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琼燕  林启  朱夏燕 《疾病监测》2023,(10):1253-1257
目的 掌握2014—2021年浙江省岱山县居民死亡水平,分析死因顺位,为制定疾病综合防治对策、干预措施以及今后的疾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岱山县居民2014—2021年死因监测数据,统一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进行编码,统计居民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和潜在减寿年数率(PYLLR)。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4—2021年岱山县居民合计死亡12 968例,其中男性7 084例、女性5 884例,粗死亡率为894.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6.15/10万,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χ2=142.156,P<0.001)。>45岁居民死亡率明显升高,至65岁达到高峰。死因构成居前5位的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所有死因的88.06%。居民死因减寿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PYLLR分别为23.93‰、8.39‰、3.63‰、3.12‰和1.11‰。...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我国死因登记报告系统年度报告数据分析2014年云南省大理州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卫生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死亡率、构成比和期望寿命描述居民死亡水平;以潜在减寿年数(PYLL)描述疾病生命损失。结果 2014年大理州共报告死亡个案20989例,居民死亡率为585.83/10万(标化死亡率601.08/10万),男性死亡率(685.49/10万)高于女性(521.25/10万)(2=383.56,P0.001);三大类疾病死亡构成依次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82.11%)、损伤和中毒(11.36%)、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6.53%);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89.00%;全人群PYLL前5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男性前5位PYLL与全人群一致;女性顺位第1位为循环系统疾病、第2位为肿瘤、第3位为损伤和中毒;全人群期望寿命77.08岁,其中男性74.46岁,女性79.94岁。去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分别将增加6.24、3.08、1.68和1.56岁。结论 大理州居民主要死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和中毒是青壮年减少寿命的主要原因,各年龄组主要死因有差异,应针对不同年龄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3.
曾晶  邓颖  季奎  胥馨尹  张新 《疾病监测》2020,35(6):503-507
目的对四川省常住居民的死亡水平及死因顺位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4 — 2018年四川省31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死亡数据。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 采用SAS 9.4软件计算分年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结果2014 — 2018年四川省居民死亡率分别为677.93/10万、694.56/10万、702.67/10万、705.29/10万和703.4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555.26/10万、562.55/10万、529.57/10万、531.39/10万和502.10/10万,标化死亡率有下降趋势;四川省居民分系统前3位死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病排名前3位的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或肾脏病,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有下降趋势,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有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排名前3位的为肺癌、肝癌和食道癌,均有下降趋势,仅胰腺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化死亡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四川省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上升明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虽下降但高于全国平均且居全国前列,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下降但高于全国平均,胰腺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2004年太原市居民死因顺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2004年太原市居民死因,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太原市死因监测系统共收到9017例死亡报告。应用MicroAccess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库清洗及死因分析。结果太原市前五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和呼吸道疾病。5 ̄44岁组,损伤和中毒为第一死因;45 ̄79岁年龄组,第一位死因为恶性肿瘤;80 ̄84岁年龄组,第一位死因为脑血管病;85岁以上年龄组第一位死因为自然死亡。分性别死因顺位结果有差异,并且不同疾病死亡高峰季节不同。结论2004年太原市人群首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并且随年龄、性别、季节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史珊珊  石亚锋  邵哲 《疾病监测》2019,34(5):460-463
目的分析2014-2017年浙江省余姚市居民死因构成和减寿情况,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7年余姚市户籍居民死亡监测资料,死因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和PYLL率(PYLLR)等指标。结果2014-2017年余姚市年均死亡率为739.9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5.49/10万;男性年均粗死亡率为832.53/10万,标化死亡率484.60/10万,女性年均粗死亡率为649.51/10万,标化死亡率386.28/10万,男性整体死亡率高于女性(χ2=381.589,P<0.001);死因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234.41/10万)、呼吸系统疾病(136.09/10万)、脑血管病(99.82/10万)、心脏病(90.47/10万)和伤害(74.33/10万),前5位死因合计占总死因的85.84%;前5位死因PYLL为79 305.00人年,AYLL为13.01人年,PYLLR为26.49‰,其中伤害对寿命损失最大。结论余姚市居民死亡以恶性肿瘤为主,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需要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邵颖  杨励励 《疾病监测》2015,30(8):692-695
目的 分析锦州市城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数据,掌握城区居民死因的状况及特征,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分类,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构成标准进行死亡率的标化,计算主要死因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3年锦州市城区居民死亡率为716.07/10万, 男性死亡率为837.55/10万,女性死亡率为599.16/10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区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城区居民总体的期望寿命为78.20岁,男性期望寿命为75.95岁,女性期望寿命为80.55岁,女性高于男性。 结论 锦州市城区居民死亡原因以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加强防控循环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将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因,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3年广西居民死亡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进行死因归类,进行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和平均期望寿命等分析。根据全国死因监测漏报调查资料计算死亡率。 结果 2013年广西粗死亡率和调整死亡率分别为634.22/10万和736.16/10万,性别和城乡之间均有差异;人群期望寿命为75.11岁。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食道癌。 结论 慢性病及伤害是广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针对不同年龄段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加强慢性病与伤害的防控是当前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刘峰  朱妮  邱琳  郁会莲 《疾病监测》2016,31(11):957-961
目的 了解陕西省居民死亡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4年陕西省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居民死亡情况相关指标。结果 2014年陕西省居民总死亡率为579.10/10万,经死因回顾调查数据校正后死亡率为668.64/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2=193.02,P0.05),不同年龄段的死因各有特点。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是造成2014年陕西省居民死亡前5位的原因。期望寿命男性为74.20岁,女性为79.26岁。而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则是导致2014年陕西省居民潜在寿命损失前5位的疾病。结论 影响陕西省居民健康和寿命的主要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提示慢性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重点关注并且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5)中国分省结果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西藏的上报结果,进行死亡率、构成比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分析。 结果 2015年西藏居民粗死亡率为672.5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 146.81/10万),男性高于女性。 3大类疾病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76.27%),其次为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14.64%)和伤害(9.13%)。 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70岁组死亡率最高,为8 676.14/10万,5 ~ 14岁组死亡率最低,为83.94/10万。 居民生前最高诊断单位以三级医院为主,死亡地点以家中死亡为主。 结论 西藏居民死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各年龄别、性别死亡水平及死因顺位不同,应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6 2013年浙江省金华市老年人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 2013年金华市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金华市老年人伤害平均死亡率为325.75/10万,占全死因的8.48%,其中男性342.97/10万,女性309.29/10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261.55/10万,农村351.06/10万,农村高于城市。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伤害死亡率增幅明显。意外跌落是金华市老年人伤害的首位死因,死亡率为128.47/10万,占所有伤害死亡的39.44%。结论伤害已经对金华市老年人造成健康危害和生命影响,积极开展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广东省疾病监测系统人群死因监测报告完整性,为今后改进监测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捕获-再捕获方法开展漏报调查,应用整群抽样法,在广东省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点各抽取1个乡镇/街道,收集抽中镇/街2009-2011年全部户籍人口、出生、死亡以及死因个案信息,通过与抽中镇/街同期(2009-2011年)常规网络报告系统的已报告数据进行核对,标记重复个案,计算漏报率,调查结果用构成比和率进行描述。 结果 2009-2011年广东省人群死因监测系统合计漏报率为14.44%,各监测点漏报率在2.91%~30.38%之间;经漏报率校正,2009-2011年全省人群校正死亡率为6.58‰,各监测点校正死亡率在3.84‰~8.17‰之间;2009-2011年广东省人群死因监测网络报告完整性为85.11%,漏报调查完整性为94.11%,但经漏报和常规报告两个来源合并补充后,全省死因监测数据完整性可提高到99.15%。但漏报调查的死因不明率高于常规报告。 结论 广东省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完整性基本符合国家死因监测质控要求,但仍存在一定差距,通过漏报调查和常规报告相互补充,监测系统完整性可达满意水平,漏报调查是评估监测完整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常住人口2008-2013年死亡率和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当地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导出2008-2013年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常住人口死亡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统计方法采用2检验,检验水准=0.05. 结果 2008-2013年常住人口年粗死亡率分别为617.17/10万、 534.21/10万、527.33/10万、469.61/10万、557.34/10万和497.3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4.14/10万、431.15/10万、429.89/10万、380.40/10万、 451.99/10万和396.46/10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导致居民死亡前5种因素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4种,占全死因构成的85.89%,主要病种有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结论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3年宁德市蕉城区居民死因构成和分布特征,为制订疾病控制规划、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分类,Excel 2003、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使用2013年蕉城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计算死亡率、构成比和减寿年数分析当地人群死亡水平和死因模式。结果 2013年宁德市蕉城区居民死亡率为633.21/10万,标化率为387.05/10万,婴儿死亡率为8.4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12;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前10位死因占96.4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87.64%;城乡居民前9位死因相同,但顺位不同;年龄别死亡率曲线呈形,不同年龄组主要死因不同;减寿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心脏病、围生期病和脑血管病,减寿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宁德市蕉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安徽省常住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期望寿命,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安徽省2014年全国疾病监测点的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安徽省2014年23个全国疾病监测点常住居民老龄系数为10.18%,人群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24.94/10万和551.44/10万,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7.72岁。死亡率男性(716.95/10万)高于女性(530.53/10万)(U=44.81,P0.05)、农村(659.26/10万)高于城市(587.56/10万)(U=17.2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均期望寿命女性(80.59岁)高于男性(75.33岁)、城市(78.20岁)高于农村(77.12岁)。慢性病占总死因的86.87%,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对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伤害对男性期望寿命的耗损大于女性,而心脏病对女性期望寿命的耗损大于男性。对城市和农村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分别为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结论 慢性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对安徽省居民健康影响日趋严重,在疾病防控中,应根据性别、城乡和年龄差异,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并分析2011-2015年浙江省温州市孕产妇死亡情况,了解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因谱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改进工作方法和内容,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根据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要求,对2011-2015年温州市孕产妇死亡个案及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温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近5年,全人群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9.16/10万,其中户籍人口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6.47/10万,流动人口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4.93/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00,P0.01)。死亡孕产妇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产前检查5次比较多见、大部分为高危孕产妇。孕产妇主要死因居前4位的依次是妊娠合并内科疾病(40.74%)、产科出血(16.67%)、羊水栓塞(11.11%)、麻醉意外(7.41%)。产科直接原因和非产科直接原因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可避免死亡与不可避免死亡在2011-2015年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7.7,P0.01;H=15.57,P0.01)。结论 规范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加强临床多学科、多部门合作与提高综合救治能力是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住院新生儿446例疾病种类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2005年住院新生儿疾病的病种、死亡原因及病死率,确定新生儿疾病的防治重点。方法对2005年1—12月446例住院新生儿病因及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229例,占51.3%;黄疸83例,占18.6%;神经系统疾病71例,占15.9%;死亡16例,病死率为3.6%。结论做好孕期保健、胎儿监测工作,加强产科、儿科合作是减少新生儿发病率、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丰台区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市丰台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探讨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保健水平。方法对丰台区2001-2005年5岁以下所有儿童死亡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1-200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7.96‰-4.92‰),2005年呈现回升趋势(7.36‰)。2001-2005年活产数15114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99人,死亡率为6.55‰,与1991~2000年(9.07‰)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儿童死亡原因: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心病、先天异常.出生窒息。出生窒息已经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跃居首位,先心病次之。感染性疾病(肺炎)已从主要死因降到次要死因。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提示地区性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尚不稳定,还需要全社会对妇幼保健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更要加强妇幼保健专业队伍和网络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和救治转诊的能力;努力改善环境,减轻环境污染,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医疗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70例住院患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2006年住院患儿病死率为0.970%、0.556%、0.292% ,呈逐年下降趋势;70例死亡患儿中新生儿36例,占51.4% ,死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其次是神经系统疾病;婴儿4例,占5.7%,幼儿7例,占10.0%,死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学龄前期10例,占14.3%,学龄期13例,占18.6%,死因以损伤中毒为主.结论 新生儿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是我院住院患儿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孕期保健、胎儿监测,预防早产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提高儿童和家长对伤害的防范意识,有效降低儿童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自贡市居民1985~2009年死亡原因,为政府卫生决策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985~2009年自贡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对全死因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疾病别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自贡市全死因年死亡率波动在6‰左右,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8059.769,P=0.000)。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是自贡市居民死亡的六大主要影响因素。全市不同地区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3.926,P=0.000),经标化富顺县最高。性别、年龄组死亡率呈"U"型变化,从≥15岁组开始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50岁以后上升趋势明显加剧。婴儿死亡率持续稳定下降并得到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降低。全市平均期望寿命为74.72岁,呈上升趋势。结论慢性疾病是自贡市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应持之以恒地做好急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努力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率。自贡市社会逐步步入老龄化,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