且治疗Tn阳性亚组根据疗效。此外,介入治疗在病发心肌梗死和病死率方面均比保守治疗低。介入治疗NSTE-ACS值得临床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12.
心肌肌钙蛋白I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肌钙蛋白I是作为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同其它检验指标相比,具有出现时间早、诊断窗口期宽、特异性强、诊断阈值明确及检测快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判断价值。方法:对82例NSTEACS患者、50例健康者分别进行血清cTnI测定,并观察NSTEACS患者住院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NSTEACS组血清cTn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STEACS组内,心肌梗塞者(cTnI阳性亚组)血清cTnI值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者(cTnI阴性亚组)(P0.01)。正常对照组无一例发生心脏事件;cTnI阳性亚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7.3%,显著高于cTnI阴性亚组的5.5%(P0.05)。结论:血清cTnI水平对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心肌肌钙蛋白Ⅰ是作为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同其它检验指标相比,具有出现时间早、诊断窗口期宽、特异性强、诊断阈值明确及检测快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因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有相当的比例。由于老年患者通常冠脉病变较广泛和伴随合并症,使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而且还存在治疗不足:包括抗缺血、抗血栓和冠脉血运重建术[1]。ACC/AHA关于NSTEACS诊断和治疗的最新修正指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危险因素。方法:102例急性NSTEMI患者分别检测QT离散度(QTd)、心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及心电图ST段下移≥1mV数值,与其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比较。结果:CAG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在QTd、cTnI、CRP及ST段下移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依次P〈0.01;P〈0.05;P〈0.01;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病史、QTd、cTnI、CRP及ST段下移是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1.401、1.632、2.041、2.322、2.102、1.310)。有这些危险因素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这些因素的组(P〈0.01或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QTd、cTnI、CRP异常及ST段下移≥1mV可作为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 narysyndrome ,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非Q波心肌梗死(NQMI) ,Q波心肌梗死 (QMI)等一组病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将ACS病人又分为ST段抬高的和ST段不抬高的ACS。ST段不抬高的ACS (包括NQMI、UA)又称为不稳定型冠脉疾病 (U CAD)。他们的发病机制都是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 ,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 ,则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ACS (有Q波AMI) ;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 ,或虽为闭塞性 ,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心肌缺血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水平,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疾病诊断、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7例(其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并以120例无急性心肌缺血者作为对照(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3例,健康者40例),采集肌钙蛋白指标及GRACE评分,并对所有入院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平均水平(118.02±38.14,U/ml),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平均水平(121.34±53.73,U/ml),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平均水平(95.03±32.78,U/ml),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平均水平(101.65±30.04,U/ml),健康人群缺血修饰白蛋白平均水平(71.87±10.86,U/ml),五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平均水平最高,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与GRACE评分无相关性;③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前、术后24小时内和出院前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无差异;④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与肌钙蛋白I无相关性;⑤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用于诊断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ROC曲线敏感度为68.7%,特异度为60%,曲线下面积为0.641,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诊断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准确性较低。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型心肌缺血标志物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无区别;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诊断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准确性较低,目前不能还作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BNP与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快速床旁检测对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非ST抬高ACS(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按其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均20例)。对比分析非ST段抬高ACS不同危险分层BNP的变化。结果血清BNP水平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可用于非ST段抬高ACS患者危险分层,对临床制定治疗干预策略可能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