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通咽喷雾剂(TYSpray)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MCAO)模型大鼠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tMCAO组、tMCAO+TYSpray组。tMCAO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于90min后再灌注,以建立tMCAO大鼠模型。tMCAO+TYSpray组大鼠在造模后给予通咽喷雾剂口咽部喷雾用药,Sham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营养状况并记录死亡数;于7d、14d时,记录大鼠体重及进食水量;于14d时,观测大鼠吞咽潜伏期及吞咽次数。结果 tMCAO组大鼠除表现为吞咽潜伏期延长和吞咽次数减少等吞咽直接指标的异常,还表现为毛发干枯少泽、活动度减低、体型瘦弱、精神状态不佳、死亡率高、体重下降和体重增量/体重比值下降、进食量减少、进水量减少和进水量/体重比值下降等吞咽间接指标的异常。tMCAO+TYSpray组大鼠未见吞咽潜伏期延长和吞咽次数减少,而表现为吞咽次数明显增加,在进食量/体重比值方面虽与tMCAO组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表现出一定的改善趋势,在14d时的进水量/体重比值与tMCAO组大鼠相比明显增加。结论 通咽喷雾剂可有效改善tMCAO组大鼠的吞咽功能,在改善进食水方面亦显示出较好的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假手术组与手术组按不同时间分为6 h、48 h、72 h组,每组10只。以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分别在手术完成后6 h、48 h、72 h腹主动脉取血,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酮(CORT)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大鼠在3 h时血浆CRH,血清ACTH、CORT增高,在48 h、72 h时血浆CRH,血清ACTH降低,血清CORT水平进一步增高。结论 MCAO大鼠存在明显的HAP轴功能紊乱,调节紊乱的HPA轴功能可能为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7例,随访12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预后,根据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92例,预后不良组75例。采用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包括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脑卒中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脑卒中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重度~闭塞、GC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和NIHSS评分为影响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以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
目的探讨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自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167例,随访12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预后,根据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92例,预后不良组75例。采用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包括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脑卒中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脑卒中史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重度~闭塞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GCS评分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多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和NIHSS评分为影响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中,脑卒中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和NIHSS评分为其危险因素,为改善预后,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改良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改良模型。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制作MCAO模型;对照组采用Longa传统方法制作模型。比较两组模型制作的成功率、脑梗死体积及模型稳定性。结果改良后的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和脑梗死体积分别为82·8%、(46±7)%,与对照组的89·3%、(48±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脑梗死体积变异系数为15·94%,对照组为16·21%,两组的模型稳定性相近。结论改良的大鼠MCAO模型是一种稳定性好、成功率高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相似文献
6.
大鼠大脑中动脉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胜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8,6(1):3-6
建立重复性好,梗死部位恒定,成功率主同的大脑中动脉闭塞 模型,将为研究局灶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防治措施提供重要手段。着重介绍有关文献报道的几种大鼠MCAO模型的制备方法,用途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水解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电解脱弹簧圈(GDC)的问世,血管内栓塞治疗以其疗效可靠、微侵袭等优点,逐步成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大脑中动脉解剖部位及动脉瘤形态的特殊性,使该部位复杂动脉瘤难以达到致密栓塞,并容易影响分支血管,导致脑梗死等并发症,使血管内治疗相对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麻醉与吸入麻醉方式对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法和气管插管2%七氟烷混合30%氧气吸入麻醉法进行麻醉,Longa法建立MCAO模型。观察两组大鼠的麻醉诱导、持续及苏醒时间的差异,对比分析血气分析、血糖、肛温、脑温、神经功能缺失评分、48h存活情况以及梗死体积的差异。结果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对呼吸有明显抑制,血气分析显示有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7.29±0.03,PCO2(56.8±4.2)mmHg,PO2(119.1±15.6)mmHg],吸入麻醉组辅助呼吸,血气分析正常[pH7.48±0.06,PCO2(36.2±0.3)mmHg,PO2(219.1±27.4)mmHg]。两组大鼠的pH值、PCO2、PO2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腹腔麻醉能显著降低脑温和肛温[梗死区皮质温度(33.3±0.8)℃、纹状体温度(33.6±0.3)℃、肛温(34.7±0.5)℃],吸入麻醉对脑温和肛温影响较小[梗死区皮质温度(35.1±0.3)℃、纹状体温度(36.2±0.3)℃、肛温(35.1±0.3)℃],两组间脑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肛温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鼠48h存活只数及脑梗死体积在腹腔麻醉组与吸入麻醉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建立大鼠MCAO模型时,应用吸入麻醉明显优于腹腔麻醉,其对呼吸、血糖、脑温等指标影响较小,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大鼠MCAO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200只,采用MCAO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分为对照组、激动剂组(激动剂Adal1)和阻断剂组(阻断剂Cya)、LV-ALDH2组(ALDH2转基因慢病毒)和sh-ALDH2组(RNA干扰ALDH2),观察ALDH2活力和大鼠脑梗死面积及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激动剂组和LV-ALDH2组增加ALDH2的活力、减少脑梗死面积和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P<0.01);阻断剂组和sh-ALDH2组降低ALDH2活力,增大脑梗死面积和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结论激活ALDH2能减轻MCAO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和改善神经行为功能,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大脑中动脉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胜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1998,(1)
建立重复性好、梗死部位恒定、成功率高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为研究局灶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防治措施提供重要手段。着重介绍有关文献报道的几种大鼠MCAO模型的制备方法、用途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大脑中动脉神经肽Y(NPY)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探讨高血压时脑卒中的发生机制。方法 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体视学技术。结果(1)脑卒中症状观察:对照组及高血压组7d、30d均无脑卒中症状出现,但高血压90d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卒中症状;(2)定性观察:对照组大鼠大脑中动脉NPY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呈网状攀附于血管壁周围,分布较均匀,并见串珠状膨体;高血压组7d、30d NPY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与对照组相似,但在90d阳性纤维大片缺失,仅见少许环形或纵形纤维;(3)定量结果:对照组各时期NPY免疫阳性纤维的密度无明显变化,高血压组7d、30d NPY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90d纤维的密度较对照组及高血压组7d、30d明显降低(P<0.01)。结论 高血压大鼠大脑中动脉NPV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密度降低可能削弱脑血流量自动调节的神经基础,与高血压晚期发生脑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鼠左右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左右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方法选择右利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左侧优势组)、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右侧非优势组),每组24只,每组使用各自侧别的假手术对照。血管内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2h,然后再灌注。测试神经功能,取脑分别进行常规TTC染色和HE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左侧优势组再灌注24、48和7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右侧非优势组(P<0.05)。左侧优势组缺血程度较右侧非优势组重。左侧优势组神经元数量严重缺失,海马细胞排列紊乱,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右侧非优势组[(102.1±8.8)mm3 vs(97.0±11.2)mm3,P<0.05]。结论大鼠优势半球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优势侧严重,脑梗死体积更大。大鼠优势半球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重复性好,而且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延迟时间点给予亚低温治疗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的神经保护效应.方法 雄 性SD大鼠30只,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2 h组(HT 2 h组)、亚低温治疗6 h组(HT 6 h组)和缺血对照组(NT组),每组10只.应用激光多普勒监测局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量.持续监测核心温度.取脑制备冷冻切片,进行焦油紫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脑水肿程度,TUNEL染色确定神经元凋 亡情况.结果 与NT组比较,HT2 h组和HT6 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全脑体积、脑水肿程度以及缺血半暗带区域内大脑皮质区、纹状体区和丘脑区TUNEL阳性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与HT 6 h组比较,HT 2 h组脑梗死体积全脑体积、脑水肿程度以及缺血半暗带区域内大脑皮质区和纹状体区TUNEL阳性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结论 延迟亚低温治疗通过抑制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平扫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与磁敏感加权成像大脑中动脉(MCA)磁敏感血管征(SVS)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150例发病6 h内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均接受头部CT、MRI一站式检查,并记录患者基线情况。对CT及MRI进行分析,记录HMCAS、SVS存在情况,共有75例与DSA结果进行对照;HMCAS与SVS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并行假设u检验。结果以DSA为参照标准,HMCAS和SVS对急性MCA主干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2.4%(14/33)、36.4%(12/33)和92.9%(39/42)、90.5%(38/42);HMCAS与SVS的一致性检验值κ=0.804,u值为9.570(P0.05)。结论 MCA的HMCAS与SVS呈高度一致性,可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溶栓后血管再通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6月龄SD雄性大鼠和老龄(12月龄)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SHR)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的拉伸力学性质。方法对6月龄正常SD雄性大鼠大脑动脉和老龄SHR大脑中动脉各20个试样,分别装夹于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上、下夹头内,对试样预调处理后以5 mm/min的实验速度对试样施加拉伸载荷,直到试样破坏,打印机打印出试样的拉伸弹性限度应变、最大应变、最大应力数据和应力-应变曲线。结果两组拉伸力学性质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常SD大鼠大脑中动脉和老龄SHR大鼠大脑中动脉具有不同的拉伸力学性质,老龄SHR大鼠由于高血压,拉伸力学性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AT-Flip融合蛋白在小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分别检测对照组、90 min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组、PBS MCAO组、Flip MCAO组、TAT-Flip MCAO组梗死体积的变化,应用Western印迹法观察caspase-8,caspase-3,Bcl-xl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TAT-Flip融合蛋白可以减少梗死面积,引起caspase-8,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下降,Bcl-xl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TAT-Flip融合蛋白可以减少小鼠MCAO模型的梗死面积,保护脑组织,减少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自行锻炼,观察组在生命体征、神经病学体征稳定时即分阶段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在训练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FMA评分、NDS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康复训练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为患者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2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1例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n=36)实施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C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舒张压、收缩压、三酰甘油(TG)、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实验室各项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有效改善软脑膜侧支循环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两组MCAO模型非梗死侧的VERGE、p-JNK2、p-ERK1/2、P-38蛋白表达均无变化.结论 VERGE 蛋白表达在小鼠MCAO的早期明显升高可能与JNK2通路有关而与ERK、P38通路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瘤患者170例共17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包括120个(69.4%)破裂动脉瘤和53个(30.6%)未破裂动脉瘤。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1)170例经过术前评估可以行血管内栓塞的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手术,无一例患者死亡。(2)18例(10.6%)患者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其中未破裂动脉瘤组4例(7.5%,4/53),破裂动脉瘤组14例(11.7%,14/12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101例患者进行了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3~48个月,未出现新发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未破裂动脉瘤组1例复发,破裂动脉瘤组4例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