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中医证型痛风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痛风患者中医辨证不同证型的临床指标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门诊和住院的257例男性痛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50名男性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并收集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感染及其他炎性疾病。结果 在痛风患者中存在痰瘀互结、湿热瘀阻、脾虚湿困、气血亏虚4个证型,其中痛风急性期痰瘀互结证53例,湿热瘀阻证41例,气血亏虚证25例,脾虚湿困证17例;痛风非急性期气血亏虚证41例,脾虚湿困证40例,湿热瘀阻证24例,痰瘀互结证16例。 不同证型痛风患者血液常规(WBC、GR、LY、MO)及血生化指标(UA、Ur、Cr、ALT、AST、ALB、GLOB、TG、HDL C、VLDL C、apoA、apoB1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不同中医证型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存在不同差异,并存在相关性。结论 在痛风的急性期以痰瘀互结证、湿热瘀阻证2个证型为主,而在痛风非急性期多见气血亏虚证、脾虚湿困证2个证型。在痛风痰瘀互结证与湿热瘀阻证2型患者中炎症与免疫反应较为明显,提示对该类患者若采用清热化瘀等相关抗炎与调节免疫反应的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在痛风气血亏虚证与脾虚湿困证2型患者中肾功能受损较为显著,提示对该患者以健脾补肾为主的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脾肾亏虚,内生痰浊湿毒"理论出发,结合痛风关节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探讨"脾肾亏虚,内生痰浊湿毒"理论与痛风关节炎病因病机的相关性,进而讨论其在痛风关节炎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痛风的中医病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复习古今医家关于痛风的论述,探讨痛风的病因病机;结合笔者的临证体会,提出痛风以脾肾亏虚为本,以湿浊内盛为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4.
朱丹溪首次明确了痛风病名,系统论述了病因病机,认为痛风病因为风、寒、湿、热、气、痰、瘀、虚、酒毒,病机为风、寒、湿等外邪侵袭,血热、湿热、痰浊、酒毒内蕴,患者素体亏虚为邪所乘,致使经络血脉受阻不通作痛而成痛风.针对复杂的病因病机,朱氏提出以祛风散寒、利湿清热、行气化痰、活血补虚为主的通治大法,拟定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作为本病的通治方,并根据病位不同、虚实有异、外感内伤有别灵活加减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多由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引起,其主要特点是体内产生尿酸过多或肾脏排泄减少,引起血中尿酸排泄减少,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关节畸形及代谢综合征等。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痛风""历节病"的范畴。汪师认为痛风患者多湿、多热、多瘀、多毒,多为本虚标实,治疗根本大法在驱邪扶正,平素注重健脾平肝,益肾泄浊,急性发作则治在清热化湿,活血解毒。  相似文献   

6.
高旋  黄诗雄  李唯尊  邓德强 《光明中医》2023,(10):1873-1876
介绍邓德强主任医师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邓德强主任医师认为痛风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肝肾不足为本,湿热、痰瘀、浊毒为标,根据自身经验将痛风分为风湿热痹、湿瘀阻络、痰瘀痼结3个证型。治疗上以清热祛湿、化浊散瘀为则,急性期以治标缓急为主,加用滋补肝肾药物,自拟痛痹方,主治痛风急性期之湿热偏盛,临床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笔者学习先贤理论、治验,阅读大量文献,结合大量临证实践中的体会,认为"虚、浊、热、瘀"是痛风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痛风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热痹阻经脉、骨节为标,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浊毒内蕴、湿热搏结,浊瘀互结贯穿了整个疾病的始终。在临证中结合西医分期,采用分型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结合,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以"湿热痹阻"论治,痛风间歇发作期从"脾肾"论治,慢性痛风石病变期以"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论治。急则治标,以利湿泄浊、清热解毒为主;缓则治本,间歇期以健脾益肾为主;慢性期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为主,辅以化痰软坚散结之品。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引发痛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临床多根据疾病活动状态将痛风分为活动期和间歇期,而间歇期痛风多为脾虚湿困型,患者通常会伴随腹泻、便溏等肠道菌群失衡的表现。运脾化湿可以有效改善间歇期痛风患者体内失衡的肠道菌群,有效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立足于脾虚湿困的基本病机,探讨间歇期脾虚湿困型痛风的发病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以期加深临床上对痛风的认识,拓宽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钟洪  陈宝田 《四川中医》1997,15(1):21-21
高脂血症是原发性痛风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尚无统一的证治规律。我们经长期临床观察,通过对3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认为此类患者多牌虚、多湿浊,病机特点为:其本在胸,其标为湿浊,采用健脾祛湿、泄浊通络的痛风汤合绞股兰总甙片治疗32例,获满意疗效,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均为住院病人,皆从99例原发性痛风中提取,其发生率约32.3%。按全军《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均符合痛风及高脂血症诊断依据、其中30例为男性,女性2例;年龄28~73岁,平均53.8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30年,平均6.8年。临床表现:32例均有明…  相似文献   

10.
痛风主要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笔者从"湿、热、痰、瘀"等方面治疗痛风,认为痛风的发作以湿热痰瘀为标,脾肾亏虚为本,急性发作期以"利湿泄浊、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为主治其标,缓解期以"健脾益肾"为主调其本,以四妙丸为主方随证加减,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金明秀教授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教师,从事中医风湿免疫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四十余年,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对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尤其运用中医药痛风性关节炎更是有其独到的见解。痛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尿酸钠或尿酸结晶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或器官而出现了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金明秀教授认为痛风缓解期的基本病机为本虚络瘀,本虚主要是肝脾肾亏虚,三脏功能失调,致使急性期生成的痰、湿、热、瘀之余邪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阻滞经脉,日久入络,络脉瘀阻不通,故而余痛不减。金明秀教授论治痛风缓解期善于运用辨症与辨证相结合的辨证论治思想,辨症是辨别痛风缓解期的症状是以肿痛为主还是以虚症为见;辨证是根据病因病机确定证型,痛风缓解期的病机是本虚络瘀,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即肝脾肾亏虚,是内因;标实即外感六淫和饮食不节,是外因,也是诱因,痛风急性期酿生的湿、热、痰、瘀等余邪为病理产物。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缓解期肾虚络瘀的病因病机,金明秀教授运用补肾通络之法辨证施治,多年来疗效显著,故此将其经验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陈宝贵教授认为,痛风与传统痹证不完全相合,辨治较为困难。其发病与正气不足和风、寒、湿、热之邪相关。痛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正本清流,祛其邪,绝其根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痛风的治疗上,奚九一教授率先提出了"脾肾两虚、内湿致痹"脾肾相关学术观点。此病总属本虚标实,病机以肾气亏虚、脾运失调为本,以湿热内蕴,痰浊、瘀毒为标。治疗上应注重分期论治:急性发作期多以湿痹化热、风寒湿痹为主,治疗应祛风散寒,利湿消痹;间歇期和慢性期以脾肾亏虚、痰湿瘀血痹阻为主,治疗应益气健脾、补益脾肾、化痰祛瘀为主。  相似文献   

14.
痛风是由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所导致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中药治疗痛风有着独到的优势,疗效肯定。系统阐述牟淑敏对痛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痛风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辨证分型分别为湿热壅盛、痰瘀阻络、阳虚寒凝,缓解期辨证分型分别为脾虚湿盛、肝肾亏虚。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可引起痛风、肾脏损伤等多种并发症。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归属“痹证”“历节”等范畴,脏腑亏虚,湿、痰、瘀阻滞血脉为主要病机,属本虚标实证。湿贯穿高尿酸血症发生、发展全过程,根据痰湿为之首、湿热为之渐、湿瘀为之终的演变规律论治,临床治疗应标本兼治,以化湿泄浊为本,兼以补虚、祛痰、清热、化瘀等,同时固护脾肾,调节脾肾运化水液功能,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20,(4):374-377
总结李延萍教授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李教授认为,产后风湿基本病机乃气血亏虚,提出"益气补血"治则,以"产后风湿益气养血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痛风基本病机乃"脾肾亏虚,湿热浊瘀痹阻",属本虚标实,治以扶正祛邪法,自拟痛风灵、痛风安分别治疗急性期和缓解期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主要与湿邪有关,提出从湿论治、分期论治,急性期以"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减,迁延期以独活寄生汤加减。顽固性结缔组织病,认为需重视"毒""瘀"在发病中的重要性,合理运用解毒祛瘀法。李教授认为,脾胃虚弱在风湿病发生、发展、转归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种风湿病在任何阶段的治疗均需重视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痛风血尿酸变化与中医分型风湿热痹与肝肾亏虚型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77年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及痛风中医风湿热痹与肝肾亏虚型诊断标准的原发性痛风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对痛风中医证型与血尿酸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风湿热痹组血尿酸水平高于肝肾亏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原发性痛风风湿热痹与肝肾亏虚组血尿酸变化存在相关性,血尿酸指标的差异可能与痛风中医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痛风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与肝脾肾功能障碍、气化失司、湿浊瘀毒内生密切相关,且贯穿痛风病的始终。本病常由外因诱发,湿浊留注四肢、痹阻关节而发病,随着病程变化演变为不同的证候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候可见湿热浊毒证、寒湿浊毒证,并以湿热浊毒证多见;随着病情的发展,间歇期表现为痰浊阻滞证、脾虚湿阻证,进一步进展则表现为久痹正虚、气阴亏虚,或湿浊阻碍气血运行、湿热瘀阻;日久则痰浊阻滞、血脉瘀阻出现痰瘀互结而变生痛风结节;病久迁延不愈损伤肝脾肾,终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元衰竭,为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的主要证候类型。但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非表现单一证候,特别是中后期常为几个证型兼夹的多重证候,同时由于邪正、阴阳的盛衰不同,证候之间常又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经方辨证分型治疗痛风7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常反复发作不愈,治疗十分棘手。笔者自2003年起将痛风辨证分型为湿热型、湿毒型、瘀血型、脾肾两虚型,采用经方为主,并结合西医治疗71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71例,其中男63例,女8例;年龄25~62岁。湿热型43例,病程平均1·5天;湿毒型18例,病程平  相似文献   

20.
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是痛风的最基本类型,一般多起病急骤,有时呈暴发性,疼痛呈刀割、咬噬样。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微晶体在关节内及周围组织沉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是出现痛风的临床症状的直接原因。冷文飞用中药敷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效果较好,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属于中医"痹证"之热痹、湿痹范畴。痛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诸病源候论》言:"历节风之状……此由饮酒后腠理开,汗出当风之所致也。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风历关节与血气相搏交击,故疼痛也"。潘婷等~([1])提出痛风病的病因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痰、瘀为标,浊毒贯穿其中。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时令变换、环境湿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