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儒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M0007-M0007
人类的养生活动起源很早,但在《内经》以前,养生学处于实践阶段,尚无系统的理论形成,《内经》的问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使养生学在理论的指导下蓬勃发展。时至今日,人们还仍然广泛地借鉴和发扬着其中的许多精华。也正是这些《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1 加大中医养生学科建设意义重大中华民族自古就十分重视养生保健 ,养生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养生学不仅涉及到众多具体的养生保健方法 ,而且经数千年的实践 ,总结出来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养生保健理论体系 ,她与中医治疗学一道为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3.
《内经》“冬不按跷”理论的养生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清平 《陕西中医》2004,25(10):947-947,889
《黄帝内经》在总结、汇聚先秦道家、儒家、杂家有关养生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法则。其中,《内经》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思想基础上,提出的顺时摄养原则,是以顺应自然变化规律为根本,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养生思想,对现今的养生、防病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内经》中提出的“冬不按跷”正体现了人要顺应自然的养生观。  相似文献   

4.
谈《周易》对中医阴阳学说和养生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明代张景岳说:"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本文就<周易>对中医阴阳学说和养生学的影响做一探讨,请有识者斧正.  相似文献   

5.
武敬一 《国医论坛》2006,21(1):48-49
养生学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外国学者蒲丰提出哺乳动物的个体寿命为生长期的5倍~7倍.人体发育期为25年,那么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5岁~175岁.目前,可靠的人类寿命的最高纪录是英国的弗姆·卡恩,活了209岁,而绝大多数人的寿命为60岁~70岁.可见,人类的寿命期限是大有潜力可挖的.而中国经历了二千年之久的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和实践,故对其进行总结和探索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养生是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简而言之,所有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活动都是养生活动。中医养生学,则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历代心理、生理保健以及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的实用科学。  相似文献   

7.
8.
养生是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简而言之,所有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活动都是养生活动.中医养生学,则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历代心理、生理保健以及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的实用科学.而寿命的长短由人体的健康状况所决定,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衰老和疾病,维护健康、恢复健康是长寿的必要条件.中医养生对于防止早衰,预防老年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和保健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气候变化,内心的调节,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从中探求现代社会养生,防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和保健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气候变化,内心的调节,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从中探求现代社会养生,防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教材特点,讲清基本概念;尽可能采用直观教学法,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知识结构,问题式教学,突出重点;在讲授内容上,注重传统与时代特点的交融;注重知识的连贯系统,适当举例这五个方面对《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做一初探。  相似文献   

12.
韩玉强  王国斌  戴慎 《光明中医》2009,24(10):1858-1859
养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又称摄生、卫生等.<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作为一部奠基性著作,它不仅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诊法治法,还包含了丰富的养生学内容,它从形神统一、天人合一、未病先防、合理饮食、不妄作劳、调畅情志等几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养生.本文试从这几方面简要分析<内经>中的养生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医养生文化博大精深,养生方法丰富多彩。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历代养生家在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万面各有所长,比如说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这些流派合流之后就形成了内容深邃、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的中国养生学。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中国人民卫生保健起源,中医药养生保健历史,发生发展渊源及理论体系构建的全过程着笔,具体阐述当代国人的养生方式及中医药养生保健体系在全世界养生保健领域内的未来走向、影响和作用,并提出行业养生规则的制定不足及学术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养生,即保养生命,颐养天年。《内经》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部医学专著,在养生方面论述较多,其内容广泛,方法具体,行之有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对健康及寿命的期望在提高,传统的治疗医学逐步转向预防、康复医学。《内经》的养生学  相似文献   

18.
中医养生文化是我国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警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相似文献   

19.
养生学在《内经》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并认识到对疾病的斗争,积极的办法不是治疗,而是通过防重于治的养生方法维持机体各脏腑机能的统一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明确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末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黄帝内经》始终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其养生学说对我们后世研究预防医学、康复医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