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6例老年NVA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令治疗组每日服华法令1次,调节其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阿司匹林对照组每日口服阿斯匹林100mg。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华法令组栓塞发生率为3.17%,阿斯匹林组为16.1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而两组出血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老年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华法令比阿斯匹林具有更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治疗组)42例(初始剂量2.0 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6~2.5;阿司匹林组(对照组)48例(100 mg/d),常规门诊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的18.75%(P<0.05)。出血事件两组大致相仿(P>0.05)。结论: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方面仍是首选药物,其效果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3.
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0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法林临床应用。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华法林3mg/d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n),连续观察4周,目标INR2.0~3.0,后每个月查1次INR,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300nag/d。门诊随访记录各类并发症及脑卒中和血栓性并发症,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2例牙龈、皮下出血,1例脑梗死。对照组1例出血,8例脑卒中,1例动脉栓塞,两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性并发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华法林预防房颤脑栓塞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颤是成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中风发生的最常见原因。笔者总结了2001年5月--2003年5月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脑栓塞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CHADS2卒中危险评分和HEMORR2HAGES出血风险评分,观察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高卒中风险、高出血风险房颤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ADS2卒中危险评分3~6分、HEMORR2HAGES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例,组Ⅰ为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1.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组Ⅱ为阿司匹林对照组,观察各组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脑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低强度华法林抗凝能有效减少血栓事件发生,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高龄患者(≥65岁)运用华法林的安全性。方法观察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204例,按照是否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起始剂量为2.0mg/d,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对照组常规治疗,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年脑卒中发生率,其次将治疗组按照年龄是否≥65岁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比较两组年出血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年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高龄患者与低龄患者的年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高龄患者运用适当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及华法林钠片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华法林钠片治疗,观察组加用炙甘草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心率、静息时心率、左房前后径(LADI)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炙甘草汤联合华法林钠片治疗心房颤动可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功能,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的可行性。方法:对50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50例心房颤动患者中,2例因交通不便中途停止用药,2例发生冠心病猝死停止用药,其余均坚持服用,无1例出现严重的出血,3例轻度出血,无1例出现脑卒中。结论: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来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华法林对于慢性心房纤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50例慢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给予华法林1.5-2.5mg/天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观察4周,目标INR2-3(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INR1.6-2.5),后每月复查INR,根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对照组22例,给予拜阿司匹林片100mg/天.门诊随访记录出血并发症和脑栓塞并发症.结果:两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栓塞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适量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李宇明  谭金华  陈捷  伍方红 《新中医》2006,38(11):23-24
目的:观察华法林配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非瓣膜心房颤动(NVAF)抗血栓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NVAF患者100例随机分为3组,均给予基础疾病治疗。华法林组30例,单纯以华法林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组30例,以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0例,以华法林配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主要观察3组不同时间段(进入试验后第1周及1、2、3、6月)6分钟步行试验时心室率≤110次/分的例数比较、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及华法林使用剂量。结果:治疗后3组不同时间段6分钟步行试验时心室率≤110次/分的例数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华法林组分别与复方丹参滴丸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与华法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年脑卒中发病率中西医结合组为2.5%,华法林组为10.0%,复方丹参滴丸组为23.3%,中西医结合组与华法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复方丹参滴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华法林组与复方丹参滴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华法林使用剂量达到目标值(INR=2.0~3.0)时中西医结合组为(2.24±0.13)mg/d,华法林组为(2.89±0.21)mg/d。结论:华法林配合复方丹参滴丸对NVAF的抗血栓治疗疗效确切,且副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心房颤动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推广,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由于地域和种族的差别,适合我国的INR最佳标准还未确定,我院对32例房颤患者进行INR监测以指导调整华法林剂量,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治疗情况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盛海涛  姚波  王爱玲 《新中医》2021,53(22):30-32
目的:观察保元汤加味联合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 例。在降压、降糖、调脂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保元汤加味内服。疗程均为3 个月,比较2 组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比较2 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 水平。结果:治疗后,2 组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2 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 组PT、APTT、TT、INR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浆NT-proBNP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NT-pro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元汤加味联合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房颤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而脑栓塞是房颤最主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脑栓塞致死及致残率非常高,而临床上房颤的患者服用抗凝药的比例却非常低,使脑栓塞发病率居高不下。因此,分析其中原因,了解华法林的正确使用,提高华法林的使用率,对降低脑栓塞发病率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估基于 PDCA 循环的家庭药师签约模式对提高华法林等药物进行慢性病管理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应用华法林治疗的 92 例心房颤动患者,严格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46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行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基于 PDCA 循环的慢性病管理模式的药 物干预,分别干预 3 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间抗凝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用药依从性、患者合理用药认知度以及服务满意度 等指标的差异,以期系统评估基于 PDCA 循环的家庭药师签约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凝相关不良反 应发生率为 2.2 %,低于对照组的 1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用药占比为 100.0 %,高 于对照组的 7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合理用药认知度及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6.8 ± 1.8)分 和 100.0 %,高于对照组的(80.2 ± 5.8)分和 8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基于 PDCA 循环的慢性病 用药管理方案能显著提高慢性病药物管理的规范性,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合理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黄水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41-142
目的:总结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护理指导经验.方法:对61例心血管病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的相关知识等进行相应护理指导.结果:61例患者均能按时按量服药,发现不适及时予以处理.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皮下出血3例,皮肤瘀斑2例,及时发现及处理,均痊愈.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指导,既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又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华法林长期口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4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0例,对照组206例,两组病人均先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华法林2~6mg/d口服,观察12~24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6%,对照组有效率71.28%,经χ2检验,P<0.05。结论:长期口服华法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周围血管科的常见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多由于外伤、感染和分娩后长期卧床而引起,患者患肢出现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并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2003年6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LDVT患者65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周围血管科的常见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多由于外伤、感染和分娩后长期卧床而引起,患者患肢出现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并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2003年6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LDVT患者65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汪建芳 《西部中医药》2016,(10):132-133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从临床病例中随机抽出21例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服药前进行评估及指导,服药期间随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服药后随时观察抗凝效果及不良反应,出院后跟踪随访。结果:21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稳定。其中并发球结膜及牙龈出血1例,通过及时调整剂量及进行用药指导,未引起严重的后果。结论:在护理干预和指导下华法林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房颤对患者的主要危害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者是房颤患者的主要死因。60岁以上危险性显著增加。因此,对房颤患者,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加强抗凝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尤为重要。2000年1月-2006年1月,笔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46例老年房颤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