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山东省济宁市白纹伊蚊现场群体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并检测击倒抗性(kdr)等位基因突变情况,为kdr突变作为杀虫剂抗性检测的生物标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WHO成蚊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PCR扩增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基因部分片段,测序后检测kdr等位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WHO成蚊接触筒检测济宁白纹伊蚊雌蚊死亡率为44.58%,在VGSC基因1534氨基酸位点检测到3种等位基因类型:野生型TTC (F1534)(71.43%)和突变型TCC(F1534S)(13.69%)、TTG(F1534L)(14.88%);检测到5种等位基因型:野生型纯合子TTC/TTC,突变型纯合子TCC/TCC、TTG/TTG,以及野生/突变型杂合子TTC/TTG、TTC/TCC。结论济宁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已产生抗药性,并监测到其1534氨基酸位点上存在2种kdr等位基因点突变,可能与杀虫剂的长期选择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个白纹伊蚊野外种群的kdr抗性突变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其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风险。方法利用PCR扩增白纹伊蚊钠离子通道基因(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VGSC)的两个结构域并进行测序,分析与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kdr)有关位点(1 016、1 532和1 534位点)的突变与系统进化关系。结果在2个种群的60只白纹伊蚊中,检测到位点1 016发生突变的有3只,占5.00%;位点1 534发生突变的有2只,占3.33%;位点1 532发生突变的有17只,占28.33%。对应的序列单倍型分析显示种群内kdr突变具有多种进化起源。结论白纹伊蚊野外种群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选择压力下,其靶标发生了多位点kdr突变,今后伊蚊防治应加强环境治理和蚊幼控制,合理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控制成蚊进而延缓抗性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山东省不同地区淡色库蚊成蚊对溴氰菊酯抗性与kdr等位基因的突变关联情况.方法 采用AS-PCR(allele-specific PCR)技术,检测不同种群淡色库蚊成蚊的kdr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成蚊接触筒检测济南、济宁和青岛地区的淡色库蚊雌蚊,其死亡率分别为39.62%、37.25%和83.81%;通过回归分析AS-PCR检测的kdr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性L1014F型和L1014S型突变表型与kdr等位基因频率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淡色库蚊kdr基因突变与溴氰菊酯抗药性表型呈正相关,AS-PCR方法对于检测kdr等位基因的可行性亟待验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效氯氰菊酯超低容量喷雾杀灭室外白纹伊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在广州市城区采用高效氯氰菊酯进行现场超低容量喷雾 ,杀灭室外白纹伊蚊成蚊的合适喷药量。方法 在实验室、现场分别进行高效氯氰菊酯超低容量喷雾 ,观察对敏感白纹伊蚊及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成蚊的杀灭效果。结果 在实验室测得高效氯氰菊酯当喷药量为 0 .4ai·mg/m2 时 ,对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成蚊的致死率为96.0 % ;在现场测得当喷药量为 0 .5ai·mg/m2 时 ,距喷药点 5、10、15m ,对靶虫的杀灭率分别为 10 0 %、96.0 %、75 .0 %。结论 采用高效氯氰菊酯以 0 .5ai·mg/m2 的药量进行超低容量喷雾 ,在有效喷幅范围内对白纹伊蚊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陕西省白纹伊蚊分布边界地区的蚊类种群及生态习性;评价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蚊虫现场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7-9月在3个调查点选择6种不同生境,布放诱蚊诱卵器以诱获白纹伊蚊成虫及卵;布放光催化捕杀蚊蝇器捕获各种成蚊。结果宝鸡、韩城市发现白纹伊蚊分布。诱蚊诱卵器调查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17.92;白纹伊蚊繁殖高峰期在8月,以山地林地MOI最高,为33.20。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黄陵、宝鸡、韩城市共捕获成蚊925只,分属5属8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为76.11%。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在各种环境均有分布,三带喙库蚊在养殖耕种区分布较多。结论白纹伊蚊分布边界与历史资料一致。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为上述地区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地区孟连和澜沧县登革热媒介种类、生态习性和登革热病毒自然感染状况,为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孟连和澜沧县选择3个自然村作为监测点,采用人工诱捕法白天诱捕成蚊,并在房屋内外积水容器捕捞幼虫,采用RTPCR方法对现场捕获的成蚊进行登革热病毒检测。结果 2010年6-10月在孟连和澜沧县监测点共捕获蚊虫6属8亚属22种3436只,其中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33.82%;未捕到埃及伊蚊。3个观察点白纹伊蚊平均房屋指数19.3,容器指数5.84,布雷图指数30.3,千人指数68.5;白纹伊蚊孳生环境类型以竹筒、土罐类和旧轮胎等临时积水容器为主,分别占阳性积水容器数的34.1%、27.5%和17.6%;白纹伊蚊成蚊平均密度为8.98只/人工小时;成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8月;对捕获的29批白纹伊蚊(1162只)进行RTPCR检测,未发现登革热病毒感染。结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且分布广泛,应加强当地登革热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韩城市蚊类种群构成及生态习性,现场应用诱蚊诱卵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调查采用容器法。结果韩城市区捕获蚊虫5属7种,侵袭人类蚊虫以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和三带喙库蚊为多。蚊幼调查容器指数34.38;成蚊帐诱密度为7.16只/人工小时,诱蚊灯诱蚊密度为1.13只/h。诱蚊诱卵器仅诱到白纹伊蚊,平均诱蚊指数15.32%,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1.37只,平均诱卵指数为14.41%;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诱卵指数均最高,分别达18.25%和21.25%,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诱卵指数与配对同步的一次性纸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P<0.001)。成蚊密度特殊场所最高,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蚊幼调查容器指数亦是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结论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可以作为白纹伊蚊监测方法,该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50例HBV基因分型及P区耐药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温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分型和P区基因逆转录酶区(RT区)序列的突变情况。方法:选取50例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后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确定基因型。结果:在50例中C型44例,占88%,B型6例,占12%。存在位点突变者25例(50%)。其中检出以单位点rtM204I/V/S突变为主,9例,占36%,rtA181V/T突变4例,占16%,rtM204I/V/S+rtL180M突变5例,占20%,rtV214A,rtA181V/T+rtV173L,rtM204I/V/S+rtQ215H,rtM204I/V/S+rtL180M+rtV173L,rtM204I/V/S+rtL180M+rtV207I,rtM204I/V/S+rtL180M+rtT184A/G/I/S,rtM204I/V/S+rtL180M+rtT184A/G/I/S+rtA181V/T突变各占1例,占4%。结论:多数乙型肝炎患者在HBV P区可检出突变,突变形式多样,其中以rtM204I/V/S突变为主,应用DNA序列测定法分析HBV P区基因突变,获得的信息全面,对临床评估病情进展和实施抗病毒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和A1298C位点,蛋氨酸合成酶(MS)A2756G位点,以及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G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限制相应条件于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收集了200名CHD患儿作为病例组,200名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后Sanger测序的分析方法检测两组儿童的MTHFR C677T和A1298C位点、MS A2756G位点以及MTRR A66G位点的基因型及其分布,分析上述4个SNP位点与整体CHD和单一以及多发畸形型CH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MTHFR C677T位点等位基因T携带者相对于等位基因C携带者发生CHD的OR=2.47(95%CI 1.86~3.29,P0.001)。与纯合子CC型比较,杂合子CT个体患CHD的OR=2.32(95%CI 1.35~3.98,P0.05),而突变型纯合子TT个体患CHD的风险是CC个体的5.37倍(95%CI 3.01~9.60,P0.001);MTHFR A1298C位点等位基因C携带者相比于等位基因A携带者发生CHD的OR=0.53(95%CI 0.36~0.77,P0.05)。杂合子AC个体患病风险低于野生型纯合子AA个体(OR=0.41,95%CI 0.26~0.64,P0.001);在分类后的单一及多发畸形型CHD中,以上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依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两位点的组合基因型分析显示:相比于携带双野生型CC/AA的个体,携带CT/AA个体的患病风险增加到了4.65倍(95%CI 2.16~10.02),TT/AA型个体增加到了7.05倍(95%CI 3.37~14.79)。统计结果表明MS A2756G和MTRR A66G位点对整体CHD以及对分类后的单一及多发畸形型CHD的发生均无影响(P0.05)。结论 MTHFR C677T位点的突变型等位基因T可能为CHD的危险因素,A1298C位点的突变型等位基因C可能是CHD的保护因素,这两个位点对CHD的发生可能存在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了解中国结核杆菌利福平耐药株rpoB基因531、526、516三个高突变率发生位点的碱基突变特点,为全面理解结核杆菌利福平耐药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对截止2015年3月31日发表的中国结核杆菌利福平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研究的文献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纳入分析文献49篇,获得3 319株利福平耐药结核杆菌rpoB基因各位点碱基突变的详细信息,其中257株(7.74%)未检测到突变、3 062株(92.26%)检测到rpoB基因突变。在3 062株rpoB基因突变株中:531、526、516位点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54.44%(1 667/3 062)、27.07%(829/3 062)和8.92%(273/3 062);531位点碱基突变以TCG/TTG突变为主,占93.58%(1 560/1 667);526位点碱基突变主要有CAC/GAC、CAC/TAC、CAC/CGC、CAC/CTC、CAC/AAC等类型,分别占33.53%(278/829)、26.30%(218/829)、13.27%(110/829)、10.13%(84/829)、8.08%(67/829);516位点碱基突变主要有GAC/GGC、GAC/GTC、GAC/TAC等类型,分别占35.53%(97/273)、35.53%(97/273)、16.85%(46/273)。结论中国结核杆菌利福平耐药株rpoB基因531、526、516位点碱基突变以单碱基突变为主,突变率最高的531位点碱基突变主类型较为单一,而526、516位碱基突变主类型则相对分散。  相似文献   

11.
梁冰  曹家艳  张爱华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0):1313-1316
目的探讨CYP1A1基因和CYP2E1基因多态性与燃煤型砷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以130例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为病例组, 以140名健康居民为对照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CYP1A1 Msp I、CYP2E1 Dra I和 CYP2E1 Pst I位点基因多态性, 并进行基因联合作用分析。结果CYP1A1基因 Msp I位点 m1/m1(纯合野生型) 基因型和m1/m2+m2/m2(杂合型+纯合突变型)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4.2%、65.8%和30.9%、69.1%; CYP2E1基因 Pst I位点 c1/c1(纯合野生型) 基因型和c1/c2+c2/c2(杂合型+纯合突变型)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2.6%、37.4%和57.4%、42.6%;CYP2E1基因 Dra I位点 DD(纯合野生型) 和DC+CC(杂合型+纯合突变型) 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8.7%、41.3%和61.4%、42.6%;上述3个多态位点各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0.574、0.972)。未发现CYP1A1 Msp I、CYP2E1 Pst I和 CYP2E1 Dra I多态位点与燃煤型砷中毒的发病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P校正= 0.433、0.219、0.832);上述多态位点各基因型之间未发现存在联合作用。结论CYP1A1和CYP2E1基因多态性与燃煤型砷中毒的发病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福州市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变化和对常用灭蚊幼剂及杀成蚊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科学防控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4~10月,在福州市4个监测点(闽侯县、台江区、晋安区、福清市),用布雷图指数法(BI)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用WHO推荐的生物测定法测定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福州市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在6月和9月出现两个高峰,全年平均BI值为15.01;4个监测点蚊幼虫对双硫磷抗性倍数RR分别为1.06、1.00、0.94和1.15,对双硫磷敏感;除福清和台江点成蚊对马拉硫磷、残杀威敏感外,4个监测点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马拉硫磷和残杀威7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抗性"占39.3%(11/28),"可疑抗性"占46.4%(13/28)。结论福州市加强对媒介伊蚊密度及抗药性动态监测,合理选择和科学使用杀虫剂,对蚊虫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突变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分析IdentifilerTM系统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在亲子鉴定中的突变现象。方法用IdentifilerTM试剂盒检测681例亲子鉴定案例,对其中1个STR位点不符合遗传规律者,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显色方法,增加其他STR位点检测。结果在认定亲子关系的589例中,观察到16例1个STR位点发生突变。突变的位点包括D8S1179、D21S11、CSF1PO、D2S1338、D19S433、VWA、D18S51和FGA,其中以D21S11、FGA位点突变率最高(0.25%);突变的等位基因来自父亲10次,来自母亲5次,无法确定1次。结论STR位点突变是较为常见的现象,采用IdentifilerTM系统进行亲子鉴定,遇到1~2个STR位点不符合遗传规律时,有必要增加突变率低、稳定性好的STR位点进行复核。  相似文献   

14.
目的现场评价雾炮型履带式防疫机器人(DC-IV)喷雾控制白纹伊蚊密度的效果,为蚊媒病暴发和自然灾害发生时媒介生物紧急控制提供技术方法。方法将防疫机器人应用于白纹伊蚊栖息地实施超低容量喷雾,配套使用不同剂量的德国拜耳列喜镇水乳剂(总有效成分含量104 g/L,其中S-生物烯丙菊酯1.4 g/L、氯菊酯102.6 g/L),超低容量喷雾模式下使用3种不同剂量。在傍晚蚊虫活动高峰期用帐诱法进行蚊虫密度调查,观察施药前后实验区和对照区的白纹伊蚊密度变化,计算蚊虫密度下降率。结果有效成分使用量为0.125 00或0.062 50 g/m~3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时,均可在30 min后达到88%以上的杀灭效果,在使用0.031 25 g/m~3时30 min后蚊虫密度下降率也可达到75%以上。结论雾炮型履带式防疫机器人超低容量喷雾系统对蚊虫速杀,可为蚊媒病暴发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时媒介应急处置提供一种快速防控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镇江市汉族育龄女性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的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1月在镇江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围孕期保健的4 069名汉族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采集口腔黏膜上皮脱落细胞,抽提基因组DNA,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VDR Bsm I和Taq I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对象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符合遗传平衡。VDR Bsm I位点GG、GA及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6%、9.2%及0.2%,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2%、4.8%。VDR Taq I位点TT、TC及CC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9.7%、10.0%及0.3%,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7%、5.3%。VDR Bsm I和Taq I两位点连锁有8种组合,频率最高的是GG/TT(88.7%),没有AA/TT组合。两位点间存在高度连锁不平衡(D'=0.888,r~2=0.705)。结论获取镇江市汉族女性VDR Bsm I、Taq I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群体遗传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居民区箅子型雨水井实施1%双硫磷干预对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旨在为制定登革热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7—9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选取2个2000年前建造的居民小区的箅子型雨水井作为研究现场,实验组雨水井内投放1%双硫磷(安备)杀虫颗粒剂,对照组不施加任何措施,观察两组蚊幼阳性率、成蚊密度、诱蚊诱卵指数等指标。【结果】共调查箅子型雨水井696口,其中327口有水,实验组幼蚊阳性率为13.04%(21/161),对照组为40.96%(68/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捕获白纹伊蚊成蚊分别为16只和332只,成蚊密度分别为(1.778±1.093)和(36.889±18.052),对照组是实验组的20.5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各布放150只诱蚊诱卵器,实收共273只,实验组诱蚊诱卵指数、蚊幼阳性率、幼卵阳性率为25.90、22.30%、7.91%,对照组为51.49、48.51%、17.16%。【结论】在蚊密度高峰期前,对居民住区箅子型雨水井实施1%双硫磷剂干预效果明显,有利于登革热疫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基因多态性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基因型在CL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患者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对IRF3基因的3个位点rs7251、rs1140375和rs2304206进行单体基因型分析,同期检测常规预后相关指标。结果 CLL患者经过治疗后,rs7251各基因型中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32.0%(杂合型CG和突变型GG)和72.7%(野生型CC),CC基因型患者EFS明显高于携带CG+GG基因型患者。rs2304206各基因型中EFS分别为28.2%(杂合型CT和突变型TT)和62.5%(野生型CC),CC基因型患者EFS高于携带CT+TT基因型患者;rs7251位点的杂合型CG和突变型GG基因型、rs2304206位点的杂合型CT和突变型TT基因型的ZAP-70、CD38表达率明显高于表达rs7251位点的野生型CC和表达rs2304206位点的野生型CC基因型,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F-3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CLL预后相关,IRF-3基因多态性可能与ZAP-70、CD38两项临床预后指标具有相关性,IRF-3基因多态性检测可作为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CLL患者生存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淄博市汉族育龄女性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的基因多态性分布,获取淄博市的群体遗传学特征。方法 以2018年7月—2020年1月到淄博市中医医院进行围孕期检查的352名汉族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采集口腔黏膜上皮脱落细胞,抽提基因组DNA,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VDR Bsm I和Taq I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入组对象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符合遗传平衡。(2)VDR Bsm I位点GG、GA及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9.2%、10.8%、0%,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6%、5.4%。VDR Taq I位点TT、TC及CC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7.5%、12.5%及0.0%,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3.8%、6.3%。(3)VDR Bsm I和Taq I两位点连锁有4种组合,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GG/TT(86.6%)、GA/TC(9.94%)、GG/TC(2.56%)及GA/TT(0.85%)。两位点间存在高度连锁不平衡(D’=0.915,r2=0.716)。结论 获取淄博市汉族女性VDR Bsm I、Taq I...  相似文献   

19.
学龄儿童载脂蛋白CⅢ基因变异与血脂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丽  冯宁平  王莹 《卫生研究》2002,31(4):241-243
为了解载脂蛋白CⅢ基因多态性与学龄儿童血脂谱变异的关系 ,对 30 8名在校儿童 (7~ 11岁 )进行血脂水平测定及载脂蛋白CⅢ基因SacⅠ位点多态性检测 (PCR RFLP方法 )。结果表明载脂蛋白CⅢ基因SacⅠ位点杂合突变型 (+ - )检出率为 48 7% ,纯合突变型 (+ +)检出率为 7 5 % ,其等位基因 (+)频率为31 8% ,高于上海 (12 % )及白种人 (6 % ) ,与日本人 (34 % )接近 ,提示遗传变异有人群及种族差异 ;不同基因型儿童血脂水平比较显示 ,纯合突变基因型儿童的TG水平高于野生型 (P <0 0 5 ) ;高甘油三酯组 (+ +)基因型频率为 30 0 % ,高于对照组 6 7% (P <0 0 5 ) ;ApoCⅢ SacⅠ位点 (+)等位基因可使TG水平升高0 0 31mmol L。结果提示 ,载脂蛋白CⅢ基因SacⅠ位点突变与儿童甘油三酯血症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本地区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相关耐药位点的突变特征,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服药依从性与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肝炎门诊具有明确服用一种或两种以上NAs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标本186例。采用聚合酶链锁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HBV基因型及与NAs耐药相关的DNA聚合酶P区8个位点(rt180、rt181、rt184、rt202、rt204、rt207、rt236、rt250)的突变状况,采用调查问卷法了解患者服用NAs依从性。结果186例CHB患者,检出HBV基因B、C、B+C混合型及未分型分别为68、106、5、7例。检出耐药突变基因共72例,其中HBV基因C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48.11%(51/106)高于HBV基因B型患者30.88%(21/68)(P=0.028),B+C混合型5例及未分型7例均未检出耐药突变基因。在72例基因位点变异的患者中,HBV基因B型患者以rt204I/rt236T单位点突变为主,占76.19%(16/21),HBV基因C型患者以双位点(rt204I/V+rt180 M、rt250V/L+rt181T)和多位点突变为主,分别占54.90%(28/51)和29.41%(15/51),不同突变位点在HBV基因B、C型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6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依从性良患者耐药突变率为29.21%(26/89)低于依从性差患者耐药突变率47.42%(46/97)(P=0.016)。结论萧山区服用NAs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C型较高,感染HBV基因C型患者的耐药突变率高于HBV基因B型患者且突变模式较为复杂。依从性是引起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可减少耐药突变基因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