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强化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制定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 对近7年的护理差错及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01,有显著差异。结果 差错发生率逐年下降,护理质量平均达标率达99%。结论 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才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22例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为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62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4.0%(22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多见(40.9%).跌倒原因内在因素占50.0%,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36.3%)。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优化护理干预对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240例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8例为2011年7月前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112例为2011年7月以后进行优化护理干预后的患者。总结引起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观察采取优化护理干预前后非计划性拔管比例的变化。结果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的128例患者中有15例(11.72%)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优化护理干预的112例患者中仅4例(3.57%)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患者舒适度低、患者意识状况异常、导管固定不牢、护理操作不当、护患沟通不到位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注射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研究及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涛  梁群英  黄莉娜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648-1649
目的探讨注射室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分别收集在我院注射抽血室注射和抽血患者的相关资料,统计护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率,制定对策。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纠纷发生率与2007年同期相比在注射方面下降64.71%(P〈0.05),在抽血方面下降60.00%(P〈0.01),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结论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门诊注射室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检查,重视营养支持,严格肠道管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疼痛管理,重视健康指导,合理检查用药。对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前后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人均费用支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由实施前的51.1%下降到实施后的23.4%( P<0.05);平均住院天数,由实施前的(17.34±6.51)d下降到实施后的(13.78±4.37)d(P<0.001);人均费用支出由实施前的(3.3±0.4)万元下降到实施后的(2.9±0.2)万元(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加快病床周转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验护理执行单在检验申请无纸化批量标本采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分析检验申请工作模式改变后批量采集标本时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设计了检验护理执行单并规范了使用流程以解决出现的问题。结果通过规范使用检验护理执行单,不合格标本例数由4.98%降为2.32%(P〈0.01),且发生漏采血、多采血、材料选择错误、基本信息错误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节省了护士人工抄写通知的工作时间。结论检验护理执行单的使用解决了检验申请无纸化工作中批量采集标本时存在的弊端,减少了在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差错和隐患的发生,保证了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骨科某病区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有植入物的Ⅰ、Ⅱ类手术患者1652例的相关资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前(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57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1082例患者为观察组。由感染管理科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将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手术部位感染率由原来的2.11%下降到0.92%,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由88.42%提高到92.70%。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80例睡眠障碍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其睡眠障碍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前后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180例冠心病患者中,入睡困难者111例,占61.67%;入睡困难伴长时间觉醒者89例,占49.44%;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者61例,占33.89%.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疾病本身导致的不适、病区环境不适、疾病原因造成的强迫体位不适.180例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安眠药物应用及PSQI总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睡眠障碍的冠心病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医院原有的行政途径不良事件上报情况与2012年1-12月建立非惩罚性上报系统后获得的资料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对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及当事人采取不公开、非惩罚的处理原则,分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预防措施,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各种制度。结果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由47.22%提高到93.7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5,P<0.05);患者的投诉率由14.72%下降到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5);患者满意度由(89.68±177;4.42)分升高到(93.52±177;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P<0.05)。结论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可以帮助查找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改进医院管理,减少差错,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教育干预对感染科护理专业实习学生手卫生知识及手卫生执行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名感染科护理专业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施行教育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情况进行调查及评价。结果干预后实习学生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由27.50%上升到87.75%(P〈0.01);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合格率由24.67%上升到88.67%(P〈0.01);在实际工作中,学生洗手率由干预前的33.79%上升到干预后的68.26%(P〈0.01)。结论对感染科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开展手卫生知识及手卫生执行行为教育.可有效提高学生手卫生知识及手卫生行为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在我院各临床护理单元选配信息管理护士1名,对比选配前后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后,护理质量管理指标较应用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用信息管理护士前每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8%;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95%上升到98%。结论 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并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层流病房存在的主要护理安全隐患及相关因素,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血液内科层流室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78例患者的护理资料,分别从管理体制、护理人员素质、层流环境和设施以及患者和家属的配合等方面进行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实施安全管理,并统计分析实施安全管理前、后3年护理不良及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两者的不同。结果:通过完善层流室的制度、流程,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学习,安全管理用药,合理配置人力,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减轻护士的身心压力等,护理不良事件及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影响层流病房安全隐患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冲突管理的方法,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对我院护士从上下级和同级冲突2个层面进行倾向型管理干预。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短式量表进行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工作满意度得分;并对干预前后护士离职的原因进行分类比较,同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前后护士总体满意度分别为(68.67±10.58)分和(79.18±10.01)分,其中内部满意度分别为(39.35±8.19)分和(45.78±7.73)分,外部满意度分别为(28.53±7.93)分和(33.82±8.61)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离职人员明显减少,其中因环境不满的离职人数较干预前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对护士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我院实施的冲突管理方法取得明显效果,提高了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稳定了护理队伍,患者对护士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4.
72例护理差错的内归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护理差错发生的内归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85例护理差错进行归因分类,并着重对内归因引起的72例护理差错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差错发生的内归因主要为: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占84.7%;注意力不集中,占15.3%。结论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制度;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稳定情绪是有效预防护理差错发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眩晕症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少有眩晕病史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眩晕症状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与对照组(12例)。干预组术前评估眩晕史,加强健康教育,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卧床48h以上,并采取渐进式下床训练的方法。对照组常规医疗、护理。结果护理干预组合并有眩晕史的31例发生恶心呕吐6例,占19%,与对照组症状发生率10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无1人发生跌倒,与对照组的跌倒发生率17%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有眩晕史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术后不适、缓解心理压力、杜绝跌倒的发生,提高护理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护理预案模式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患者得到科学、系统和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专科门诊收治的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18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观察组94例,对照组9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预案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护理干预实施前后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D得分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HAMD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HAMD各个项目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预案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其护理目标明确,方法科学准确,针对性强,效果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干预,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对180例腹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面评估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180例腹部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24例(占13.33%),经积极治疗和干预,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前后干预,针对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产后出血115例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妇产科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11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20%。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71.30%),其次是胎盘因素(16.52%)、凝血功能障碍(7.83%)及软产道撕裂(4.35%)。结论对易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预防在先,加强产前保健及产程观察及产后监护,对已发生产后出血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加强护理,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9.
痛风急性发作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痛风急性发作的诱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68例痛风住院病例进行诱因回顾性分析,并针对诱因给予护理干预及病情追踪2年。结果 高嘌呤饮食和/或饮酒占60.29%,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占8.84%,天气变化、受凉占10.29%,使用影响尿酸排泄药物占5.88%,手术、外伤占5.88%,无诱因占8.82%。通过护理干预,发现68例病人平均年发作次数从5.73次降至2.23次。结论 痛风急性发作大部分是有诱因的;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少诱因发生,进而控制痛风急性发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改善早、中期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方法 对39例早、中期AD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1年,包括心理护理、记忆障碍的护理、智力障碍的护理、逻辑思维障碍的护理、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安全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ADL得分明显降低(P〈0.05),MMSE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认知功能障碍有效地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