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潍坊市自1992年实施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策略后1~19岁人群的流行病学及免疫学效果。方法按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要求,选取潍坊市1~19岁人群为调查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surface antigen,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Anti-HBc),同时收集潍坊市1992-2011年历年乙肝发病率资料进行前后对照。结果共采集1~19岁人群血清标本1 051份,HBsAg阳性率为1.05%,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8);Anti-HBs、Anti-HBc阳性率分别为69.74%、2.28%,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HBsAg、Anti-HBs、Anti...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滴度的变化,并探讨其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的价值.方法 对72例选择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访48周,在治疗0、12、24、48周收集患者的血清,定量检测HBsAg、HBeAg、HBV DNA、ALT水平.结果 基线ALT、HBeAg水平与治疗应答相关.治疗12、24周时HBsAg<4.33、4.07(lg IU/ml),下降率>65%、47%,治疗12、24周时HBeAg<2.38、0.87(lg S/CO),下降率>71%、95%预测治疗48时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敏感性、特异性高(均有P<0.05).结论 IFN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时,动态监测HBsAg、HBeAg的水平变化能作为预测是否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1-2014年深圳市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到助产机构初次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免费检测乙肝两对半,并由助产机构责任医生将孕妇的基本信息及检测结果录入自主研发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孕妇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乙肝表面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抗-HBs)阳性率、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率、乙肝病毒e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e antigen,抗-HBe)阳性率及乙肝病毒c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抗-HBc)阳性率分别为8.40%、47.84%、3.11%、12.28%、21.24%。不同年份、户籍类型、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孕妇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这五项指标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结论 深圳市孕妇HBsAg阳性率仍高于全国水平,半数以上孕妇没有检测到抗-HBs,流动人口孕妇HBV感染状况较常住人口严重。加强深圳市孕妇的免疫接种和查漏补种,有助于控制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L28B基因多态性对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序贯或联合普通IFN-α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效果及停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北海市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119例初次接受TDF治疗有效并完成序贯或联合普通IFN-α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阴性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144周时HBsAg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依据治疗192周时HBsAg水平决定是否停药;采用PCR产物测序方法对患者IL28B rs12979860多态性进行测序分型,探讨IL28B基因多态性与抗病毒疗效及停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对不同IL28B rs12979860基因型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92周时,IL28B rs12979860 CC基因型患者中HBsAg≤1000 IU/ml者占65.7%(65/99),而非CC基因型患者中HBsAg≤1000 IU/ml者仅占35.0%(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8B rs12979860 CC基因型患者HBsAg下降水平为(1.0±0.4)lg IU/ml,而非CC基因型者仅为(0.8±0.3)lg IU/ml(P<0.05);IL28B rs12979860 CC基因型患者肝脏弹性值的平均下降水平为(3.4±1.3) kPa,而非CC基因型者仅为(2.6±1.4) kPa(P<0.05)。停药随访6个月,IL28B rs12979860 CC基因型和非CC基因型患者停药后复发的比例分别为16.9%(11/65)及71.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抗病毒治疗期间的IL28B rs12979860 CC基因型和非CC基因型患者主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应用TDF序贯或联合IFN-α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血清学及组织学应答,IL28B rs12979860 CC基因型可能是 HBeAg阴性CHB患者抗病毒治疗获得血清学和组织学应答及停药6个月不复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应答停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组)接受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干扰素5MU,每周3次肌肉注射,8周后加用拉米夫定100mg/a顿服,α干扰素治疗1年后停用,拉米夫定坚持服药。对照组39例拉米夫定100mg/d顿服。疗程:两组病毒无耐药变异者,拉米夫定坚持服药。结果联合组9个月、12个月及随访6个月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T复常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应答停药后复发患者较单用拉米夫定疗效好,是可行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厦门市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情况和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1 064名孕妇第一次到医院建立孕产妇保健卡时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其血清乙肝标志物,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外周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产妇179例随访至其分娩,并采集其分娩时的脐血和胎盘组织。对脐血进行HBsAg和HBV DNA的检测,对胎盘组织进行HBsAg的检测。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 被调查的1 064名孕妇中,HBsAg阳性的孕妇共179名,感染率为16.8%。对179名HBsAg阳性的孕妇的脐血进行检测发现,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孕妇共34名,感染率为19.0%。孕妇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胎盘HBsAg阳性、孕妇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阳性、孕前超重,OR分别为5.123(95%CI:1.422~18.413)、4.619(95%CI:1.225~17.534)、3.343(95%CI:1.233~9.092)。结论 对于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超重/肥胖孕妇,其新生儿可能发生HBV宫内感染,应加强自身防护措施,合理规避HBV宫内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无应答者未来感染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风险。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南宁市江南区64家幼儿园内、已经按照0、1、6程序全程接种了三针乙肝疫苗的2~5岁儿童,在2015年3~5月期间抽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HBsAg阴性儿童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儿童抗-HBs是否阳性,分成暴露组(抗-HBs阴性)和对照组(抗-HBs阳性)。研究开始于2015年6月1日,结束于2016年6月1日,在2016年6月1~30日对儿童进行随访检测血清HBsAg阳性率,比较两个组的HBsAg阳性率。  结果  纳入队列的无应答组人数1 907名,排除随访期间再次接种乙肝疫苗的83人,该队列人数实际为1 824,研究结束时失访151人,实际随访到的人数是1 673人,期间共有5名小孩HBsAg转成阳性,感染率为0.30%(5/1673);纳入队列的应答组人数2 054名,研究结束时失访140人,随访到人数为1914,他们均未检测出HBsAg;研究结束时无应答组HBsAg阳性率高于应答组(P=0.023)。  结论  乙肝疫苗无应答者未来存在感染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乙肝病毒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状况及其感染模式,为完善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抽取上海市6个区的乙肝病人337例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292例,对其全部家庭成员进行调查,并采集静脉血5 ml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结果 1 567名调查对象乙肝总感染率为77.28%,629户家庭共有15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模式,其中以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和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二项阳性,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e抗体(hepatitis Be antibody,HBeAb)、anti-HBc三项阳性和anti-HBs、HBeAb、anti-HBc三项阳性等模式为主,构成比分别为30.64%、26.67%和10.24%。20岁以下年龄组HBV感染率(27.40%)低于其他年龄组(P<0.001);男性家庭成员HBV感染率(78.51%)稍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乙肝综合防治示范区(简称罗湖示范区)内儿童青少年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开展儿童青少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罗湖示范区内14所幼儿园、12所小学、2所初中和1所高中共抽取9 599名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  结果  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学龄组中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抗-HBs)(χ2=196.038,P < 0.001)、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eAg)(χ2=9.925,P=0.019)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幼儿,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质的小学学生仅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87,P=0.002),私立小学阳性率(0.67%)高于公立学校(0.04%);公立与私立中学学生仅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90,P < 0.001),公立学校(58.85%)高于私立学校(45.43%)。  结论  罗湖示范区内乙肝综合防治工作卓有成效,未来的工作中,要更加关注高年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乙肝免疫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青浦区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应答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低、无应答新生儿再免疫后免疫应答效果。[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青浦区2008年2月1日—2009年3月30日出生新生儿按照"0—1—6"免疫程序全程分别接种5μg啤酒酵母乙肝疫苗或10μg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677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anti-HBs),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婴儿出生和疫苗接种情况。[结果]研究调查的677名新生儿中全程初免乙肝疫苗后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应答率为82.72%,有117名低、无应答新生儿低、无应答率为17.28%,(其中无应答率2.22%,低应答率15.07%);10μg接种剂量组免疫应答率高于5μg接种剂量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接种10μg汉逊酵母、足月儿的应答水平较高,OR分别为1.529、3.617、9.356。对低、无应答者再免疫第一针与第三针后anti-HBs免疫应答率分别为91.40%和94.50%;对低、无应答者再免疫第一针、第三针后新生儿anti-HBs抗体应答率较初免后anti-HBs抗体应答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全程初免乙肝疫苗后anti-HBs应答率较高,但也存在17.28%低、无应答者;母亲分娩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早产、乙肝疫苗接种剂量是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的影响因素;对低、无应答新生儿应该再免疫一针10μg汉逊酵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新生儿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含量,探讨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对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321对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根据HBsAg阳性孕妇妊娠中晚期替比夫定服用情况将其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对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并随访至12月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检测母亲、新生儿及婴儿外周血HBV血清学标志物与HBV DNA,ELISA检测新生儿外周血IFN-γ、IL-10含量。结果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17.99%。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是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保护因素(aRR=0.119,95%CI:0.014~0.974);以新生儿血清IFN-γ、IL-10含量中位数为界分为高含量组与低含量组,研究发现服药组发生新生儿血清IFN-γ、IL-10高含量的可能性较大(aRR=8.684,95%CI:1.977~38.140;aRR=5.330,95%CI:1.278~22.236),新生儿血清IFN-γ、IL-10高含量组发生乙肝疫苗免疫无/弱应答的可能性较小(aRR=0.300,95%CI:0.105~0.857;aRR=0.104,95%CI:0.030~0.354)。结论 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发生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可能性较小,其可能通过促进新生儿IFN-γ和IL-10分泌来降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IFN-ɑ联合吲哚美辛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87例符合条件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α-IFN和α-IFN联合吲哚美辛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及随访半年后观察HBV-M、HBV-DNA、ALT等指标.HBV-M检测采用ELISA法,HBV-DNA检测采用PCR法.结果 IFN-ɑ+INDO组较IFN-ɑ组在治疗后HHBeAg血清转阴率和HBV-DNA血清转阴率有显著提高,随访半年后HBeAg血清转阴率和HBV-DNA血清转阴率在两组间仍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总应答率和持续应答率均有升高,无应答率、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在慢性乙肝治疗中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确能提高IFN-ɑ抗病毒疗效,是一种提高乙肝病毒清除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经验主要来自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干扰素的疗程比较确定,获得有效应答的情况下,一个疗程需要半年~1年。如果治疗后肝功稳定,应答持久,可以获得长期效益;如果病情不稳定,可以考虑再次使用。拉米夫定的疗程需视患者的应答情况而作调整, 一旦选择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必须作好长期使用、不能擅自停药的思想准备。拉米夫定的优势是患者的治疗应答率高,完全无应答的患者比例较低,但未达到血清转换的患者在终止拉米夫定治疗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除了那些已经出现乙肝“大三阳”转为乙肝“小三阳”,并且乙肝病毒DNA持续阴性一年以上的患者,可以考虑停止治疗外,其他患者都需要长期连续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持续抑制病毒复制。即便是使用过程中出现病毒变异和耐药情况,也不能擅自停药,可以联合或由其他有效抗病毒药物替代。当前抗病毒治疗公认的治疗终点是乙肝“大三阳”患者治疗6个月后,在两次测量下均出现了乙肝病毒e 抗原和e抗体转换,而且乙肝病毒DNA持续阴性。但对于 HBeAg阴性(乙肝“小三阳”)合并乙肝病毒DNA阳性患者的治疗终点尚不明确,一般主张这些患者的疗程应该在3 年之上。但对于未达到治疗终点的病人的停药时机选择,仍存在诸多争议。2003年亚太乙肝治疗共识认为,对于那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合肥市乙肝感染孕妇母婴阻断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现行的产前阻断方式的有效性,为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已经建立的合肥市乙肝感染孕妇监测系统,按照乙肝感染孕妇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DNA,HBV-DNA)滴度的风险区和产前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分组,在婴儿一周岁时检测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者为阻断失败。同时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的乙肝感染孕妇进行注射前和注射后HBV-DNA病毒滴度监测,以研究产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的影响。结果 2009-2013年全市共监测乙肝感染孕妇395例,对照组的阳性率为2.74%,阻断组的阳性率为3.88%。χ2检验显示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HBIg的乙肝感染孕妇注射前和注射后HBV-DNA病毒滴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肝感染孕妇产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5(CXCR5)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类药物停药后临床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内科2017年2-10月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12例符合停药标准自行停药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核苷(酸)类似物(NAs)方案治疗停药后是否发生临床复发分为复发组(n=36)和未复发组(n=76)。患者在停药后每12周接受一次随访,在复查时接受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CXCR5血清水平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对模板DNA中CXCR5基因目标序列进行扩增后,收集反应产物送公司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停药时基线HBsAg、ALT和CXCR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12周、24周、36周和48周时,复发组HBsAg、ALT和CXCR5水平均高于非复发组(P<0.05);复发组CXCR5基因rs676925位点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61.11%、75.00%)高于未复发组,G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11.11%、25.00%)低于未复发组(P<0.05);校正性别、年龄、NAs治疗前HBeAg状态和NA治疗年限后,血清CXCR5升高、CXCR5基因rs676925位点CC基因型、CXCR5基因rs676925位点C等位基因是NAs治疗CHB患者临床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CXCR5是预测CHB患者NAs治疗停药后临床复发的有价值因素,不同个体间临床复发情况的差异可能与CXCR5基因rs676925位点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最为关键的治疗,这一概念已经被广大病友所接受。但仍常有病友咨询:我用抗病毒治疗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效果也不错,病情一直稳定,那是不是能停药了?乙肝抗病毒方案主要包括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和以核苷类似物为基础的治疗。我们不妨从这两类治疗方案入手,来看看停药标准。一、干扰素抗病毒的停药标准干扰素分为常规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采用肌肉或皮下注射,疗程至少需要六个月。如果有应答,为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疗程干扰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治疗组(44例)应用α-1b干扰素3—5MU肌肉注射,隔日1次,72周疗程结束。取用药后第24周、48周、72周为观察点,记录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ALT和AST、HBVDNA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Ⅳ—C及LN)的变化情况。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的ALT复常率、血清HBV—DNA阴转率在治疗后24周、48周和7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复常率治疗后24周、48周时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72周时和对照组相比有娃著性差异;在HBsAg阴转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长疗程干扰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张家港市流动人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今后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结果 共调查张家港市流动人口1 516人,男性占69.0%,中青年居多。HBsAg总阳性粗率为9.6%,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851),而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P=0.015)。HBsAb总阳性率为50.9%,男性高于女性(χ2=7.31,P=0.007)。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乙肝疫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者,其HBsAg阳性率降低(OR=1.64,95% CI:1.15~2.34,P=0.006)。结论 张家港市流动人口感染状况调查在乙型肝炎的传播流行上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提倡良好的卫生习惯,推行免疫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传播流行的必要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拉米夫定停药后的持久应答率及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 对31例HBeAg阴性CHB患者拉米夫定停药后随访18个月.结果 停药18个月时,有38.71%维持ALT正常,累计复发率为67.74%;获得早期完全应答与无早期完全应答者累计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χ2=4.19,P<0.05;16~45岁与46~60岁、男性与女性、拉米夫定疗程<18个月与≥18个月、HBV-DNA治疗前基线水平<105拷贝/ml与≥105拷贝/ml、ALT治疗前基线水平<5×ULN与≥5×ULN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率较高;未能获得早期完全应答是停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复发率与HBV-DNA和ALT治疗前基线水平、拉米夫定疗程、年龄及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叶下珠胶囊联合干扰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肝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8例,男71例,女27例,年龄14岁~60岁;对照组70例,男52例,女18例,年龄14岁~60岁。治疗组:IFN-α2b,5MU,1次d-1im,15d后改为隔日一次im;叶下珠胶囊0.75,3次d-1po,疗程6个月。对照组单用IFN-α2b,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中61例(62.2%)ALT恢复正常,而对照组仅34例(48.6%)正常,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72.4%HBVDNA阴转,58.2%HBeAg阴转,55.1%为近期完全应答,对照组分别为62.9%,47.1%和54.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有66.3%为持续完全应答;而对照组则为27.1%,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结果显示IFN-α与叶下珠胶囊联合治疗CHB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抗病毒效果好,明显优于单用IFN-α组,大大提高了IFN-α的远期疗效,使复发率明显降低,是CHB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