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院内感染的监控是一个多环节的系统工作,是评价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为预防院内感染,降低感染率,现将我院从1994~1995年儿科住院患儿1510例发生院内感染情况作一分析,并谈几点防范措施。一、临床资料本院1994~1995年儿科院内感染情况,均根据日常院内感染登记,其临床资料详见表1、表2。表11994~1995年5类不同疾病的比较从表1可见,1994年的感染率为9%,1995年的感染率为7.5%,1995年比1994年降低1.5%。非感染性疾病,1994年感染率42%,1995年感染率9.1%,呈明显下降,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院内感染病历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促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2007年全院4795份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着重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187份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9%,主要以慢性病患者多发,未发生院内感染前患者就使用抗菌药的有130例,其中预防性应用占57%,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药仅占2.3%,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占74.6%,抗菌药物联用率为60.76%。发生院内感染后患者使用抗菌药的有57例,均为治疗性应用。结论:不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势必产生细菌耐药和导致菌群失调,增加院内感染机会,规范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老年护理病房院内感染现状的分析,探讨现有的两种院内感染计算方法在老年护理病房中的应用。方法用医院感染发病率和医院感染罹患率评估老年护理病房院内感染现状。结果我院2005年感染发病率为19.6%,感染罹患率为7.2%2006年感染发病率为20.5%,感染罹患率为8.1%;2007年感染发病率为18。1%,感染罹患率为5.9%;三年总的感染率为19.4%,感染罹患率为7.1%。结论感染罹患率的计算方法更适合老年护理病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科病区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健康教育对减少儿科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作用和重要性,扩大健康教育群体覆盖面,减少儿科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生,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儿的就医质量。方法:抽查本院儿科病区2010年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健康教育的500例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查2009年未着重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教育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2010年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2009年未着重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教育的500例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2%,明显高于2010年。2009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与满意度为92.0%,2010年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达到了97.6%,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与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健康教育及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对控制儿科病区院内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和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2010-2011年我院MRSA(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监测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资料,对标本培养出MRSA菌株进行监测及耐药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统计,所有产生MRSA的标本中,痰液占215株(77.90%)、伤口分泌物占21株(7.61%)、尿液占17株(6.16%)、血液占13株(4.71%)、引流液占6株(72.17%)、其它5株为(1.81%)。在临床科室及门诊中,MRSA菌株分布情况是:呼吸内科156株(56.52%)、重症医学科50株(18.12%)、儿科21株(7.61%)、骨科18株(6.52%)、保健科9株(3.26%)、其他2例(0.72%)。经过耐药性分析,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氯霉素等存在较低耐药性;MRSA对1、2代头孢菌素类、B-内酰胺类以及含酶抑制剂的B-内酰胺类存在耐药性;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及大环内酯类存在高度耐药性。结论MRSA菌株的监测标本以痰为主,临床分布以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儿科为主。MRSA是院内感染的最主要病原菌,而且具有多重耐药,临床应密切关注并控制MRSA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泌尿病人的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泌尿外科1998年1月-2000年12月130例院内感染病人的感染部位,感染因素及感染菌种等情况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共发生院内感染130例,占同期住院总人数1783例的7.29%,其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占院内感染总人数的61.54%,细菌学检查共25例,22例痰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3例引流管引流液培养为念珠菌,结论:1.泌尿外科病人院内感染因素较多,长期患病致代谢紊乱,长期卧床,入院前长期使用抗生素致免疫力低下,手术创伤及术后多管引流等病人均较易发生院内感染,2.对泌尿外科病人的院内感染要警惕真菌性感染,一旦确诊应及早、足量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方法对淄博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手足口病患儿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儿科住院患儿及家属、工作人员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通过有针对性地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院内感染是可防控的。  相似文献   

8.
董惠洁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85-1285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院内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住院340例糖尿病病人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糖尿病院内感染62例,感染率18.2%,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1例,占50%,泌尿系感染16例,占25.8%,其余为胃肠道感染、皮肤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和中耳炎。结论 糖尿病易并发院内感染,且感染部位较多,与病人高血糖状态、防御功能减低、免疫力下降、并发症多有关,应加强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亚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21-121
目的:调查分析儿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全年278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抗生素用药。结果:全部患者病情均为一般。276例治愈,2例好转。发生院内感染者5例,占1.80%。结论:根据细菌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选择用药品种及用药方式,加强对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用药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286例留置导尿发生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并发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6—2008年收治的脑血管患者中留置导尿患者2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留置导尿可发生5%-10%院内感染。结论通过各种护理干预,正确掌握留置导尿时间,加强泌尿道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插管,避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重症监护室内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重症监护室(简称ICU)内患者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和方法。方法对ICU发生的院内感染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8.9%,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其中呼吸道感染占79.1%,侵入性操作中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占其中的59.09%,是ICU发生医院感染最危险的因素。结论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洗手制度,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定时进行效果监测,发现不合标准者及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地控制与预防ICU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院近三年来收入院的325例脑出血病人在院内感染的情况,做了回顾分析,以探讨脑出血病人在院内感染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1临床资料本组325例病人均经病史查体,“CT”或腰穿确定为脑出血病人,男244例,女用例,年龄,45-80岁怦均64.5岁),发生院内感染124例,占38.ic/o其中20例发生二次院内感染,二次感染率25.18%,发生院内感染距入院7~80d.2结果325例,发生呼吸系统感染者94例,(7‘81%),泌尿系统感染12例,(968%),皮肤化脓感染者8例J(645川,口腔感染者7例,广州,败血症者3例,(3%).3!启床分析与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和管理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住院病例431例,查阅并记录每份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用药方法以及使用情况、病原体检查以及院内感染等情况,然后分析所得资料。结果①在本次调查中,儿科抗菌药使用率为最高,妇产科最低,而外科抗菌药使用率高于内科;其中内科的院内感染率最高,儿科最低。②在本次调查中,单用抗菌药143例,占33.4%;抗菌药二联应用104例,24.1%,三联应用37例,占8.7%。③在本次调查中,头孢菌素类占35.1%;喹诺酮类占22.4%;硝咪唑类占16.3%;青霉素类占10.2%;氨基糖苷类占6.8%;大环内酯类占3.1%;其他种类占6.1%。内科主要以头孢类和青霉素类为主;外科和妇科以头孢和喹诺酮类以及硝基咪唑类为主。结论加强对抗菌药的监督和管理,方能促进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发生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君  黄仲义 《中国药师》2003,6(5):290-292
目的:分析我院社区感染、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对自1998年7月1日至1999年6月30日呼吸科和泌尿外科病房的738例住院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获得性感染共计264例,发生率为35.8%,院内获得性感染共计34例,发生率为4.6%。社区获得性感染中有13例死亡,死亡率为4.9%,院内获得性感染中有2例死亡,死亡率为5.9%。结论:我院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生率不高,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死亡率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我院儿科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儿科2006年收集的67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67例ADR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4.03%(63例);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3.28%(29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49.25%(33例)。结论应关注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加强儿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韦凤好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37-137,140
目的:根据处方中儿科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为儿科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有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门诊处方770例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结合临床药理学知识、药物说明书,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使用针剂的处方有399例,占52.1%;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有599例,占78.1%;使用激素的处方有108例,占17.9%。结论:回顾性调查分析显示,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斌 《中国医药》2008,3(10):607-608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12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329例,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率5.64%。感染部位:呼吸系统44例,占58.67%;泌尿系统14例,占18.67%;消化系统7例,占9.33%;皮肤软组织4例,占5.33%。结论改善空气质量,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无菌操作,增强无菌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较高,有人报道儿科门诊中有80%为呼吸道感染,其中30%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为了探讨治疗儿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新方案,我在门诊的治疗中,辅用左旋咪晔、维生素AD丸、葡萄糖酸锌给典型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进行治疗,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笔者于1995年4mo~12mo于门诊诊断的98例复感儿,年龄最小者11mo,最大的8岁,3岁以内79例占80.6%;其中男51例,女47例,病例中人工喂养11例和混合喂养62例,共占74.5%,在头2mo内纯母乳喂养仅2例占2%;有营养不良Ⅰ度26例,Ⅱ度7例,共占33.6%;佝倭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鹅口疮的原因及与抗生素使用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科近两年来院内感染鹅口疮的发生情况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2006年院感发生率11.8%,比2005年的8.90%明显增加(x2=11.16,P<0.01);鹅口疮占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首位,2006年鹅口疮发生率9.90%,比2005年的6.5%明显增加(x2=8.6,P<0.01)。两年住院患儿原发病构成相似,2006年抗生素使用率、尢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二联抗生素使用率较2005年高(P<0.01)。结论:降低抗生素药物及第3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合理选择和配伍抗生素对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鹅口疮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彩霞  徐春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149-3149
对我科2006~2008年共760例早产儿在监护室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分析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目前的护理对策,探讨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及减少痛苦和降低住院费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