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芝麻素对肥大细胞炎症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MC-1细胞,PMA和A23187体外诱导HMC-1细胞激活,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芝麻素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及p38、NF-κB p65活化的影响。结果 PMA和A23187能激活HMC-1细胞,促进p38磷酸化和NF-κB p65核转位,提高TNF-α和IL-6合成和释放(P0.05)。芝麻素高(100μg/L)、中(50μg/L)质量浓度明显抑制HMC-1细胞TNF-α、IL-6合成和释放,降低p38磷酸化,减少NF-κB p65核转位(P0.05)。p38和NF-κB抑制剂都能明显抑制TNF-α、IL-6的合成和释放(P0.05)。结论芝麻素通过调节p38和NF-κB激活抑制肥大细胞炎症细胞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米力农对LPS 诱导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炎症反应及NF-κB 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CAEC,分为正常组、LPS 组(1 μg/ ml)、米力农50 μmol/ L 组和米力农200 μmol/ L 组,后两组均与LPS 共同孵育24 h。分别采用qRT-PCR 和ELISA 检测IL-6、IL-8、TNF鄄琢的mRNA 和蛋白水平,分别采用Western blot 和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 活化和核移位。结果:与LPS 组相比,米力农显著降低HCAEC 的IL-6、IL-8、TNF-α的mRNA 和蛋白表达;抑制NF-κB 活化和核移位(P<0.05),且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米力农可通过抑制NF-κB 活化而降低LPS 诱导的HCAEC 释放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是否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F-κB)通路抑制阿霉素(DOX)引起的心肌细胞炎症反应与细胞毒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NF-κB p65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水平;细胞计数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及数量的变化。结果:应用5 μmol/L DOX处理H9c2心肌细胞明显上调磷酸化NF-κB p65(p-p65)表达水平,并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毒性,表现为IL-1β、IL-6、TNF-α的分泌水平升高、凋亡细胞数量增多及细胞存活率降低。400 μmol/L NaHS(H2S供体)预处理30 min能显著抑制DOX对心肌细胞p-p65表达的上调作用,并减轻DOX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使IL-1β、IL-6、TNF-α的分泌水平下降、凋亡细胞数量降低及细胞存活率升高。与NaHS的作用相似,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100 μmol/L)预处理也能阻断DOX引起的心肌炎症反应和细胞毒性。IL-1受体拮抗剂(IL-1Ra, 20 μg/L)与DOX共处理能拮抗DOX对心肌细胞NF-κB p65的激活作用及细胞毒性作用。结论:在DOX引起的心肌细胞炎症中,NF-κB通路与IL-1β之间存在正的相互作用;H2S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保护心肌细胞对抗DOX引起的炎症反应与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OD8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pEGFP-C2及pEGFP-NOD8重组质粒分别转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以LPS刺激RAW264.7细胞0、6、12、24 h后,采用Griess reagent法测定观察细胞分泌的NO水平;ELISA法检测IL-1β 和 TNF-α 的含量;荧光法测定活化的caspase-1水平; Western blotting检测NOD8蛋白表达及NF-κB  p65亚基的核转位情况。结果: (1)与转染pEGFP-C2空质粒组比较,转染pEGFP-NOD8质粒组NOD8蛋白表达明显增加。(2) LPS刺激6、12、24 h后,RAW264.7细胞释放NO、IL-1β及TNF-α均明显增加;而在pEGFP-NOD8+LPS组RAW264.7细胞, NO于12、24 h 的释放显著降低,IL-1β于6、12、24 h的释放也明显降低,TNF-α的释放则无明显变化。(3)在LPS刺激6、12、24 h后, RAW264.7细胞caspase-1活化水平均明显升高,胞浆NF-κB p65亚基表达明显减少,表明p65核转位增加;而pEGFP-NOD8+LPS组可显著抑制caspase-1的活化以及NF-κB p65亚基的核转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OD8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与IL-1β释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OD8抑制caspase-1及NF-κB 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IκB信号通路在肾小球系膜细胞环氧化酶-2(COX-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系膜细胞培养上清中PGE2水平;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COX-2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和Westernblot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NF-κB活化、p65亚基核转位以及IκBα和IκBβ的降解。结果:IL-1β显著上调系膜细胞PGE2释放和COX-2表达,PDTC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COX-2表达及PGE2释放;IL-1β诱导系膜细胞NF-κB活化,p65核转位及胞浆内IκBα和IκBβ的降解。结论:IL-1β通过NF-κB/IκB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中COX-2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肌肽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引起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ROS)含量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存活率略降低(P>0.05),早期凋亡率明显增加,同时ROS含量、核内NF-κB P65及胞浆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LPS+肌肽组(10 mmol/L、20 mmol/L、40 mmol/L)凋亡率有明显降低,ROS含量、核内NF-κB P65蛋白量及胞浆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不同程度显著降低(P<0.05)。 结论 肌肽可能通过抑制LPS诱导ROS释放,避免NF-κB P65过度激活,进而减少IL-1β和TNF-α分泌,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能否抑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细胞炎症反应。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 h,引起心肌缺血损伤。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ischemia)以及硫氢化钠(NaHS) 5 μmol/L、10 μmol/L和20 μmol/L组。NaHS组分别于心肌急性缺血2 h时更换为5 μmol/L、10 μmol/L和20 μmol/L NaHS灌流液。缺血后4 h记录心功能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离体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0和ICAM-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离体心肌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Ischemia组离体心肌功能下降(与sham组相比P<0.01),NaHS组离体心肌功能比ischemia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Ischemia组离体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CAM-1 mRNA表达显著增强,IL-10 mRNA表达显著降低(与sham组相比P<0.01);NaHS组离体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CAM-1 mRNA表达比ischemia组明显降低,NaHS 10 μmol/L,20 μmol/L组离体心肌组织中IL-10 mRNA表达比ischemia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sham组相比,ischemia组NF-κB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NaHS 10 μmol/L和20 μmol/L组NF-κB的表达明显低于ischemia组(P<0.05或P<0.01)。结论:H2S可通过阻断NF-κB相关信号通路的转导,抑制炎症反应,明显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8.
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在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中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的HTL孵育,用ELISA检测内皮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浓度,荧光显微镜检测活性氧簇(ROS)的含量、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激活及IκBα蛋白表达,同时检测内皮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与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HTL(1 mmol/L)孵育内皮细胞3 h后显著增加细胞 ROS含量,刺激NF-κB转入胞核而活化,孵育细胞24 h后明显升高细胞上清液中sICAM-1和TNF-α浓度;降低细胞活力和NO的水平,增加LDH的漏出量。抗氧化剂NAC、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和NF-κB抑制剂PDTC可显著抑制HTL所致ROS含量的增加以及NF-κB激活,降低HTL刺激的培养液中sICAM-1和TNF-α的浓度,增加培养液中NO水平。结论: HT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机制可能与诱导氧化应激以及NF-κ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化型α1-抗胰蛋白酶(Ox-AT)对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释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从人血浆中分离纯化获得天然构型AT(N-AT),加入氧化剂获得Ox-AT;用不同浓度N-AT和Ox-AT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BE细胞,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段培养上清液中IL-8和MCP-1的含量,同时观察NF-κB抑制剂Bay11-7082对Ox-AT引起HBE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结果:Ox-AT可促进HBE细胞释放IL-8和MCP-1,其促进作用与Ox-AT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用0.5 g/L Ox-AT孵育HBE细胞4、10和24 h,其促进HBE细胞分泌IL-8和MCP-1的作用与10 μg/L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的作用基本一致,而 N-AT无刺激HBE细胞分泌IL-8和MCP-1的作用;Ox-AT 能显著增加NF-κB活性; Ox-AT的促炎症作用能被NF-κB抑制剂Bay11-7082抑制。结论:Ox-AT是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强致炎因子,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LXA4)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的HepG2肝癌细胞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epG2肝癌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HGF处理组、HGF+LXA4处理组、HGF+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处理组。RT-PCR检测脂氧素受体(ALX)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2、MMP-2、MMP-9、IκBα和NF-κB p65的表达量,ELISA检测TNF-α、IL-1β、VEGF和TGF-β分泌水平,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检测NF-κB转录活性。结果: HepG2肝癌细胞表达ALX,LXA4和BML-111下调COX-2、 MMP-2和MMP-9,抑制TNF-α、IL-1β、VEGF和TGF-β分泌,并且干扰NF-κB转位及其转录活性。结论: 脂氧素抑制HGF诱导HepG2肝癌细胞表达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包括VEGF、COX-2、TNF-α、IL-1β、TGF-β、MMP-2及MMP-9,此效应可能通过干扰NF-κB活化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烧伤血清对单核细胞抑制性κB(IκBα)降解、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烧伤血清诱导单核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的机理。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用正常人血清(对照组)、烧伤患者血清、烧伤患者血清+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刺激单核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清刺激30、60、90、120min后单核细胞IκBα蛋白降解情况,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血清刺激30、60、120、240min后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烧伤血清刺激单核细胞后30min,IκBα发生明显降解,刺激60min达高峰,2h后表达逐渐升高。而烧伤血清刺激单核细胞后30min,NF-κB活性迅速升高,30-60min达高峰,2h后接近基础状态。PDTC能有效抑制烧伤血清作用条件下单核细胞IκBα降解、NF-κB活化。结论:烧伤血清可诱导单核细胞IκBα降解,活化NF-κB,从而在机体烧伤后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狼疮小鼠肾组织Akt信号通路蛋白在体内是否存在异常活化及泼尼松对Akt信号通路蛋白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肾组织Akt和磷酸化IκBα蛋白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 NF-κB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结果:注射单细胞悬液后第8周和第12周, 狼疮鼠肾组织Akt活性、磷酸化IκBα及NF-κB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第16周, 狼疮鼠肾组织Akt活性、磷酸化IκBα及NF-κB活性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第8周和第12周时, 狼疮小鼠肾组织Akt活性与NF-κB活性均呈正相关 (分别为r=0.523和r=0.574, P<0.05)。 泼尼松对狼疮小鼠外周血抗dsDNA抗体滴度和尿蛋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肾脏病理改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同时, 泼尼松亦显著抑制狼疮小鼠肾组织Akt活性、磷酸化IκBα和NF-κB活性。结论:GvHD狼疮小鼠肾组织存在Akt-NF-κB信号通路异常活化, 泼尼松对该模型具有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体内Akt-NF-κB信号通路异常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抗小鼠炎性痛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炎性痛模型组、阳性对照(地塞米松,0.5 mg/kg)组及白藜芦醇(100、50和25 mg/kg)组,每组10只。通过测定小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及冷缩足反射次数,观察白藜芦醇是否具有缓解小鼠炎性痛的作用。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炎性痛小鼠脊髓组织(L4~L6)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F-κBα,IκBα)、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inhibitor of NF-κB kinaseβ,IKK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100和50 mg/kg)可明显升高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所致炎性痛小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显著延长其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减少其冷缩足反射次数(P0.05或P0.01);白藜芦醇(100 mg/kg)可明显下调CFA诱导的炎性痛小鼠脊髓组织NF-κB、IκBα、IKKβ、TNF-α及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对炎性痛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脂多糖(LPS)刺激后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2)以100 μg/L LPS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后,以不同浓度的辣椒素(50 μmol/L、100 μmol/L和200 μmol/L)进行干预,分别于12、24和48 h收集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V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核内NF-κB p65水平和胞浆p-IκBα、IκB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上清液中sP-selectin、sICAM-1和sVCAM-1含量显著升高(P<0.05), LPS能够时间依赖性上调sICAM-1和sVCAM-1的含量。与同时点的LPS组相比,辣椒素能够剂量依赖性下调sP-selectin、sICAM-1和sVCAM-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LPS作用24 h后, 细胞核内NF-κB p65和胞浆p-IκB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胞浆IκB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同时点LPS组相比,辣椒素能够剂量依赖性下调细胞核内NF-κB p65和胞浆p-IκBα蛋白的水平(P<0.05),剂量依赖性上调胞浆IκBα蛋白水平(P<0.05)。结论: 辣椒素能够显著抑制LPS作用后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水平,该效应可能是通过下调IκBα降解和NF-κB p65胞核内转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橄榄苦苷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SD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酶两步顺序消化法消化SD大鼠关节软骨分离细胞,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阿尔新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法对软骨细胞进行鉴定。橄榄苦苷对软骨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CCK-8实验进行评估。取第3代软骨细胞,分别用浓度为10、50或100μmol/L的橄榄苦苷预先处理,随后用IL-1β刺激细胞24 h,所生成的NO和前列腺素E2(PGE2)的量分别用格里斯重氮化反应和酶联反应吸附实验进行评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13 mRNA的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定量检测。采用免疫印迹实验分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和活化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软骨细胞在不同浓度橄榄苦苷培养24 h后,其生存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橄榄苦苷可以显著降低IL-1β刺激下软骨细胞MMP-1和MMP-13 mRNA的表达及NO、PGE2的生成。橄榄苦苷通过减少IκB蛋白的降解从而抑制IL-1β介导的NF-κB通路的活化。结论:橄榄苦苷可通过NF-κB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炎症的发生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橄榄苦苷对关节炎防治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骨关节炎的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在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中的表达。方法:6周龄近交系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毒性心肌炎组,分别给予0.1 m L PBS和10-5.69TCID50/m L CVB3注射,第4天和第10天各随机取8只小鼠处死并取血和心脏标本。Reed-Muench法测定接种病毒滴度;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后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MMP-2和NF-κB p65在心肌组织表达的分布和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MP-2、NF-κB p65和IκBα在心肌组织的表达,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提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MMP-2和NF-κB p65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感染组IκBα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ELISA结果提示血清TNF-α含量在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TNF-α、NF-κB p65和MMP-2表达显著上调,可能通过相关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