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彭阳  李士正  卢千超 《疾病监测》2015,30(10):880-882
河南省某高校发生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专业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同时采集样本进行检测。本次疫情仅涉及一所高校,发生病例753例,罹患率3.39%,疫情持续27 d。病例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呕吐、恶心胃肠道症状为主。98份病例样本中诺如病毒GⅡ型检测阳性率31.63%。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浙江省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特征。 方法 采用荧光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 结果 2004-2010年,浙江省共报告10起诺如病毒肠炎暴发疫情, 发病848例, 总罹患率为5.31%, 10起暴发疫情分布在学校、看守所、农村,冬、春季节高发,发病高峰明显,多出现在疫情的第2~3天。主要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腹泻比例较高,大部分病例病程较短(1~3 d)。67份送检样本经荧光PCR法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疫情主要由饮用了被污染的桶装水引起。 结论 诺如病毒是浙江省爆发性非细菌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浙江省多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与饮用了被污染的桶装水有关;发生疫情可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消毒、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的管理为主的综合控制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乌鲁木齐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7-2019年乌鲁木齐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和相应临床资料,应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样本通过RT-PCR扩增、测序...  相似文献   

4.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建彬  李苑  张军  李永根  李定新 《疾病监测》2007,22(11):783-784
仪征市某外国语实验学校于2007年1月1~20日发生该市首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现将疫情调查处理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定义自2007年1月1日起,该校学生、教职员工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广东省广州市某幼儿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探索暴发的可能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方法2019年10月24日,制定病例定义并进行病例搜索,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自制问卷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病例及相关人员肛拭子标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2019年10月13-24日,该幼儿园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25例,罹患率为9.80%(25/255),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临床表现以呕吐(96.00%)为主;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后人–人传播增殖模式;病例主要集中在教学楼二楼的中一班,不同楼层、不同班级间罹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均为幼儿,男性发病11例,罹患率为9.56%,女性14例,罹患率为10.20%,男女性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558);发病前3 d接触过患者(OR=8.308,95%CI:1.831~37.698)、暴露在患者呕吐物1 m内(OR=6.429,95%CI:1.368~30.209)和疫情期间使用过园内大型玩具(OR=57.255,95% CI:8.390 ~ 390.718)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24份肛拭子标本检出GⅡ.4型诺如病毒。结论本次暴发疫情由GⅡ.4型诺如病毒引起,人际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建议托幼机构加强教职员工传染病知识培训,加强通风、卫生消毒措施,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胃肠炎等疾病在托幼机构中的发生,保证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5-2016年镇江地区诺如病毒(No 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基因型分布。方法收集镇江地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逆转录PCR(RT-PCR)检测No V衣壳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PCR产物行基因测序验证;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序列进化和基因型分析。结果 No V总阳性率为5.30%(85/1 605),GⅠ组检出率为0.87%(14/1 605),GⅡ组检出率为4.55%(73/1 605),其中2份样本同时检出感染GⅠ/GⅡ。GⅡ组在10~20岁组中的阳性率最高(17.80%)。2015年No V的检出率以1月最高,11月、2月次之;2016年以12月最高,3月、4月次之。2015年No V的基因型以新GII.17型变异株为主(63.89%),2016年以GII.4 Sydney_2012株为主(35%)。结论镇江地区的No V以GII组为主,青少年患者阳性率高,主要流行季节为11月至次年4月,主要流行基因型为GII.17型变异株和GII.4 Sydney_2012株。  相似文献   

7.
丁华  邓晶  谢立  孙昼  干伟群  缪凡  张薇 《疾病监测》2010,25(4):279-281
目的调查2008年3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三中等7所学校发生Ⅰ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集病例肛拭子、咽拭子及呕吐物等样本进行诺如病毒PCR检测。结果检出诺如病毒阳性标本32份;饮桶装水量与患病之间呈正相关(r=0.900,P=0.037);饭前便后洗手频次与患病间呈负相关(r=-1.000,P=0.000);同宿舍或同伴存在病例与患病间存在统计学关联[χ2=21.947,P=0.000,OR(95%CI)=3.264(1.957~5.443)]。结论Ⅰ型诺如病毒病原体污染的桶装水为共同暴露源,同时存在学生间的密切接触传播和患者呕吐物、粪便形成的气溶胶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8.
2010年2月广东省某老人院发生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现场调查发现老年人与护工的罹患率高于工作人员,特护和全护老年人的罹患率高于一般护理老年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老年人感染风险随着需护理程度分值的增加而增加,提示本次暴发主要是因为护工护理操作不规范导致老年人-护工-老年人间的交叉污染,建议制定老人院感染控制和规范护理指南。  相似文献   

9.
东莞市一起社区诺如病毒腹泻爆发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东莞市某社区发生的一起腹泻爆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病例发生情况及可疑传播因素;采用ELISA、RT-PCR等方法对人体和外环境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本次疫情从2007年2月11日开始至18日结束,共发生腹泻病例173例,罹患率2.40%.从4份病人粪便标本中均检测出诺如病毒核酸片段.疫情特点符合经水传播传染病特征.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社区腹泻爆发,可疑传播因素为被污染的水.  相似文献   

10.
张辉  李倩  唐红  刘继锋  李思瑶  李焱 《疾病监测》2022,37(6):844-849
  目的   调查2021年西安市一起幼儿园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暴发原因,并对病原体进行分子鉴定分型。  方法   根据诺如病毒疑似病例定义主动搜索病例,同时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三间分布特征,结合队列研究方法分析疫情暴发原因;采集典型病例肛拭子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分型。  结果   该起暴发疫情共持续3 d,累计报告病例31例,病例均为幼儿,罹患率为14.16%(31/219),其中4岁病例占比最大(93.55%,29/31),小(4)班罹患率最高(40.00%,12/30);病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100%)、腹泻(12.90%)和腹痛(6.45%),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流行曲线提示疫情为一次性暴露后同源感染引起。 队列研究显示近距离暴露呕吐物幼儿发病风险是远距离暴露幼儿的3.98倍(相对危险度 = 3.98,95% 置信区间: 2.159~7.334)。 病例样本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为61.54%(8/13),经基因测序和鉴定分型确定渉疫毒株为GⅡ.3[P12]基因型诺如病毒。  结论   该起疫情暴发原因是托幼儿童暴露于首发病例呕吐物形成的气溶胶,感染毒株为GⅡ.3[P12]基因型诺如病毒。 建议托幼机构加强教职工诺如病毒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尤其是对病例呕吐物和排泄物的应急处置,防止类似疫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加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与防控工作,更新相关技术指南,提出技术关键点的措施建议。方法收集2006—2013年在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所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数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2006—2012年数据以及国内外诺如病毒感染监测和控制技术指南及有关文献,分析我国诺如病毒发病情况、病原分型和暴发危险因素,监测及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国内外相关防控技术指南。结果2006—2013年全国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报告数逐年上升,共报告56起,发病4979例,平均每起暴发89例病例,主要病原类型包括GⅠ型、GⅡ型。在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从2007年的11.2%上升至2011年20.3%,2012年为15.3%。结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和住院病例呈上升趋势,暴发规模较大,暴发监测的敏感性有待改进。本研究提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主要技术措施建议,对指导开展我国诺如病毒腹泻防控工作,更新技术指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宋晓佳  张静  施国庆 《疾病监测》2017,32(2):127-131
目的 了解我国诺如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诺如病毒、诺瓦克样病毒以及暴发、调查为关键词检索,收集整理2000-2013年在CNKI、万方和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中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符合要求的文献52篇,涉及诺如病毒暴发疫情72起,累计报道病例11 778例,平均164例/起,疫情持续时间平均8.57 d。报道疫情数居前3位的省份依次是广东省28起(占38.89%),浙江省18起(占25.00%),广西壮族自治区6起(占8.33%)。暴发场所以学校及托幼机构为主,有53起,占73.61%,其中中学25起、小学及幼儿园17起,大学11起;其次是养老/医疗机构10起,占13.89%。传播途径以经水传播为主,有27起,占37.50%,人-人接触传播24起,占33.33%,食源性传播17起,占23.61%。不同场所疫情传播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899,P=0.000)。在经水传播的疫情中,由桶装水污染引起的暴发最多,占48.15%。基因组别分布GⅡ24起,占72.73%,GⅠ6起,占18.18%。结论 需加强关注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特别是学校和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建议加强高危场所管理和水质监测,提高菌株检测鉴定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月14日,浙江省金华市第六中学发生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发病79例,罹患率4.55%。发病厨工未及时调离岗位导致食物、餐具污染,是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示应重视食堂员工的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江苏省苏州市某医院急性胃肠炎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 描述疫情三间分布特征, 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验证暴发的可能原因, 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 同时对饮用水进行理化和微生物检测。结果 暴发共持续7 d, 共有病例406例, 医院各类职业人群均有发病。二次供水区域的工作人员罹患率(14%~21%)高于市政自来水供水区域(0~5.3%)和桶装水(1.4%)供水区域。病例对照研究显示90%的病例和47%的对照有饮用二次供水史(OR=10, 95%CI:2.30~62.00)。10份病例粪便标本中有9份为I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9份不同区域的二次供水样本中2份I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二次供水样本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以及大肠埃希菌严重超标, 测量电开水器实际温度为78~81 ℃。结论 本次暴发疫情是由I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 原因为医院二次供水的蓄水池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建议该医院更换电开水炉, 并逐步将二次供水改建为市政自来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Ab)的爆发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并为临床防治Ab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ICU集中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收集流行病学资料,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收集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011年10月从ICU患者连续检出鲍曼不动杆菌7株,同时从ICU呼吸机和床单上、床头柜检出鲍曼不动杆菌3株,有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基本一样。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标本来自呼吸道,对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耐药率达到90%。结论重症监护室由同一株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爆发感染,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碳氢霉烯类的耐药率有显著上升,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采用必要措施切断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8年5-6月甘肃省兰州市发生的2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诺如病毒分子特征,并进行溯源分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对阳性标本聚合酶区–衣壳蛋白区核苷酸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采用MEGA 6.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起学校胃肠炎疫情均为诺如病毒GⅠ引起,5月28日至6月4日的一起疫情发病50例,罹患率为3.24%。6月1-13日的疫情发病35例,罹患率为4.76%;流行病学调查提示,2起疫情均与小饭桌就餐和密切接触相关。33份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GⅠ核酸阳性标本13份。对阳性样本的RdRP和VP1区的部分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和比对,第1起疫情为诺如病毒GⅠ.3[P13]基因型,第2起疫情为GⅠ.6[P11]基因型。结论兰州市城关区2起学校急性胃肠炎疫情分别由GⅠ.3[P13]型和GⅠ.6[P11]型诺如病毒引起,应加强诺如病毒监测,强化中小学附近小饭桌等集中就餐场所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了解2009-2015年福建省福州市急性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基因多样性及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采集2009-2015年福州市儿童医院因急性腹泻入院的5岁以下儿童的粪便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筛查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完整的VP1区和部分RdRp区并测序,应用在线基因分型工具和种系进化分析方法了解福州市5岁以下儿童中诺如病毒基因型/亚型的分布。结果 在随机抽取的93份标本中,Real-time PCR法检测阳性有91份;共获得其中73份完整VP1区和72份部分RdRp区基因序列。在完整的VP1分型中,GⅡ.4_2006b型43份,GⅡ.4 Syndeny_2012型16份,GⅡ.3型10份,GⅡ.4 New Orleans_2009型2份,GⅡ.12型1份,GⅡ.7型1份。在部分RdRp区分型中,共发现GⅡ.P4_2006b型43份,GⅡ.Pe型16份,GⅡ.P12型10份,GⅠ.P4型1份,GⅠ.Pa型1份,GⅡ.P21型1份。结论 应用双命名系统分型的方法,发现2009-2015年福州市急性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具有遗传多样性,其中2009-2012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为GⅡ.P4_2006b/GⅡ.4_2006b型,2013-2015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为GⅡ.Pe/GⅡ.4 Sydney_2012型。此外,GⅡ.P12/GⅡ.3为福州市持续流行的型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ICU患者分离出的13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recA基因检测,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通过基于局部比对算法的搜索工具(BLAST)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 ICU分离的13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模式完全一致,除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外,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等13种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为耐药。测序结果显示:ICU来源的13株菌株均为同一基因型(Ⅲ 型基因),同源性100%;BLAST比对显示,13株菌株rec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洋葱伯克霍尔德菌recA基因序列片段的同源性为99%。结论本院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爆发感染为同一基因型克隆株所致,该克隆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强,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技术追溯其来源对感染的控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