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可行性,应用时间序列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江西省结核病发病率进行预测,为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ARIMA乘积季节模型(p,d,q)(P,D,Q)s对2006-2011年江西省结核病分月发病数据进行ARIMA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并对预测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江西省2006-2011年结核病分月发病数即含有长期递减趋势又含有以年为周期的季节效应,拟合的相对最佳模型为ARIMA(0,1,1)(0,1,1)12。 结论 ARIMA乘积季节模型能有效的预测江西省结核病发病率的短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乘积季节模型在手足口病预测中的应用,对手足口病的月发病数进行趋势预测。方法收集南昌市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足口病的月发病数资料建立ARIMA乘积季节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在手足口病预测中建立ARIMA乘积季节模型的最优模型为ARIMA(0,1,1)×(1,1,0)12模型,正态化的BIC为(贝叶斯信息准测)12.31。结论建立的ARIMA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和预测南昌市手足口病的月发病数,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乘积季节模型在盐城市手足口病发病趋势预测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盐城市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手足口病月发病率建立ARIMA乘积季节模型,并对2016年手足口病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盐城市手足口病预测模型为ARIMA(1,0,1)(1,1,0)12,该模型的参数估计具有统计学意义,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最小Normalized BIC=2.997,残差序列检验统计量Ljung-Box=20.692(P0.05),残差为白噪声,模型能够拟合出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且实际值都在95%可信区间内,但模型拟合的平均误差率为41.296%,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的平均误差率为23.998%,模型预测精度高于拟合精度。结论 运用ARIMA乘积季节模型能够对盐城市手足口病发病趋势进行预测和动态分析,对手足口病预防控制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2009年流感大流行后我国北方地区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预测预警模式,并评价预测预警效果。方法 根据2010-2014年我国北方地区ILI哨点监测数据,利用Eviews 6.0软件建立乘积季节ARIMA模型,选择最适宜的时间间隔对2015年1-32周ILI占门急诊病例百分比(ILI%)进行预测。采用流行控制图法探索北方地区ILI预警模型,通过比较灵敏度、特异度和绘制ROC曲线,选择合适的预警界值,结合乘积季节ARIMA模型的预测值,进行预警并评价预警效果。结果 建立了乘积季节ARIMA模型(1,0,0)(1,1,0)52,模型拟合度 R2=0.65,不同时间间隔预测结果中,2周时间间隔预测效果较好,且能兼顾预测时效性,模型均方根误差为0.37,平均绝对误差为0.24,平均相对误差百分比为8.26%。ILI%预警界值选用P95预警功效较好,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6%。结合ARIMA模型2周时间间隔预测结果对2015年1-32周北方地区ILI进行预测预警,结果与实报预警一致率为100%。结论 利用ARIMA模型和流行控制图结合构建的动态预警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我国北方地区ILI流行趋势,为早期发现和控制流感暴发和流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适合预测我国手足口病月报告发病人数的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RIMA)乘积季节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7年7月我国手足口病月发病报告人数资料。通过R软件使用2010年3月至2017年1月的数据建立ARIMA乘积季节模型,并用2017年2-7月手足口病月发病报告人数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并对2017年8-12月的数据进行预测。结果 我国手足口病月发病报告数呈明显的周期性,且以24个月为一个周期重复,不具有长期趋势;建立了ARIMA(1,0,1)(0,1,1)24模型对我国手足口病月发病报告数进行预测;通过将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相比较,该模型预测绝对误差的平均值和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22 505.47和15.71%。结论 基于本研究的数据,ARIMA(1,0,1)(0,1,1)24模型可以拟合我国手足口病的月报告发病人数,可用于预测;同时也可为我国制定手足口病方面的防控措施以及评价防控效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我国2010—2019年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和分布规律,预测各亚型流感发病趋势。方法 采用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流感数据进行原始序列预处理、模型识别、参数估计和统计建模,预测流感发病趋势。结果 构建流感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乘积季节模型,预测模型为ARIMA(1,2,1)(0,1,1)12,数据信息提取充分(Q=14.257,P>0.05),相对误差约10%;甲型流感预测模型为ARIMA(2,1,1)(0,2,2)12,数据信息提取充分(Q=13.236,P>0.05),预测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的甲型流感发病率较高,4月开始,发病率迅速下降,与实际情况相似,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乙型流感预测模型为ARIMA(1,2,1)(1,0,1)12,数据信息提取充分(Q=9.841,P>0.05),但模型预测2019年乙型流感发病率较低,相对误差较高。结论 流感、甲型流感ARIMA乘积季节模型预测效果较好;乙型流感预测模型数据信息提取充分,但相对误差较高,可能与乙型流感发病...  相似文献   

7.
王爱红  易波  申涛  许国章 《疾病监测》2012,27(9):698-701
目的 了解宁波市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宁波市2004-2011年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猩红热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4-2011年宁波市共报告猩红热95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7/10万,2011年报告发病率比2010年升高425%,84.61% (44/52)的周次报告病例数达到或超过目标阈值;宁波市猩红热发病季节性明显,冬春季节高发,其中4-5月为发病高峰,2006年和2011年发病高峰延迟;男女发病率比为1.80:1,发病人群以0~15岁为主,其中3~9岁幼托儿童和小学生发病数较高, 6~岁组最高,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40/10万;部分地区存在高发,历年发病数均较高。 结论 2006年以后,宁波市猩红热发病的整体趋势缓慢下降,但是部分地区仍存在高发;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高发场所,应加强落实晨检等措施,避免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山西省2022和2023年结核病发病率进行预测,为结核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2010—2021年山西省结核病月发病率数据,进行模型构建和检验。基于2010—2020年结核病月发病率数据使用R 4.1.0软件构建ARIMA乘积季节模型,并用2021年月发病率检验模型,同时预测山西省2022和2023年结核病流行趋势。结果 2010—2021年山西省共报告结核病患者191 517例,发病率由68.29/10万下降到23.74/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每年的1、2、10月发病率较低,3—6月发病率较高,尤其以冬春交替之际发病率最高。根据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结核病月发病率拟合出ARIMA(0,1,1)(1,1,1)12模型,该模型的赤迟信息量准则、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02.07、0.49、9.19、0.33。通过检验发现该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1.34%,预测2022年山西省结核病发病率在0.51/10万~2.12/10万,2023年在0...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临床月供血量的规律,以此建立临床血液月供血量预测的时间序列ARIMA模型和乘积季节ARIMA模型,并动态进行模型的分析对比,为血液中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6年成都市血液中心临床血液月供血量,建立ARIMA模型和乘积季节ARIMA模型,预测2016年10-12月和2017年1-3月临床血液月供血量。对备选的模型进行拟合优度的比较,筛选出最优的模型,并对模型的相对误差进行评价。结果 ARIMA(0,1,1)模型预测2016年10-12月和2017年1-3月的相对误差为1.71%、-7.45%、-3.14%、-7.66%、-15.25%、-9.74%。而ARIMA(0,1,1)×(1,1,1)12模型相对误差为2.51%、-3.75%、-2.58%、-5.21%、-8.11%、-7.34%。结论乘积季节ARIMA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短期临床供血量,持续修正的乘积季节ARIMA模型能更好的预测下一季度临床血液月供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流行控制图法对猩红热的发病进行预测预报,为今后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各月发病最大值作上限线,以各月发病中位数作中位数线,制成猩红热流行控制图,然后把拟预测流行年的前两个月的发病率绘制在流行控制图上,观察点的分布位置及趋势,对发病强度做出定性预测预报。 结果 猩红热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每年的春季5-6月,冬季12-1月。预测2012年猩红热可能会发生流行。 结论 流行控制图法适用于发病有明显季节性的疾病。在实际工作中要科学运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指数平滑模型在上海市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预测的应用。方法根据2004 — 2017年上海市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的时间分布,选择Holt-Winters指数平滑模型拟合2004 — 2017年6月上海市猩红热报告发病率资料,并利用最优模型对2017年7 — 12月的猩红热报告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猩红热报告月发病率经自然对数变换后的Holt-Winters加法指数平滑模型的拟合相对最优,决定系数(R2)=0.884,标准化贝叶斯信息准则值为?2.568,其残差为白噪声序列,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2017年7 — 10月的预测精确度优于11—12月。结论指数平滑模型可用于上海市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的短期预测,4个月内的短期预测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
王媛媛  田飞  刘晶磊 《疾病监测》2017,32(9):731-734
目的 探讨应用时间序列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北京市东城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SAS 9.3软件对北京市东城区2005-2014年HIV/AIDS月发病率构建ARIMA模型,用得到的模型对2015年HIV/AIDS月发病率进行预测,评价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结果 ARIMA(0,1,1)(0,1,1)12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但仍有优化的空间,月发病率的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内,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趋势一致。结论 ARIMA模型可以对北京市东城区HIV/AIDS月发病率进行预测,为艾滋病疫情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秦颖  冯录召  余宏杰 《疾病监测》2015,30(12):1002-1007
目的了解2015年上半年全国猩红热疫情特征,为秋冬季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15年1 7月全国和重点省份猩红热病例资料进行地区、季节和人群分布描述性分析。结果2015年1 7月,全国共报告猩红热病例43 524例,死亡1例,报告发病率3.2/10万,报告发病数较2014年同期上升44%,较2011年同期上升22%。报告发病率从北到南大致呈梯次降低,报告发病率最高的省份(5/10万以上)除上海外仍集中在长江以北。3~9岁的病例占88%,幼托儿童、学生及散居儿童占99%。结论 2015年春夏季猩红热报告发病率达到近10年最高峰,各地应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加强监测,做好秋冬季高峰的防控和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05-2015年上海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做好猩红热防控,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5-2015年上海市猩红热报告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5年,上海市累计报告猩红热发病数为19 510例,2010年发病率最低(2.19/10万),2015年发病率最高(19.41/10万),2015年的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是2005年的6.40倍和4.69倍。每年3-6月以及11月至次年1月合计报告发病数所占比例均79.00%;每年合计报告发病数中3~15岁所占比例均93.00%,且合计报告发病数中幼托儿童和学生所占比例均90.00%;累计报告猩红热发病数男女性别比为1.69 :1;2011年后的报告发病数中,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构成比维持在50.00%左右。结论 2005-2015年上海市猩红热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建议加强猩红热的菌株型别、毒力和药敏检测等病原学监测以掌握其流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应急响应期间,浙江省其他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应急响应期间浙江省其他法定传染病进行分析,应用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常见的几种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常态下的疫情趋势,与应急响应期间的实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浙江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乙类(除COVID-19外)、丙类传染病分别较2019年同期下降47.5%和67.7%,二级响应期间分别下降29.6%和95.0%。 绝大部分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较2019年同期均下降,下降较多的病种有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 一级、二级响应期间,肺结核、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数比预期发病数分别下降约31.3%、48.9%、48.2%、75.0%、72.3%和66.0%。结论COVID-19应急响应期间浙江省其他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数明显减少,特别是猩红热、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数下降明显。 公共场所人流量控制、学校停课、提倡居民佩戴口罩出行等措施为部分传染病带来了较长久的抑制效果,可为今后常态下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动态研究手足口病发病趋势,探讨合理的预测模型,为宝鸡市制定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宝鸡市2008-2014年手足口病月发病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对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模型诊断、模型评价,选择最优预测模型,利用所得到的模型对2015年1-6月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并评价其预测效果。结果 通过参数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以及残差白噪声序列检验,得到模型ARIMA (1,1,1) (0,1,1)12,R2=0.820,标准化的BIC=10.507,Ljung-Box=4.631(P=0.995),2015年1-6月手足口病月发病数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34%,实际值都在95%可信区间内,建立的ARIMA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效果较为理想。结论 ARIMA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宝鸡市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预测效果可信。  相似文献   

17.
陈丹  张晨 《疾病监测》2022,37(6):745-749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猩红热病例的三间分布、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该地区的疫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猩红热的三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及分析,运用系统聚类中Ward聚类分析法对猩红热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分析。  结果   所有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主要为 5~7 岁,以6岁组占比最高(31.60%);中心街道的发病水平高于周边街道;2015—2020年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且在每年的 5—6 月及 11 月至次年 1 月呈现2个发病高峰。 病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可分为较常出现组、较少出现组及未出现组3类,以全身症状及口咽部症状最多见。  结论   2015—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猩红热整体发病水平先上升后下降,在日常诊疗及防控工作中应重点关注春末夏初及秋末冬初时期的学龄期男性儿童,应加强对猩红热常见症状体征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