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症肝炎是临床急危重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严重损害,导致肝脏合成、代谢、转运和排泄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继而出现以严重消化系统症状、极度乏力、深度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最终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由于重症肝炎病死率高,治疗方法有限,  相似文献   

2.
四肢部位骨折多由突发意外事故造成,如车祸、坠楼等,具有疼痛剧烈、肿胀严重、功能活动障碍严重等特点,多伴有失血及其他器官功能严重紊乱等症状。患者常因疼痛而出现心情烦躁、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科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而骨折疼痛与骨折的早期愈合及功能恢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代谢失常,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为临床  相似文献   

4.
慢性呼吸衰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2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呼吸衰竭是由于肺内外各种原因引起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不能有效进行气体交换,呼吸时产生严重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循环系统症状及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等.参与损害呼吸功能的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5.
肠功能障碍以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或不能耐受食物等症状以及肠呜音减弱或消失为主要表现,是多种严重疾病和器官损害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中医药以通腑泄浊、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内治法及灌肠、穴位贴敷、针灸等外治法,治疗肠功能障碍取得一定效果。本文从理论探析、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等角度出发,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肠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为主要功能的一个器官,并起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解毒等作用。当肝脏受到诸如病毒、乙醇、药物等因素引起严重损害时,会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的诸多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引起肝脏功能衰竭,导致以凝血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肝脏疾病中非常严重的肝衰竭症状。《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将其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  相似文献   

7.
<正>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功能严重损害,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肝炎病毒感染为其首位病因,其次药物、肝毒性物质(如酒精等)也是其重要病因。《肝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将其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8.
正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读、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证候群[1]。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免疫介导的肝损伤在肝衰竭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近年来,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研究越发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腑解毒方干预严重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严重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取西医标准化方案+通腑解毒方每日1剂,连服7 d;对照组采取西医标准化方案,同时监测2组治疗前后肠功能障碍评分及腹腔压力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可明显降低肠功能障碍评分,28 d总死亡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严重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早期加用通腑解毒方,能够明显降低肠功能障碍评分,并可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成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  相似文献   

11.
李芳  梁旭 《辽宁中医杂志》2011,(8):1566-1568
目的:研究脓毒症肠功能障碍与中医虚实证候及预后的相关性,为中医防治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记录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虚实证候,判断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对各中医证型中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患者的APECHE II评分、血乳酸等生化指标,进展至MODS/死亡的比例等,比较合并肠功能障碍者的预后。结果:发生肠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预后差,且与肠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发生肠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型中,实证仅占37.0%,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占有更大比例,而且其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虚证的肠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相对更差。结论:肠功能障碍可能加重脓毒症患者病情,应注意保护肠道功能。中医临证时,在清热、通腑、祛邪的同时,也需兼顾正气,避免伤及正气。  相似文献   

12.
肢体功能障碍是卒中后主要后遗症之一,然而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是偏瘫康复评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正确和有效康复治疗的前提和基础。综合近年相关文献,目前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主要从神经功能缺损、偏瘫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所以通过正确的、合理的康复评定,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客观依据,且恰当的疗效评价指标是临床实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脑梗死包括脑血栓、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也是临床中致残性、致死性、多发性比例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急性期发病迅速,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病,且脑功能障碍可致肢体功能受限如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或局灶性癫痫发作等,严重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早期、首次发病的患者,配合早期康复护理、锻炼,可有效降低致  相似文献   

14.
肝衰竭是临床疑难重症,伴随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治疗当补充凝血因子等,积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而传统医学认为"瘀"是重要病机,治疗当活血化瘀。诸多临床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我们推论肝衰竭的"瘀"和凝血功能障碍伴行。那么,研究肝衰竭"瘀"的病理基础,是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肝衰竭的根本依据,对进一步提高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黄及其复方拮抗肝衰竭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肝衰竭(重型肝炎)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为临床上的急危重症,病死率极高达60%~80%。其病理组织学变化实质是肝细胞大量坏死/凋亡,它与死亡受体和配体(TNF/NGF受体)、胱天蛋白酶(caspases)、Bcl-2家族、线粒体的作用、核因子B的激活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一组以胃肠功能障碍为主、缺乏严重解剖结构或代谢异常的全身性疾病的总称。以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最为常见。在胃肠门诊中,约42%~61%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常表现为焦虑障碍(惊恐和广泛性焦虑)、抑郁障碍(情绪低落和心境恶劣)和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3])。中医学认为情绪紧张、焦虑等为肝气郁结的表现,而胃肠道的症状多与脾胃运化受纳功能不足相关,FGIDs的发病常与肝胃  相似文献   

17.
昏迷是脑功能严重意识障碍的一种表现,主要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网状结构发生抑制或组织损伤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并有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患者对各种剌激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是各种疾病的严重表现。发生昏迷的原因很多,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快查出病因,及时  相似文献   

18.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或大手术等损伤,24h后顺序出现2个或2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为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死率高。近2a本院收治重症肺炎并发MODS患者2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肩手综合征是由于脑、心肌血液循环障碍或外伤后致使支配上肢的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通过反射的途径,使交感神经功能受损,引起的肩、臂痛和上肢营养障碍以及功能障碍,可伴有循环障碍、肌肉营养不良、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可突然出现,也可呈缓慢、隐匿性发病。其发病率约为20%。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不但严重阻碍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也使其残存的功能再次丧失。  相似文献   

20.
肝衰竭(急黄)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陈建杰教授系上海市名中医,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专科医院院长,他认为鉴于此病进展迅速,变化多端,故在治疗上更应做到早期诊断,辨证准确,用药精当,顾护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