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1990年5月~1996年8月我们用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的国产尿激酶(UK)与日本绿十字生产的进口UK对4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进行了静脉溶栓疗效对此观察,结果两组溶栓效果相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 10年来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日益受到重视 ,尤其对尿激酶 (U K)、链激酶 (SK)及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t- PA)等的疗效及剂量进行了探索。现就有关问题作一简述。溶栓适应症与禁忌症 :1996年对溶栓治疗参考方案重新修订 ,入院时已胸痛 6~ 12小时 ,但仍有 ST段抬高或胸痛者 ,可考虑溶栓治疗 ;年龄 >70岁者 ,也不为溶栓禁忌症。但据临床研究观察 ,在年龄不限情况下 ,6~ 12小时溶栓者与 6小时内溶栓者的血管再通率 (6 2 .5 % ,71.0 % )及病死率(3.1% ,6 .5 % )有明显差异 P<0 .0 5 ;≥ 6 5岁 AMI溶栓者的病死…  相似文献   

3.
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溶栓疗法是心肌梗死内科治疗的一大进展 ,是通过溶栓药物冠脉内溶栓使其再通 ,是挽救存活心肌最有效最好的方法。我院自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 ,共溶栓治疗 AMI15例 ,其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15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其中 11例男性 ,4例女性 ,年龄为5 5~ 75岁 ,梗死部位 :下壁 6例 ,广泛前壁 2例 ,前间壁 3例 ,高侧壁 1例 ,下壁 前壁 3例。二、溶栓适应症 :发病少于 6~ 10小时 ,含服或静点硝酸甘油胸痛持续 >30分钟不缓解 ,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肢体导联 ST段抬高≥ 0 .1m V(胸前导联 >0 …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了解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糖尿病 (以下称糖梗 )患者近期疗效。一、资料和方法汇总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收治符合 WHO诊断标准的 AMI 10 73例 ,其中糖梗患者 16 7例 ,女 75例 ,男 92例 ,平均年龄 5 4 .1± 7.6 9岁 ;非糖梗患者 90 6例 ,女 2 34例 ,男6 6 3例 ,平均年龄 5 3.5± 8.34岁。静脉溶栓治疗及再通率判断 :依据 1991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参考方案。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 ,显著性检验用 t检验 ,计数资料以 %表示 ,各率及例数间显著性检验用 χ2检验 ,P <0 .0 5为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对163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疗效、安全性从不同分层角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总再通率65.6%,出血率11.0%,5周内死亡率9.2%,起病距溶栓6h内再通率明显高于6b以后(P<0.01),且死亡率低。不同年龄组6h以内再通率无显著差异(P>0.05),≥70岁组6h后再通率低于其他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出血率及死亡率各年龄组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组与男性组比较再通率低、死亡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激酶剂量以150万u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临床和病理解剖资料证实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溶栓治疗是目前AMI早期治疗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我们近年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22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激酶(UKTP)为外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剂,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有效、安全的溶栓剂。我们对106例AMI患者给予UKTP治疗,并与未行溶栓治疗的114例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男138例,女82例;年龄60~85岁。AMI诊断均符合WHO规定的标准[1]。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溶栓组106例,其溶栓指征、用药方法和临床判断再通标准均按照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2];余114例为未溶栓组。将22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60~69岁组94例,70~79岁组88例,80~85岁组38例。溶栓距AMI发病时间均在12小时以内。2 方…  相似文献   

8.
老年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病人在患者或家属同意后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将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94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两组。对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别予以评分,并以此来判断溶栓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溶栓后继发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早期溶栓治疗 (thrombolytictherapy ,TT)可获得梗塞相关动脉 (IRA)早期开放 ,有效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保护左室功能 ,降低病死率 ,因而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规疗法之一。然而 ,目前最佳的溶栓方案仅能使 5 4%的AMI获得充分再灌注 ,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率为 8 0 %~13 5 % ,出血并发症仍存在 ,尤其颅内出血为 0 3 %~ 1%。如何提高溶栓疗效、降低副反应仍是当前倍受关注的课题。现将这方面的一些进展综述如下。1 溶栓适应证在扩大  溶栓病例选择在 1996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参考方案基础上有…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 ,使部分心肌因持久缺血而坏死的疾病 ,属冠心病病情严重的类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使心肌及时再灌注 ,避免坏死 ,降低急性期病死率。本文回顾分析 3 0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 996年至 1 997年作者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时收集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及 1 997年至 2 0 0 1年本院内科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共 3 0例 ,均符合 1 979年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其中男 2 5例 ,女 5例 ,年龄41~ 75岁 ,平均年龄 69岁。其中广泛前壁心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女性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3年内接受静脉溶栓 3 0 2例 (AMI)患者中的 83例女性AMI的临床疗效。结果  ( 1 ) 83例女性AMI与 2 1 9例男性患者比较 ,溶栓后梗塞相关血管 (IRA)再通率明显为低 ( 57 8%比 73 5% ,P <0 0 1 ) ,尤其3 8例≥ 60岁的老年女性比 92例老年男性明显为低 ( 55 9%比 73 0 % ,P <0 0 2 5)。 ( 2 )经溶栓治疗的男性AMI患者比女性的 5周死亡率 ( 4 1 %比 1 4 5% ,P <0 0 1 )及中度以上心衰率 ( 1 4 2 %比 2 6 5% ,P<0 0 5)明显为低。结论 国人女性A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但其临床疗效似乎低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12.
在22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用乳胶颗粒凝集法检测了血清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和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在梗塞相关动脉(IRA)再通者明显升高(P<0.01),而IRA未再通者仅稍有升高(P>0.05)。结果表明,D-二聚体水平和IRA再通与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且方法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及早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2009年9月住院治疗行急诊溶栓成功的72例患者.治疗组(3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24h内加服阿托伐他汀80mg,1次/晚,用药12个月;对照组(35例)按急性STEMI常规溶栓、抗栓、抗缺血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和随访1年的临床情况,包括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用药治疗4个月,治疗组血脂、hs-CRP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 1 年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及早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且用药较安全、不良反应少,未增加溶栓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血清肌钙蛋白T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效的判定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浓度对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的判定价值。选择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92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浓度,比较其中65例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组与27例未通组之间的血清肌钙蛋白T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总结应用古巴重组链激酶海贝克栓(heberkinase,HK)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之临床疗效,收集七家医院于1994年应用HK治疗AMI98例资料,汇总分析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判断梗塞相关血管再灌注率为56.1%,5周病死率13.3%.寒战、肢体抖动率51.0%,且持续时间长达20~40分钟.寒战伴发热22.4%.提示,HK治疗AMI肢体抖动及寒战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在12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立即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100万U,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26例再通,再通率为86.67%,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心肌梗死后早期采用静滴尿激酶进行溶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及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以发光底物显色及放射免疫法测定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含量。结果:溶栓组和对照组相比t-PA上升,PAI下降,t-PA/PAI及CGRP上升,溶栓后2小时达高峰,6小时维持较高水平,24小时回降。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持续升高达正常值的3~4倍。结论:溶栓后血浆t-PA/PAI及CGRP迅速升高表现出同步消长关系。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持续升高,三者表现出正反馈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研究不同种类溶栓药物对心源性休克的发生风险有无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4—2006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接受溶栓治疗的病人。收集病人在入院后72h之内的临床资料,以胸痛发作至心源性休克发生的时间作为因变量,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Cox生存分析模型,计算各因素在相同时点发生心源性休克的风险函数。结果高龄、男性、有外周动脉疾病史能增加发生心源性休克的风险,溶栓成功、较高的体质指数和平均动脉压能降低心源性休克的风险。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发生休克的风险高于他部位心肌梗死的患者。溶栓药物种类没有进入Cox回归方程,而溶栓效果与症状发作至溶栓时间的相互作用对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有影响。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能极大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风险,而该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接受溶栓治疗,不在于溶栓药物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To examine the benefits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ll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the coronary care unit of the General Hospital, Birmingham between January 1984 and December 1987 was made and findings compared to corresponding groups admitted between January 1990 and May 1992 when thrombolytic therapy was routine. In-hospit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ere assessed in 208 diabetic and 1029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 admitted between 1984 and 1987 and in 115 diabetic and 501 non-diabetic patients admit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between January 1990 and May 1992. Follow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there was a reduction in mortality among non-diabetic patients from 17 % to 8.5 %; p± 0.001 (observed reduction: 49 %; 95 % Cl: 30–70 %) and in the incidence of left ventricular failure (from 22 % to 8 %, p ± 0.01 (observed reduction: 52 %; 95 % Cl: 40–85.5 %). Diabetic patients showed a reduction in mortality from 30 % to 17 %; p = 0.02 (observed reduction: 42 %; 95 % Cl: 9.4–73.8 %) and in the incidence of left ventricular failure from 39 % to 21 %; p ± 0.01 (observed reduction: 45 %; 95 % Cl: 20.3–72.5 %). Thrombolytic therapy confers a major benefit o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lthough this group remains at a prognostic disadvantage compared to non-diabet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错误溶栓治疗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12月至1995年8月,对15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进行溶栓治疗,12例发生误溶(7.7%)。其中早期复极综合征4例,室壁瘤2例,心肌炎1例,心肌病1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例,间歇性左前分支阻滞互例,其它2例。本文分析了误溶病例与AMI的鉴别要点,并提出了减少误溶,提高诊疗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