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董秋 《职业与健康》2004,20(11):40-41
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来我们通过对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患者的血压分析,以探讨慢性二硫化碳中毒对各类高血压病的影响,为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患者高血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患者是在我院住院的病人,年龄42~60岁,平均(52.52±7.4)岁;平均工龄(29.7±9.2)a.对照组130例为来我院体检的某单位行政人员,年龄45~57岁,平均(51.9±5.3)岁;与慢性二硫化碳中毒组比较两者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人员通过内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病史分析,均排除脑,心、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慢性牙病(龋齿、牙周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精神病、慢性肝肾疾病、慢性骨关节病、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先天异常等疾病的总称。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慢性肺部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和身心健康。我院从2002年始加大了对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广州市沙园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800个居民户,调查居民共2210人,进行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体格检查,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冠心病、脑血管病和肺癌是社区主要死亡原因。高脂血症患病率(32.78%)高居首位,其他依次为:原发性高血压(20.26%)、糖尿病(5.20%)、冠心病(3.84%),吸烟、饮酒、超重肥胖、缺乏体育锻炼、不合理膳食等是本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防治以三级预防为重点并且离不开政府支持、全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危险因素,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和14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烧烤(OR=7.00)、吸烟(OR=3.18)、口味偏咸(OR=2.38)、家族慢性胃病史(OR=2.22)和饮酒(OR=2.14)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危险因素,而经常吃水果(OR=0.33)、新鲜蔬菜(OR=0.35)、奶制品(OR=0.42)和个性温和(OR=0.49)是保护因素。结论家族慢性胃病史、饮食生活习惯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贫血 ,一般为红细胞生成素下降所致的正细胞性贫血。应用 CD- 170 0血球分析仪 ,对慢性肾衰患者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的含量 (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等参数检测分析 ,旨在探讨其贫血的性质。1 对象与方法1.1 实验对象 肾病组 :2 8例均为 1999年 10~ 12月在湖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血透治疗前的慢性肾衰患者。对照组 :90例经湖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判定为健康者。1.…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从事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医务人员慢性疲劳状况。方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疲劳问卷,对北京市9家三甲医院干部医疗保健科502例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干部医疗保健医务人员慢性疲劳得分为(55.47±12.10)分,从事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年限与慢性疲劳状况呈正相关(P<0.05),不同学历、职称及职业人群的慢性疲劳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从事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医务人员,慢性疲劳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从事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年限长、学历层次低、护士、初级及高级职称医务人员的慢性疲劳较其他人群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青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共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肾脏病共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8月在某三甲医院住院的中青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疾病累积评分表进行共病状态评估。结果最终纳入患者987例,以男性(59.8%)、18~44岁(53.2%)为主。中青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共病率为85.3%,合并单病种以高血压(13.5%)、糖尿病(6.4%)、肝脏疾病(6.8%)、肺部感染(4.6%)最为多见,合并2种慢性病模式以高血压+糖尿病最为常见(6.3%)。疾病累积评分为7(5,9)分,882例(89.4%)处于轻度共病状态。性别(β’=-0.067)、年龄(β’=0.061)、共病种数(β’=0.622)是疾病累积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中青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共病情况不容忽视,卫生行政部门应提高对慢性病共病的管理意识,采取相应措施以提升中青年慢性肾病患者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尤其是慢性房颤)与脑卒中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将患者分成脑卒中组20例(40.0%)和非脑卒中组30例(60.0%).通过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辅助生化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辅助检查资料,对比分析2组资料.结论 老年人慢性心房颤动的主要病因多为非心脏瓣膜病性,年龄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值下降以及慢性心房颤动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南宁市业余羽毛球运动人群慢性损伤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昀  李杰  宁小眷  许健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1):1385-1386
目的 了解广西南宁市参加业余羽毛球运动人群慢性损伤发生的情况和特点,分析身体素质与慢性损伤发生的关系及规律,探讨在业余羽毛球运动中防治慢性损伤的措施和方法.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对南宁市217名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进行慢性损伤相关问卷调查.参照<2005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要求,用国民体质监测专用仪器,对全部调查对象的握力、背力、闭眼单腿站立,选择反应时,纵跳摸高,坐位体前屈等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宁市业余羽毛球运动中慢性损伤发生率较高,为28.6%;慢性损伤发生的原因居前4位分别为运动强度过大(64.5%)、准备活动不充分(59.7%)、技术动作不佳(24.2%)和身体素质不佳(24.5%);损伤部位以腰背(45.2%)、膝(30.6%)、足踝(29.0%)最为多见,肩部、肘、手腕部也是损伤好发部位,发生率分别为20.9%,12.9%和12.9%.结论 业余羽毛球运动中慢性损伤的发生较常见,进行身体锻炼过程中缺乏科学、具体的指导,是业余羽毛球爱好者发生慢性损伤的主要原因;身体素质不佳,达不到技术动作要求是发生慢性损伤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付远兰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160-3161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开展社区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我院所属社区居民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因素研究。结果通过调查,我市社区人群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如下所示:高血压(18.51%)、慢性阻塞性肺炎(6.65%)、冠心病(2.79%)、糖尿病(2.07%)、恶性肿瘤(0.89%)、脑卒中(0.78%);我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家族史、年龄、超重以及吸烟。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最主要就是人们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引起的,因此,要想有效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就一定要调整饮食习惯以及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2.
金科  陈筠 《中国校医》2005,19(3):302-302
<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血循环中血小板参数会出现异常。本文通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健康人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大细胞比率(P-LCR)进行检测分析,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规律,进一步认识这些指标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对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二所三甲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61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住院期间心脏基础节律分为窦性节律组(窦律组)和房颤组,进行为期3年的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衰加重再住院.结果 房颤组中高龄、女性及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占有较高比例;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的病因主要为瓣膜性疾病,而窦律组则为冠心病;随访结果显示房颤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窦律组(P <0.01);Cox回归分析对其它因素校正后发现,房颤(RR =1.311,95% CI:1.002-1.715,P<0.05)、年龄(RR=1.014,95% CI:1.004-1.024,P<0.01)是影响慢性心衰患者3年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房颤及高龄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不良预后加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君丽 《职业与健康》2003,19(8):140-141
目的 观察注射用凯西莱(硫普罗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注射用凯西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6例与常规治疗组32例比较。结果 凯西莱治疗组在消除症状,回缩肝脾肿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胆红素(SB)、蛋白比例的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凯西莱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凯西莱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而且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居民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信-行情况,及知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社区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山市某镇随机抽取4条村各5个生产队共80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从中分析18周岁以上农村社区居民的慢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高血压、糖尿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炎)、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为46.9%、39.3%、57.4%、54.2%、58.0%,吸烟、饮酒率为25.3%和13.3%,主要的卫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为电视(35.1%);logistics回归显示:文化程度(OR=0.768)、职业(OR=1.076)、卫生保健(OR=1.132)、社区健康教育(OR=1.782)和年龄(OR=1.028)是居民慢性疾病诱发因素的知晓情况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居民慢性病的知-信-行情况有待提高,应加强农村居民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细胞免疫与持续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容易转变为持续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慢性HCV感染中存在细胞免疫(尤其是HCV特异性记忆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异常,本文就有关细胞免疫,特别是记忆T细胞在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的意义以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IFNγ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活动组NK细胞的水平为(4.08±2.75)%;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稳定组(2.37±1.13)%及对照组(1.27±0.39)%;慢性乙型肝炎稳定组与对照组比较,NK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未缓解组NK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为(4.89±2.66)%,显著高于缓解组(2.24±1.47)%。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与自然杀伤细胞的IFNγ高表达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之一,也是我国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最常见病因之一。根据目前乙肝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抗病毒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这也是2010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南》)的推荐意见。但在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氧化供能的特点。方法采用间接测热法应用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测定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夜间禁食与睡前加餐后晨起空腹及3餐后2小时的呼吸商(RQ)及24小时尿氮(微量凯式定氮法),监测静脉应用葡萄糖时的RQ。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夜间禁食晨起空腹时RQ为全天中最低(0.76±0.07),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氧化率依次为(63.88±31.60)%、(22.38±13.19)%、(13.75±23.64)%;睡前加餐RQ均提高,脂肪氧化率降低到(48.13±28.24)%,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增加到(37.25±24.05)%,蛋白质氧化率降低到(14.75±10.73)%;静脉应用葡萄糖时可见RQ迅速提高。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晨起空腹时以脂肪、蛋白质为主要供能物质,睡前加餐及葡萄糖的静脉应用可提高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节约脂肪、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
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早泄(PE)和勃起功能障碍(ED)的患病情况,并分析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轻重与PE、ED轻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表(NIH-CPSI)、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5评分表(CIPE-5)、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评分表(IIEF-5)作为评定标准,采用和患者面对面交谈、询问方式,分别记录10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NIH-CPSI评分、CIPE-5评分以及IIEF-5评分。结果1000例中PE发生率为40.2%,ED发生率为15.8%。患者各年龄组PE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ED患病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轻重和PE、ED轻重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PE和ED的发生率较高,且E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但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轻重与PE和ED的轻重程度则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