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质量控制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和考查检测质量水平的常用方法。为促进我省 HIV检测初筛实验室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的要求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IV确认实验室于 2 0 0 2年 7月对全省经卫生厅批准建立的 4 5家 HIV检测初筛实验室进行了第一次检测质量考评及基本现状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样  5个标准血清均由国家艾滋病参比试验提供 ,其中阴性 (编号 31) 1个 ,HIV抗体阳性 (编号分别为 113,16 0 ,192和 2 38)共 4个。每标样发放 15 0 ul,塑料试管封装。1.2 方法 双抗原夹心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HIV初筛实验室的检测质量进行考核,以促进质控水平的提高.方法 采用HIV抗体阳性、弱阳性和阴性共10份考核血清,于2011年7月对某区18个医疗单位的21个HIV初筛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及考核.结果 21个HIV初筛实验室检测结果全部正确,各实验室设备齐全,制度落实到位,人员培训力度大,达标率为100%.部分HIV初筛实验室还存在人员素质不够高,操作规范性欠缺,质量管理不够严谨等问题.结论 该区HIV初筛实验室建设状况参差不齐,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质量管理欠完善,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检测艾滋病毒 (HIV)抗体包括初筛和确认两个步骤 ,而HIV抗体初筛检验是发现HIV感染者的第一步。为了不断提高和保证HIV检测工作的质量 ,最大限度地防止HIV的误检和漏检 ,保证初筛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除了选择合法又优质的检测试剂外 ,重要的是要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要求建立起合格初筛实验室 ,并使之综合能力强 ,检测结果高度精密和正确 ,为此 ,对HIV抗体检测初筛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极其重要[1] 。本市目前已建立起 5 1个HIV抗体检测初筛实验室 ,如何保证所有初筛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规范HIV抗体初筛实验室的管理,提高检测质量.[方法]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及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文件,对HIV抗体初筛实验室的建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必须通过相应的审批程序;具备人员条件和医用设施才能开展HIV抗体的检测工作.检测中要严格执行HIV抗体检测程序;选用敏感性、特异性、功效率较高的试剂并建立实验室质量体系,才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质量.[结论]必须按照规范化的方法建立HIV抗体初筛实验室,才能保证初筛实验室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目前河南省内使用的部分HIV抗体初筛试剂(ELISA)质量。方法 用5种试剂检测200份血清样品(其中已知结果和未知结果血清各100份),初筛阳性和可疑血清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B)确认。结果 5种试剂均有假阳性和假阴性。5种试剂的敏感性,功效率和NPV值范围为98.61%-97.22%,94%-96%,98.36-99.19%;5种试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IV抗体阳性漏检,其漏检率分别为1.39%,2.78%,1.39%,1.39%,2.78%,结论 5种被评估试剂中,试剂C质量为第一,其次为试剂D,其余再次之。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黑龙江省HIV抗体检测筛查实验室的规范管理,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有效,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和《艾滋病检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的要求,对全省经卫生厅批准的71个HIV抗体筛查(中心)实验室进行了室间质量评价和能力验证,有效地促进了全省HIV抗体筛查(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和检测及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HIV抗体可疑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质量管理及初筛实验与确认实验的关系,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4年HIV抗体可疑标本初筛实验和确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初筛阳性率比2003年增高;两种国产试剂初筛实验一阴一阳标本确认阳性率0%,双阳标本确认阳性率80.2%;两种初筛实验样品光密度/临界值(S/CO)≥6的标本确认阳性率为100.0%。结论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应严格管理:在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两种国产试剂初筛S/CO≥6标本,可以上报疫情,尽快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  相似文献   

8.
朱淑英  陈志清  王鸽 《浙江预防医学》2005,17(11):F0004-F0004
为加强全市艾滋病检测工作的管理,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及时掌握我市19家HIV初筛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情况,根据卫生部<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的要求,金华市疾控中心HIV初筛中心实验室受市卫生局委托于2004年7月中旬组织开展了HIV初筛实验室质控培训及室间质量考评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ELISA法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强的检测方法,操作简便易行,是卫生部艾滋病参比中心推荐的HIV-抗体初筛的首选方法。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做好艾滋病的检测工作尤为重要。为不断提高HIV-抗体检测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防止漏检,保证初筛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建立HIV-抗体初筛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HIV抗体初筛实验室的检测质量,促进检测水平的提高。方法向10个被考实验室发放"考核血清"和调查问卷,进行操作方法指导,并按照全军考核标准,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多数单位能够按要求设置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基本具备开展艾滋病检测的能力,但部分单位存在空间狭小、仪器设备缺乏、人员培训不足和质控缺失等问题。结论该部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荔湾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其流行规律与特征。方法 对2003年1月至5月广州市荔湾区发生的临床诊断为SARS病例的个案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结果 142例病例中,医务人员46例,社区病例96例;发病年龄以20~49岁为主,占71.83%;医务人员发病为多,占32.39%。社区病例中,一户两例以上有24户共56例。社区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较密集的区域。结论 SARS传播以密切接触为主,空气飞沫可能是传播的主要途径,荔湾区SARS流行具有医院和家庭聚集性。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荔湾区2002年登革热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登革热流行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探讨相应的防制策略和措施。方法 对广州市荔湾区2002年登革热病例个案及疫点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相关环境因素及相互关系。结果 疫情始于7月止于11月,流行期123d,共发生登革热280例。病例集中在逢源街及毗邻的昌华、多宝、金花街道;发病以中青年为主(占69.29%),男女性别比为1.12:1,离退休人员、家务(待业)、学生发病较高,医务人员、食品从业人员、教师发病较低。流行强度与气温、雨量、布雷图指数(BI)、成蚊密度相关。暴发点呈“工地型”。结论 登革热流行与蚊媒孳生环境密切相关,与人群的卫生保健意识相联;今后要加强疫情预测预报的相关研究,加强城市管理,特别是闲置工地、空置平房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登革热流行特征,为今后登革热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荔湾区疫情报告系统报告的病例和可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疫点及周围进行蚊媒密度监测。结果2006年7-11月荔湾区共发生310例登革热,发病率为43.99/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流行历时136 d,病例主要集中在8、9月份,占总发病数的78.71%。疫情波及20条行政街,出现家庭型、乡村型、工地型暴发。结论该次疫情为登革热的暴发流行,属于本地感染。发现可疑病例、有效控制首发病例和早发疫情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和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广州市萝岗区6家产科医院2011至2015年分娩的所有体重<2500g的活产儿共1247例为病例组,随机抽取体重≥2500g新生儿25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间共25项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身高<150cm、孕前BMI<18.5、产检<5次、被动吸烟、孕期增重<11.4kg、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感染、胎膜早破、早产、双(多)胎和前置胎盘11项因素在低出生体重的发生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是51.048、98.717、9.041、42.930、12.057、54.664、55.672、21.827、1882.257、345.456、7.03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双(多)胎、产检<5次、被动吸烟、孕期增重<11.4kg和前置胎盘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42.966、5.389、1.431、1.775、2.293、1.393,均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早产、双(多)胎、产检<5次、被动吸烟、孕期增重<11.4kg和前置胎盘等因素可显著增加其危险性,应重视孕期的健康宣教和保健,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以控制和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荔湾区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起建立居民死因登记报告制度,本次研究利用1980~2004年荔湾区死因登记和肿瘤死亡登记资料,对恶性肿瘤死亡的变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建模,为制定区域性肿瘤防治规划、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研究对象为广州市荔湾区1980~2004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广州市荔湾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情况及对居民健康危害程度,为伤害的预防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居民病伤死亡报告系统,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进行编码。用人口统计学对1988~2004年广州市荔湾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结果1988~2004年广州市荔湾区居民意外伤害平均死亡率为27.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9.82/10万,意外伤害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51%。意外死亡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5∶1。意外伤害死亡在全死因中居第5位,但在YPLL顺位中居第2位。结论意外伤害已对该区居民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制定不同的伤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HIV感染状况,为艾滋病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枞阳县2005-2011年不同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共检测不同人群HIV-抗体31470人,确认HIV-抗体阳性29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2岁;感染途径主要是异性性传播20例(占68.97%),其次男男同性性传播7例(占24.14%)。结论枞阳县不同相关人群发现HIV感染者,且有增多趋势,加强特定目标人群筛查,最大限度地发现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晋安区不同人群HIV抗体检测情况和AIDS流行特征,为有效干预措施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检测HIV抗体,初筛阳性者进行确证试验,对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例(HIV/AIDS)进行个案调查,分析流行趋势。结果晋安区2010-2017年检测血清标本18 416份,检出HIV抗体阳性61例,年均阳性率0.3%,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愿咨询检测(VCT)阳性率最高(0.9%),其次为强制/劳教戒毒人员(0.5%)、自愿戒毒人员(0.4%)和其他羁押人员(0.2%),流动人口哨点、娱乐场所人员、计划生育门诊均未检出;阳性病例性别比5.1∶1,以21~40岁青壮年为主(73.8%),外来流动人口占72.1%;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85.2%),异性途径感染占72.1%,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占13.1%。结论晋安区VCT已成为发现HIV/AIDS的重要途径,应继续扩大监测检测的覆盖面和健全检测网络,MSM是高危人群,外地户籍的青壮年男性是艾滋病防控重点人群,应加大宣教力度,加强高危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近年来番禺区食品污染物监测情况。方法 2007-2011年对区内粮食等人们经常食用的20类食品开展金属铅等71个指标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番禺区农药以及大部分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生物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金属污染普遍存在于各类食品中,动物性食物中的抗生素、蜜饯中的食品添加剂污染严重,水产品、熟肉制品的生物污染应引起重视。结论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食品安全预警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开展食品污染物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各医院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样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在疫点周围开展病例搜索.共接报350例病例(包括疑似病例),采集336份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检出登革热IgM和(或)IgG阳性296份,其中12例分离到登革热病毒;共对176个疫点进行处理.结果 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10例,发病率为43.66/10万(按户籍人口计算),无死亡病例;疫情涉及20个行政街,有4个暴发点;流行季节为7月上旬至11月中旬,高峰在8月下旬和9月上旬;病毒为登革Ⅰ型;男性177例,女性133例,性别比1.33∶1;发病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3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136例,占43.87%.结论 该区存在有利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今后要加强疫情预测预报,加快老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