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全麻,实验组患者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分析两组应激反应指标(GLU、COR)、血流动力学指标(HR、SBP、DBP、M AP、SPO2)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变化。结果麻醉前0.5 h,两组GLU、COR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麻醉后24 h,两组GLU、COR较麻醉前0.5 h均显著上升,但实验组GLU、COR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麻醉前0.5 h,两组HR、SBP、DBP、M AP、SPO2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麻醉后24 h,两组HR、DBP、MAP较麻醉前0.5 h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HR、DBP、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麻醉后24 h,对照组SBP较麻醉前0.5 h显著上升,而实验组SBP较麻醉前0.5 h显著下降,实验组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SPO2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麻醉前0. 5 h,两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麻醉后24 h的CD3~+、CD4~+水平较麻醉前0.5 h下降,但CD3~+麻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麻醉后24 h的CD3~+、CD4~+水平显著低于麻醉前0.5 h(P 0.05);两组麻醉后24 h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麻醉后24 h的CD4~+/CD8~+水平明显低于麻醉前0.5 h,而实验组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减少其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肺部感染情况和氧化应激变化情况。方法 106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术后肺部感染情况,术后氧化应激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免疫因子,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43.4%)。两组麻醉前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观察组MDA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麻醉前血清IL-6和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在3 d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的免疫指标CD3~+、CD4~+、CD8~+和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 d,对照组CD3~+、CD4~+和CD4~+/CD8~+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观察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抑制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后康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7-09诸暨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以FTS为指导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手术前及术后1 d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免疫功能[手术前及术后1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CRP、IL-6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C R P、I L-6水平较手术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血清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CD3~+、CD4~+、CD4~+/CD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CD3~+、CD4~+、CD4~+/CD8~+较手术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1.43%vs 22.86%,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1.43%vs 71.43%,P0.05).结论给予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手术所致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且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老年外科手术患者免疫指标CD3~+、CD4~+、CD4~+/CD8~+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全麻)老年手术患者125例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63例给予依托咪酯麻醉,对照组62例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入室(T0)、诱导后(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时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比值)及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手术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0各项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免疫指标CD3~+、CD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T2、T3免疫指标CD3~+、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0各项炎症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各项炎症指标均显著高于T0(P<0.05),T4炎症指标IL-6、IL-8、IL-10显著高于T0(P<0.05),T2、T3各项炎症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炎症指标IL-6、IL-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炎症指标IL-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炎症指标IL-6、IL-8、IL-10显著高于同组T0(P<0.05)。结论依托咪酯对老年外科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对炎症状态表现为抗炎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免疫炎性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老年乳腺癌患者1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围术期不同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手术前与术后2 h,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肾素活性、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25~+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结果两组手术前(T0)SBP、DBP与HR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T1)、1 h(T2)、拔管前10 min(T3)、拔管后10 min(T4)、拔管后2 h(T5)观察组SBP、DBP、HR变化较术前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同时间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hs-CRP、IL-6、肾素、去甲肾上腺素与CD4~+、CD4~+CD25~+T淋巴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hs-CRP、IL-6、肾素、去甲肾上腺素、CD4~+CD25~+T淋巴细胞水平上升,CD4~+水平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可以有效防治手术应激,减少免疫炎性反应损伤,保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胸腺五肽辅助比阿培南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及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SP)-A及SP-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比阿培南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比阿培南的基础上联用胸腺五肽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 w。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血清SP-A及SP-D水平,免疫功能水平,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均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P-A及SP-D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同时CD8~+数值显著下降。且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辅助比阿培南能显著改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升高血清SP-A及SP-D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有关,通过加强患者的局部气道防御能力并且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来改善患者临床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术前强化沟通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免疫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9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纳入研究,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础沟通~+评估沟通~+治疗沟通的术前强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术前、术后、术后1月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另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两组术前SAS、SDS均较护理前上升,但观察组术前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两项评分未见明显改变,对照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可见免疫功能均呈降低趋势,表现为CD3~+、CD4~+、CD4~+/CD8~+降低,CD8~+上升,与前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两组免疫改善,观察组术后1月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强化沟通护理可改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胃癌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同时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较常规护理模式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老年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60例子宫切除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组和瑞芬太尼组各80例,瑞芬太尼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麻醉,复合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麻醉前1 h、麻醉后1 h以及手术结束后1 h检测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麻醉前相比,麻醉1 h后两组患者免疫细胞(CD3~+、CD4~+、CD8~+、CD4~+/CD8~+)显著降低,且复合组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应激反应相关因子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总抗氧化能力(TAC)、过氧化氢酶(CAT),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升高,但复合组显著低于瑞芬太尼组;手术结束1 h后,两组患者免疫细胞水平、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显著高于麻醉1 h后,且复合组免疫细胞水平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低于瑞芬太尼组;同时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相关因子水平显著低于麻醉1 h后,但复合组显著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老年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小,对手术患者的麻醉具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9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3+、CD4+及CD4+/CD8+)进行检测,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24 h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麻醉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24 h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麻醉前,两组CD3+、CD4+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4 h,两组CD3+、CD4+及对照组CD4+/CD8+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P0.001),但研究组麻醉后24 h 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麻醉后24 h 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抑制免疫功能降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及机体恢复,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0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n=99)与对照组(n=101),观察组行康莱特注射液联合GP化疗,对照组采取单纯GP化疗,1周期21 d,干预2周期后评价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存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2.83%、79.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31%、63.3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4~+/CD8~+均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分别为60.13±10.32、40.05±9.16、1.43±0.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7±10.13、31.30±8.74、0.96±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TNF-α、IL-6水平分别为(113.18±13.06)mg/L、(0.51±0.18)pg/ml、(13.42±2.17)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17±20.36)mg/L、(1.10±0.20)pg/ml、(24.59±4.3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GP化疗能有效提高晚期NSCLC患者疾病控制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且对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对其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3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生存率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免疫细胞CD4+、CD8+、CD4+/CD8+水平及凝血功能INR、PT、FIB、APTT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免疫细胞CD4+、CD8+、CD4+/CD8+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均0.001),但治疗组CD4+、CD8+、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照组(P均0.001);治疗组凝血功能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两组凝血功能INR、PT、APTT指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1.33%(P0.001)。术后随访2年,治疗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98.67%、95.33%、72.67%)与对照组(97.33%、94.00%、70.00%)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对早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对其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该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但治疗时易使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态,故临床工作者应积极做好血栓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行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术后24 h开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持续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7 d的营养指标变化,包括BMI(身体质量指数)、ALB(血清白蛋白)、PA(血清前白蛋白)及TF(血清转铁蛋白);免疫功能:CD3~+、CD4~+、CD8~+和CD4~+/CD8~+;肠道功能指标(肛门排气时间、发热时间和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后7 d的BMI和ALB、PA、TF营养指标与手术即刻比较均显著上升(P0.05)。手术后7 d两组的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 CD3~+、CD4~+及CD4~+/CD8~+均较手术即刻显著上升,CD8~+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营养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面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9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观察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中IL-4、IL-6、IL-10及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T细胞和CD+4T细胞的绝对值及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CD+8T细胞的绝对值及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儿病情反复次数、持续时间及抗生素使用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匹多莫德能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于减少病情反复及持续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的麻醉应激反应.方法在2013-08/2016-10选取在宁海县第一医院收治的14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70例.实验组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全身麻醉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1、5、12、24 h)疼痛评分、麻醉效果满意率、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老年胃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情况(去甲肾上激素、肾上腺素水平)等参数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 h之内的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5、12、24 h之内的疼痛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的去甲肾上激素、肾上腺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和手术后,2组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的去去甲肾上激素、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高于手术前,实验组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的去甲肾上激素、肾上腺素水平上升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方法在老年胃癌患者中的麻醉效果高于全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老年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老年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观察组给予玉屏风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比较两组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炎性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随访6个月,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vs 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炎性因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4、IL-6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细胞亚群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等水平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在老年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改善炎性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两种术后镇痛方式对胃癌患者的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同济医院在2016-11/2017-10收治的行胃癌手术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地佐辛30 mg+0.75%罗哌卡因20 m L+10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镇痛;对照组术后给予芬太尼8μg+0.75%罗哌卡因20 m L+10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12、24、48 h镇痛效果,术前、术后24、48 h血清IL-6、IL-2、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onocyte chemokine protein-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1,H M G B-1)、血浆内皮素(plas ma endothelin,ET)、血管紧张素Ⅱ(vascular toneⅡ,AngⅡ)水平,及手术前、后免疫细胞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出现头晕、恶心、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术后4、12、24、48 h观察组视觉模糊评分(visual acuity score,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6、4.399、7.084、11.022,P0.05);(2)观察组术后24、48 h I L-6、T N F-α、M C P-1、HMGB-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_(24 h)=14.544、18.041、17.154、14.143、15.797,t_(48 h)=17.016、18.838、9.389、17.821、19.497,P0.05);观察组术后24、48h ET、Ang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_(24 h)=3.900、2.784,t_(48 h)=2.816、2.122,P0.05);(3)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免疫细胞C D3、CD4、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67、2.716、2.978,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6,P0.05);(4)术后48 h内,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36%vs 29.5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469,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术后镇痛中采用地佐辛+罗哌卡因方式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多模式镇痛对患者疼痛和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80例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时加用帕瑞昔布钠,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照组行单纯PCIA。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镇痛效果、免疫功能及吗啡用量,分析止痛效果与免疫抑制的关系。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术后12 h和24 h时CD3+、CD4+及CD4+/CD8+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及48 h时CD3+、CD4+及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和出院时观察组CD4+、CD8+及CD4+/CD8+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时VAS评分与CD4+/CD8+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8373,P=0.000)。观察组术后平均吗啡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多模式镇痛有助于提高止痛效果,改善免疫抑制作用,且能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8.
《内科》2017,(4)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输血对颅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氧合状况和免疫功能等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颅脑手术治疗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输血情况分为A组和B组,每组52例。A组患者进行自体血液回输,B组患者进行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氧摄取率(ER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CD3~+、CD4~+、CD8~+、CD4~+/CD8~+以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PT、FIB、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FIB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PaO_2、SvO_2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ERO_2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B组患者PaO_2、SvO_2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ERO_2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CD8~+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B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CD8~+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A组感染发生率(5.77%)显著低于B组(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输血对颅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自体血液回输患者血液氧合状况较好、免疫功能无明显抑制、术后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经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及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在腹腔镜下行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及T淋巴细胞水平等情况。结果两组分别实施不同手术治疗,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01),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及恢复活动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 0.001)。术前,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术前,两组外周血凝血功能(APTT、PT、D-二聚体、FIB、INR)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治疗组APTT、INR指标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组PT显著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FIB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胃肠间质瘤患者经腹腔镜切除肿瘤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对免疫功能影响小及降低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可作为临床治疗胃肠间质瘤的常用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16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全身麻醉,试验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轻呼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切皮后1 h(T1)、术后1 d(T2)及术后2 d(T3)血清白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血浆中调节性T细胞CD4~+、CD4~+CD25~+的水平。结果试验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轻呼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外周血IL-6、IL-1β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T2时仍高于T0(P<0.05);试验组在T1、T2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外周血中CD4~+、CD4~+CD25~+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T2时仍低于T0(P<0.05);且试验组T1、T2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明显降低外周血中IL-6、IL-1β水平,改善调节性T细胞CD4~+、CD4~+CD25~+的水平,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