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综合征,多见于3~14岁儿童,尤以学龄期儿童多见[1],临床以对称性皮肤紫癜为主,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肾脏损害等,目前临床多采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症综合治疗,虽能达到治疗目的,但易复发,并发症也较多.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小血管炎及其肾损害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1994年美国Chapel Hill系统性血管炎分类命名意见按受累血管的大小将系统性血管炎分为大血管炎、中血管炎和小血管炎[1]。原发性小血管炎包括韦格纳肉芽肿病( Wegener granulo-matosis ,WG)、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MPA)、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hurg -Strauss syndrone ,CSS)、过敏性紫癜、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这6种原发性小血管炎都可发生肾脏病变,但并非都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其中WG、MPA、CSS为AN…  相似文献   

3.
小辞典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vascular purpura)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广泛的小血管炎,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脆性增加,伴渗出性出血、水肿。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紫癜、粘膜出血.也可伴有皮疹、关节痛、腹痛及  相似文献   

4.
<正>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于2~8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两季居多[1]。1病因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虽然食物过敏(蛋类、乳类、豆类等)、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等)、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疫苗接种、麻醉、恶性病变等与过敏性紫癜发病有关,但均无确切证据。近年关于链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正>过敏性紫癜又称自限性急性出血症,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简单地说,就是过敏性血管炎引起的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出血。此病病因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病原体感染、药物感染、食物过敏、虫咬有关。临床上,大多数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伴随发热、关节肿痛、血尿、尿蛋白等。过敏性紫癜在皮肤上产生的瘀点瘀斑不同于一般的过敏性皮疹,而是出血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又称许兰-亨诺(Schonlein-Henok)综合征,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第四节 过敏性紫癜 1概述 过敏性紫癜为免疫复合物疾病,伴IgA、IgG和C3沉积于皮肤和肾脏的血管壁。主要病变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表现为过敏性血管炎的征象。出现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和(或)肾脏病变等。多见于青少年,男性略多于女性,春秋季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8.
<正>过敏性紫癜(henoch-sch 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小血管炎,以皮肤紫癜、关节炎、腹痛、血尿为主要表现[1]。本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常见发病年龄为7~14岁,男女比例为1.4:1,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发病为多,夏季较少。多数情况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迁延为慢性的不到5%。进展至肾功能不全终末期的不到1%。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基本确定为与多种感染、药品、食品和昆虫叮咬等有关,但发病机制根本原因可能为机体的免疫紊乱以及多种免疫因子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血管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其本质是一种免疫复合物沉着在全身各部的小血管炎,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可同时累及关节、消化道、肾脏,少数可累及心脏、神经组织.我科1991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住134例小儿过敏性紫癜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是儿童中较常见的疾病,目前病因仍未明确,可能诱因有上呼吸道感染、食物过敏、药物、微生物和疫苗接种等[1].过敏性紫癜作为预防用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的一种,较罕见,为了解可能与疫苗相关的过敏性紫癜发病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本文特收集61例可能与疫苗接种有关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由于发病机制最终涉及B淋巴细胞多克隆活化,分泌大量IgA和IgE,故临床治疗在祛除致病因素的同时,抗过敏治疗是主要手段.我们应用孟鲁司特(顺尔宁)治疗过敏性紫癜,发现其能明显缩短病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属过敏性血管炎范围,以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腹痛、关节肿胀和肾炎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多见。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微生物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花粉、虫咬、预防接种等使具有敏感素质的机体发  相似文献   

13.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症,主要病理改变为急性中、小动脉炎,最严重的是病程中、后期发生的中、大动脉损伤,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其发生率约为20%-25%。已有大量资料证明,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急性川崎病较传统的阿司匹林(ASP)有显著疗效,同时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CAD)亦有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紫癜(HSP)是以无菌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紫癜性肾炎(HSPN)是继发于HSP的肾小球肾炎,临床上在HSP病程中(多数6个月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即可诊断.发病机制可能与感染、过敏、免疫异常、免疫损伤等有关.现就该病在激素、抗凝剂、免疫调节、中医中药及透析、手术、移植等治疗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小冰最近发烧了,家人给小冰进行了物理降温,但效果不理想,眼见孩子身上起了疹子,眼睛也红了,小冰妈立即带孩子来医院就诊. 经检查,小冰被确诊为川崎病.小冰妈有些惊讶:"以为孩子只是普通感冒,没想到是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是儿童期(5岁以下)最常见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可表现为反复发热,皮疹,脱皮,手脚硬性水肿,杨梅舌等症状.病因目前尚还不清楚,现认为是多种病原体感染诱发有特定基因的人而发病.  相似文献   

16.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又称川崎病是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结缔组织疾病。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等。此疾病除血管炎变外,还可累及多个脏器,如间质性心肌炎、缺血性心脏病变、动脉瘤破裂等而导致死亡,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细致的观察护理有助于本病正确  相似文献   

17.
血管炎是指组织病理学上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包括血管内皮肿胀、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炎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栓形成,甚至整个血管的破坏。皮肤血管炎在临床上出现红斑、丘疹、紫癜、皮下结节、水疱、血疱、坏死、溃疡等。荨麻疹性血管炎是常见的皮肤血管炎之一。其特点是皮疹为风团,持续时间长,伴低补体血症、关节炎及腹部不适等。风团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正>小儿过敏性紫癜是儿童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血管炎性疾病,目前发现小儿过敏性紫癜主要起病时间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和果实累累的秋天,故本文主要讲解诱发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原因是什么?小儿过敏性紫癜有什么不适症状?小儿过敏性紫癜如何与其他疾病向鉴别。1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引发过敏性紫癜的产生,例如,细菌和病毒(柯萨奇B型病毒、寄生虫等)  相似文献   

19.
宋华  姜尚林 《工企医刊》2001,14(3):19-20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本文结合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48例患儿,就其临床分型特点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30例,女18例:4岁~7岁13例,8岁~12岁35例,3月~5月8例,6月~8月3例,9月~11月份18例,12月~2月份9例。 1.2 发病诱因基本明确者44例。发病前2周内有感冒病史者28例,肠道蛔虫症5例,食物过敏7例,近期有预防接种史2例,药物过敏2例,原因不明者4例。 1.3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上常分为5型,各型均有皮肤紫癜,大多数患儿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下降,随后出现紫癜、水肿、关节肿痛或血尿等。(1)皮肤型:以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共6例,始为荨麻疹,随后为皮肤紫癜,部分融合成片,常见于臀部及双下肢伸侧,多呈对称分布,成批出现。(2)腹型:伴有消化道症状者16例,表现为腹痛、血便、消化道症状可先于皮疹出现。其中1例以脐周疼痛12小时就诊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瘢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30%-60%的病人有肾脏病变。尸检发现,几乎全部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病变。早期积极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采用小剂量肝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预防,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