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50例下肢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措施;另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42例手术治疗下肢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患侧关节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38%,较对照组的16.0%明显降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髋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既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又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对5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1例(53条患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51条患肢(占96.2%),其中整个下肢肿胀的46例(47条患肢)全部被检出,只有小腿肿胀的5例(6条患肢)检出4条患肢,检出率66.7%。复查49例次,结果与临床相符。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并可用于治疗判断。  相似文献   

3.
郑付荣  赵希芹 《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74-2074
目的减少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将2001年前后腹部手术病人,分为两组,对比分析采用预防措施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预防组与对照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比较,差异存在的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早期活动双下肢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术前确定高危人群,做好术前准备和干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进行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指导,必要时药物治疗.结果:38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只1例出现患肢肿胀,经抬高患肢,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性应用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做好干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血液运行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常好发于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及肌肉静脉窦)以及胭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DVT是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下肢,尤以左侧常见,轻者可导致下肢血栓形成后遗症,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3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患病率达30%-50%,我国患病率为26%,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肺栓塞等致命的并发症。随着社会老龄化、医学技术的提高,高龄大手术病人日益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也逐渐增多。现将我院2000年2月~2008年10月间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病人的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惠芬 《现代医院》2009,9(7):89-90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与护理经验。方法对4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前进行评估及指导,术后进行早期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防止DVT形成、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骨折手术后常并发深静脉血栓,尤其在髋部及膝部手术后多见.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折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造成下肢脉功能不全,影响下肢活动,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部分患者由于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可引起猝死,本文总结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整体护理经验,并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对患者的危害。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6例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患肢护理、加强病情的观察、合理饮食,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6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实施全面有效地护理,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情况.其中左下肢43例,右下肢34例,双下肢21例.男55例,女33例,平均年龄40.5岁.98例患者术后均经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并发深静脉血栓,给予加强护理并用低分子肝素行抗凝治疗.结果 75例患者治疗4~7 d,23例患者治疗8~15 d好转,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血栓消失,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的患者,在应用抗凝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细致的整体护理、可以进一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要卧床并限制患肢的活动,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膜的损伤,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因血栓疏松,容易脱落,可导致重要器官的栓塞,加重病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最新研究报告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高达47.1%[1].因此,有效的治疗及护理非常重要.我院自2003年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了预防性抗凝治疗,改进了术后护理,通过对患肢观察护理、病人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降低甲状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2014年2月~2015年4月我科共收治1754例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其中并发下肢静脉血栓18例,对18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18例患者,15例临床治愈,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可有效降低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至2016年所收治的244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于非血栓组两组,通过对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究该类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本次调研分析,笔者认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存在于自身病史、身体指标、术后护理等方面,且样本组于实验中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由此主治医师必须对此提高警惕,并积极做好事前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病因特点及预防,从而总结更有效的方法及措施。方法选取150例经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收集患者资料,掌握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发原因、临床特点以及预防措施等情况,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辅助诊断。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为中老年妇女,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5.95%,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患者左下肢血栓的发生率高于右下肢。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原因为恶性肿瘤,患者左下肢深静脉是极易出现血栓的部位。要高度重视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结合各种预防措施,早期预防,减少患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髋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患肢制动,积极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有无并发症,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并对上述方法进行总结。结果42例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密切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早期的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64例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于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以系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44%,较对照组的6.10%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于术后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诊治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妇科腹腔镜术后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是老年妇女、手术时间长、术前脱水、术前输血及术后使用止血药等。治疗采用肝素、华法林、抬高患肢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有DVT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术后应加强预防、护理。  相似文献   

19.
深静脉瓣膜成形术治疗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248例(278条患肢)行静脉瓣膜外环包成形术治疗.结果 278条患肢环包后指压法检查瓣膜功能不全立即纠正,术后均顺利恢复,有5条患肢术后出现短暂淋巴渗漏.260条患肢随诊6个月至10年,240条患肢均不用外支持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对重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采用瓣膜外修复成形术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丁洪涛 《健康必读》2009,8(1):47-4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理、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6例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是妊娠期各种生理改变、手术损伤、术后长时间卧床、术后应用止血药、妊高症、肥胖等。采用一般的疗法,肝素、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等,效果满意。结论加强妊娠期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针,一旦确诊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