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病人早期(24~96小时)应用普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为UAP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普伐他汀组各36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普伐他汀组加服普伐他汀,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和12个月时分别测肝功能、肾功能、肌酶谱、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鄄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鄄C)、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C鄄反应蛋白(C鄄reactiveprotein,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鄄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鄄C),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otalischemicburden,TIB)和心血管缺血相关事件。结果普伐他汀6个月后能有效地降低UAP患者血清TC、LDL鄄C、CRP;升高NO,HLD鄄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TIB均有减少,但普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其缺血相关事件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普伐他汀组中有3例轻度转氨酶升高,2例出现腹胀。结论UAP发病早期应用普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和CRP,升高NO,显著减少心血管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发生早期 (2 4~ 72 h)开始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 7例临床确诊为 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常规治疗 ,5 4例 ) ,阿托伐他汀组 (常规治疗外 ,加服阿托伐他汀 ,5 3例 ) ,于治疗前、治疗后 3、6和 12个月时分别测肝肾功能、肌酶谱、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L - C)、一氧化氮 (NO)、C-反应蛋白 (CRP)、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PAPP- 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 ,统计心脑血管缺血相关事件。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 12个月后能有效地降低 ACS患者血清 TC、L DL - C、CRP和PAPP- A,升高 NO及 HDL - C,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有减少 ,但阿托伐他汀组更明显 ,(P<0 .0 5 ) ;两组缺血相关事件亦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阿托伐他汀组中有 6例轻度转氨酶升高 ,3例患者出现腹胀。结论  ACS发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PAPP- A和 CRP,升高 NO及 HDL- C显著减少心血管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 :85例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常规治疗外 ,加服辛伐他汀 ,4 5例 )和对照组 (仅常规治疗 ,4 0例 ) ,于治疗前 ,治疗后 3、6和 12个月时分别行 2 4hHolter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 (TIB)并记录缺血相关事件。结果 :①治疗后 6个月治疗组TIB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 12个月治疗组TIB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②治疗组的缺血相关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治疗 6个月内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长期的抗心肌缺血和减少缺血相关事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对血脂正常的稳定性心绞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64例血脂正常且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的稳定,挂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天一次调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时分别行24h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otal ischemic burden,TIB)及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并记录缺血相关事件。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TIB低于对照组TIB(P〈0.05)。治疗组运动耐量增加,由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缺血相关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对血脂正常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并能减少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以及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 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三酰甘油 ( TG)、总胆固醇 (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 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C)、白细胞介素 -6( IL -6)和 C反应蛋白 ( CRP)水平 ,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 15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 SAP)患者和 15例健康者相同指标用于比较。结果  ( 1)ACS患者血浆 TC、L DL-C、IL -6、CRP显著高于健康者 ( P<0 .0 1) ,血浆 L DL-C、IL -6显著高于 SAP患者 ( P<0 .0 1)。 ( 2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血浆 IL-6、CRP显著降低 ( P<0 .0 1) ,但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 IL-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 ( P<0 .0 1)。 ( 3 )据入院时血浆 IL-6、CRP水平 ,把 ACS患者分别分为 IL-6、CRP高值组和低值组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 IL-6、CRP均显著降低 ( P<0 .0 1,P<0 .0 1) ,但只有高值组 ,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 IL-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 ( P<0 .0 1,P<0 .0 5 )。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6.
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冠心病 (CHD)患者血浆 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15 6例CHD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给予口服安慰剂 (A组 )、辛伐他汀 (B组 )、氟伐他汀 (C组 ) ,采用散射光比浊法测定 3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 4 ,6 ,8周血浆的 CRP浓度、总胆固醇 (TC)浓度。结果 :1B组及 C组患者用药后 4 ,6 ,8周 ,血浆 CRP水平均明显低于 A组 (P<0 .0 5 ,P<0 .0 1,P<0 .0 1)。 2 B组及 C组患者血浆 CRP水平在用药后 4 ,6 ,8周呈逐渐下降趋势 ,与用药前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P<0 .0 1,P<0 .0 1)。 3B组及 C组患者血浆 TC水平在用药后 4 ,6 ,8周呈逐渐下降趋势 ,与用药前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P<0 .0 5 ,P<0 .0 1)。 4 B组及 C组患者的血浆 CRP水平的降低与血浆 TC水平的降低不相关 (P>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降低 CHD患者血脂的同时 ,具有抗炎症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7.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口服辛伐他汀早期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对血脂及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85例UAP 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外加服辛伐他汀,44例)和对照组(仅常规治疗,41例),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观察血脂水平及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①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②治疗组的缺血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及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葆至能)与辛伐他汀和依折麦布两药联合使用或两药分别单独使用对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降脂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高胆固醇血症病人1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A组给予葆至能(10mg/20mg);B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依折麦布10mg;C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组给予依折麦布10mg。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8周、12周随访观察各组血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的变化,观察有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果4组用药12周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所降低,除D组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有所升高;组间比较:A组TC、LDL—C、TG降幅较其他3组高(P〈0.05),B组TC、LDL—C、TG降幅较C组、D组高(P〈0.05),C组TC、LDL—C、TG降幅较D组高(P〈0.05)。观察期间4组均无肌痛、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葆至能的降脂作用较辛伐他汀加依折麦布联合使用或两药分别单独使用的效果均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或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 ,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 15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CAP)患者和 15名健康者作对照比较。 结果  1 ACS患者血浆TC、LDL C、IL 6、CRP显著高于健康者 (P <0 0 1) ,血浆LDL C、IL 6显著高于CAP患者 (P <0 0 1)。 2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显著降低 (P <0 0 1) ,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也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 (P <0 0 1)。 3 据入院时血浆IL 6、CRP水平 ,把ACS患者分别分为IL 6、CRP高值组和低值组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IL 6、CRP均显著降低 (P<0 0 1,P<0 0 1) ,但只有高值组 ,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IL 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 (P <0 0 1,P <0 0 5 )。 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正常的不稳定垂心绞痛(UAP)与ECG有缺血表现的UAP,心绞痛发作时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以及辛伐他汀对hs—CRP、血脂的影响。以提高对冠心病的检出率,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而ECG正常的UAP及有ST—T改变的UAP分为两组即:治疗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健康成人(3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UAP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d,共7d。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治疗前后hs—CRP及血脂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就诊时cTnI、CK—MB、hs—CR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cTnI、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服用辛伐他订后CRP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电图正常而有典型心绞痛发作的患者不能否定冠心病的诊断,易漏诊、误诊,应引起足够重视。UAP发作早期有微量心肌损伤,尽早给予辛伐他汀可降低CRP,具有抗炎、稳定斑块、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探讨其与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对79例UAP和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分别检测其血CRP水平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的浓度,采用的方法分别是免疫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1)与对照组、SAP组相比,UAP组患者CRP水平明显升高(P分别<0.01,<0.05),但对照组与SAP组相比CRP水平未见升高(P>0.05);(2)UAP组中,CRP与TG、Lp(a)呈正相关(r=0.32,0.45;P=0.031,0.021)。结论:UAP组患者CRP水平升高,且与TG、Lp(a)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否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有关联。方法: 152例住院的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UAP组患者114例,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所有患者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Hp-IgG浓度,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Gensini冠状动脉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UAP组患者的血清Hp-IgG、hsCRP、空腹血糖(FPG)水平和冠状动脉积分均高于SAP组患者(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Hp-IgG(OR=5.13,95%CI 1.91-13.78,P<0.01)、hsCRP(OR=3.58,95%CI 1.32-9.65,P<0.05)和FPG(OR=6.20,95%CI 1.21-31.42,P<0.05)水平升高的3个指标与UAP有关。结论: 血清Hp-IgG水平升高与UAP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人的血浆正五聚蛋白-3(PTX3)、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各项血脂水平,探讨血浆PTX3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血浆PTX3、血清hs—CRP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经冠脉造影正常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20例。分别检测各组入院第2d的血浆PTX3、血清h~CRP及各项血脂水平。血浆PTX3和血清hs—CRP水平取对数后均服从正态分布。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变量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的血浆PTX3对数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的(P均〈0.05);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元显著性(P〉0.05);UAP组和AMI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浆PTX3对数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存在正相关(r=0.641。P〈0.05),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线性相关(P均〉0.05);而血清hs—CRP对数水平与TG、TC、LDL—C呈正相关.且与H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5、0.228、0.625、-0.312,P均〈0.05)。患者血浆PTX3对数水平与血清hs—CRP对数水平呈正相关(r=0.72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PTX-3和LDL—C的相关性优于血清hs—CRP和LDL—C的(B=0.492,P=0.001:β=0.382,P=0.03)。结论:血浆PTX3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PTX3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LDL—C的相关性优于hs—CRP。  相似文献   

14.
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临床类型血脂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临床类型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 将确诊为冠心病的 70岁以上老年患者6 4 7例 ,分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 ,另选无冠心病的老年患者 7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各组间的血脂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随着冠心病病情程度加重 ,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SAP组、UAP组和AMI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高于对照组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SAP组、UAP组和AMI组LDL C HDL C比值均高于对照组 ,AMI组LDL C HDL C比值高于UAP组和SAP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 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中 ,LDL C HDL C比值与AMI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9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6例;对照组(CG)30例。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冠心病组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且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SAP组FINS升高、ISI降低;UAP组FINS、TC、TG升高,吸烟年限长,ISI降低;AMI组BMI、WHR、FINS、TC、TG、LDL-C升高,吸烟年限长,ISI、HDL-C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APN与BMI、WHR、FINS、TG、LDL-C呈负相关,与ISI、HDL-C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依次增多。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氟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8例血脂正常的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5,除常规治疗外加服氟伐他汀)和对照组(n=43,仅常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6和12个月时分别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并记录缺血相关事件。结果:在治疗的最初6个月内两组间TIB和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TIB显著低于对照组[(63.6±4.8)mm/min对(75.2±6.4)mm/min,P<0.001],缺血相关事件也明显少于对照组(9.2%对32.6%,P<0.005)。结论:氟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心绞痛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明显降低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UAP 71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A组:阿司匹林组,B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C组:阿司匹林+LMWH组,D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LMWH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心绞痛,血脂、凝血系列状况,心电图(ECG)。结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LMWH疗效最佳,可显著减少心肌缺血时间(P<0.01),改善血脂、Holter ECG异常(P<0.01)。LMWH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水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LMWH对APTT均无影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使PTINR显著延长,LMWH对PTINR无显著影响。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LMWH治疗UAP临床疗效最佳,LMWH对凝血系列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5例,依据冠心病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n=22例)和心绞痛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n=23)。患者在入院后采集病史,测定心肌酶、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ADMA。同时用Syntax积分来评估冠脉狭窄程度,比较组间ADMA水平,分析ADMA水平与TG、TC、LDL-C、HDL-C、hs-CRP以及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ADMA水平(60±24) μg/L显著高于心绞痛组(31±21) μg/L,P<0.05。患者血清ADMA水平与LDL-C、hs-CRP呈正相关。患者血清ADMA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Syntax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ADMA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