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光封闭干性网膜裂孔的效果是很满意的,尤其对治疗后极部网膜裂孔的疗效更为显著。我院经治的496例黄斑裂孔成功率达89.6%。激光对视功能的影响,尤其对中心暗点的变化国内外报道极少,兹将我院56例(56眼)黄斑裂孔治疗后,其视力和暗点的变化分析总结如下:一、检查方法:我们采用的是红宝石激光治疗器。治疗前由专人负责在同一条件下测量中心视力,激光治疗后1~3周,用0.3  相似文献   

2.
<正> 我院从1977年来共用激光治疗210例眼科疾病。其中眼底病五种112只眼;虹膜病十三种98只眼,现分叙如下:一、红宝石激光治疗眼底病1、临床病例计黄斑裂孔,赤道部网膜裂  相似文献   

3.
激光又名莱塞(LASER),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尖端科学。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后,第二年就被用于眼科的视网膜裂孔封闭。近几年来,国内在这方面也竟向研究。1971年首先在上海市研制成激光视网膜凝结器,以封闭眼球后板部裂孔。1974年合肥市又研制成功激光虹膜切除仪,又叫虹膜打孔仪。以后各省市相继进一步研究。1977年福建研制出眼科三用激光治疗机,不但可以封闭网膜裂孔、虹膜打孔,还可作视网膜荧光造影检查,作到一机多用,而且造价低廉。我科自1980年购置一台,并在同年九月份应用于临床,现  相似文献   

4.
<正> 用红宝石激光治疗多种眼病,其中虹膜切除116眼。共击射282脉冲次,平均每眼击射2.4脉冲次。其中215次达一次透切,占76.24%,一次未透者67次,占23.76%。对于透切成功率和疗效,透切部位、激光能量的选择至关重要;与如膜、前房的透明程度及虹膜颜色亦密切相关。治疗中未发生角膜上皮、内皮、晶体及网膜损伤现象。  相似文献   

5.
自1975年夏开始临床应用红宝石激光治疗机进行虹膜切除术,三年多来共治疗眼病195例,其中双眠17例,共212眼,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材料整理报告如下:一、治疗方法我们用的是0.5~2.5焦耳输出范围可调节的红宝石激光器,装置在 Zeiss—  相似文献   

6.
孔源性网膜脱离治疗的关键在于裂孔的封闭.如何选择术式、怎样封闭裂孔、使用何种材料进行外加压,在临床实践中一直为人们所探讨,目前国内许多专家大胆使用硅胶轮胎做为加压物,围绕裂孔对网膜变性区进行电凝、冷凝、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我科最近使用电凝、硅胶外加压治疗孔源性网膜脱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虽然激光治疗黄斑裂孔有重大进展,但对黄斑裂孔合并玻璃体牵引、网膜脱离不能平复和周边网膜还有囊变或裂孔者,仍有采取手术治疗的必要。我科自72年以来,共行黄斑裂孔手术16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三、影响激光治疗眼病效果的一些因素 (一)选择合适波长的激光不同部位、不同目的,要求使用不同波长激光。例如,行激光虹膜切除术,氩、氪、红宝石激光都有效,但常用氩激光,因其功率高,而且对血管有直接光凝固止血作用。但与近年来发展的Q开关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比较,后者比氩激光要好,更易击穿虹膜,且虹膜孔不易再闭合。应用Nd:YAG激光行虹膜切除时有时可发生虹膜出血,大部分出血可自行停止或术中略压接触镜即可止血,不影响预后:只有极少数出血须中断激光治疗,待出血吸收或移动位置后再行治疗。因此目前绝大多数人喜用Q开关Nd:YAG激光行虹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激光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我国1961年研制成功第一台红宝石激光仪,1971年应用于眼科作视网膜凝固,1974年作虹膜切除,1973年用氩离子激光治疗血管瘤,均获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应用二氧化碳激光器。氦氖激光器、钕玻璃激光器等于眼科临床,激光在眼科领域应用,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已有16个省应用不同激光器治疗30多种眼病,取得一定效果。虹膜切除病例,我国比外国多,现在将我国常用的几种激光器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的疗效。方法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以发现裂孔,氩激光光凝裂孔周围或裂孔后缘至裂孔封闭。结果激光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40眼,其中干性裂孔25眼,伴有视网膜下液的15眼。随访3-21个月,干性裂孔全部封闭,伴有视网膜下液的15眼中13眼治愈,2眼无效。治疗中及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氩激光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是疗效显著、操作间便、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Nd:YAG倍频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菁 《海南医学》2005,16(10):46-46,48
目的 评价掺钕钇铝石榴石倍频激光(Nd:YAG倍频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Nd:YAG倍频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39例47眼。追踪观察是否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阻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结果 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的37例45眼,有效率95.7%,2例2眼发展为视网膜脱离而需手术治疗。结论 Nd:YAG倍频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安全、有效。成功的光凝治疗可封闭视网膜裂孔、阻止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174例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128只眼施行了手术。近视眼占82.2%,高度近视占45%。裂孔以园形最多,马蹄形及其他形态的裂孔次之。发生裂孔的象限依次为颞上、颞下、鼻下、鼻上;颞半侧裂孔数约为鼻半侧的三倍强。裂孔的位置在赤道部与锯齿缘之间者最多,占77%。手术方式采用单纯电凝、巩膜层间缩短和硅胶填压。我们主张填压必须针对裂孔,位于裂孔后缘并与赤道平行。黄斑部裂孔应用红宝石激光治疗。术式与裂孔的有无和疗效无明显关系,脱离的范围与疗效有关。本文对近视与网膜脱离的关系,网膜的情况与裂孔位置的关系、手术方式问题、放水问题与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放水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自从Gonin首倡应用烙剌术封闭网膜裂孔用以治疗原发性网膜剥离获得成功以来,至今已有50多年了.随着检查技术上的进步以及封闭裂孔的器械和手术方式的改进,迄今国内、外的治愈率均已达到90%左右.黄斑位于眼球后极部,手术时不易暴露,而且操作困难,容易造成意外的损伤.同时黄斑部的损伤能影响中心视力.在封闭黄斑裂孔时,既要把裂孔封闭又要尽可能减轻视网馍的损伤以期在术后能获得比较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探讨下直肌牵引悬吊和不放液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上方脱离者采用下直肌悬吊;手术采用不放液局部巩膜外垫压术.结果:上方网脱74眼经下直肌悬吊后加压包扎17眼网膜自行复位,有效率达90.54%;131眼采用不放液局部巩膜外垫压术,手术一次成功121眼(92.36%);网膜下液的吸收不受年龄、屈光状况、脱离范围和网膜下液量的影响;手术失败者为术中裂孔封闭不完全和裂孔处有牵拉.结论:下直肌悬吊方法可阻止上方网脱向下扩展,促进网膜下液的吸收,有利于手术中裂孔的封闭和网膜复位.不放液局部垫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的关键是封闭裂孔.  相似文献   

15.
25例上皮植入性虹膜囊肿,分别用红宝石激光和YAG 激光治疗后获得较好效果。一次治疗囊肿消失21例,4例治疗后复发,其中2例经再次治疗痊愈,成功率达92.0%,有2例因角膜有混浊,而且在治疗中病人不能配合,故改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氩激光封闭周边视网膜裂孔的疗效。方法:间接眼底镜和三面镜详细检查周边视网膜发现裂孔,氩激光光凝裂孔周围至裂孔封闭.结果:激光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46例(63眼),其中干性裂孔58眼,伴有视网膜下液的5眼。随访3~21个月,干性裂孔全部封闭,伴有视网膜下液的5眼中3眼治愈,2眼无效。治疗中及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激光封闭裂孔可以预防或延迟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是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唐柳苹  何剑峰 《华夏医学》2004,17(4):491-492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技术及效果。方法:应用氩激光对不同类型的视网膜裂孔92例92只眼进行光凝封孔治疗。结果:术后观察2年以上,所有患者视网膜裂孔均封闭,成功率达100%,视力维持不变,术后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激光光凝具有损伤小、定位准确且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是治疗干性视网膜裂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郭雷  赵平 《辽宁医学杂志》2007,21(3):169-170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位于巩膜嵴前坡的裂孔再次引起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1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后,裂孔位于巩膜嵴前坡,但仍有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患者视网膜脱离局限于嵴前坡,观察脱离程度变化,于术后4~6个月因脱离加重行放水冷凝术。另13例术后视网膜全脱离。其中3例因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行玻切加激光封闭裂孔治疗;另10例行双眼包扎,促吸收药物治疗,其中3例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行激光封闭裂孔;7例网膜下液部分吸收,视网膜脱离局限于巩膜嵴前坡,行放水冷凝术。结果1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裂孔完全封闭,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位于巩膜嵴前坡的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应依据眼内情况决定手术时机与方式。如果PVR严重应行玻切术。如果PVR在C1级以下应先行保守治疗,视网膜下液吸收后可行激光治疗。局限于嵴前坡的持续脱离行单纯放水冷凝术可使视网膜复位。手术应遵循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下直肌悬吊和不放液方法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探讨下直肌牵引悬吊和不放液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上方脱离者采用下直肌悬吊;手术采用不放液局部恐膜外垫压术。结果:上方网脱74眼经下直肌悬吊包加压包扎17眼网膜自行复位,有效率达90.54%,131眼采用不放液局部巩膜外垫压术,手术一次成功121眼(92.36%),网膜下液的吸收不受年龄,屈光状态,脱离范围和网膜下液量的影响;手术失败者为术中裂孔封闭不完全和裂孔处有牵拉,结论:下直肌悬吊方法可阻止上方网脱向下扩展,促进网膜下液的吸收,有利于手术中裂孔的封闭和网膜复位,不放液局部垫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的关键是封闭裂孔。  相似文献   

20.
对208例视网膜脱离术后绝对卧床时间的长短与治疗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对比观察。认为按以往常规护理要求术后绝对卧床7~10d,已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于视网膜本身的病变程度以及术中能否将裂孔完全封闭,与卧床时间的长短无直接关系。因此,对于视网膜病变轻、手术已将裂孔完全封闭的病人,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轻微活动;对于术后视网膜裂孔未完全封闭或网膜平复不良的病人,即使延长绝对卧床时间也不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