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心脏病并于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120例,其中,胃阴不足型48例,脾胃虚弱型29例,脾虚湿阻型27例以及肝胃不和型16例。根据患者的不同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中药治疗。结果:胃阴不足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脾胃虚弱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6.55%,脾虚湿阻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6.30%,肝胃不和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1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不同辨证分型患者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分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针灸辨证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雪宇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3):1117-11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53例针刺按辨证分型取穴,肝胃不和型取肝俞、胃俞、足三里、公孙、阳池,肝脾不调型取肝俞、脾俞、阳陵泉、足三里、太冲,连续观察连两个疗程。结果:53例治愈23例(43.39%):好转27例(50.94%);无效3例(5.66%)。提示:针刺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辨证选穴具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总结整理了近十年来针灸疗法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以针刺为主治疗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取穴多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穴位,尤以足三里穴为之重要。体现了针灸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等独特优势。认为加强研究设计的科学性、严密性,体现中医特色,确定统一的疗效标准,巩固其疗效可靠性是今后临床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腹针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分为两组。空白组(30例),予以术后常规处理,使用洛赛克(奥美拉唑)20 mg 静脉推注,每天1次,连用3天。腹针组(30例),在空白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腹针疗法治疗(取穴:下脘、气海、气旁、关元、气穴、水分、天枢、大巨),术后第1天开始针刺,每天1次,每次留针20 min,5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症状评分(纳差、乏力、腹胀、便秘、懒言、恶心呕吐、肠鸣减弱、面色萎黄、浮肿等)。结果 治疗后腹针组纳差、乏力、腹胀、便秘、肠鸣减弱、恶心呕吐症状评分与治疗前及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组治疗后乏力、面色萎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胃轻瘫腹针组17例(56.7%),空白组22例(73.3%);24 h、72 h钡条残留数(条):腹针组分别为(10.60±4.61)、(8.53±4.08),空白组分别为(17.07±3.99)、(15.83±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81,P<0.05)。24 h、72 h胃排空率:腹针组分别为(47.00±23.07)%、(57.33±20.37)%,空白组分别为(14.67±19.95)%、(20.83±20.97)%,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83,P<0.01)。术后两组胃动素水平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腹针组治疗后胃动素水平上升,与空白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腹针治疗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加快胃肠激素恢复正常,且腹针疗法安全、有效、无痛或仅微痛,取穴准确,处方标准化,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7.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17)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8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29例常规治疗。治疗组29例辨证治疗,脾胃虚弱,益气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汤(黄芪30g,陈皮、麦冬、当归、白术各10g,柴胡、甘草、升麻各6g);胃阴不足,养阴润燥和胃,益胃汤(焦三仙30g,苡仁、太子参、生地、冬麦、熟地各20g,山药、茯苓、沙参各15g,白术、玉竹各10g,桔梗、丁香、生甘草各6g);脾虚湿阻,健脾祛湿、理气和胃,四君子汤合丁香透膈散(苡仁20g,焦三仙30g,茯苓、山药各15g,藿香、白术、佩兰各10g,党参12g,丁香、苏梗、陈皮、砂仁、木香各6g);肝胃不和,降逆止吐、疏肝和胃,旋复代赭汤合逍遥散(太子参15g,代赭石12g,白术、旋覆药、茯苓、郁金各10g,甘草、柴胡各6g)。均1剂/d,水煎15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2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治疗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10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是普通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反酸、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术后进食,而且对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明显不利.笔者自1999年来对本院普外科105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进行针刺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心脏病术后综合征的辨证思路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6年1月间心血管病手术后各系统出现合并症的患者150例,按常规西药治疗后症状不缓解、疗效不佳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分型施治。评价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转归。结果43例术后发热患者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2%;68例术后消化功能紊乱患者显效27例,有效3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5%;16例咳嗽、咳痰患者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47%;11例心悸患者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1.82%;10例失眠患者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0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对心脏病术后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是普通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反酸、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 ,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术后进食 ,而且对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明显不利。笔者自 1999年来对本院普外科 10 5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进行针刺治疗 ,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本组 10 5例患者均为普外科手术住院病人。其中 ,男性 45例 ,女性 60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75岁 ;阑尾炎 5 3例 (占5 0 .5 % ) ,肠梗阻 2 5例 (占 2 3 .8% ) ,胆囊炎、胆石症 16例 (占15 .2 %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11例 (占 10 .5… 相似文献
11.
辨证治疗240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辨证治疗240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黄朝(200233)关键词: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辩证论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在胃、肠以及胆道系统疾病手术后尤为多见,以食欲下降、腹部胀满、胀气、胃院疼痛、腹痛、便秘等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处理,治疗组加服厚朴排气合剂。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朴排气合剂可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小儿复杂性阑尾炎术后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我们运用中医药对之进行干预治疗,并根据临床观察总结出了常见的3个证型——脾胃蕴热证、脾虚湿阻证、脾虚热腐成脓证,分别运用自拟通腑汤、四君子汤加味及透脓散加减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列举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附属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65例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其中中药组55例采用健脾承气汤辅助治疗,针灸组55例采用穴位针刺辅助治疗,针药联合组55例则采用针药联合辅助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积分问卷(GIS)及中医症状评分,同时比较临床疗效、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结果3组治疗后GIS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针药联合组以上指标显著优于中药组、针灸组(P均<0.05);针药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中药组、针灸组(P均<0.05);同时针药联合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少于中药组、针灸组(P均<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可有效减轻患者胃肠道症状,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5.
老年下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性疾患,通过手术治疗可以使骨折端得到良好的对位和固定,减轻局部疼痛症状,行走功能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然而,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特别是术后1周内,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胃肠功能紊乱,严重影响了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17.
胃肠功能紊乱是腹部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以嗳气、腹胀、纳呆、便秘甚则腹痛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西药疗效不甚理想,白2005年5月起,笔者用加味泻心汤治疗该并发症50例,并以生理盐水组30例作对照,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I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共80例患者均来源于本院外科住院部,分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开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及介入时点。方法:将150例开腹手术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及麻醉方式分层随机分为5组各30例,均应用西医术后常规治疗,针刺治疗的4组在此前提下按照不同介入时点行针刺干预。观察5组患者针刺干预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评价针刺干预疗效及适宜的介入时点。结果:针刺各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针刺干预的4组,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短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时点针刺各组患者指标经统计分析,部分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以术后6h干预组时间最短。结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开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在术后6 h进行针刺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电针足三里、上巨虚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恢复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常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其机理为手术导致解剖关系改变,部分神经支配被阻断,以及内容物污染,腹腔冲洗,渗血等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以及水、电解质失去平衡,均导致脏器运动功能的障碍,临床表现为恶心、腹胀、呕吐、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不排气、排便,或时间较长,并伴有发热、腹胀、腹痛等继发症状,其中又以术后缩短排气排便时间为关键,如术后病人长时间不恢复胃肠功能,将造成营养摄入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出现肠粘连,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加重了病人的痛苦.本研究观察了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对腹部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