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我科运用《张氏医通》中白芥子涂法贴敷背部俞穴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取得了显著疗效。然三伏天气候炎热 ,部分病员贴敷后局部起疱 ,痛苦殊深。为此 ,我们为减轻患者痛苦 ,逐渐摸索出贴敷前后的护理措施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而又减少痛苦。现简介于后。1 贴敷方法用炒白芥子、醋炒元胡各 30 g ,细辛、甘遂各 15g。上药研为细末 ,密封贮存 ,临用时取药末 18g ,生姜汁适量调膏 ,分贴于肺俞 (双 )、心俞 (双 )、膈俞 (双 ) ,塑料薄膜或敷料盖贴 ,外用胶布固定。贴敷 3小时去药 ,每 10天贴敷 1次 (初、中、末伏 ) ,共贴 3次 ,连贴…  相似文献   

2.
王宝玲  于智芬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103-3104
目的观察夏季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进一步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门诊就医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56例,首先用梅花针打通双侧的肺俞、膏盲俞、心俞、膈俞等穴位;然后取白芥子、细辛各20 g,元胡、甘遂各12 g,研末分3次用;再取生姜适量,捣烂、取汁,调和药末;最后将调和好的药末分摊于油纸上,分贴于双侧肺俞、膏盲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上,外用胶布固定,4~6 h后取下。每年夏季治疗,治疗3次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间隔10 d。根据病情需要治疗1~3个疗程。于治疗后的冬季观察其疗效。结果第1疗程后,有3例痊愈、46例好转、7例无效,有效率为87.5%;第2疗程后,有18例痊愈,36例好转,2例无效,有效率为96.4%;第3疗程后,有45例痊愈,11例有效,有效率为100%。与未治疗前相比,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夏季用中药白芥子、细辛、元胡、甘遂等组方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白芥子炒制程度对穴位贴敷后患者皮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白芥子炒制程度对穴位贴敷后患者皮肤的影响。方法将同一生产批号的生白芥子分为3组,A组炒制成焦黄色,B组炒制成深黄色,C组将生白芥子炒制成略黄色。50例冬病夏治的哮喘患者头伏在膈俞穴上贴敷A组药物,中伏在心俞穴上贴敷B组药物,末伏在肺俞穴上贴敷C组药物。观察3组患者穴位贴敷后的皮肤反应。结果 A组患者贴敷处皮肤微红或不红,温热感不明显;B组患者贴敷处皮肤产生温热感适度,无或略有少量针尖样水泡,肤色鲜红无肿;C组患者贴敷处皮肤灼热、灼痛感明显,肤色潮红,伴有较多水泡。结论白芥子炒制成深黄色能有效减少药物对皮肤的过度刺激,且未明显影响药物对腧穴的刺激量。  相似文献   

4.
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10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自 1 990年以来 ,每年三伏天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及治法1 0 0例患者年龄 2~ 1 6岁 ,病程 3个月~ 1 0年。用细辛、白芥子、甘遂、延胡索按 2∶ 2∶ 1∶ 1的比例共研细末。于治疗前一日晚上用姜汁将上述药粉调为糊状。贴前 30 min再加醋少许、麝香2 5 0 mg,研细调匀制成 1 cm见方的药饼 ,置于胶布中央。贴敷在大椎、肺俞 (双 )、膏肓 (双 )穴 ,初、中、末三伏各贴 1次 ,每次贴敷 4~ 6h。连续 3年。注意事项 :治疗前应清洁皮肤 ,防止感染 ;近期发热者延期贴敷 ;贴药后局部有针刺样烧…  相似文献   

5.
白芥子贴敷神阙穴治疗痛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芥子贴敷神阙穴治疗痛经,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白芥子研细末备用,取0.5~1g,加入等量面粉,用沸水调匀,制成饼状,趁热敷脐上,用胃安膏固定。于月经来潮前5天贴第1次,月经始潮或感腹痛时贴第2次,一般贴3个小时  相似文献   

6.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喘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咳喘 53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 3 2例 ,女性 2 1例 ;年龄均小于 3岁。具有咳嗽、气喘 ,或伴有发热、鼻翼煽动等表现 ;听诊肺部呼吸音粗糙 ,或可闻干罗音 ,或伴有湿性罗音 ;X线检查显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 ,无其它并发症。治疗方法穴位贴敷药由桔梗、百部各 80 g,喘定 2 0 g及酮体酚 0 .1 g组成。将上药共研细末 ,置于玻璃瓶中 ,密封保存备用。用时取鲜姜 1 5g捣烂 ,加 0 .5g药粉拌匀后摊于胶布正中 ,直径约 2 cm,贴于肺俞穴上 ,1 2小时后取下 ,休息 1日后再行贴敷。治疗效果本组经…  相似文献   

7.
白芥膏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芥膏穴位贴敷为一种外治疗法 ,我院自1 980年~ 2 0 0 2年采用本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近 2万例 ,疗效满意。现将使用该疗法时的护理工作体会介绍如下。一般资料全部患者中 ,男性占 60 % ,女性占 40 % ;年龄3~ 80岁 ;其中支气管哮喘占 35 % ,慢性支气管炎占 65 %。治疗方法取白芥子 30 g,麝香 2 g,玄胡 30 g,细辛 1 5 g,甘遂 1 5 g,杏仁 1 5 g,百部 1 5 g,共研细末 ,与生姜汁调成稠膏状。贴敷前先用生姜擦拭穴位 ,然后将白芥膏敷于双侧肺俞、心俞、大椎穴 ;哮喘患者加敷天突、膻中。贴敷 2 4 h,若自觉贴敷处有发痒、灼热感 ,可取…  相似文献   

8.
笔者治疗痛经 2 8年 ,临床经验是用白芥子、元胡各等分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膏贴敷神阙穴可获良效。于妇女月经前 5天贴 1.0 g为第 1次 ,其方法是膏药敷贴神阙穴 ,用消毒纱布盖上 ,用胶布固定敷用 3小时可揭去药膏。月经来潮或感腹痛时贴第 2次 ;于月经干净后第 5天贴第 3次。2  相似文献   

9.
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自拟“健胃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贴敷药物 :附子 30 g,桂枝 30 g,苍术 30 g,干姜1 5 g,白芥子 2 0 g。上药共研细末 ,黄酒调敷备用。治疗时取穴中脘、足三里、胃俞、天枢、阳陵泉、脾俞 ;除中脘外 ,上述穴位左右两侧穴每日交替使用 ,中脘可酌情每日或隔日使用。治疗时于睡前取 1~ 2 g健胃膏贴敷选定的穴位 ,外用胶布固定。每次贴敷时间 1~ 4h。以贴至局部皮肤发痒、发红但不起泡为度。每日 1次 ,1 0次为 1个疗程。典型病例李某 ,女性 ,4岁。平素厌食 ,面色无华 ,形体消…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进展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位贴敷疗法是将药物贴敷于人体表面的特定部位,通过药物、腧穴及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它以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内病外治”思想为基础,疗效可靠,使用安全,简单易行,对常规治疗难以坚持而又无特殊疗法的哮喘证尤其适用。现将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的研究综述如下:1 固定方穴  多数医家以《张氏医通》治疗哮喘的贴敷方药为基础进行治疗。董征等用生姜汁调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贴肺俞、心俞、膈俞,治疗233例,观察10年,有效率86.5%[1]。蔡丽娜用白芥子、炒白芥子、细辛、元胡、…  相似文献   

11.
拔罐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9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 ,我们用穴位拔罐后贴敷药膏治疗过敏性鼻炎98例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98例中 ,男 6 3例 ,女 35例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6 8岁 ,以 10~ 30岁较常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10年。治疗方法主穴取大椎 ,双侧肺俞、肾俞。用 5号火罐以闪火法拔罐10 m in(注意时间勿过久 ,以免拔出水泡 )。再将中药白芥子、元胡、白芷各 2 1g,细辛、甘遂各 12 g研极细末 ,每次取 15g,以姜汁调和成稀糊状药膏 ,分成 5份分别贴于以上穴位 ,上盖 5 cm× 5 cm的塑料薄膜 ,以胶布固定。一般贴 4h~ 6 h(小儿酌减 ) ,如贴药膏后烧灼疼痛感觉较重时 ,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制消喘膏贴敷穴位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制消喘膏(甘遂、大戟、芫花、白芥子、半夏、玄胡、细辛、麻黄、麝香)贴敷于选定穴位(膻中、天突、定喘、肺俞、膏肓俞、肾俞),每年夏季头伏、中伏、末伏各贴敷1次,共贴敷3次。轻者贴敷1年,重者可连贴3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总有效率8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章玲 《陕西中医》2013,(11):1484-1484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对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痹症患者连续3年10次在6月8月穴位贴敷(白芥子、细辛、延索胡、威灵仙、吴茱萸),用粉碎机打成粉末,姜汁调成泥状,现配现用。贴敷大椎、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上述穴位交替取穴贴敷,在贴敷前先在背俞穴处拔罐5min,继用伤湿解痛膏将药泥制成的直径1.5cm大小圆形,固定于所选穴位,贴敷28月穴位贴敷(白芥子、细辛、延索胡、威灵仙、吴茱萸),用粉碎机打成粉末,姜汁调成泥状,现配现用。贴敷大椎、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上述穴位交替取穴贴敷,在贴敷前先在背俞穴处拔罐5min,继用伤湿解痛膏将药泥制成的直径1.5cm大小圆形,固定于所选穴位,贴敷26h。结果:总有效率达71.4%。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痹症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机为肺失宣降,痰气搏结,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穴位贴敷取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两方面功效相互激发、协调治疗本病。药物多选择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穴位选择肺俞、脾俞等,贴敷时间有依据时令贴敷,亦有不拘时令贴敷。  相似文献   

15.
穴位贴敷疗法,是将药物施于人体腧穴,使药物通过穴位一经络系统而达脏腑组织,起到调理阴阳、防治疾病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简便易行,无痛苦,疗效可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现将近四年来的有关报道概述如下。一、内科疾病哮喘:张氏报道防治1000例,3年显效率为60%,治愈率为5%;连续贴4年以上者,治愈率达10%。方法:取自芥子、甘遂各21克,元胡、细辛各12克,共研细末,用生姜汁或姜酊调成糊状,分摊在6块边长5厘米的方玻璃纸上,再取麝香0.3克分撒在药膏上并贴于双侧之肺俞、心俞和膈俞穴,用纱布、胶布固定。于三伏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4)挖掘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的取穴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收录的1987年1月-2018年1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采用系统的频次分析、核心处方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穴位贴敷取穴处方171首,涉及腧穴60个,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肺俞,为159次。穴对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大椎-肺俞、肾俞-肺俞、脾俞-肺俞、脾俞-肾俞、肾俞-大椎。主要核心处方为肺俞、大椎、肾俞、脾俞、风门、膏肓。涉及贴敷药物处方167首、中药64味,频次>100的中药依次为芥子、细辛、醋甘遂、延胡索,药对排名前五位的为细辛-芥子,醋甘遂-芥子,细辛-醋甘遂,延胡索-芥子,细辛-延胡索。核心处方为芥子、醋甘遂、延胡索、细辛、麻黄。结论:古今医案云平台(V1.4)分析得出的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取穴、用药规律可指导临床应用。选用最精简、最核心的药物可节约用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精简腧穴又能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且对以后临床研究穴位贴敷对AR起作用的免疫学、病理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等实验研究提供统一规范的选穴、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防治慢性咳喘穴位处方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清代张璐《张氏医通》白芥子涂法治疗冷哮,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防治慢性咳喘的现代文献进行回顾性研究。借鉴循证医学的思维和方法,根据中医针灸学科特点,分析夏季三伏贴敷治疗咳喘病的常用腧穴和穴位处方选穴规律。结果显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位居前10位的常用腧穴是肺俞、定喘、心俞、膈俞、膻中、肾俞、膏肓、大椎、脾俞、天突,多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任督脉和经外奇穴。提示穴位贴敷处方的核心穴位是肺俞、定喘、心俞、膈俞、膻中,配穴可以根据辨证、疾病分期、辨病或对症加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对90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的患者,取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半夏五味中药按4:3:1:1:1比例混合,研末取蜂蜜或凡士林调成膏状,取肺俞(双侧)、膏肓(双侧)、膈俞(双侧)、中府(双侧)、天突、神阙、膻中等穴位贴敷。结果:90例患者中显效34.44%,31例,有效46.67%,42例,无效18.89%,17例。穴位贴敷安全、有效、简便、易实施,尤其是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肺炎为儿科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对肺部啰音体征明显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儿,作者采用白芥子外敷在肺俞、定喘穴上治疗,效果明显。肺俞、定喘是肺部疾患的反应点,也是治疗肺部疾病的常用有效穴位。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遇水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有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疱。穴位贴敷借助穴位透过肌肤直达病所,发挥药物及经络的双重作用,故收效较好。(详见《白芥子外用贴敷穴位促进肺炎啰音吸收286例观察》)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1980年~1991年1月,应用白芥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15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简介如下。 1 一般资料 150例中,男89例,女61例;右侧面瘫77例,左侧面瘫73例;病程1月~半年;住院治2疗47例,门诊治疗103例。治疗方法生白芥子50g,研细末,米酒50g,调制成膏状,取患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穴,将药膏摊在纱布上贴敷穴位处,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3天内防止患侧受风,7天后贴敷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