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考察自我同一性在自尊与生涯成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问卷、生涯发展状况量表和自尊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尊对生涯态度与生涯行动有直接预测作用,也通过自我同一性起间接预测作用.部分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df=2.674(P=0.102),GF=0.997,CFI=0.993,NFT=0.989,NNFI=0.957,SRMR=0.021,RMSEA=0.065.结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在自尊与生涯成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问题与依恋风格的关系,以及状态焦虑和自尊在两者关系间的作用。方法:选取大学生484人(男198人,女286人),采用人际问题量表简短版(IIP-32)、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的状态焦虑分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分别测量人际问题、依恋回避/依恋焦虑风格、状态焦虑、自尊水平。结果:女生的IIP-32竞争及SES得分均高于男生,而IIP-32不自信、依恋焦虑得分均低于男生(均P<0.05)。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得分均与IIP-32总分正向关联(β=0.22、0.12);状态焦虑在依恋回避与人际问题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β=0.23、0.09);自尊在依恋回避和状态焦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β=-0.09)。结论:大学生的人际问题与依恋风格相关,而状态焦虑在两者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自尊能调节依恋回避与状态焦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依恋的关系及反刍思维在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545名在校学生[男239人,女306人;平均年龄(20±3)岁],采用Russell孤独量表(UCLA)、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包含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2个维度)、Nolen-Hoeksema反刍思维量表(RRS)进行测量。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反刍思维在孤独感与依恋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大学生UCLA、ECR及RRS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30、0.20、0.44,均P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假设模型拟合良好(χ~2=16.69,df=5,NFI=0.98,IFI=0.99,TLI=0.96,CFI=0.99,AGFI=0.96,RMSEA=0.07)。通径分析发现,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既可以直接预测孤独感(β=0.10、0.06)和反刍思维(β=0.05、0.16),又可以通过反刍思维预测孤独感(β=0.18)。结论:大学生的反刍思维可能与个体孤独感和依恋密切相关,在孤独感与依恋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情绪智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457名大学生[男生205名,女生252名;来自城市231人,来自农村226人;年龄15~24岁,平均年龄(20±2)岁],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情绪智力量表(EIS)及UCLA孤独感量表(UCLALS)分别测量其成人依恋、情绪智力及孤独感的水平。结果:女生的EIS评估自我情绪和评估他人情绪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农村大学生的UCLALS得分高于城市大学生(P0.05或P0.01)。依恋焦虑既直接预测孤独感(β=0.38,P0.01),又通过情绪智力间接预测孤独感(β=0.33,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12.3%;依恋回避既直接预测孤独感(β=0.45,P0.01),又通过情绪智力间接预测孤独感(β=0.39,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13.2%。结论:大学生孤独感与成人依恋、情绪智力密切相关,情绪智力在成人依恋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自尊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身体监视量表、外表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5所高校随机抽取的400名大学本科生(男生148人、女生252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13,P0.01),大学生自尊与外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6,P0.01);自我客体化可正向预测外表焦虑(β=0.28,P0.001),自我客体化可负向预测自尊(β=-0.13,P0.01);自尊在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043(P0.05),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06,0.09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5.36%。结论:大学生自尊在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和社会增强假说,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的方法探讨大学生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的不同匹配与网络自我表露的关系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方法:以父母依恋问卷(IPPA)、社交网站自我表露问卷和自尊量表为工具,共回收540份有效的大学生数据。结果:(1)大学生与父母形成的高水平的依恋匹配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网络自我表露;(2)自尊在大学生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的不同匹配与网络自我表露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结论:高水平的父母依恋匹配不仅可以直接提高个体的网络自我表露水平,还可以通过提升自尊来间接影响网络自我表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设限、自尊与完美主义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设限量表(SHS)、自尊量表(SES)及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对711名在校大学生相关心理特质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归因分析探究了自我设限、自尊与完美主义的关系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自我设限对自尊起到负向预测作用(r=-0.411,P0.01),对完美主义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0.359,P0.01);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得知自尊在完美主义与自我设限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二者对自我设限的方差解释达到了58.8%。结论:自尊、完美主义是大学生自我设限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现状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自尊(RSES)、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CFMPS)问卷为研究工具对275名大学生进行了统一问卷施测。结果 1全体大学生完美主义总体平均得分为80.741分,处于中等水平;2在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维度上,存在性别,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086,P0.05),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048,P0.05);3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中的"担心错误"维度(Beta=5.686,P0.001)和"行动疑虑"维度(Beta=0.127,P0.05)能显著预测孤独感;自尊在"担心错误"维度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行动疑虑"维度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能预测孤独感,自尊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尊在大学生焦虑、孤独感与总体幸福感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方法随机选取520名大学生,采用总体幸福感问卷(GWB)、孤独感量表(UCLA)、自尊量表(SES)以及特质焦虑量表(STAI)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与孤独感(r=-0.72)、特质焦虑(r=-0.75)呈显著负相关与自尊呈极显著正相关(r=0.67);自尊与孤独感(r=-0.56)、特质焦虑(r=-0.58)呈显著负相关;②自尊在焦虑、孤独感和总体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模型拟合良好。结论自尊可以部分调节大学生在体验到负面情绪时对幸福感产生的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自尊、通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和梅拉比安特质通情量表对58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网络利他程度显著高于女生;②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自尊和通情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尊和通情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通情在自尊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同时又通过通情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