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斑浆啮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荆、螺内酯、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他汀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其心功能的变化,分析2组治疗前后血浆BNP、LVEF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6个月后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1)。2组治疗后LVEF均增加(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他汀组增加更明显(P〈0.01)。他汀组总有效率(82.4%)高于对照组(69.9%)(P〈0.05)。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氟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BNP水平,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NSTE-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住院NSTE-ACS患者106例,随机分为A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d;B组: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7天后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其hs-CRP及脑钠肽浓度。结果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浆hs-CRP、BN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NSTE-ACS患者血浆hs-CRP、BNP浓度,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脑钠尿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39例.两组均采用利尿剂、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检测血浆CRP、BNP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46.75±5.82)%比(40.58±4.92)%](t=4.016,P<0.05),LVEDd、LVESd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49.13±4.02) mm比(57.62±4.77) mm,(37.76±3.02) mm比(41.89±3.53) mm](t=4.135、4.253,P< 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浆CRP、BNP水平[(11.86±4.11) mg/L和(247.92±32.78) ng/L]较治疗前[(19.62±7.93) mg/L和(496.61±78.87) ng/L]明显下降(t=4.668、4.821,P<0.05),并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16.79±6.52) mg/L和(475.41±65.62) ng/L](t=3.889、4.011,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降低血浆CRP和BNP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13-3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浆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及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浆NT-pro 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T-pro 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浆NT-pro BNP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1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1年.治疗前后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评估心功能;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BNP水平由(96±15)ng/L降至(70±13)ns/L;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由(48±10)mm减小至(40±10)mm;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42±11)%升至(4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再次住院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清BNP水平,平衡神经激素和改善心功能,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徐雁  陶志刚 《中国保健》2007,15(10):1-2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F)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测定90例CHF患者血清MMP-9水平,然后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4w后再次测定血清MMP-9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比较分析CHF患者及不同程度CHF患者之间血清MMP-9水平的变化,以及药物干预对MMP-9的影响.结果心功能Ⅱ、Ⅲ、Ⅳ级组的血清MMP-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Ⅳ级组MMP-9显著高于Ⅲ级组,Ⅲ级组显著高于Ⅱ级组(P均<0.05).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MMP-9显著降低(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MMP-9增高,血清MMP-9水平可作为CHF患者心功能不全程度的估测指标,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CHF患者血清MMP-9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的患者用2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患者用40mg,监测1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在的血浆NTpro BNP,6分钟步行后LVEDD、LVESD、LVEF值。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LVEDD、LVESD值均较治疗前都有所下降,同时LVEF有增加,但是使用40mg/d阿托伐他汀的治疗组患者心肌梗死改善的更加明显。结论:对出现了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衰。  相似文献   

8.
周扬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606-260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冠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随访6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LVESD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NT-proBNP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NT-proBNP,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以曲美他嗪。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以及血浆脑钠肽(Brain natluretic petide,BNP)水平。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优于对照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VEDD、BNP[(51.96±5.81)%、(42.31±5.28)mm、(230.07±6.78)pg/ml]优于对照组[(44.25±4.72)%、(47.26±7.14)mm、(256.14±8.4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利于促进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降低BNP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凯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2):345-34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CHF)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和有关心衰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测定症状基本得到控制的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经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前后APN与NT-proBNP、TNF-α、IL-6水平。结果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APN和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CHF患者,APN和NT-proBNP水平无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分析阿托伐他汀对血脂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脂血症患者100例,健康对照组9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常规方法测定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天,同时低盐低脂饮食,三个月后再测定实验组的血脂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1)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患者的脂血水平(分别为:CHOL:5.88±0.01,4.56±0.23,P〈0.05、TG:2.05±0.31,1.53±0.28,P〈0.05、LDL-C:4.28±0.53,2.99±0.12,P〈0.05、HDL-C:1.14±0.20,1.27±0.29,P〈0.05)。(2)高脂血症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15±1.81mg/1,4.81±1.20mg/1,P〈0.05)。(3)高脂血症组治疗前后脂联素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89±0.73mg/1,2.52±1.37mg/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患者的脂血疗效肯定;高脂血症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经口服阿托伐他汀后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脂、脂联素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行PCI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40例。甲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口服,1次/d;乙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次,口服,1次/d;丙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次,口服,1次/d。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4周测定患者血脂、脂联素、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用药后1、4周,三组患者用药后血脂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1、4周,丙组血脂水平与甲组、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1、4周,三组患者脂联素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升高,CRP、TNF-α、IL-6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丙组脂联素高于甲组、乙组,CRP、TNF-α、IL-6低于甲组、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能够调节血脂,也能够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CRP、TNF-α、IL-6水平,且上述作用与用药剂量呈现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64例,随机分对照组(26例)及治疗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晚,疗程1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hs-CRP浓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较对照组hs-CRP明显降低(P<0.05),LVEF增加(P<0.05),LVEDd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慢性心衰患者的炎性反应,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正常血脂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的影响。方法  86例未经调脂治疗具有正常胆固醇的ACS患者 ,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 ,前者给予阿托伐他汀 2 0mg/d ,对照组未予调脂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 4周后的血MCSF及血脂各项指标 ,比较其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MCSF水平治疗后 ( 80 1.13± 2 18.85)pg/ml较治疗前 ( 92 4.65± 2 79.3 2 )pg/ml及对照组 ( 973 .0 0± 2 92 .66) pg/ml均显著降低 (与治疗组治疗前对比 ,P <0 .0 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P <0 .0 1)。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 4周时 ,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MCSF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刘聪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81-1382,138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的变化和心功能疗效及心脏彩超指标。[结果]治疗组1年后血清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加缬沙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血浆NT-proBN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NT-proBNP及LVIDd、LVID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慢性心衰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血清炎症因子、血浆水平与心功能指标,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应用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疗效及对强化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慢性心衰患者共72例,均分两组,分组方法为抽签法,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前者给予常规治疗,后者开展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估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8.34%∶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DD、LVSD、LVEF、BN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DD、LVSD、BNP低于同组治疗前,LEVF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LVDD、LVSD、BN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促使其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衰(CHF)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6例CHF合并CS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3例。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疗程均为6个月。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端前体脑钠肽(NT-Pro BN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记录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觉醒次数。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和hs-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TC、TG水平与A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和SCr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 BNP、LVEDD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HI及觉醒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组治疗后AHI及觉醒次数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CHF合并CSA患者的心功能及睡眠呼吸状况,阿托伐他汀对于CSA的疗效优于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变化情况以及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观察组血脂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LVE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血脂水平,增加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表达及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治且经临床确诊的144例CHF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心功能分级:Ⅱ级48例,Ⅲ级60例,Ⅳ36例。同期纳入90例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血浆BNP、CRP和HbA1c水平,并分析上述因子水平与CHF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浆BNP、CRP、HbA1c水平及LVEDVI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血浆BNP、CRP、HbA1c水平及LVEDV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下降,血浆BNP、CRP、HbA1c水平及LVEDVI逐渐上升,LVEF逐渐下降(P<0.05);BNP、CRP、HbA1c与LVEDVI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与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CHF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浆BNP、CRP、HbA1c水平均明显上升,且与其心功能分级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检测上述因子水平可有效评估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