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30例RA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酶联免疫法测定其25(OH)D浓度,比较RA患者25(OH)D水平的变化;同时运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RA患者骨密度,双手X线Sharp评分(SHS)评定患者骨侵蚀及狭窄程度并详细记录RA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计算疾病活动性.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17±6) ng/ml与(23±6) ng/ml,t=-6.624,P<0.01],且RA患者25(OH)D不足者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98.5%与87.5%,x2=26.291,P<0.01);②25(OH)D水平分别与RA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生活质量(HAQ)评分等呈负相关(r=-0.370,-0.307,-0.243,-0.369,-0.175,-0.381,P均<0.05);③根据DAS28评分,稳定或轻度活动组明显高于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的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减低是疾病活动性的危险因素(b=-0.46,P=0.029);④25(OH)D水平与RA患者骨侵蚀度无相关性(P>0.05);⑤根据骨密度分为RA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3组间的25(OH)D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且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血清25(OH)D是其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OR=0.898,95%CI 0.830~0.972,P=0.008).结论 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下,与RA疾病活动性、骨质疏松相关;25(OH)D水平减低是RA疾病活动以及高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lvitamin D,25OHD)营养状况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16例(男性410例,女性306例),年龄32~93岁,平均年龄(58.78±11.31)岁,检测血清25OHD水平,应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测定腰1-4、全髋及股骨颈的BMD。结果 在7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为230例(32.1%),缺乏357例(49.9%),不足97例(13.5%),充足仅32例(4.5%)。不同年龄组别中,血清25OHD水平以及缺乏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女性及维生素D缺乏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严重,女性更为明显。血清25OHD缺乏程度越重,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3.
石颜军 《山东医药》2013,(38):62-63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与类风湿骨质疏松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病例组,其中稳定期68例,活动期60例.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25OHD水平及骨密度,采用Sharp评分评估骨侵蚀及狭窄程度.结果 病例组血清25OHD水平及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与稳定期患者相比,活动期患者25OHD降低(P<0.05);骨密度正常、骨密度下降及骨质疏松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25OHD水平依次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骨密度及Sharp评分的骨侵蚀、骨狭窄显著相关(P<0.05).结论 25OHD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及疾病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重庆西南医院老年科住院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状况。方法对住院老年患者行问卷调查,测定空腹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调查342例住院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值为(14.62±7.96)ng/mL,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者占住院老年患者的93.27%,维生素D充足者6.72%。补充钙剂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未补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补充活性维生素D组患者与未补充活性维生素D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庆市老年住院患者普遍缺乏维生素D,常规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和积极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骨质疏松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28例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的46名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L3、L4及左侧股骨大粗隆部位的骨质密度,根据骨密度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3个亚组,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25OHD和PTH水平,分析25OHD和PTH水平与骨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密度小于对照组(均P0.01);骨量正常组的25OHD和PTH水平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P0.05);25OHD和PTH水平与骨质疏松程度呈正相关(r=0.412、0.357,均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血清25OHD和PTH水平与骨质疏松程度呈正相关,25OHD和PTH水平可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和骨密度(BM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PD患者90例为PD组,健康体检老年人90例为对照组。测定25(OH)D水平和BMD。结果 PD组股骨干BMD、股骨颈BMD、转子间BMD、髋部总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D组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D组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患者25(OH)D水平与股骨干BMD、股骨颈BMD、转子间BMD、髋部总BMD呈正相关(P<0.05)。PD患者25(OH)D水平、股骨干BMD、股骨颈BMD、转子间BMD、髋部总BMD与Hoehn-Yahr分级、骨折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PD患者血清25(OH)D水平和BMD降低,检测25(OH)D水平和BMD在预测骨折发生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入选2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25(OH)D,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并询问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程及吸烟史。所有患者依据血清25(OH)D浓度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Q1组(<18.10 ng/ml,51例),Q2组(18.10~25.95 ng/ml,54例),Q3组(25.95~37.90 ng/ml,54例),Q4组(>37.90 ng/ml,51例),研究血清25(OH)D浓度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清25(OH)D低浓度组(Q1组)的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高浓度组(Q4组),分别为51.00%和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糖尿病、LDL-C、hs-CRP、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与血清25(OH)D浓度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浓度与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具有独立相关性,分别为r=-0.005,P<0.01和r=-0.048,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25(OH)D浓度降低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178名老年男性骨密度与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记录178名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测量受试者腰椎1-4(L1-4)、左侧股骨颈(femeralneck,FN)、Wards三角(Wards)、大粗隆(troch)、左侧股骨上端(femur)的骨密度,并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根据骨密度水平将受试者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对每组受试者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25OHD进行统计学描述,并进行方差分析。分别对3组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进行充足(75~375nmol/L)、相对缺乏(50~75nmol/L)、绝对缺乏(<50nmol/L)的描述。结果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人数分别为70例(39.33%)、66例(37.08%)和42例(23.59%)人。各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25OHD充足的比例分别为22.86%、18.18%、19.05%,血清25OHD在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平均值分别为60.00、59.88和52.88nmol/L,3组之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人群中广泛存在骨质疏松及维生素D缺乏,应注意加强宣教及防治。骨密度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呈负相关,尚未发现25OHD与骨密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相关关系,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25(OH)D和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T2DM患者并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入选对象血清25(OH)D水平及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结果试验组病例25(OH)D低于对照组,FBG、SDP、SBP、BUN、T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试验组病例分为不同年龄组,发现男、女性年龄≥70岁年龄组25(OH)D水平最高,分别为(39.69±17.33)mmol/L、(38.04±16.55)mmol/L,相同年龄段中男女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关性分析表明,25(OH)D水平和空腹血糖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者,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大25(OH)D水平越高;空腹血糖水平越高,25(OH)D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0.
赵相卓  刘维  邱明才 《山东医药》2013,53(17):43-4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D3]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将其分为非DN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各3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血清25-(OH)D3,以及空腹血糖(FPG)、血脂、血钙、血磷、血肌酐、CRP、补体C3及C4,并分析DN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非DN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的血清25-(OH) D3逐渐降低,FPG、补体C3、CRP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临床DN组血钙低于非DN组、早期DN组(P均<0.05).血清25-(OH)D3水平与CRP、C3、FPG及血肌酐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维生素D3缺乏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少症和维生素D缺乏在RA患者合并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GIO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311例RA患者和158名正常健康者,并详细记录RA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糖皮质激素(GC)使用情况。以生物电阻抗法测四肢骨骼肌质量,化学发光法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RA患者OP发生率33.4%(104/311)高于对照组12.7%(20/158)(χ^2=23.267,P<0.01);311例RA患者GC使用率为56.6%(176/311),其中GIOP发生率40.9%(72/176)。RA患者中肌少症发生率61.7%(192/311)高于对照组9.0%(14/156)(χ^2=117.310,P<0.01)。RA患者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81.7%(254/311)高于对照组38.0%(60/158)(χ^2=90.415,P<0.01)。②在不考虑是否使用GC的情况下,无肌少症RA患者OP发生率17.6%(21/119)低于肌少症患者OP发生率43.2%(83/192)(χ^2=21.601,P<0.01)。在未服用GC的RA中,无肌少症患者OP发生率9.8%(6/61)低于肌少症患者OP发生率35.1%(26/74)(χ^2=11.834,P<0.01);在使用GC的RA中,无肌少症RA患者OP发生率25.9%(15/58)低于肌少症患者OP发生率48.3%(57/118)(χ^2=8.103,P<0.01)。③不考虑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情况下,未服用GC患者OP发生率23.7%(32/135)低于服用GC患者GIOP发生率40.9%(72/176)(χ^2=10.161,P<0.01)。在维生素D不缺乏RA中,未服用GC患者OP发生率21.4%(6/28)与服用GC患者GIOP发生率31.0%(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8,P>0.05);在维生素D缺乏的RA中,未服用GC患者OP发生率24.3%(24/107)低于服用GC患者GIOP发生率42.9%(63/147)(χ^2=9.3702,P<0.01)。④在服用GC的RA中,与不发生GIOP组比,发生GIOP组患者的年龄(t=5.313,P<0.01)和Sharp评分(Z=2.999,P<0.01)更高、病程(Z=2.141,P<0.05)和GC使用时间(Z=2.460,P<0.05)更长,而ESR(Z=2.262,P<0.05)、CRP(Z=2.551,P<0.05)和BMI(t=2.425,P<0.05)更低,X线分期构成比更差(χ^2=12.484,P<0.01)。⑤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OR(95%CI)=14.240(3.878,52.288),P<0.01]、年龄[OR(95%CI)=1.079(1.042,1.118),P<0.01]、肌少症[OR(95%CI)=1.079(1.192,5.120),P<0.05]是RA患者发生GIOP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服用GC比例约60%,GIOP发生率高达40.9%,与肌少症和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心脏结构及功能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病医学中心行MHD治疗的患者12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126例MHD患者25(OH)D平均40.3±19.8nmol/L(男性42.9±20.2 nmol/L,女性36.7±18.8 nmol/L),根据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25(OH)D<25 nmol/L]26例(20.63%);维生素D缺乏[25(OH)D≥25 nmol/L,但<50 nmol/L]67例(53.18%);维生素D不足[25(OH)D≥50 nmol/L,但<75 nmol/L]25例(19.84%),维生素D充足[25(OH)D≥75 nmol/L]8例(6.35%)。患者左心室质量平均196±56g(男性207±59g,女性181±50g,P=0.010);左心室质量指数平均119±33 g/m2(男性120±34 g/m2,女性118±33 g/m2)。以质量指数判断左心室肥厚,男性≥125 g/m2、女性≥110 g/m2为左心室肥厚,本组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总患病率为44.44%[男性34.25%、女性58.49%(P=0.007)]。按照维生素D严重缺乏、缺乏、不缺乏(包括不足和充足)分层,左心室肥厚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55.56%的患者存在心脏瓣膜钙化,主动脉瓣钙化者46.03%,二尖瓣瓣膜钙化27.78%,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瓣膜同时钙化18.25%,44.44%的患者无瓣膜钙化,血清25(OH)D水平与瓣膜钙化数量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3.1%±4.8%,以射血分数<50%作为左心室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标准,其患病率为2.38%,不同25(OH)D组间射血分数亦无统计学意义。94例患者平均左心室舒张功能[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E/A)]为0.83±0.25,E/A<1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其患病率为86.51%,血清25(OH)D水平与E/A比分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部分患者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脏结构功能异常,对这类患者改善维生素D水平,可能获得临床益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其发生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按照其是否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分为合并高血压组(89例)、无高血压组(39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检测血清PTH、25-(OH)D水平。分析25-(OH)D、PTH与2型糖尿病是否罹患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合并高血压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无高血压组(P0.001)。两组间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D与PTH呈负相关(r=-0.182,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降低是2型糖尿病伴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0.935,95%CI 0.883~0.991,P=0.023),而PTH升高不是糖尿病患者易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合并25-(OH)D降低,且25-(OH)D降低是糖尿病患者罹患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OPD患者评估测试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关系。方法 103例COPD患者根据CAT评分分为轻微、中等、严重、非常严重影响4组,测定25-OHD和CRP浓度。对经治疗后CAT评分改善1级以上的65例患者再次检测,分析变化率及与CAT改善的关系。结果各组COPD患者25-OHD值分别为21.53±6.34、13.64±2.42、11.06±4.13和9.12±3.60,严重组与非常严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9,P<0.05);CRP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AT改善的患者25-OHD水平升高,而CRP水平降低。结论 25-OHD及CRP浓度与COPD患者CAT评价有相关性,有望作为临床判断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及25羟维生素D(25-OHD)的变化。方法收集156例老年男性患者,依据骨密度检查,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80例,骨量减少组(B组)54例,骨质疏松组(C组)22例;均检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25-OHD、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ⅠN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BGP)及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结果 1C组BMI低于A组及B组(P0.01及P0.01);C组ALP明显高于A组及B组(P0.05及P0.01);2C组及B组PTH和PINP明显高于A组(P0.01及P0.05);C组β-CTX明显高于A及B组(P0.01及P0.05);C组及B组N-MIDBGP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及B组25-OHD明显低于A组(P0.01及P0.05);血钙、磷三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以是否伴骨质疏松为因变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TH、PINP、N-MIDBGP为正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1.015、1.066和1.014)。4对于老年男性患者,维生素D不足组与维生素D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组人数增多(P0.05)。结论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有助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与骨侵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关节骨侵蚀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11例RA患者和30名健康人腰椎和股骨区的骨密度(BMD),并同时测定手关节X线分期及其他各临床指标.结果 RA患者的骨量丢失较对照组明显,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更高(P<0.05),随关节骨侵蚀加重,各测定部位的BMD呈下降趋势,手关节病变Ⅲ期、Ⅳ组的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A患者中骨质疏松组较非骨质疏松组病程更长(P<0.05),手关节骨侵蚀更重(P<0.05),关节功能更差(P<0.05).服用糖皮质激素比例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关节骨侵蚀(OR=0.636,0.424~0.954,P=0.029)和糖皮质激素服用情况(OR=2.696,1.026~7.083,P=0.044)是与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有显著相关的因素.结论 随手关节骨侵蚀加蕈RA患者BMD呈下降趋势,R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主要与关节骨侵蚀和是否服用糖皮质激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给予不同年龄、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口服1 325 U维生素D3,观察其对血清总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密度(BMD)和下肢肌力(行走八步计时)的影响。方法上海市某社区67名绝经后妇女纳入本研究,按年龄将受试者分成2组:70岁组[n=35,(63.6±5.1)岁],≥70岁组[n=32,(75.2±3.4)岁]。受试者口服1 200 U/d维生素D3制剂加1片钙尔奇D(每片含维生素D3125 U和钙600 mg),为期1年。在0、3、6、9和12个月检测血清25OHD,干预前和研究结束时测定BMD及下肢肌力。结果干预1年后,2组平均血清25OHD水平均较基线值显著升高:70岁组从(17.8±6.7)ng/mL升至(33.8±5.8)ng/mL(P0.001);≥70岁组从(18.3±6.7)ng/mL升至(34.1±5.7)ng/mL(P0.001),但2组间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5%受试者(70岁组9名,≥70岁组6名)平均血清25OHD仍低于30 ng/mL。70岁组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明显降低,从(46.0±14.7)pg/mL降至(37.9±10.0)pg/mL(P0.01),各部位BMD较基线值无统计学差异。≥70岁组腰椎BMD提高1.37%(P=0.005),全髋部位BMD提高1.28%(P=0.028)。2组干预后下肢肌力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2组均未出现高钙血症及过高的血清25OHD浓度。结论 2组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每日口服1 325 U维生素D3可将血清25OHD升至理想水平,可改善下肢肌力,≥70岁组腰椎及全髋部BMD均有上升。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是骨代谢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既往研究对于维生素D缺乏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尚存在争议。部分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老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水平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然而目前对于血清25-(OH)D的水平与糖尿病患者椎骨骨折的相关性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估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符合《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的患者152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74例,年龄(72.7±12.7)岁。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Y)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Ⅰ级组(A组)44例、NYHAⅡ级组(B组)51例和NYHAⅢ~Ⅳ级组(C组)57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25(OH)D3和其他生化指标水平,分析三组患者之间的差异以及25(OH)D3和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LSD法或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线性回归分析25(OH)D3和心力衰竭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红蛋白(H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25(OH)D3水平分别为(22.53±8.17),(18.13±6.69),(14.55±6.0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法结果表明,A组患者25(OH)D3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提示,25(OH)D3水平与BNP、年龄呈负相关(P=0.000,P=0.002),与LVEF呈正相关(P=0.000)。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负相关,补充维生素D是否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则需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骨质疏松( OP)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50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两组骨密度(BMD),记录观察组年龄、病程、累及关节数以及X线分期、血沉( ESR )、C-反应蛋白( CRP )、疾病活动度( DAS28)评分、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K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骨量正常16例(32%)、骨量减少24例(48%)、OP 10例(20%),对照组分别为23例(46%)、19例(38%)、8例(16%),P<0.01。观察组中,OP患者的年龄、累及关节数、DAS28评分及血清ESR、CRP、AKP均高于非OP患者( P均<0.05)。 RA患者BMD降低最大T值(负值)与年龄、ESR、CRP、DAS28、X线分期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2、0.392、0.396、0.372、0.341,P均<0.01),与病程、累及关节数及血清Ca、P、AKP、RF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RA患者存在较高的OP发生率,OP的发生与高龄、疾病活动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