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血管瘤通常为海绵状血管瘤,为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成年女性。病变较小时,因无临床症状不易发现,多为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当肝血管瘤较大时,由于压迫肝组织或邻近脏器产生上腹部不适、腹胀或触及包块。因肝血管瘤多在肝外包膜下自发生长,并有自发性或创伤破裂出血的危险,肝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死亡率很高。传统治疗肝血管瘤以  相似文献   

2.
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华 《现代护理》2006,12(7):619-620
目的探讨接受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3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术后注意栓塞后综合征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37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栓塞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热、肝功能受损、恶心、呕吐等症状,均经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后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出院后3~24个月B超、CT随访复查:碘油完全填充、病灶完全消失21例;病灶缩小50%者12例;病灶缩小25%~50%者4例。结论术后的全面观察和有效护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接受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护理. 方法对3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术后注意栓塞后综合征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37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栓塞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热、肝功能受损、恶心、呕吐等症状,均经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后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出院后3~24个月B超、CT随访复查:碘油完全填充、病灶完全消失21例;病灶缩小50%者12例;病灶缩小25%~50%者4例.结论术后的全面观察和有效护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贺庆 《华西医学》2004,19(3):487-487
患者 ,男 ,49岁 ,因发现“肝脏多发占位” 1月入院。查体 :无特殊。肿瘤标志物 :AFP3 75ng/ml、CEA0 99μg/ml,血常规WBC5 2 6× 1 0 9/L ,N0 64HGB1 4 9g/L ,出凝血时间PT1 3 5S ,APTT39 9S ,肝功TB36μm/LDB9 6μm/LAST2 7IU/L ,ALT39IU/L ;心电图未见异常 ,MRI肝左外段 (7× 7cm) ,右后上段实性占位 ,有强化 ,系血管瘤改变。MRI诊断 :肝血管瘤。于 2 0 0 3年 8月 1 4日局麻下行肝动脉造影发现左肝血供稀疏 ,右肝可见数个病理血管团 ,呈典型枝上挂果及早出晚归改变。予碘油 1 0ml栓塞。为查明左肝占位血供来源 ,另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动脉造影分型婴幼儿肝血管瘤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46例肝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造影分型不同将患儿分为富血供组30例和乏血供组16例。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管瘤最大直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2组血管瘤最大直径均较术前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2组血管瘤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富血供组血管瘤最大直径较乏血供组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乏血供组比较,富血供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富血供组的一般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乏血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富血供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乏血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不同动脉造影分型婴幼儿肝血管瘤,在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存在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血管瘤特点慎重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肝血管瘤患者,瘤体直径5~16.8 cm。全部病例经B超、CT、肝动脉造影确诊。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栓塞。其中6例行2次栓塞,12例行1次栓塞。栓塞材料采用超液态碘油 平阳霉素 明胶海绵混合乳剂。结果:随访3个月~2年,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栓塞后12例见周边碘油呈棉团状沉积,4例显示环状碘油沉积,8例瘤体均缩小达50%以上,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操作微创安全、简便,恢复快,可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治疗原理及疗效。方法:对1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栓塞治疗,分别于术后1月、2月行CT检查观察疗效。结果:10例患者术后1月、2月分别缩小30-40%、70-80%,1例因血管瘤较大1月后行第二次栓塞,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应用平阳霉素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m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是来源于肝脏最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为7.4%,占肝良性肿瘤的84%,以女性居多,临床上将其直径〉5cm的称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CHL多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肿瘤大者,可出现上腹部肿块、腹痛、腹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
肝血管瘤是常见病,目前认为是一种先天性脉管畸形,其自发破裂的概率低,但一旦破裂有致命危险,近年来随着微创医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风险低、疗效显著的优势在肝血管瘤治疗中被临床与患者广泛接受,已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尚存争议,临床治疗中否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讨论,治疗方式的选择未有统一指南,治疗药物的选择及药物浓度的控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治疗术后的疗效评估目前缺乏统一标准。本文就目前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存在的几点分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动脉栓塞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对36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动脉栓塞治疗,术后1~8个月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肝血管瘤缩小>50%者16例,肿瘤缩小>30%者14例,肿瘤缩小>10%者6例.结论 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机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3例经B超、CT、MRI及血管造影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作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栓塞剂为超液态碘油+平阳霉素、明胶海绵。结果栓塞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11例瘤体直径缩小50%以上,8例瘤体直径缩小30%~50%,4例瘤体直径缩小20%以上。结论经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介入治疗不仅可以达到手术治疗的效果,还可克服手术治疗的一些不足,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损伤轻、费用低、危险性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经皮直接瘤内注射无水酒精,分别在术后1,3,6,12,24个月观察海绵状血管瘤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海绵状血管瘤平均直径(6.9±1.6)cm,栓塞后3个月(3.7±1.1)cm(P<0.01),栓塞后6个月以上(1.2±0.8)cm(P<0.01),海绵状血管瘤的血供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无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小者无症状,大者可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长期低热等,少数巨大者可有黄疸、贫血及出血倾向。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肝段或肝叶切除。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突飞猛进的发展,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而在临床广泛应用。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32例肝血管瘤病人进行了介入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12例病人均为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实施剥除术。有4例直径超过20cm者实施第一肝门阻断法。结果 12例均成功剥除,无死亡,2例位于肝右叶者出现反应性胸腔积液,其中1例行2次胸穿抽吸后治愈。随诊11例无复发。结论 肝血管瘤剥除术是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尤其是巨大者。较肝部分切除及半肝切除损伤小、并发症少。比肝血管瘤捆扎术根除更彻底。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因右上腹包块一周入院。体检见右中上腹部—70mm×100mm大小包块,质轫,边缘不清,轻度压痛,无波动,肝脏触诊不满意,余未见异常。B超显示:肝左叶74mm×90mm大小光团,右叶后段见38mm×40mm大小强光团,考虑肝癌。为明确诊断,于96年1月7日来我院行CT检查。 CT所见:平扫见肝门区52mm×85mm大小混合性低密度影,中心密度稍低,平扫CT值13-44HU。增强后即时见边缘强化血管影,且呈团块状由边缘向中  相似文献   

17.
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肿瘤较小时,无临床症状,偶于体检时发现,肿瘤较大或在某种因素下,生长迅速,可以引起疼痛、腹胀等症状,并有破裂出血的可能, 一旦破裂,死亡率达70%以上。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但其创伤大、出血多,特别是巨大肝血管瘤,位于肝门附近者,给外科手术切除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18.
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4年8月我科收治肝血管瘤患者3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后,引于5F Yasllirc,或肝右导管于病灶供血动脉内.经造影了解并分析病变供血血管情况后,注入适量利多卡因、平阳霉素 碘油混合乳剂及明胶海绵适量行栓塞治疗。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地选择性插管至供血动脉内,病灶血管床栓塞完整.术后分别追踪观察3个月、6个月、1年、3年,病变缩小50%~93%,患者症状缓解,部分患者肝功能好转。结论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确切,患者痛苦轻,创伤小,安全有效,成为治疗肝血管瘤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血管造影CT对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大卫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0):1101-1101,1104
肝脏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对>4cm者多采用经皮肝动脉栓塞术(HAE).HAE的理论基础是肝动脉是肝血管瘤占绝对优势的供血血管.然而,近年来多位学者对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方式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本研究系应用血管造影CT及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方式.  相似文献   

20.
1 病历1 .1 一般资料 患者 ,女 ,4 7岁 ,CT发现上腹右肝占位性肿块 1d而入院。患者病程中无黄疸、厌油、消瘦 ,无上腹部不适、疼痛及腹胀。大小便可。体重无下降。病人否认“慢性肝炎”、伤寒、结核及痢疾。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饮酒、抽烟史。月经正常。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1 .2 辅助检查 肝功能全部正常。CT检查 :右肝内可见数个大小不等低密度灶 ,最大者 1 0cm× 9cm ,其中可见裂隙样更低密度 ,左肝内也可见数个圆形低密度影 ,增强延时扫描呈等密度改变。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胆囊大小正常。胰及脾未见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