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报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在10%~30%左右[1].直肠癌经腹直肠切除吻合术(Dixon术)术后局部复发率虽然不高,但其病死率高达80%~90%,成为直肠癌术后主要致死原因.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国内对直肠癌手术技术的改进,直肠下段癌包括距肛门3~4 cm肿瘤也尽可能实现Dixon,由此而产生的术后局部、尤其是吻合口复发的发生率相对增多.在局部复发的病例中,只有22%~47%可以再次手术,改行不保留肛门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但再次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10%,全部复发的病例再次治愈的机会仅3%~5%,预后极差,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2].因此,如何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行保肛手术,降低Dix-on术后局部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手术操作可能引起的脱落于肠腔、腹腔中的癌细胞是否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对术后局部复发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特别对术中肠腔、腹腔冲洗液中的肿瘤细胞进行定量分析,探索直肠癌行Dixon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7)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39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访2年,2年内依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转移组64例和未复发转移组75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来筛选早期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率为46.0%(64/13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OR=3.764)、TNM分期(OR=3.370)、浆膜浸润(OR=8.322)、淋巴结转移(OR=5.219)、阳性淋巴结数(OR=3.226)为胃癌根治术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而淋巴结清扫范围(OR=0.236)、术后化疗(OR=0.238)等则为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率较高,肿瘤越大、TNM分期越高、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数越多、淋巴结清扫范围小、术后不化疗均为胃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
目的探讨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10个月远处转移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危险因素。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吸烟史、术后复发、色素、术后放疗、病理类型、溃疡形成。结果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96例术后随访10个月远处转移27例,无远处转移69例。经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性别、伴糖尿病、伴高血压、伴冠心病、吸烟史和病理类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传转移组年龄>60岁大于无远处转移组,术后复发多于无远处转移组,色素多于无远处转移组,术后放疗多于无远处转移组,溃疡形成多于无远处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术后复发、色素和术后放疗为影响远处转移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率较高,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术后复发、色素和术后放疗为影响其危险因素,为降低远处转移,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左乳腺血管肉瘤术后局部复发并左卵巢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8岁。因左乳房肿块半年,生长迅速2个月,于2003年12月1日入院。查体:左乳房上象限触及一11cm×11cm肿块,质韧,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无触痛;皮肤及乳头无明显异常;左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肿块行细针穿刺,抽出约20ml暗红色不凝血液,细胞学检查见大量红细胞,未见异形细胞。左乳房彩超检查示左乳房上象限有一11cm×11cm大小肿块,血运丰富,部分呈囊性变,边界欠清。胸部X线拍片及肝、胆、胰、脾B超检查未见异常。初诊为左乳房肿块,性质待定。入院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乳房单纯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左乳腺上象限(约11cm×11cm),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 N0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为术后采取合理辅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泉州市光前医院肿瘤外科2003-01~2010-12收治的76例p N0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术后3年内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率为3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 T分期、有无脉管癌栓与术后复发、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中上段癌、p T3-4a、脉管癌栓是影响p N0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胸中上段癌、p T3-4a、脉管癌栓是p N0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术后应给予积极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2)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度(LNR)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该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96例,按照有无术后远处转移将入组患者分为实验组(转移组,36例)和对照组(非转移组,60例),按照LNR水平高低将入组患者分为HLNR组和LLNR组,统计分析LNR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结直肠癌出现术后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总结分析LNR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术后远处转移相关性。结果 HLNR组和低LLNR组在年龄、大体类型和分化程度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体类型及分化程度与老年结直肠癌LNR水平独立相关(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检出总数(ELN)及LNR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NR、分化程度及大体类型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独立相关(RR:2.098;CI%:1.050~4.192;P<0.05)。结论 LNR、分化程度及大体类型与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独立相关,可联合预测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7.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时间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l 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41例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可能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术后1、2、3、5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58.2%(82/141)、80.1%(113/141)、89.4%(126/141)、97.9%(138/14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的独立因素(P值分别=0.017、0.003、0.000),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0.042、0.000、0.039).结论 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预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年内,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是预测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ccurance and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after gastrectomy.Methods From January 2001 to December 2004, the clinic pathological data of 141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radical gastrectomy in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 possible clinic pathological factors which may affect tumor recurrence were analyzed.Results After the surgery, the 1, 2, 3 and 5-year cumulative recurrence rates were 58.2%(82/141) 、80.1%(113/141)、89.4%(126/141) 、97.9 % (138/141)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tumor size,invasive dep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which affected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radical gastrectomy (P = 0.017, 0.003, 0.000).Invasive dep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umor differentiation degree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which affected early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radical gastrectomy (P=0.042, 0.000, 0.039).Conclusions The tumor size,invasive dep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to predict th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radical gastrectomy.Most of the recurrences and metastasis is found within 2 years after radical gastrectomy.Invasive dep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umor differentiation degree are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to predict early recurrence after radical gastrectomy.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癌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6例原发乳腺癌组织及术后局部复发癌组织中Survivin、MMP-9的表达情况,比较二者在原发癌组织与术后局部复发癌组织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原发与局部复发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及MMP-9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患者TNM分期Ⅰ~Ⅱ期癌组织中Survivin及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局部复发患者癌组织中Survivin、MMP-9阳性表达与年龄、复发部位、复发时间、肿瘤直径及肿瘤组织类型无关(P>0.05);5年生存组复发癌组织中Survivin、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乳腺癌局部复发癌组织中Survivin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725,P<0.01);结论Survivin和MMP-9可能在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5)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c-myc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TNBC患者(TNBC组)及60例同期非TNBC患者(非TNBC组),另选取同期乳腺增生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乳腺组织中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采用无病生存期(DFS)分析患者术后3年复发转移的情况。结果 TNBC组乳腺组织中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TNBC组及对照组,非TNBC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c-myc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关系(P<0.05)。c-myc阳性表达者术后3年DFS的比例显著低于c-myc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 c-myc在TNBC患者中高表达,且和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复发及转移相关,c-myc过度表达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与转移的风险更高,可能参与术后癌症复发与远处转移的分子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放疗与术后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直肠癌患者男536例,女226例,年龄21.73(平均48)岁;病理分型:高分化腺癌320例(42.0%),中分化腺癌195例(25.6%),黏液腺癌84例(11.0%),乳头状腺癌40例(5.2%),低分化腺癌50例(6.6%),未分化癌34例(4.5%),腺鳞癌18例(2.4%),印戒细胞癌21例(2.7%).分期:Duckes A期115例,B期399例,C期210例,D期38例.762例行手术(n=589)或手术加术前放疗(n=173)治疗.随访(58-143 mo),了解术前放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762例中,术后局部复发142例(18.6%).其中术前放疗者173例中,术后局部复发19例(11.0%),术前未进行放疗的589例中,局部复发123例(20.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未进行放疗的5 a生存率48.1%,手术前施行放疗的5 a生存率58.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放疗可以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5 a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8(CCL8)、CCL21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接受乳腺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81例作为乳腺癌组,同期体检健康女性124例作为对照组.术前留取两组清晨空腹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CCL8、CCL21.术后随访5年,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局部复发.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患者血清CCL8、CCL21水平,比较发生与未发生局部复发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L8、CCL21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CCL8、CCL2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TNM分期Ⅱ期、肿瘤最大径>2 cm、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CCL8、CCL21水平高于TNM分期Ⅰ期、肿瘤最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P均<0.05);不同年龄、家族史、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的乳腺癌患者血清CCL8、CCL2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发生与未发生局部复发的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术后规范化疗、术后足程放疗、血清CCL8、血清CCL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高血清CCL8、高血清CCL21是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规范化疗、术后足程放疗是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CCL8、CCL21水平升高,且高TNM分期、高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等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保乳术后局部复发者血清CCL8、CCL21水平更高;高血清CCL8、CCL21是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与肝细胞癌(HCC)远处转移相关的DNA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alteration,CNA)分子标志.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Agilent 244K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方法检测63例HCC样本基因组DNA的CNA特征.以Log-rank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及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各DNA片段CNA与HCC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染色体片段12p12.2-13.31丢失是HCC患者远处转移的显著危险因素(P<0.01,Log-rank检验).与非丢失者相比,12p12.2-13.31丢失HCC患者的远处转移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22.98(95%CI=4.29~123.22,P<0.0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12p12.2-13.31丢失是HCC远处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HR=7.94,95%CI=1.14~55.61,P<0.05).结论 染色体片段12p12.2-13.31丢失增加HCC远处转移风险,可作为预测HCC远处转移的一个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7)
目的研究喉癌全切手术后患者气管感染对肺功能及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选择在该院实施喉癌全切术的患者94例,51例行喉癌全切术,43例行喉癌全切术联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术后气管感染情况并分析气管感染对患者肺功能及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实施喉癌全切术的患者感染率为5.88%(3/51),显著低于实施喉癌全切术联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25.58%(11/43);手术时间<4 h的患者感染率为2.08%(1/48),显著低于手术时间为46 h的15.63%(5/32)及>6 h的57.14%(8/14),且手术时间为46 h的15.63%(5/32)及>6 h的57.14%(8/14),且手术时间为46 h的感染率亦显著低于>6 h者(均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手术时间与气管感染的相关性后发现,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二者呈正相关联系(r=0.884,P=0.001)。手术后发生气管感染的14例患者1 s用力呼气的容积(FEV)1%为67.11±4.03,显著高于手术前的59.59±2.85;25%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V25)为(0.71±0.42)L/s,显著低于手术前的(1.03±0.22)L/s(均P<0.05)。手术后用力肺活量(FVC)水平下降,FEV1、最大呼气的中段流量(MMEF)及V50水平均有所上升,但均无差异(均P>0.05)。发生气管感染的一组复发率为7.14%(1/14),与未感染组的10.00%(8/80)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喉癌全切手术后易导致感染和肺功能变化,患者有一定比例的肿瘤复发症状,应采取措施尽可能地规避,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4.
15.
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是众多术后重建方法中的一种,具有手术操作技术相对简单易学和易推广、术后恢复快、创伤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且易处理等诸多优点,近年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有关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文献报道数量的变化、我国公开发表的文献对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评价和手术存在的问题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方式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后1年内早期复发转移患者与手术后5年内未复发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02例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年内出现复发转移患者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4.42个月。局部复发率为66.67%(68/102),其中85.29%(58/68)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率为18.63%(19/102),混合型复发率为14.71%(15/1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为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术后放化疗和术后并发症与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患者预后差。淋巴结转移为主要的术后早期复发方式。TNM分期为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乳腺癌术后皮肤转移治疗成功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性,74岁。因左侧乳腺癌术后7年余,皮肤转移癌治疗18个月,于2004年8月21日入院复查。既往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一直服用降压药及间断服用降血脂药物至今,血压稳定在120~130/70~88mmHg。入院时,总胆固醇6.03mmol/L,甘油三酯2.52mmol/L。1997年11月17日患者因乳腺癌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管状腺癌。由于左侧乳腺癌全切术后局部皮肤感染和切口周边出现10余个0.2~0.5cm大小不等的新生物,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