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针灸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灸对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每日排便次数、夜间排便次数、排便急迫感及肛门失禁程度的变化。结果:针灸治疗后患者每日排便次数及夜间排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急迫感及肛门失禁程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以有效治疗前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每日及夜间排便次数增多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前入路与后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拟行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68例随机分为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前入路组采取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入路组采用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间治疗后临床疗效、红细胞沉降率、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比前入路组明显减少(P均0.05),治疗后Cobb角矫正情况明显大于前入路组(P0.05),角度丢失明显小于前入路组(P0.05)。结论前、后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对胸腰椎结核均有效,但后入路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风险低,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且对于后凸畸形脊柱矫正效果优于前入路。在临床上治疗胸腰椎结核时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饶鹏  王兰  詹萍  张宁  袁小杰 《四川中医》2020,38(5):200-202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法干预对肛周脓肿术后换药切口疼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及空白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换药前15分钟采用耳穴贴压,对照组换药前20min予布洛芬缓释片0.3 g口服,空白组不予镇痛干预。分别观察三组患者换药前、中及换药后的疼痛程度。结果:三组换药前、换药中及换药后疼痛评分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试验组空白组;结论:本方法在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的临床止痛效果虽不如布洛芬,但可明显减轻患者换药前、中、后切口疼痛的痛苦,且简便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Lauge-Hansen分类对旋前-外旋型损伤的描述。方法:应用健康志愿者踝关节CT扫描图像,以筋束骨理论为指导,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软件对模型模拟加载方式模拟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结果:加载旋前10N.M/外旋20N.M力矩时,压力及应力最大值分别位于内踝关节面及前胫腓韧带胫骨附着点;去除三角韧带、前胫腓韧带和部分骨间膜后,压力及应力最大值分别位于腓骨及后距腓韧带;离断腓骨后,压力及应力最大值分别位于骨折端及后胫腓韧带胫骨附着点,通过此加载模拟出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获得旋前-外旋型Ⅰ-Ⅳ度损伤应力分布图。结论:踝关节筋骨结构损伤后,失去筋束骨作用的稳定性发生骨折脱位,通过本实验可验证Lauge-Hansen分类法对旋前-外旋型损伤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针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主要集中于阴虚,多数医家也采用滋阴清热法治疗绝经前后出现的烘热汗出,忽略了阳虚在绝经前后诸证的病理作用。本文整理了历版《中医妇科学》教材关于绝经前后诸证相关病机和辨证分型,及以往绝经前后诸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突出显示了烘热汗出、健忘和性欲减退等症状发生的普遍性,纠正了绝经前后诸证中潮热汗出描述的不准确性,分析滋阴法治疗绝经前后血管舒缩症状的疗效;结合古医集对绝经前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分析温肾阳中药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探究阳虚在绝经前后诸证病机中的重要性,从阳虚论治绝经前后诸证,为临床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光明中医》2021,36(8)
目的观察益肾生精颗粒对肾阳虚型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少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服用益肾生精颗粒,对照组服用左卡尼汀口服液,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精液指标以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精子浓度、存活率、总活力及前向运动精子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1);对照组治疗后存活率、总活力及前向运动精子优于治疗前(P 0.05);治疗组治疗后精子浓度提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治疗后精子存活率、总活力及前向运动精子改善也比对照组治疗后好(P 0.05);治疗组治疗后睾酮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1),雌激素值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 0.05),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及泌乳素值治疗前后比较变化不明显(P 0.05);对照组睾酮、雌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及泌乳素值治疗前后比较变化不明显(P 0.05)。结论自拟方益肾生精颗粒治疗肾阳虚型少弱精子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精子总活力、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及浓度,效果明显比左卡尼汀口服液好。运用益肾生精颗粒治疗肾阳虚型少弱精子症,疗效确切,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脂必泰胶囊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及对脂肪肝程度、动脉内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血脂症患者给予脂必泰胶囊240 mg/次口服,2次/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测血脂、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行肝脏超声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肌酸激酶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脂肪肝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小,血流速度增快,颈动脉斑块最大横截面积减小。结论脂必泰除能有效调节血脂外,还能有效改善脂肪肝程度、颈动脉内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大小,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王春莲  刘加明  于泽莺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F0003-F0003
目的:比较观察血液灌流在血液透析治疗前2h和后2h串联,对透析器及管路凝血风险的影响及护理。方法:选择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串联灌流的34例病人进行自身对照,共408例次,根据灌流器的不同时段的串联,分为前联合组和后联合组,每组204例次,6个月后观察两组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发生率、回血盐水量及病人等待时间。结果:前联合组和后联合组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回血盐水量及病人等待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液灌流在血液透析治疗前2h和后2h串联,未增加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风险,且后联合方式明显减少了回血盐水量及病人等待上机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旋前位整复后3期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旋前位整复后3期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石膏固定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及拆除固定后腕关节功能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疼痛改善及拆除固定后腕关节功能等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旋前位整复后3期固定分治能较快改善Colles骨折的肿胀、疼痛症状及关节活动功能,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绝经前后诸证是绝经前后妇女特有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的总称,临床症状参差不齐,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随着人口高龄化,绝经前后诸证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严重影响到现代女性的生活质量,因此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总结刘宏奇教授多年来诊治绝经前后诸证患者的临床辨证及用药思路,刘教授从肾虚、阴阳失衡的基本病机出发认识绝经前后诸证,遣方用药严谨缜密且临床疗效确切,临证之时又注重四诊合参、因人制宜,重视身心调治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黄芪多糖(APS)及其配伍对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浓度为10%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24h进行造模,实验分为模型组、对照组、TMP组、APS组、TMP与APS配伍组。其中药物各组是将患者血清与药物共同培育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浓度,非平衡法测定内皮素(ET),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结果:各药物组浓度依赖性增强细胞活性、增加NO释放、而抑制细胞ET释放、增加胞内游离钙浓度,且这两个中药单体配伍后比单独使用作用更显著。结论:TMP、APS及其配伍对VECs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刮痧疗法属于中医学"非药物疗法",临床中应用该方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张艳教授认为胸痹乃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津液疏布受阻,聚湿生痰;郁怒伤肝,肝郁气滞,阻碍气机,血行不畅,气血瘀滞,闭阻心脉,不通则痛,胸痛贯穿始终。张师将冠心病分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浊血瘀三个证型,证型不同疼痛性质有别,气虚血瘀-闷痛、气阴两虚-隐痛,痰浊血瘀-刺痛,伴随气短、乏力、心悸等诸多症状。治疗注重补益心气,养血和血,使脉道通利,气行血畅,缓解疼痛,自拟冠心方,黄芪25g,丹参30g,葛根25g,益母草20g,茯苓25g,瓜蒌20g,白芍20g,三七15g,延胡索20g;气虚血瘀补气活血,通脉止痛,加丹参、乳香;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止痛,加人参、生地、麦冬;失眠加柏子仁、酸枣仁;纳差加半夏、神曲;痰浊血瘀豁痰降浊,通阳宣痹,加薤白、半夏、竹茹、陈皮、枳实;小便黄赤、大便干结加桃仁、大黄。强调方药配伍避免运用大剂量活血化瘀药,极少使用破气逐瘀物,意在保护正气,以免耗气伤血,脉道受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锝99-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锝99-MDP)联合中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7例用锝99-MDP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16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0天为一疗程,治疗1~3个疗程。结果:两组主要症候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4.6%,对照组总有效率68.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突眼度和葡萄糖氨基葡聚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治疗组突眼度的降低及氨基葡聚糖的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P0.01)。结论:锝99-MDP联合中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针刺内关、太冲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康  田丽芳 《中国针灸》2013,33(2):105-108
目的:比较针刺内关、太冲穴与常规局部取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内关太冲组(20例)和常规组(24例).内关太冲组针刺健侧内关及患侧太冲穴,若两侧同时患病则取双侧穴位;常规组针刺患侧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犊鼻、足三里等.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于治疗前、治疗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WOMAC疼痛、僵直和功能障碍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01);内关太冲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常规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WOMAC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内关、太冲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与常规局部取穴治疗疗效相当,但前者取穴更精简、更便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进多梗塞性痴呆(MID)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并探讨乌龙丹对多梗塞性痴呆模型鼠全脑20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从颈内动脉推注干血悬液造模,以TTC病理染色法、迷宫实验对模型的成立进行验证,AA的测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乌龙丹的制作采用水煮醇提法。结果:造模组TTC染色可见明显的白色缺血区,迷宫实验造模组大鼠躲避电击的错误次数明显多于正常组,而乌龙丹能减少造模大鼠的错误次数,且能提高痴呆晚期兴奋性AA的含量,降低其他AA的含量。结论:本MID方法造模简便,存活率成功率高;乌龙丹能改善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兴奋性AA的含量,降低抑制性A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气虚患者太渊 太溪穴伏安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气虚患者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研究穴位功能与人体气血盛衰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对33例气虚患者和77例正常人太渊、太虚穴伏安特性进行检测,比较气虚患者和正常人穴位伏安特性的差异。结果:正常人和气虚患者穴位伏安特性曲线呈非线性特征,且增程曲线与减程曲线不重合。在2-7μA多个扫描电流处气虚患者太渊、太溪两穴电阻与正常人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气虚患者穴位电阻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0.005)。结论:穴位伏安特性可作为观察气血变化的客观指标。气虚导致的皮肤汗液分泌增多、皮下组织水肿可能是导致气虚患者穴位电阻变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笔者衷中参西,遵循“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提出辨证属于风寒湿邪致病的风寒湿痹证,采用熏洗疗法治疗本病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将类风湿性关节炎确诊病例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熏洗法;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疗法。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标准进行疗效观察,并将观察结果通过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2治疗方法2.1治疗组乌威汤组成:川乌10 g,草乌10 g,威灵仙30 g,寻骨风15 g,苍术10 g,细辛5 g,麻黄10 g,桂枝10 g,花椒1…  相似文献   

19.
针刺中渚、外关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g XK  Wang ZM  Sun L  Li YH 《中国针灸》2011,31(2):117-120
目的:观察针刺中渚、外关改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康复训练.观察组加针刺患手中渚、外关.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手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巴氏指数量表等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手功能、步行能力、ADL、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观察组手功能、步行能力、ADL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配合针刺中渚、外关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提高步行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α-呋喃甲酸)氧钒(VO-FA)与六味地黄丸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影响.[方法]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以高、低剂量VO-FA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并设立正常组和模型组作对照,检测血糖、血脂变化.[结果]VO-FA联合六味地黄丸组在给药后与模型组相比表现出降糖效果(P<0.05),尤以VO-FA高剂量联合六味地黄丸组为著(P<0.01);糖尿病大鼠伴随血脂紊乱,VO-FA联合六味地黄丸与模型组相比能明显降低其总胆同醇水平(P<0.01),对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VO-FA联合六味地黄丸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总胆固醇水平,药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