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海市卢湾区1956—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方法对1956—2010年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56—2010年上海市卢湾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下降显著。病毒性肝炎发病有冬、春季高峰,但1991年后已不显著。病毒性肝炎的好发年龄已从15岁以下儿童转变为50岁以下成年人。目前各型别肝炎中,以乙型肝炎最多。结论上海市卢湾区55年来的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肝炎发病率大幅降低,但今后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仍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5—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为本区急性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移动平均线分析等方法,对2005—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公布的上海市杨浦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8年共报告上海市杨浦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2177例,年均发病率为11.95/105;共报告甲肝251例,急性乙肝401例,急性丙肝66例,戊肝715例,未分型肝炎744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38/105、2.20/105、0.36/105、3.92/105、4.08/105。杨浦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大幅下降后走平趋势;急性乙肝、急性丙肝、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甲肝发病率在较低水平波动,戊肝发病率平稳近两年有轻微上升趋势。结论上海市杨浦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整体大幅下降,戊肝发病率近两年小幅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浦东新区1993-2008年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发病率进行拟合及预测,为制定今后一段时期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随机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1993-2008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2009、2010年的发病水平预测。结果 1993-2008年浦东新区共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19699人,年均发病率74.21/10万。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08年全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降至22.10/10万。15岁以下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明显降低,女性儿童已连续2年无病毒性肝炎新发病例报告。乙型肝炎发病占全部急性病毒性肝炎的20.00%~44.16%。甲、乙型肝炎发病率明显下降,丙肝和戊肝呈上升趋势。结论 1993年以来浦东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丙、戊型肝炎的发病率未见下降现象。在做好甲、乙型肝炎预防工作的同时应重视丙、戊型肝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闵行区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上海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中,现居地为闵行区沪籍的31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分析.结果 2006年闵行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37.72/10万.比2005年下降了33.96%.病原学构成依次为乙型肝炎>未分型肝炎>戊型肝炎>甲型肝炎>丙型肝炎,其中乙型肝炎的构成较2005年有所升高(χ2=5.94,P=0.015),未分型肝炎构成有所降低(χ2=8.16,P=0.004).乙型病毒性肝炎以男性青壮年工人为主.医院未分出型别、病例失访和病例留家是造成肝炎未分型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闵行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疫情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应重点加强对青壮年人群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同时,应进一步加强肝炎临床诊断水平,提升临床病毒性肝炎分型诊断能力,减少未分型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990-2006年上海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时间序列,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1990-2006年上海市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按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本市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结果]1990-2006年乙型肝炎成为本市人员发病的主要型别肝炎。本市人员急性病毒性肝炎存在冬春季发病小高峰;地区分布以崇明县最高;发病以青壮年发病为主,20~49岁组占病例总数的69.58%;职业构成以工人、农民和干部、职员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6.63%。[结论]本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乙型病毒性肝炎仍是防治重点,应采取乙肝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程芳 《社区卫生保健》2003,2(1):58-60,64
目的 探讨近年来我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总结防治经验。方法 对上海市虹口区1992~2000年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虹口区的发病情况呈下降趋势,有明显季节性,每年1~4月是高发期;男女性别比例1.776:1,以青壮年发病为主,20~40岁占发病年龄构成的70.66%,职业人群中以职员、退休人员、工人所占构成比较高。结论肝炎知识水平低下和常到个体摊挡和饮食店就餐是甲、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宜兴市2005-2012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毒性肝炎疫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5-2012年宜兴市病毒性肝炎呈现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41.32/10万,存在季节聚集性;以乙肝最多,占61.38%;甲肝、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丙肝呈上升趋势,戊肝散发;发病年龄集中在20~59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比为2.28∶1;农民与工人发病最多。结论宜兴市病毒性肝炎防治应以控制血源性传播肝炎为主,重点加强对乙肝的预防控制,加大重点人群的宣教及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田忠昌  于永峰 《职业与健康》2003,19(10):101-10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淄博市淄川区1991-1998年病毒性肝炎2724例发病情况回顾总结分析。结果 病毒性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52.19/10万,病毒性肝炎总发病率与甲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乙型肝炎的发病稳中有降。甲型肝炎发病呈冬季高峰季节,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12月份,其他各型肝炎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发病年龄出现后移趋势。结论 甲肝疫苗、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对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下降及年龄后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盐都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12.0软件对1991~2007年盐都区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盐都区1991-2007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5606例,年均发病率为100.83/10万。随着年份的增加,发病率下降经趋势性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年间甲型肝炎得到了有效控制;乙型肝炎发病数自1998年开始下降明显。近年来戊型肝炎发病数和疾病构成比上升。[结论]盐都区采取的以疫苗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需加强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防治;继续在农民等弱势群体推广甲、乙肝疫苗接种,加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和病人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上海市徐汇区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完善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2010年户籍人口急性肝炎疫情和病原学分型年报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0年徐汇区急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26.88/10万,青壮年高发,男女发病比例为1.70:1,城乡结合地区发病率(32.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