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王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2):743-743
我中心康复科将 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A、B两组 (每组各 4 0例 )进行坐位训练。A组为发病后早期 (10天— 30天 )开始坐位训练 ,B组为发病 2— 4个月后开始坐位训练。结果 ,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 5 0天 ,ADL评分为 81分 ;B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 12 0天 ,ADL评分为 4 1分 ,表明早期接受坐位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 ,缩短康复治疗时间。现将我们的坐位训练方法介绍如下 :1由侧卧位到坐起的训练动作训练师靠近患者 ,先将患者从仰卧位转到侧卧位 ,然后一手放在患者颈部 ,另一手放在膝关节前 ,再慢慢将患者扶起。另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化腹内外斜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坐位平衡的影响。方法偏瘫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增加腹内外斜肌强化训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肌力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腹内外斜肌肌力评定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化腹内外斜肌有助于偏瘫患者坐位平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核心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予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核心肌训练,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躯干控制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评定Sheikh评分(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FM-B)进行平衡功能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TCT、BBS和FM-B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CT、BBS和FM-B评分分别为(93.55±3.45)分、(50.21±3.83)分和(11.51±2.18)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核心肌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Bobath概念引导下的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应用Bobath概念引导下的核心肌群训练。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16. 26±6. 31分vs. 16. 19±3. 35分)、Fugl-Meyer运动量表(FMA-LE)(14. 42±3. 54分vs. 14. 52±3. 59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25. 52±1. 87 vs. 25. 60±2. 30分)以及10 m步行测试(10-meters walk test,10-MWT)(25. 24±7. 42 s vs. 25. 17±7. 43 s)、6 min步行试验(238. 53±32. 54 m vs. 238. 93±32. 59 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BBS(31. 53±6. 07分vs. 42. 16±5. 46分)、FMA-LE(19. 56±5. 37分vs. 23. 36±5. 10分)、MBI评分(51. 45±5. 52分vs. 66. 54±7. 87分)以及10-MWT(21. 48±6. 25 s vs. 17. 18±6. 24 s)、6 min步行试验(259. 55±25. 16 m vs. 293. 72±27. 22 m)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患者BBS、FMA-LE、MBI评分以及10-MWT、6 min步行试验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临床应用Bobath概念引导下的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平衡、生活及步行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75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训练组同时进行腰、胸椎后伸及旋转训练等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前后2组患者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BBS及Holde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偏瘫康复综合治疗后增加一般肌力训练,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和Pro-Kin平衡测试仪评定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结果 Berg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er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erg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治疗组的提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均有显著减少,但治疗组减少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力量训练结合常规康复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悬吊辅助下不同强度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核心1组和核心2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45 min,核心1组进行悬吊辅助下核心肌群强化训练15 min,核心2组进行悬吊辅助下核心肌群强化训练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共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步幅、步速和患侧步长对2组患者的平衡和步行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后,核心1组和核心2组的BBS评分、FAC分级、步幅、步速和患侧步长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核心2组效果优于核心1组(P<0.05)。 结论 悬吊辅助下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步行功能,且30 min的训练强度效果优于15 min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坐位下竖脊肌、腹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与坐位平衡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卒中患者15例为试验组,健康人15例为对照组。测试过程:①受试者均在平衡仪(Teconbody,PK245)上进行坐位平衡测试,睁眼30s和闭眼30s,记录平衡仪参数(重心摆动长度、面积、X轴压力中心、Y轴压力中心);②受试者坐于平衡仪上,前后最大范围的进行腰背屈伸活动,在此同时用表面肌电(MEGA-6000)对双侧竖脊肌、腹直肌进行测试,通过肌电值原始数据分析计算出测试肌肉的对称指数。结果:在睁眼和闭眼坐位及坐位下前后最大范围运动时,脑卒中患者竖脊肌的对称指数比健康人的对称指数大,且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而腹直肌的对称指数组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平衡仪参数与肌电信号的对称指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脑卒中患者坐位下躯干肌两侧存在不平衡性,但是竖脊肌、腹直肌肌电信号激活的程度对坐位平衡功能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78例脑卒中后步行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运动训练的基础上加以核心肌群训练,治疗8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能力、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价步行速度、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价下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平衡能力、步行速度、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平衡能力、步行速度、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步行能力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obath理念引导下的核心肌群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Bobath理念引导下的核心肌群训练。2组均接受20次康复治疗,每周3次,每次60min;分别于治疗前和第20次治疗结束时(治疗后),对2组患者给予下肢两侧髋关节等速肌力峰值力矩、峰值力矩体重比和总功测定以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10m步行测试(TWT)、6min步行测试,分析2组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在6min步行测试、患侧髋关节45(°)/s屈曲峰值力矩及峰值力矩体重比、300(°)/s屈曲总功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TUGT[(15.15±3.55)s]、TWT[(17.80±5.22)s]、6min步行测试[(291.36±107.10)m]、45(°)/s屈曲的峰值力矩体重比(0.98±0.30)、45(°)/s伸展的峰值力矩体重比(0.83±0.27)及总功[(142.44±55.31)J]、300(°)/s屈曲的峰值力矩体重比(1.07±0.38)及总功[(424.83±104.99)J]、300(°)/s伸展的总功[(55.76±42.33)J]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加明显(P<0.05)。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Bobath理念引导下的核心肌群训练可显著改善患侧髋关节的运动功能和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功能评定,采用体重分布指数、一般稳定性评估站立平衡功能,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步频、步速、步长等参数评估步行功能。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体重分布指数、稳定性系数、步频、步速及步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康复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及步行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早期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张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9):795-796
目的 探讨早期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平衡功能训练,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MBI)在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和MB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平衡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偏瘫患者竖脊肌、腹直肌在屈伸动作中肌电生理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发病2个月内的重度坐位及步行能力低下患者组10例,轻度坐位及步行能力低下患者组8例,正常人组7例,采用DNI-200P型肌电仪,Ag-Agcl表面电极。收集双侧胸竖脊肌、腰竖脊肌、腹直肌在放松坐位、前倾坐位、后伸坐位的肌电信号。结果:前倾/静息时正常人竖脊肌活动曲线有明显的峰值,而重度坐位及步行能力低下组无论是健侧或患侧,曲线较缓和,峰值不明显。后倾/静息时正常人组腹直肌曲线的波峰出现,而重度坐位及步行能力低下组曲线平坦,峰值出现不明显。轻度坐位及步行能力低下组竖脊肌与腹直肌与正常人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重度坐位及步行能力低下组双侧竖脊肌前倾功能减退,双侧腹直肌后伸功能减退.轻度坐位及步行能力低下组与正常人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早期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长足进步 ,脑卒中抢救存活率逐步提高 ,但部分患者存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8年 3月 - 2 0 0 0年 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1 0 8例 ,随机分为 2组。康复组 68例 ,男 47例 ,女 2 1例 ;平均年龄 63岁 ;CT证实为脑梗死 45例 ,脑出血 2 3例 ;右侧偏瘫 40例 ,左侧 2 8例 ;病程 <1 4d。对照组 40例 ,男 31例 ,女9例 ,平均年龄 61 .5岁 ,脑梗死 2 9例 ,脑出血 1 1例 ,右侧偏瘫 2 8例 ,左侧偏瘫 1 2例 ;病程 <1 4d。2组均符合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情景互动结合器械辅助核心肌群训练对改善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将45例存在步行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器械辅助核心训练组(B组)和情景互动结合器械辅助核心训练组(C组)各1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A组接受常规的运动疗法(包含常规核心肌群训练),B组接受常规运动疗法和器械辅助核心肌群训练,C组接受常规运动疗法和情景互动结合器械辅助核心肌群训练,3组均每日训练45min,每周治疗6d,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试和Holden步行功能测试对患者的步行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下肢FMA、10MWT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3组患者下肢FMA、10MWT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B、C组的下肢FMA、10MWT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提高均优于A组(P<0.05);C组各项评分提高程度更优于B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常规运动疗法的基础上,情景互动结合器械辅助核心训练比起单纯器械辅助核心肌群训练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步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宋志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0):586-586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平衡板康复训练对其立位平衡的影响。方法: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受试者,分别对其使用平衡板训练前后进行平衡能力定量评定。结果:患者使用平衡板训练后,平衡障碍明显好转(P<0.01)。结论:使用平衡板训练能改善偏瘫患者的立体平衡。 相似文献
19.
苏文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广州)》2003,(68):127-128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存活者的致残率超过80%^[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同样,在美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50万例,患者人数约200万,是康复医院中最常见的疾病^[2]。因此,研究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对恢复病人的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于常规康复训练前先进行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 m步行测试(10 MWT)、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以及生理耗能指数(PCI)对2组患者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下肢运动能力及运动效能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BBS、10 MWT、FMA-L以及PCI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治疗2周、8周后,发现2组患者BBS、10 MWT、FMA-L以及PCI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BBS[(48.23±8.97)分]以及PCI[(0.234±0.176)beats/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BBS[(54.38±6.17)分]、10 MWT[(0.83±0.51)m/s]、FMA-L[(25.6±6.04)分]以及PCI[(0.221±0.135)beats/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