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行MSCTA下肢动脉增强扫描和DSA检查,按国际关节血管学会标准分别对DSA和MSCTA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级并分型,比较MSCTA诊断同“金标准”之间的接近程度。结果DSA和MSCTA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α=0.05,P〉0.05)。结论MSCTA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具有和DSA相当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症的多层螺旋CT改变及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临床诊断为动脉硬化症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将所有的CT图像窖数据导入CT3 D工作站,用软件MPR、MIP、VRT、CT-VE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就病变血管各种CT改变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 24例中,有血管壁钙化24例78处,血管内壁不规则及增厚24例,血管狭窄21例。动脉硬化斑块15例48处。结论 多层螺旋CT是诊断动脉硬化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优势在于检查快速和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丽英  苑静波  刘满昌 《河北医药》2006,28(10):934-93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腹部血管的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对20例肝癌患者行肝脏增强后的动脉期及门脉期扫描,重建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对照观察.结果 MSCT腹部血管成像可显示腹部大血管及中小血管的形态改变,并可同时观察腹部脏器肿瘤的其他表现,与DSA的检查结果有高度一致性,但对显示动脉远端的细小分支不如DSA.结论 MSCT腹部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技术,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血管走行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为临床特别是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制定合理方案、判断预后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三维成像CT对肝癌患者腹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采用腹部血管的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行肝脏增强后的动脉期及门脉期扫描,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对照观察。结果 MSCT与DSA的检查结果有高度一致性,可显示腹部大血管及中小血管的形态改变,并可同时观察腹部脏器肿瘤的其他表现,但对动脉远端的细小分支显示较DSA差。结论 MSCT腹部血管成像可无创性地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血管走行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为临床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制订手术方案、判断疾病预后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CT仿真血管镜对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仿真血管镜对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动脉硬化症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所有的CT图像进行低对比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导入CT3D工作站,用软件CT仿真内窥镜、多平面成像、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就正常血管及病变血管在CT仿真血管镜中的改变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61例均成功地进行了CT仿真血管镜成像,31例动脉硬化症患者病变血管中,血管壁钙化29例88处,血管内壁不规则及增厚28例,血管狭窄28例,动脉硬化斑块17例56处;正常人组的仿真血管镜图像为血管壁光滑,管腔无狭窄。12例动脉硬化患者行血管造影术,检查结果与CT仿真血管镜成像相似。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镜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硬化症的一种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在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澎  宋冰  张文婧  郝明利  陈宝公 《天津医药》2005,33(2):103-104,i001
近几年来,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既往采用的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测技术均不能满足临床医师的需要。多层螺旋CT特别是16层螺旋CT由于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为下肢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笔者主要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血管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与原始图像相结合,并用多种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主要方法包括的内容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高级血管分析及曲面重建等。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将股动脉、髂内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及胫腓动脉分支和主干显现出来。其中有65例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及狭窄的情况,5例为动脉瘤,6例为下肢搭桥术,2例为动脉血栓,1例为大动脉炎,1例为动静脉瘘,3例为夹层,5例为正常表现。并应用DSA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经对比,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诊断下肢闭塞和狭窄的准确性及敏感性较高。结论在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在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占军  陈凯  梁明柱 《中国医药》2009,4(8):604-60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的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资料,其中动脉狭窄14例,动脉闭塞2例,动脉瘤9例,动静脉畸形12例,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1例,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结果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均可显示,其中大脑前、中动脉清晰显示5级分支。动脉狭窄14例,CTA均清晰显示狭窄部位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闭塞2例,CTA清楚显示中断部位、形态、范围。脑动脉瘤9例,CTA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颈与其及载瘤动脉关系。动静脉畸形12例,CTA均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静脉畸形1例可显示左顶叶静脉畸形。烟雾病1例,CTA显示各动脉的闭塞部位及侧支血管团形态。40例患者中,5例动静脉畸形及1例烟雾病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证实,6例动脉瘤及4例动静脉畸形经手术证实。结论CTA是一种快速、无创、有效的脑血管病变诊断手段,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变异的临床诊断的意义,为临床确诊椎动脉变异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确诊椎动脉变异患者148例,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椎动脉的变异情况,了解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及其变异的诊断。结果:共发现椎动脉发育不良63例,椎动脉走行异常25例,椎动脉起源异常2例,椎动脉发生2种及以上变异类型36例,椎动脉部分缺失11例,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7例,椎动脉窗式变异性椎动脉变异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椎动脉的各种异常变异,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病变的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2年7月收治的36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血管造影及及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检查,对64层螺旋CT成像术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36例患者CTA均清晰显示检查范围内动脉血管影像,图像分辨率较高,可显示各级主要分支血管,与DS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可靠、快捷、无创的下肢血管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和MR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显示能力和诊断价值.方法 38例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均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其中22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不同影像方法 对血管狭窄的显示情况.结果 以DSA为标准,对于动脉完全闭塞,CTA、MR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7.3%,99.1%;100.0%,100.0%.对于管腔达中度狭窄以上的动脉,CTA、MR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9.3%,97.6%;97.9%,96.4%.在管腔达中度狭窄以上的动脉MRA显示狭窄程度比CTA严重(χ2=5.80,P<0.05).结论 CTA和3D CE-MRA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可靠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7例患有AD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MSCTA进行检查,并将原始数据进行曲面重建(CPR)、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重建(SSD)等技术后处理,分析主动脉破口、真假腔、内膜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位置和范围、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等情况,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影像技术对主动脉破口、真假腔、内膜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位置和范围、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等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结论 MSCTA能快速、准确、安全的诊断AD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协助临床上及时制定相应的方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扫描时间个性化应用于下肢动脉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显示下肢动脉病变中,采用个性化扫描时间的方法.方法 42例疑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造影(CTA)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 改良的个性化动脉扫描时间可以更好地完成CTA检查,更准确地采集动脉期的图像,并排除了静脉的干扰.结论 采用个性化扫描时间的方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盛军  陈宏山 《安徽医药》2018,39(5):568-57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3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应用MSCTA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的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D患者MSCTA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MSCTA在主动脉管壁内膜破口总数量和测量左侧锁骨下动脉水平主动脉管径方面的差异。结果 22例患者按DeBakey法分型:Ⅰ型2例(9.09%),Ⅱ型5例(22.73%),Ⅲ型15例(68.18%)。主动脉内膜初始撕裂的初破口位于升主动脉7例(31.81%),主动脉峡部13例(59.09%),胸主动脉1例(4.55%),腹主动脉1例(4.55%)。所有患者均发现夹层远端内膜1个或多个再破口;再破口数量≥2个10例(45.45%),单个12例(54.55%)。其中14例患者完善DSA检查,与DSA检查结果比较,MSCTA在显示内膜破口数量和测量左侧锁骨下动脉水平主动脉管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P=0.311)。结论 MSCTA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诊断AD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燕 《安徽医药》2017,21(7):1299-1301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常规治疗,控制饮食和降糖、调脂、抗炎,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每次5 000 U,每天2次,连用10 d),观察组16例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10 d为1个疗程,连续运用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相比,治疗前后两组相关生化指标比较提示疗效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双下肢动脉内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下肢动脉血流量、相关生化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CTA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俞同福  王德杭  吴飞云  康桂荣  庞长珠  李梅 《江苏医药》2006,32(5):425-426,i000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变多排螺旋三维血管成像(CTAO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5例脑血管病变CTA3D。其中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3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3例。使用西门子Volume-Zoom4排螺旋CT机,层厚1.25mm,螺距4~6。造影剂量1.5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18-22s。数据重建在3D工作站用实时三维(RT-3D)及容积显示(VR),有的亦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法(MPR)等。结果19例颅内动脉瘤,经MIP、VR及RT-3D等成像,均立体、直观地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瘤颈的部位和大小,瘤体直径最小5mm,最大为3cm。3例动静脉畸形显示其部位和范围,3例介入栓塞术后可见瘤体栓塞的程度。在三维成像中,MIP显示图像较好,VR更佳。结论脑血管CTA3D是一种安全、无创、有价值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照数字血管减影(DSA),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其中29例于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CT扫描范围1000~1 200 mm,层厚6 mm,螺距0.8,重建层厚1 mm,对比剂用量1.5 mL·kg-1,注射速率4~5 mL·s-1。CT薄层重建数据发送至工作站进行MPR,VR及MIP重建技术,DSA采用分段进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将接受两种检查方法的29例患者的CTA与DSA相同血管节段进行比较。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50%)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5%(161/174)、97.1%(103/106),χ2值0.385,P值为0.984&gt;0.05,说明CTA诊断下肢血管狭窄与DSA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是下肢动脉狭窄硬化性疾病的可靠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振刚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96-97,10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造影对肺栓塞表现和严重性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确诊的肺栓塞患者并与30例拟诊但后来经临床排除肺栓塞的患者比较,CT显示支气管动脉扩张和中央肺动脉受累情况,计算栓塞指数判断CT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肺动脉栓塞组CT造影显示支气管动脉扩张和中央肺动脉受累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肺动脉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比例亦显著高于非肺动脉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栓塞组的栓塞指数显著高于非肺动脉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于肺栓塞患者的检查,具有无创、快捷、可重复等特点,且其敏感性高,是一种初诊急性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5 m L/d。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间隔2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标、凝血和纤溶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显著升高,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量显著升高,峰值流速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动脉硬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III(AT-III)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I)水平均显著降低,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凝血和纤溶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凝状态,舒张下肢血管,降低峰值流速,增加血流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伴发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伴发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将46例(53条)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术前进行CTA检查,进行介入治疗,术中进行DSA检查,比较治疗后Fontatine分型的疗效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结果 46例患者治疗后Fontatine Ⅰ、Ⅱ型有效率均为100.0%,FontatineⅢ型有效率69.2%,Fontatine Ⅳ型有效率53.8%,Fontatine Ⅰ、Ⅱ的疗效显著高于FontatineⅢ(x 2=4.062,P=0.044)及Fontatine Ⅳ(x2=6.769,P=0.009);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股动脉收缩峰值流速[(76.53±18.96) cm/svs.(68.18±14.79) cm/s)]、平均血流速度[(48.59± 12.26) cm/s vs.(44.10 ±13.27) cm/s)]、血流量[(840.80±51.13)ml/min vs.(796.21±48.16)ml/min)]及搏动指数[(4.16±0.59)vs.(4.83±0.86)]、血流指数[(0.63±0.09)vs.(0.81±0.20)],均P<0.05.结论 介入治疗在糖尿病伴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Fontatine Ⅰ、Ⅱ有效率显著高于FontatineⅢ、Ⅳ,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