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康复卒中单元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 急性脑梗死伴有吞咽困难患者162例,进入卒中单元病房84例,普通病房78例。卒中单元病房组吞咽困难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普通病房组无吞咽困难康复训练计划和专业治疗小组,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治疗前后评价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误吸性肺炎发生率及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结果 卒中单元病房组疗效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5),住院费用(P<0.05)及住院时间(P<0.05)较普通病房组减少及缩短。结论 康复卒中单元有利于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恢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平均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9年6月~2011年2月入住我科的9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康复组与普通病房对照组。普通病房对照组患者在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而卒中单元康复组患者按照卒中单元运作要求的模式进行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8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患肢运动功能评价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和8周后,l卒中单元康复组患者的Bartel指数及Fugl—Meyer值较普通病房对照组同一时间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卒中单元康复组总有效率较普通病房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避免出现废用综合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卒中单元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38例,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123例)和普通病房组(115例),卒中单元组按照标准治疗和康复训练,普通病房组按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1月内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社会功能评价(OHS),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VAS)。结果治疗1月后卒中单元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5),生活能力评价、社会功能评价、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指标卒中单元组均高于普通病房组(P<0.05),但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不增加(P>0.05)。结论联合卒中单元能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基础上,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病残程度,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卒中单元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与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笠  张晓琴 《医学新知杂志》2006,16(1):27-28,31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单元模式下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成本效益。方法 16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82例)和普通病房组(87例),观察其病死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价(NIHSS)、 Barthel指数(BI)、和住院费用。结果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住院费用卒中单元组比普通病房组高,且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间出入院BI平均差值(卒中组22.41±22.57 分,普通病房组为10.27±21.66分)和NIHSS平均差值(卒中单元组减少3.01±5.65分,普通病房组减少 1.02±6.92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病死率卒中单元组比普通病房组低。结论和普通病房组相比,卒中单元组可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但增加了患者的费用, 不过费用增加对患者的恢复仍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卒中单元与普通病房管理模式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观察卒中单元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2010年收治的急性卒中病人180例按卒中单元模式治疗,对照组为2009年以前我科普通病房收治的卒中患者,对两组患者1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卒中单元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因此,在我国推广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卒中单元管理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卒中单元管理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 289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随机进入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观察指标是病死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社会功能评价(OHS),出院时患者或亲属填写医疗满意度.结合住院花费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 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出入院NIHSS平均差值、BI平均差值、OHS平均差值均有极显著性(P<0.01);且卒中单元组住院病死率低(P<0.05),住院满意度高(P<0.01).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住院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7.
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神经科卒中单元病房及普通病房住院,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在Ⅲ级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普通病房组患者按照《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指南》进行处理及常规基础护理,卒中单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治疗3~4周后比较二组吞咽障碍的疗效、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近期预后。结果: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吞咽障碍,痊愈24例,有效90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81.4%,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组(P〈0.05)。卒中单元组肺部感染43例,感染率为30.7%,而普通病房组肺部感染72例,感染率为50.7%,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4周后卒中单元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增高,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期预后好。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明显,肺部感染率低,近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卒中单元管理脑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145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随机进入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观察指标为病死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社会功能评价(OHS),出院时患者或亲属填写医疗满意度调查表.结合住院花费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 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出入院NIHSS平均差值、BI平均差值、OHS平均差值均有极显著性(P<0.01);且卒中单元组住院病死率低(P<0.05),住院满意度高(P<0.01).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住院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模式下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在3级及以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17例,其中普通病房61例,卒中单元病房56例。普通病房组按《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指南》进行治疗及常规护理,卒中单元病房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专业治疗小组制定吞咽困难康复训练计划,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前后评价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误吸性肺炎发生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卒中单元组疗效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5),治疗2周后卒中单元组患者巴氏指数增高,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卒中单元综合治疗有利于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恢复,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邵卫东 《吉林医学》2015,(6):1215-1216
目的:分析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3年所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中选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入住卒中单元病房和普通病房。随后对卒中单元病房患者进行超早期康复训练,而普通病房的患者则给予常规治疗,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卒中单元病房患者的尿路感染率、病死率等比普通病房患者低。结论:超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李隆龄  李长清  虞乐华  秦燕  胡长林 《重庆医学》2007,36(13):1236-1238
目的 评价移动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5年1~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3例.他们随机分配到移动卒中单元和普通治疗小组进行治疗.观察比较6个月随访期间神经系统功能(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I评分)和残障水平(OHS评分).结果 移动卒中单元组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和OHS评分明显好于普通治疗组.结论 与普通治疗组比较,移动卒中单元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残障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卒中单元的模式管理和治疗。对照纽为成立卒中单元前普通病房牧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观察指标是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I)、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病死率、卒中后押郁的发生率及好转率。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卒中单元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较普通病房提高,住院病死率低,住院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卒中后抑郁急性期治疗的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普通病房,卒中单元明显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卒中重症监护单元的模式、实施和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3月间首次发病7天内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在卒中重症监护单元中进行规范化治疗的68例患者为治疗组,以2003年4月-2004年3月同条件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在普通病房传统治疗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不良结局和死亡率的比较。结果卒中重症监护单元不良结局患者数治疗组17例(25.9%),对照组29例(46.8%),P<0.05,卒中重症监护单元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以呼吸道感染率减低更明显。治疗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为4.4%,对照组为1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重症监护单元中治疗脑卒中能显著减少不良结局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治疗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析卒中单元的治疗效果及经济学评价。方法 对进入卒中单元(n=32例)和普通病房(n=3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住院期间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价(BI)、住院费用及病人和陪护者工资损失进行分析,并经SPSS11.5统计软件来分析卒中单元的经济效益。结果 卒中单元较普通病房组神经功能缺损每减少1分,少花费707.51元,较普通病房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能提高5分,少花费33.23元。结论 卒中单元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所需的花费较普通病房患者少,卒中单元在改善患者结果上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5.
循证医学认为卒中单元是脑血管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卒中单元的治疗中,组织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诊疗标准及标准操作流程是卒中单元能运作和成功的精髓。在随机对照观察卒中单元与普通病房组治疗脑梗死早期疗效研究的同时,本文观察康复与健康教育在卒中单元中的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卒中单元治疗卒中后抑郁状态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78例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病房组和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组给予药物和早期康复治疗,包括职业训练、语言训练、吞咽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神经心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指导,普通病房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采用HAMD评分、NIHSS卒中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和药学监护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药学监护组75例和普通病房组71例,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值及疗效,比较感染率、抗菌药物应用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卒中单元组较普通病房组的NIHSS评分降低(3.70±1.40)分,CRP降低(1.08±0.07)mg/L,BI升高(9.20±4.23);抗菌药物应用率、感染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降低28.8%、22.1%、22%;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提高11.2%、8.8%,病死率降低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和药学监护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4月~2007年4月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7—81岁,平均65±10.5岁;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8~80岁,平均64±10.6岁。发病距治疗平均时间为2.2天,入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CT证实。②首次发病且在5天之内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者。  相似文献   

19.
脉血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报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小蓉 《重庆医学》2003,32(2):253-254
缺血性卒中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对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多种药物进行临床研究的报道甚多 ,结论是有一定疗效 ,但都不令人满意。祖国医学对中风治疗的研究也颇多 ,其中应用水蛭治疗中风已有悠久的历史。本组应用脉血康 (水蛭活体入药 )治疗 6 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诊治的 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 6 0例 ,男 35例 ,女 2 5例 ,年龄 4 3~ 80岁 ,平均年龄 6 3 5岁。对照组 30例 ,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4 3~ 80岁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于2004年7月~2007年12月将收治的3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和非卒中单元组进行管理治疗,观察两组的住院病死率、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和神经功能评价(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 index,BI)、社会功能评价(Oxford handicap scale,OHS)。结果卒中单元组和非卒中单元组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5.94%、14.29%,总有效率分别为88.61%、79.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50±7.35)d和(16.89±7.20)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入院NIHSS、BI及OHS平均差值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卒中单元组优于非卒中单元组。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明显优于普通住院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