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描述201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分析中国HFRS流行特征和疫情趋势。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级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全国HFRS发病呈略微下降趋势,共报告病例12 810例,较2012年下降3.74%;发病率0.95/10万;死亡109例,病死率0.85%。疫情仍主要集中在东北及山东、陕西、河北、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区,病例数占全国82%。全年发病仍然呈春季、秋冬季两个高峰,秋冬季峰高于春季。男女病例比为2.70:1;仍以男性青壮年居多;职业仍以农民为主。40个国家级监测点共报告1165例,占全国总数的9.09%,监测点发病总趋势与全国发病趋势不一致,略微上升。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与2012年相比有所上升,春季更为明显,个别点波动较大。优势鼠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主导优势,其次为褐家鼠;居民区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小家鼠次之;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仍是我国HFRS最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病原仍是HNTV和SEOV型汉坦病毒。近些年云南监测点发现以大绒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泸西汉坦病毒疫源地。结论 我国HFRS总体疫情呈略微下降趋势,但监测点发病总趋势略微上升,部分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多年来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或者波动较大,这些地区HFRS暴发流行的隐患仍然存在。继续加强扩大免疫规划接种项目、落实防鼠灭鼠工作、进行环境整治、加强健康宣教等综合性防制措施依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2009-201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趋势及鼠类种群密度和携带汉坦病毒情况。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捕鼠采用夜夹法,鼠携带病毒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鼠血清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结果 2009-2015年台州市HFRS报告发病数为70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8/10万。发病主要分布在天台县、三门县和临海市,占发病总数的70.94%;人群以农民为主,占81.34%,发病率与鼠密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963,P=0.001);7年间监测点捕获鼠类11种1 425只,总鼠密度为3.91%,鼠平均带病毒率为3.72%,带病毒鼠种为黑线姬鼠50只,褐家鼠3只,其他鼠种未检出。结论 台州市HFRS疫情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及宿主,疫区仍为黑线姬鼠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加强鼠间疫情监测对本病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芹  周航  李德新  李群  殷文武 《疾病监测》2010,25(12):938-943
目的分析2009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描述中国HFRS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HFRS发病继续呈下降趋势,共报告病例8745例,较2008年下降3.15%;发病率为0.66/10万;死亡104例,病死率为1.19%。疫情仍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东地区,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依次为黑龙江、陕西、山东、吉林、辽宁、湖南、浙江和江西省。全年发病仍呈春季、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峰高于春季。男女病例性别比为3.37∶1;发病仍以男性青壮年居多;职业仍以农民为主。国家监测点共报告907例,占全国总数的10.37%,监测点发病总趋势与全国发病趋势一致。与2008年相比,鼠密度和鼠带毒率总体变化不明显,鼠带毒率高的地区大部分有所降低,个别地区有升高。野外优势鼠种为以黑线姬鼠,居民区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这两种鼠仍是中国HFRS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结论全国HFRS发病呈持续下降趋势,但部分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毒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HFRS传播流行风险依然存在。应继续落实防鼠灭鼠、高流行区高危人群免疫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蒋建祥  于德山  赵海 《疾病监测》2013,28(2):126-129
目的 了解甘肃省2006-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发病趋势及鼠类种群密度和带病毒情况。 方法 人间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捕鼠采用夹夜法,鼠带病毒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鼠血清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 结果 2006-2011年全省HFRS报告发病数分别为35、10、25、13、6和5例,呈散在分布于9个市(州),主要集中在甘南州30例、平凉市25例、天水市15例;人群分布以男性青壮年农牧民为主。6年间捕获鼠类10种1090只,平均捕获率为8.95%,2006年最高为17.32%,此后逐年下降,2011年为4.45%;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47.64%,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65.12%。鼠平均带病毒率为1.01%(11/1090),带病毒鼠种黑线姬鼠10只,社鼠1只。 结论 甘肃省HFRS疫情维持在很低的水平,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及宿主,疫区仍为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加强鼠间疫情的监测对出血热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1996-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 1996 - 2000年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监测 ,共发病 127例 ,死亡4例 ,1996 - 2000年发病率分别为 0.57/10万、0.50 / 10万、0.29/ 10万、0.22 / 10万、0.34/ 10万 ,病死率 3.1% ;另外 ,外来人员在广州感染 105例 ,死亡 6例 ,病死率 5.7% ;病例以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多见 ,呈散发性 ,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 ,发病以青壮年居多 ,临床轻、中型多见 ,1997年实验大白鼠型再次发生 1例 ;正常人群血清学监测未检出出血热病毒抗体。鼠间监测两个监测点及 1998年黄埔区长洲岛、荔湾区南站、清平市场居民区 ,1998-2000年白云山和黄埔区野外进行监测 ,海珠区监测点 3年平均鼠密度 1.5% ,褐家鼠密度 1.5% ,带病毒率 5.2% ,带病毒鼠指数2.8;天河区 5年鼠密度 1.0 % ,褐家鼠密度0.9% ,带病毒率 3.0% ,带病毒鼠指数1.6 ;白云山密度 14.9% ,褐家鼠密度12.5 % ,带病毒率 9.8% ,带病毒鼠指数 11.1;黄埔区鼠密度12.6%,褐家鼠密度9.9%,带病毒率4.0%,带病毒鼠皀数6.3,其中长洲岛鼠密度6.8%,褐家鼠密度5.2%,带病毒率7.1%,带病毒鼠指数6.1;荔湾区南站、清平市场鼠密度2.3%,褐家鼠密度1.8%,带病毒率0.0%,带病毒鼠指数0.5年对实验大白鼠监测,检查9个单位,检出一个单位大白鼠感染率48.9%,其余大、小白鼠全部阴性。广州市5年业监测传染源仍以褐家鼠为主,无黑线姬鼠,未发现新疫源地和新一带病毒鼠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浙江省台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实验室病原学、血清学方法.结果 2000-2005年浙江省台州市HFRS年均发病率为3.63/10万(4.50/10万~2.64/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2/10万,病死率为0.42%;发病主要分布在天台、临海、椒江等三个县市区,占病例总数的73.43%,12.62%个次乡(镇)报告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46.33%.各年均出现冬春季和夏秋季两个高峰,属姬鼠型为主的混合疫区;以壮年、老年农民发病居多,占86.54%,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1.98%.5年监测野外总鼠密度为4.61%;黑线姬鼠捕获率3.59%,居民区总密度为2.67%,褐家鼠捕鼠率为1.99%,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分别为野外和居民区的优势鼠种.带毒率17.00%(0.90%~36.40%),带毒鼠指数0.02~0.14,平均为0.08.结论 2000-2005年台州市HFRS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仍需加强重点疫区重点人群的HFRS防治,姬鼠型为主的混合疫区宜选用双价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7.
余樟有 《疾病监测》2013,28(11):929-932
目的 掌握浙江省衢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宿主动物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衢州市2005-2012年HFRS人间和鼠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衢州市8年间共报告HFRS 424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8/10万,病死率为0.47%,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患者以30~69岁为主,占85.38%,农民占79.95%,男女性别比为2.50:1。季节高峰呈夏季和冬季双峰型,以开化县山区发病率最高。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57.39%;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76.04%。鼠类HFRS带病毒率为2.02%,鼠血清HFRS抗体阳性率为4.35%。结论 衢州市广泛分布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仍需加强本病监测、灭鼠和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2010年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以及宿主动物密度和种群构成、病毒感染等情况,为防治HFRS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人间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无菌操作取肺和血清,用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抗原和抗体,计算鼠密度、种群构成、带病毒率和抗体阳性率。 结果 2010年浙江省共报告HFRS 457例,死亡3例,与2009年同期相比基本一致。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64岁年龄组,职业以农民为主,男女发病数比例为2.715 ∶ 1。宿主动物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全省鼠形动物平均带病毒率为3.86%。 结论 2010年浙江省HFRS发病呈稳定态势,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要加强针对性的监测和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分析HFRS监测结果,掌握流行规律,制定防治对策。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T)监测鼠肺HV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和酶标捕捉IgM法(MacELISAIgM)检测病人和健康人血清中HV抗体。结果2004年山东省共发生HFRS病人3720例,死亡34例,发病率4.11/10万,死亡率0.04/10万,与2003年同期相比,发病人数上升3.25%,死亡人数上升112.50%。全省有17个市地,138个县(市,区)有HFRS病例报道。室内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大仓鼠为优势鼠种。鼠种带毒率分布:褐家鼠占6.59%,小家鼠占2.46%,黑线姬鼠占4.08%。结论应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尤其在高发县实施以预防接种为主的措施以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0.
1996-2005年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浙江省近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出血热疫情,开展宿主动物监测,检测鼠密度和带病毒率.结果 1996-2005年浙江省累计报告出血热17 640例,年均发病率为3.85/10万,死亡81例,病死率为0.46%.病例主要分布在沿钱塘江两岸的浙东和浙西丘陵区,其中杭州、宁波、绍兴、衢州、台州发病较多,占全省发病总数的76.57%.每年5~7月和11月至翌年1月为流行高峰,分别占全年发病总数的31.88%和30.66%.年龄以20~59岁人群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9.48%,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8.95%,男女性别比为2.61:1.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带病毒率为2.98%,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85%;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带病毒率为4.08%,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61%.结论 浙江省出血热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一些县(市、区)发病率居高不下,仍需进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流行特征和宿主动物种群、密度和病毒携带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 — 2020年浙江省HFRS疫情资料,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三间分布特征,并在浙江省5个监测点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捕获率,采集鼠形动物肺脏和血,分别检测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分析浙江省鼠形动物种群分布和带病毒情况。  结果  浙江省2016 — 2020年全省报告病例数(发病率)分别为349例(0.62/10万)、353例(0.63/10万)、327例(0.59/10万)、369例(0.63/10万)和260例(0.46/10万)。 2016 — 2020年5个监测点在居民区布放鼠夹14 068夹,捕鼠数622只,捕获率4.42%;野外布放鼠夹31875夹,捕鼠数2112只,捕获率6.63%,5个监测点室外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1,P=0.046)。 5个监测点共捕鼠3065只,野外优势鼠种黑线姬鼠1 830只,占捕获总数的59.71%;居民区优势鼠种褐家鼠330只,占捕获总数的10.77%,不同监测点的鼠种构成有差异(χ2=1 675.401,P<0.001)。 全省5个监测点共检测鼠血清2808份,监测点平均抗体阳性率8.4%(236/2808);共检测鼠肺标本2815份,监测点平均抗原阳性率3.66%(103/2815)。 对5个监测点的抗体阳性的鼠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762,P<0.001);对5个监测点的抗原阳性的鼠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95,P<0.001)。  结论   浙江省疫情高发地区捕获率和鼠带病毒率均较高,需要对疫情高发地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利于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和掌握北京市昌平区1998-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为制定HFRS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昌平区1998-2009年的HFRS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8-2009年,全区共报告HFRS病例132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1.63/10万;病例主要集...  相似文献   

13.
余平  程慧健  熊英  谢昀  袁辉 《疾病监测》2013,28(11):924-928
目的 了解2005-2012年江西省高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趋势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高安市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人间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采用夹夜法捕鼠,鼠带病毒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鼠血清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 2005-2012年高安市共报告HFRS病例584例,死亡30例,平均发病率为8.65/10万,平均死亡率为0.44/10万,病死率为5.14%,整体疫情较为平稳。各乡镇均有发病,存在秋冬峰与春峰两个发病高峰。发病主要以成年人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67.42,P=0.00),职业主要以农民为主占70.21%。开展扩大免疫后(2009-2012年)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为29.26%,明显高于扩大免疫前(2005-2008年)11.60%(2=77.64,P=0.00)。平均鼠密度为2.54%,2012年鼠密度明显升高,室内以褐家鼠、野外以黄毛鼠各为优势鼠种。平均带病毒鼠指数为0.0198,2011-2012年带病毒鼠指数出现明显升高。结论 高安市近年来出血热发病风险增加,建议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并对免疫效果进行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2009年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为开展相应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全国人间布病病例及布病国家级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共报告人间布病35 816例,报告发病率为2.70/10万;内蒙古、山西、吉林、黑龙江、河北、宁夏6个省(自治区)报告发病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1.77%;监测点羊平均阳性率为1.49%,牛平均阳性率为1.36%;全国共分离到羊种3型布鲁氏菌68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94.7%。结论中国人间布病疫情仍主要分布于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北方地区,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征。布鲁氏菌流行优势菌株是羊种3型,部分地区畜间布病感染菌株来源复杂。青海、西藏、新疆等西部牧区应进一步加强人间及动物间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疫情,开展宿主动物监测,检测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结果 1962-2008年辽宁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5352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5/10万,死亡1042例,病死率为1.95%。家鼠型疫区不断扩大,混合型疫区逐年增加,病例地区分布由20世纪80年代的仅4个地区发展为现今病例覆盖全省14个市90%的县(区)。每年3-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有2个流行高峰。年龄发病以15~60岁人群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约占70%。结论自21世纪初辽宁省HFRS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2005年以后由于在重点地区和人群中疫苗的大规模应用,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