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猪殃殃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小梅  杨娟  饶琼娟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9):1475-1477
 目的 对猪殃殃全草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方法 采用硅胶、 C18 反相硅胶、聚酰胺、 Sephadex LH-20 凝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 MS , 1 H-NMR , 13 C -NMR 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 8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 I ),芹菜素(Ⅱ),木犀草素(Ⅲ),槲皮素(Ⅳ),柯伊利素 -7- O-β-D- 葡萄糖苷(Ⅴ),芹菜素 -7- O-β-D- 葡萄糖苷(Ⅵ),木犀草素 -4’ - O-β-D- 葡萄糖苷(Ⅶ)和木犀草素 -7- O-β-D- 葡萄糖苷(Ⅷ)。 结论 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四川清风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四川清风藤(Sabia schumanniana Diels.)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四川清风藤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3,11-二氧-△12-齐墩果烯(Ⅰ),11-氧-3β羟基-△12-齐墩果烯(Ⅱ),3β羟基-△9(11),12-齐墩果二烯(Ⅲ),3-氧,△9(11),12-齐墩果二烯(Ⅳ),3β,11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Ⅴ),5-氧-阿朴菲生物碱(Ⅵ),β-谷甾醇(Ⅶ)。结论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四川清风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光茎大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光茎大黄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及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根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Ⅰ),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Ⅱ),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Ⅲ),β-谷甾醇-3-O-β-D-(6′-十七碳酰基)葡萄糖苷(Ⅳ),山柰酚(Ⅴ)。结论该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黔岭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黔岭淫羊藿(Epimedium leptorrhizumStearm.)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鉴定其化学结构?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用UV,IR,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到4个化合物,经鉴定为:thalictoside(Ⅰ),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2″-O-rhamnosyl-icarisidⅡ(Ⅱ)],箭藿苷A[sagitatosideA(Ⅲ)],大花淫羊藿苷B[ikarisosideB(Ⅳ)]?结论:化合物Ⅰ为苯酚苷类化合物,化合物Ⅱ,Ⅲ,Ⅳ为8-异戊烯基黄酮苷类化合物,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含羞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珂  吕洁丽  贾安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7):1293-1294
 目的对海南含羞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DiaionHP-20,ToyopearlHW-40,SephadexLH-20,RP18、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ESI-MS,IR,1H-NMR,13C-NMR,1H-1H COSY,HSQC,HMBC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5,7,3′,4′-四羟基-6-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Ⅰ),5,7,3′,4′-四羟基-8-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Ⅱ),丁二酸(Ⅲ),β-谷甾醇(Ⅳ),豆甾醇(Ⅴ)。结论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满山香子(seed of Schisandra propinqua(Wall)Hook.f.et Thom s.)中分离、鉴定化学成分。方法通过体积分数为75%乙醇提取,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的方法对满山香子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满山香子中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均三苯甲酸(trimesic acid,Ⅰ)、柚皮素(nar-ingenin,Ⅱ)、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Ⅲ)、6-乙基-5-羟基-2,7-二甲氧基-1,4-萘醌(6-ethyl-5-hydroxy-2,7-d imethoxy-1,4-naphtho-quinone,Ⅳ)、乌苏酸(ursolic acid,Ⅴ)和十九碳酸(nonadecanoic acid,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和Ⅵ系首次从5味子科中分得,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毛茛科植物石龙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对毛茛科植物石龙芮Ranunculussceleratu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和各种色谱法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运用多种波谱技术 (EI-MS ,1H-NMR ,13C-NMR ,DEPT谱 ,NOE差谱 )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 3,6-二酮 (stigmasta-4- ene 3,6 dione ,Ⅰ )、豆甾醇 (stigmasterol,Ⅱ )、6 羟基 7 甲氧基香豆素 (isoscopoletin ,Ⅲ )、七叶内酯二甲醚 (scoparone,Ⅳ )、原儿茶醛 (protocatechuicaldehyde ,Ⅴ )和原儿茶酸 (protocatechuicacid ,Ⅵ )。结论 :化合物Ⅰ ,Ⅲ ,Ⅳ ,Ⅴ ,Ⅵ为首次从毛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阜康阿魏中倍半萜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伞形科阿魏属植物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K.M.Shen)根中的倍半萜香豆素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中压制备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反复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E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阜康阿魏根中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umbelliprenin(Ⅰ),fekolone(Ⅱ),badrakemone(Ⅲ),lehmannolone(Ⅳ),assafoetidin(Ⅴ)。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荨麻根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荨麻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荨麻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应用理化数据分析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从荨麻根中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分别为 α - 香树脂醇 ( Ⅰ ) 、 β - 香树脂醇 (Ⅱ)、齐墩果酸 (Ⅲ)、 双( 5- 甲酰基糠基)醚(Ⅳ)、 5- 羟甲基糠醛(Ⅴ)、 4- 羟基苯甲酸 (Ⅵ)、东莨菪素(Ⅶ)、东莨菪素苷(Ⅷ)、胡萝卜苷(Ⅸ)和 β - 谷甾醇(Ⅹ)。 结论 化合物Ⅰ ~ Ⅶ均为首次从荨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Retz.)Schult叶中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化学方法结合1H-NMR和13C-NMR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测定化合物的体外蛋白非酶糖基化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 4 在50 mg·L-1时有较好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2.11%。结果:从匙羹藤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灰毡毛忍冬皂苷乙(1)、灰毡毛忍冬皂苷甲(2)、lonimacranthoide Ⅲ(3)、朝霍定C(4)、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酯(5)。评价了化合物1~5的体外蛋白非酶糖基化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 1~5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4在高浓度时具有一定的蛋白非酶糖基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alictrum atriplex Finet et Gagne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 Gao  S Chen  L Wang  M Liao  S Yu  P Xiao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3):160-1, 19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aerial part of Thalictrum atriplex. METHOD: Chromatography and spectral analysis were used to isolate and elucidate the constituents. RESULT: 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 of Thalictrum atriplex, and elucidated as protocatechuic acid, caffeic acid, p-coumaric acid, kaempferol, beta-sitosterol and N-methylcorydaldine. CONCLUSION: They are all isolated from the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毛梗莶(SiegesbeckiaglabrescensMakin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鉴定其化学结构。方法:采用柱层色谱法进行分离,从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用IR,MS,1HNMR,13CNMR和2D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经光谱鉴定化合物为:化合物Ⅰ大花酸(grandifloricacid),化合物Ⅱ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6β,17dihydroxykaurane),化合物Ⅲ阿魏酸(ferulicacid),化合物Ⅳ二十七烷醇(heptacosanol),化合物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化合物Ⅵ琥珀酸(sucinicacid)。结论:化合物Ⅰ,Ⅱ为kaurane型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Ⅲ、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毛梗豨莶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梗-莶(Siegesbeckiaglabrescen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研究。方法:采用各种层析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从毛梗莶中分离到了5个化合物,用IR,MS,1H-NMR,13C-NMR和2D-NMR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果:经光谱鉴定化合物为(Ⅰ)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ent-16β,17-dihydroxykauran-19-oicacid),化合物(Ⅱ)为单棕榈酸甘油脂(glyceralmon/opalmitate),化合物(Ⅲ)为对映 贝壳杉-16β,17,18-三醇(ent-kauran-16β,17,18-triol),化合物(Ⅳ)为18-羟基-贝壳杉-16-烯-19-羧酸(18-hydroxy-hauran-16-en-19-oicacid),化合物(Ⅴ)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结论: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毛梗豨莶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梗莶(Siegesbeckia glabrescens Makin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鉴定其化学结构。方法:采用柱层色谱法进行分离,从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用IR,MS,1HNMR,13CNMR和2D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经光谱鉴定化合物为:化合物Ⅰ大花酸(grandifloric acid),化合物Ⅱ16β,17-二羟基 贝壳杉烷(16β,17-dihydroxy-kaurane),化合物Ⅲ阿魏酸(ferulic acid),化合物Ⅳ二十七烷醇(heptacosanol),化合物(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化合物Ⅵ琥珀酸(sucinicacid)。结论:化合物(Ⅰ),(Ⅱ)为kaurane型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Ⅲ)、(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鹤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 H-NMR,13 C-NMR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鹤藤氯仿部位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萜醇(Ⅰ)、十八醇(Ⅱ)、豆甾醇(Ⅲ)、β-谷甾醇(Ⅳ)、β-胡萝卜苷(Ⅴ)。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铁破锣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我国特有植物铁破锣 [Beesia calthifolia(Maxim) .Ulhr.]全草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其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酮 (Ⅰ)、蒲公英赛醇 (Ⅱ)、表木栓醇 (Ⅲ)、E-24-ζ-ethyl-cholest-3α-ol(Ⅳ)和β-谷甾醇(Ⅴ)。结论:化合物Ⅰ、Ⅱ、Ⅲ、和Ⅳ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铁破锣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我国特有植物铁破锣(有称为滇豆根者)[Beesia calthifolia(Maxim.)Ulhr.]根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MS,1H-NMR,13C-NMR)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其根茎的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阿魏酸(I),25-脱水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Ⅱ).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Ⅲ),铁破锣皂苷Ⅰ(Ⅳ)和胡萝卜苷(V)。结论:化合物Ⅰ,Ⅱ,Ⅲ和V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Ⅱ~Ⅳ为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皂苷。  相似文献   

18.
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氢二异丁香酚(dehydrodiisoeugenol)(Ⅰ);Eriobofu-ran(Ⅱ);4,5-Dihydroxy-3-methoxybiphenyl(Ⅲ),Gomisin N(Ⅳ);(+)deoxyschizandrin(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Ⅵ)。结论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五味子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山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山蒟(Piperhancei Maxim)藤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1~2(IR,UV,MS,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其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p-香豆酰酪胺(Ⅰ),N-反式阿魏酰酪胺(Ⅱ),马蔸铃内酰胺AⅢa(Ⅲ),马蔸铃内酰胺AⅡ(Ⅳ),香草酸(Ⅴ),藜芦酸(Ⅵ),胡萝卜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海风藤的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产于四川攀枝花地区的海风藤化学成分,为海风藤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手段,从海风藤藤茎的脂溶性部位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UV,MS,1H-NMR,13C-NMR)鉴定了此5个化合物。结果化合物(Ⅰ~Ⅴ)分别为:8-羟基-2,2′-二甲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6-甲酸(Ⅰ)、8-羟基-2,2′-二甲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6-甲酸甲酯(Ⅱ)、香草酸(Ⅲ)、胡萝卜苷(Ⅳ)、豆甾醇(Ⅴ)。结论化合物Ⅰ和Ⅱ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对HL-60和BEL-7404两种人肝癌细胞系的ED50值分别是3.27,12.5和8.4,15.1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