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发病6~12h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再流的影响。方法:将症状发生至急诊PCI6~12h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记录两组基础临床情况、PCI后无再流、心力衰竭、住院期间及术后18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PCI后TIMI3级血流发生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前IRA TIMI 3级血流、术后梗死区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明显增加,无再流发生率降低(P<0.05)。心力衰竭减少27.4%,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相似,但于术后180d降低10.85%(P<0.05)。结论:急诊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发病6~12h的STEMI患者,可进一步减少无再流发生,提高心肌灌注,并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发病6~12 h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再流的影响. 方法:将症状发生至急诊PCI 6~12 h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记录两组基础临床情况、PCI后无再流、心力衰竭、住院期间及术后18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PCI后TIMI 3级血流发生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前IRA TIMI 3级血流、术后梗死区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明显增加,无再流发生率降低(P<0.05).心力衰竭减少27.4%,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相似,但于术后180 d降低10.85%(P<0.05). 结论:急诊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发病6~12 h的STEMI患者,可进一步减少无再流发生,提高心肌灌注,并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3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2008年9月共3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我院行急诊直接PCI治疗,观察介入治疗效果,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再血管化治疗)的发生率。结果PCI成功率为87.5%,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例,MACE发生率为6.25%;出院后临床随访30例患者,随访时间3~39个月,无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发生,5例患者在术后10~12月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直接PCI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充分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进行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直接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性血管再通及未行血管再通治疗的心电图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 RS)变化,探讨fQ RS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溶栓、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管再通患者、未行急诊血管再通治疗患者心电图fQ RS发生率。结果 STEMI溶栓后冠脉血管再通组fQ RS波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通组(p0.01);STEMI行急诊PCI后fQ RS波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急诊PCI组(p0.01);STEMI行急诊PCI术前组与术后组fQ RS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碎裂QRS波对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血管再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39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的即刻和随访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过去59个月期间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39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即刻和随访结果.方法1999年3月~2004年1月对397例ACS患者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施行急诊PCI.31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治疗,补救PCI治疗7例STEMI,急诊PCI治疗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UA/NSTE-MI).结果直接PCI手术操作成功率99%,术中无复流发生率10.6%.42例(13.5%)应用了主动脉气囊反搏术,10例应用了远端保护装置.8例发生支架内急性/亚急性或后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住院死亡17/310例(5.5%),6个月死亡17/250例(死亡率6.8%).补救性PCI术后6例患者的严重心肌缺血和(或)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例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术后1小时死亡.UA/NSTEMI的介入操作成功率96.3%,所有患者的临床缺血症状迅速改善.一例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结论直接PCI扩大了治疗STEMI的适应证,迅速使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并恢复正常血流,在高危患者存活率高,住院时间缩短.补救性PCI是静脉溶栓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有效补救措施,但是同样具有较高风险.急诊PCI对于改善UA/NTEMI患者的缺血症状非常有效,再缺血、再梗死和再闭塞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PC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2例,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种类、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以及与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STEMI急诊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21%。前降支闭塞引起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快速型心律失常为主,右冠状动脉及回旋支闭塞以缓慢型心律失常为主。梗死后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6h以上开通者(P〈0.05)。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是STEMI患者行急诊PCI的常见并发症,其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及冠脉再通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现状。方法62例急性STEMI患者分成两组(≥70岁和<70岁)并予梗死相关血管(IRA)给予直接PCI治疗。比较各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70岁组与<70岁组血管再通率、术中及术后24h内死亡和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两组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年龄≥70岁的STEMI患者可以安全接受直接PCI治疗,并且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 容易发作心源性休克增 加病死率。目前研究已经证实,STEMI 患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心源性休克患者,迅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恢复梗死相关血管(IRA) 血流,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对STEMI 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的CTO 病 变如何处理,以及开通CTO 是否会减少心血管事件、减少病死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目前仍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急性心肌梗死且急诊行PCI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所需时间、IRA是否完全闭塞及梗死面积大小的之间的关系。结果 125例患者中85例发生RA(68%)。梗死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6~12h开通者(p<0.05)。完全闭塞组RA发生率总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次全闭塞组RA发生率(p<0.05)。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与局限性心肌梗死RA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直接PCI后RA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IRA病变程度、发病至开通IRA时间明确相关,与梗死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时程变化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心肌梗死后30 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急性STEMI患者213例,根据症状发生至第1次球囊扩张的时间分为3组:<180 min组(A组,27例),180~360 min组(B组,83例),>360 min组(C组,103例).观察各组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症状发生到第1次球囊扩张的时间中位数为(355.3±223)min,C组老年患者(≥75岁)及女性患者相对多见,前壁梗死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较高.住院总心源性死亡率为13.6%,C组住院期间死亡率(17.5%)明显高于A组(3.7%)和B组(12.1%);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显著影响死亡率(36.5%).随访30 d,心源性休克、≥75岁高龄、女性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时间延迟>360 min是影响急性STEMI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PCI时间的延迟显著影响急性STEMI早期预后.急诊PCI时间延迟超过6h是影响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联合血栓抽吸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大面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发病12 h内的急性大面积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并急诊冠脉造影,试验组应用IABP联合冠脉内血栓抽吸,对照组单纯血栓抽吸后行PCI术。评价梗死相关血管PCI术后冠脉血流(TIMI)分级,心肌组织灌注(TMP)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IABP并发症及术后4 w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TMP明显高于对照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 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均<0.05)。结论急性大面积STEMI患者急诊PCI前应用IABP联合血栓抽吸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增加冠脉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桥血管病变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梗死相关血管为静脉桥血管(SVBG)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70岁(213例)与<70岁(96例)两组AMI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事件进行比较。分析SVBG有效再通比例、住院期间死亡比例及短期临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PCI的技术成功比例、急性再闭塞比例均未见显著差异。但在≥70岁组,PCI后发生慢血流和无血流现象明显为多、住院期间绝对死亡数为多(20vs4)。死亡病例分析显示,90%的死亡病例出现在发生慢血流无血流现象的病例;多次心肌梗死、SVBG连通优势冠状动脉血管、以及连通惟一剩存的SVBG时,发生无血流慢血流后,死亡危险较高。结论老年AMI患者的SVBG病变急诊介入治疗有明确的效果和高的技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抬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02例STEMI急诊PCI病人分为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小于50%组(A组)与大于50%组(B组),分析STEMI急诊PCI后2h内ST段抬高的最高导联的ST段下降幅度的相关因素及其与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年龄较大、前壁心肌梗死较多、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较多、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较高、PCI术后院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较多(P<0.05)。结论对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的分析是一项相对简单、可行性较好的心肌组织水平的再灌注评估指标,入院Killip分级≥Ⅱ级、前壁心肌梗死是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小于50%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48名,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27例和对照组(直接PCI)2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提高,试验组达1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7%比9.5%,P<0.05);对照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38.1%比7.4%,P<0.01);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MI2级血流比例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  相似文献   

1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容易发生冠脉微循环障碍,这一现象的持续存在影响患者术后症状的缓解、增加心力衰竭、再梗死和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严重削弱冠脉介入治疗对患者的获益。本文从STEMI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评价方法和治疗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循证医学表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使心肌恢复有效的再灌注[1].由于急诊介入治疗(PCI)TIMI3级血流率高、IRA开通持久充分并发症少,疗效明显优于溶栓治疗,已经成为再血管化治疗的最重要方法[2].然而在介入治疗中尽管开通了梗死相关血管,却有部分患者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从而影响到心肌灌注和PCI的疗效[3].PCI术中微血栓栓塞远端微血管是无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为此,对STEMI患者PCI术进行球囊扩张前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冠状动脉内血栓,然后进行常规PCI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的预测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行PCI术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 252例,将未发生心肌再梗死的患者2 176例作为无再梗死组,发生早期再发心肌梗死患者76例作为再梗死组,对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CI术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4%,且以男性为主。与无再梗死组比较,再梗死组糖尿病患病率和入院时血糖水平较高,心功能较差、血管狭窄程度较重,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分级较差,术后血栓形成和夹层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血糖增高、糖尿病、心功能(Killip分级)、多支血管病变和PCI术后血栓及夹层形成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密切相关。结论高龄、血糖增高、糖尿病、心功能、多支血管病变和PCI术后血栓及夹层形成是早期再梗死的高危因素。针对合并这些因素的高危患者应进行积极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常规急诊及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因急性STEMI而行急诊PCI术的13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溶栓失败行急诊补救性PCI患者),及其术后30d内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梗死)以及严重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急诊PCI术患者共计134例,其中17例(12.68%)因外院尿激酶溶栓失败转入我院行补救性PCI。134例中30d内共7例(5.22%)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死亡6例(4.48%)。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冠状动脉TIMI血流≤1级和主要终点事件明显相关(OR=60.98,P<0.05)。3例(2.24%)发生严重出血性并发症。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补救性PCI术与严重出血并发病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是使发生梗死的心肌得以再灌注治疗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1]。然而急诊PCI术使冠脉再通后,仍有不少患者并发无再流或慢再流现象,表现为心肌水平再灌注不良,结果使再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正>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时,心肌因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心肌细胞钙通道异常开放也会加重心肌损伤~([1])。患者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复流可能加重AMI心肌血流再通后再灌注损伤,并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2])。故及时复流、增强患者心功能并降低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