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芎茶调散为《中国药典》收录的成药品种,具疏风止痛之功效,主治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感冒发烧。经研究证明起主要治疗作用的是药物中的挥发油。但散剂服用不方便,在制作及贮存过程中,挥发油易散失而影响药效,笔者因此将散剂进行了改制软胶囊剂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陶道群 《安徽医药》2011,15(8):1034-1036
天然药物中药用油脂及脂肪酸具有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抗炎免疫等药物作用,药用历史悠久,其提取方法一直是药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作为天然药物挥发油提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研究较多且很广泛,该文就天然药物中药用油脂及脂肪酸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挥发油及其萜类成分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间的关系,为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作为新的逆转MDR途径给出理论依据。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挥发油及其萜类成分逆转MDR、抗肿瘤以及促透机制相关研究文献,从生物膜角度阐述挥发油逆转MDR作用和对生理屏障促透机制。结果目前,研究多为探讨挥发油及其萜类的促透机制和逆转MDR作用,较少关注生物膜通透性与逆转MDR间的关系。结论挥发油及其萜类成分既具逆转MDR作用又对生理屏障有良好的促透作用,这提示将挥发油促吸收作用与逆转MDR相结合开展研究,从中寻找能改善MDR细胞药物吸收的逆转剂这一新思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20,(2):189-193
目的制备花椒挥发油微乳凝胶,探究微乳凝胶中花椒挥发油的稳定性及不同油水分配系数(log P)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首先以凝胶基质的外观、成型性、黏稠度为评价指标,筛选凝胶基质种类及用量,以花椒挥发油为油相的微乳制备为花椒挥发油微乳凝胶,并通过GC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花椒挥发油在微乳凝胶中的稳定性。然后,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考察花椒挥发油微乳凝胶中不同log P值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优选得到的凝胶基质及用量为1%的卡波姆940,基于此制备的微乳凝胶中花椒挥发油稳定性较好,模型药蛇床子素、川芎嗪、阿魏酸、葛根素及京尼平苷的24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1.28±0.16)%、(85.90±4.57)%、(43.82±5.34)%、(46.87±5.26)%、(88.60±5.46)%。结论微乳凝胶能增强花椒挥发油在制剂中的稳定性,且对亲水性及小分子亲脂性成分释放能力强,可作为花椒挥发油在今后临床应用的优良剂型,为富含挥发油的中药外用制剂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挥发油是从植物中获得的一种挥发性芳香物质,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当遇到氧气、光线及高温时,挥发油成分易挥发、易氧化分解及易变质。将水凝胶、微囊、脂质体、纳米乳、皮克林乳液和环糊精包合物等载药系统运用于挥发油组分时,可有效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降低刺激性,同时可提高挥发油的抗菌作用及延长作用时间,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综述植物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抗菌作用及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挥发油组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木香的药理及制剂研究概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艺  肖小东 《中国药业》2003,12(4):75-76
目的:阐述木香挥发油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剂型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有关献资料,予以综述。结果:木香挥发油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理作用,且毒性较小。结论:木香是值得开发利用的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7.
对比研究了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单叶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镇痛作用及急性毒性。采用GC-MS法分析三种细辛挥发油,共鉴定出55种成分,其中北细辛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黄樟醚,3,5-二甲氧基甲苯和优葛缕酮;汉城细辛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优葛缕酮和榄香脂素。区别于前两者,单叶细辛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广霍香醇和榄香素。此外,本实验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及福尔马林法比较了北细辛和单叶细辛挥发油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北细辛挥发油具有较弱的中枢镇痛但较强的外周镇痛作用;单叶细辛挥发油具有较强的中枢和外周镇痛作用。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北细辛和单叶细辛挥发油的LD50分别为1.7和7.7 mL/kg。以上结果说明,北细辛和单叶细辛挥发油均具有较强的镇痛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但是两者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临床上单叶细辛可作为一种天然药物进行使用,但应区别于传统药物北细辛和汉城细辛。  相似文献   

8.
吴灿光 《今日药学》2006,16(2):39-40
维C银翘片是由连翘、金银花、荆芥混合挥发油、药用薄荷油、维C等药物经制粒、压片等工艺制备而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维C银翘片,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裂片现象,售出产品也常因裂片等质量问题退货.经多方分析,认为处方中挥发油的存在影响了颗粒的黏合性,经采用微粉硅胶将挥发油吸附,再与其它药物混匀制粒压片,很好解决了该品种压片及储存过程的裂片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愈宫冲剂中药物挥发油提取工艺及β-环糊精包合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正交设计考察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制备工艺。结果挥发油提取曲线得出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为:粉碎度为粗粉,提取时间为4h;优选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混合挥发油=6∶1,搅拌时间为90min,包合温度为50℃。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质量稳定、耗时短、设备要求不高且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较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草果挥发油、白豆蔻挥发油、砂仁挥发油单独和组合使用对磷酸川芎嗪(ligustrazine phosphate,LP)黏胶分散型透皮贴剂在离体裸鼠皮肤的促渗作用。方法采用E 100、丁二酸等制备LP黏胶分散型透皮贴剂;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裸鼠体外透皮吸收实验;采用HPLC法进行接受液中药物含量测定。结果加入挥发油及氮酮促渗剂的LP贴剂的12 h累积渗透量(Q12)都有所增加,质量浓度为3%草果挥发油、5%白豆蔻挥发油、7%砂仁挥发油、1.5%草果挥发油+2.5%白豆蔻挥发油、2.5%白豆蔻挥发油+3.5%砂仁挥发油及3%氮酮组的Q12分别是(0.972±0.121)、(0.953±0.243)、(0.876±0.138)、(0.932±0.192)、(0.667±0.171)、(0.862±0.139)mg cm-2;增渗倍数(ER)分别是1.638、1.596、1.489、1.596、1.149、1.489;与阴性对照组比较,3%草果挥发油、5%白豆蔻挥发油、1.5%草果挥发油+2.5%白豆蔻挥发油有明显的促渗作用(P〈0.01)。结论各种质量浓度单一及组合的挥发油对贴剂中LP都具有一定促渗作用,以3%草果挥发油的促渗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1.
<正>紫苏性辛、温,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其主要含有挥发油类成分[1-3]。由于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在制剂及储存过程中容易散失,影响制剂的稳定性,而包合技术可增加药物溶解度、掩盖药物异味,因此为了提高其利用率,将挥发油制备成环糊精包合物是常用方法之一。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是β-环糊精(β-CD)的羟丙基衍生物,与其母体β-CD相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观察当归挥发油经婴儿皮肤的渗透动力学特性,并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当归挥发油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机制。方法: 采用Franz 扩散池进行体外渗透实验,HPLC法检测接收液中藁苯内酯的浓度,计算当归挥发油的经皮累积渗透量和速率常数。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当归挥发油对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当归挥发油在婴儿皮肤的渗透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当归挥发油使皮肤表面皱褶增多,角质层局部断裂脱屑,翻卷呈破棉絮状,毛囊口扩展,毛干的毛小皮剥脱变细;透射电镜显示,角质层细胞崩解脱落,基底层及棘层细胞连接断裂,细胞间隙增大。结论:当归挥发油具有较好的皮肤渗透性能,其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机制与改变皮肤结构密切相关,当归挥发油可改变角质层结构,使细胞间隙增大,有利于药物渗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的体外促透作用及机制。方法:超临界萃取川芎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成分,以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氟比洛济为模型药物,Franz扩散池法考察透皮特性,HPLC法测定大鼠皮肤中药物含量。结果:苯酞(91.15%)和萜烯(5.19%)组成的川芎挥发油具有显著的促透作用,但其强度低于同浓度的油酸;3%的挥发油具有最强的促透作用,随着挥发油浓度的增加,促透作用反而下降;透皮流量和皮肤滞留药量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川芎挥发油能显著增强氟比洛芬的透皮吸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破坏角质层的结构,增加皮肤中的药物分配。其促透的物质基础可能是苯酞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改善中药挥发油稳定性的制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阅近年来中药挥发油稳定性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改善挥发油稳定性的制剂学进展。中药挥发油药理作用明确,主要采用包合物及微载体技术改善其稳定性,研究手段基于环糊精包合物、微囊、徽乳、脂质体及纳米粒等给药系统。挥发油经微载体包封后,稳定性明显提高,有利于进一步的制剂研制和药效发挥。  相似文献   

15.
中药挥发油因其生物学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其用于医学以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不同疾病。然而,它们的物理化学特性,例如高挥发性、低水溶性和稳定性差以及与其使用相关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因此,通过将挥发油封装在纳米载药体系如纳米粒、纳米乳、微乳、脂质体中来保护挥发油。本文对纳米载药系统在中药挥发油中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并概述了每一种纳米载药系统各具有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等,为进一步开发中药挥发油的新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莪术挥发油对子宫肌瘤抑制作用,并探讨莪术挥发油抑瘤作用的机制。方法50只SD未孕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莪术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建立成大鼠子宫肌瘤模型,莪术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5 d;给药后取子宫称重,计算子宫脏器系数,并采用NOS酶试剂盒测定NOS酶活性。结果莪术挥发油抑瘤作用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用药组的子宫系数及NOS酶活性均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莪术挥发油对子宫肌瘤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降低NOS酶活性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食药同源药物毒芹子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毒芹子挥发油进行定性分析,色谱图中重叠峰采用自动质谱退卷积鉴定系统(AMDIS)进行识别,同时计算各组分的保留指数,以质谱库对解析后的纯组分进行定性。结果 定性分析出31个成分,主要为烃类、醛类和醇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γ-松油烯(66.29%)。结论 本法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毒芹子中的挥发油成分,为毒芹子开发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2种实验模型评价5种中药提取物的鼻黏膜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评价5种中药提取物经鼻给药的鼻黏膜毒性。方法:用在体蟾蜍上颚模型考察葛根水煎液、川芎水煎液、白芷醇提液、川芎挥发油及细辛挥发油5种药物对纤毛运动的影响,用溶血实验考察药物对生物膜的作用。结果:葛根水煎液、川芎水煎液、白芷醇提液、川芎挥发油供试品对鼻纤毛运动的抑制作用较小,纤毛摆动时间分别为(670±s62),(640±35),(620±35),(610±46)min,与生理盐水组的(690±30)min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细辛挥发油能缩短纤毛摆动时间[(470±35)min,P<0.01],当0.1%的挥发油乳浊液加入量大于0.3∶5(V/V)时有一定的溶血作用。结论:白芷等4种中药提取物的鼻黏膜毒性较小,而细辛挥发油的毒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龙爪槐叶和茎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并考察挥发油的活性.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龙爪槐叶和茎的挥发油,并用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考察挥发油的体外抗菌及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龙爪槐叶的挥发油中鉴定了49个化合物,主要有棕榈酸(7.86%)、亚油酸(5.80%)、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5.32%)、4-乙基-2-甲氧基苯酚(5.20%)、Z-3-己烯-1-醇(5.11%)、叶绿醇(4.77%)和大马士酮(4.47%);从茎的挥发油中鉴定了31个化合物,主要有正己醇(5.92%)、3-烯丙基-6-甲氧基苯酚(4.63%)和3-甲基丁醛(4.12%).叶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62、0.031 mg·mL-1,同时对DPPH自由基、亚硝酸盐、ABTS、超氧阴离子也有较强的清除作用.结论 龙爪槐叶的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活性,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佩兰挥发油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ig给药实验证明:干、鲜佩兰挥发油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在等毒性剂量下,鲜佩兰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比干佩兰挥发油强。体外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干、鲜佩兰挥发油对人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均有增强作用;在等体积药物作用下,鲜佩兰挥发油的作用大于干佩兰挥发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